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帮助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讲解电磁波在这些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波动性、反射、折射等。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请解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请描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答案: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广播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视频和音频信息;移动通信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信。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中传递信息。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反射、折射等特性,可以在空气、真空等介质中传播。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强调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2.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调制、解调、信号传输等,并结合实际设备进行讲解。
3.分析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
6.情境创设: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通信场景中,如模拟电视台直播、手机通话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7.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4.提醒学生正确使用通信设备,关注电磁波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思考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波传播与应用的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设想: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实践操作相结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收音机、手机等设备的拆装和简单操作,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对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步骤: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但由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一节较为复杂的课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尽量处于思考--体会--总结--明确的循环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学习内容分析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②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四、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学习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五、教学策略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2 •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3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难点: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和调制解调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讲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让学生理解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介绍电视信号的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使学生掌握电视信号的传播原理。
(3)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讲解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关于电磁波传播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概述;2. 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3. 调制解调的原理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 画出电磁波传播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其主要组成部分;3. 分析调制解调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整体设计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包括各种波长的波,其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部分是频率在数百千赫到数百兆赫的那部分中波和长波,又叫做无线电波。
在教学设计时,不必要求学生知道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具体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只大致了解其工作过程即可。
本节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因此它们的工作过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很有可能提出来自生活而非课本上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对此要有相对广泛的知识储备,站在更高层次上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对本节知识更好地理解。
在对“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讲授时,可先打开收音机,让学生听一段好节目,再观察收音机的周围没有长长的线与外界相连,使学生自己感受到确实是电磁波作为载体,把远方的好节目带到了我们身边。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在提示性问题的指引下帮助学生理解广播信号的传递过程,另外流程图对理解传递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有了“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为基础,“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环节,学习起来相对简单,只要通过阅读文字和流程图,找到两种传递的不同之处即可:一是电视信号传递的不止是声音信号还有图像信号;二是发射和接收的装置不一样。
“移动电话”,本环节学习时,跟前两个环节一样,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由教师提出富有指导性的问题,带动学生走进课本,理解移动电话的信号传递过程。
移动电话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体型越来越小,这得益于集成电路的应用,天线也由外置转为内置,样子越来越精致。
手机自身的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通话时要靠基地台转接。
也可以多搜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建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收音机越来越精致,可以随身配戴耳机听节目,方便之余,也给听力以不小的威胁;电视节目频道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给我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近视患者;移动电话,确实是无处不在,贴身携带,可是它对我们的健康却存在不少潜在的威胁。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流程.2 .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流程.3.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流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流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流程.【教学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流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 、电视机.【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2 .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波速=波长x 频率. f c λ=)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l08m/s)【新课引入】师 我们知道f c λ=,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 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生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烽火,用烽火(烟)来传递军情(信息).生2:人们用信鸽传递信件(信息).生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师I 从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生1:传递信息要有像烽火(烟)、信鸽、马、火车、飞机等工具生2:传递信息要有载体.师 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生:是电磁波.师 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进行新课】知识点1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师话筒的作用是什么?生: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师从话筒出来的电流信号能不能直接变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生:思考,讨论.师由于从话筒出来的电流频率很小,它变成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很小,这样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很快,所以它传播得并不远,要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小,电磁波的频率必须高,所以我们需要把频率较小的声音信号加载到频率较高的高频电流上去,以形成带有声音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它产生的高频电磁波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教师播放多媒体文件“无线电广播的原理和类比”,并给学生讲解2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文件“无线电广播的原理和类比”并给学生讲解知识点2 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师电视与无线广播相比有什么不同?生:电视除了有声音的传递外还有图像的传递.师声音的传递与无线电广播是一样的,可图像的传递是怎样的呢?大家看书了解有关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思考一下图像是如何传递的?学生阅读,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电视节目的发射:节目中的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变为电流信号,通过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经过发射机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节目中的图像经过摄像机变为电流信号后,也要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通过发射机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出去.(2)电视节目的接收: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声音和图像信号同时接收到后,属于声音的高频电流信号再通过解调、放大等环节,通过扬声器变成声音;属于图像信号的高频电流信号通过解调后,通过显像管将电流信号还原成图像.知识点3 移动电话师移动电话没有电话线,它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大家讨论一下,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设计这些移动电话时,应该使它具有怎样的条件?学生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师总结:(1)手机要求既要发射电磁波又要能接收电磁波.(2)话筒、听筒、调制、解调都要有.(3)不应有很大的天线,体积尽量的小.移动电话的原理: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对手机讲话时,它将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为了方便,手机的体积还应比较小,为了安全,其发射功率也不大,它的天线也应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由于其功率不大,就需要有一个基地台进行帮助,靠基地台把它微弱的信号放大,再与外界进行联系.固定电话也能做小型基地台,与其所配的手机相连通,这样的电话称为无绳电话.【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方面的知识.它们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它们本身所转化过来的电流信号的频率都较低,不能直接通过电磁波发射,必须要将其调制到频率较高的电磁波上,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待接收时再通过天线将其接收下来,通过选台将所要的节目选出来,经过解调再还原成低频电流信号,通过扬声器、显像管..(1)这是一节较为抽象的原理课,电磁波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低频电流、高频电流、调制、解调等环节也涉及较多的知识,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只能靠想象边叙述边画图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框架,所以对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使其在教学中直观起来.(2)类比的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原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在讲广播的过程中用送信的情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传送信息的模型.(3)这节知识仍然要采用通过现象探究原理的思路进行讲解,先让学生说怎样听广播、怎样用手机打电话等,然后再探索应该具有怎样的原理才能实现这样的现实情景,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讲课也会顺畅很多.。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信息传播与接收方面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掌握它们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技术;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实物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实践操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代通信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短片结束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通信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它们又是如何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的呢?”
3.学生思考: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应用领域。
2.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3.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电磁波的应用实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学会使用相关实验设备,进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分享学习心得、交流观点,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了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布置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珍惜科学知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
2.了解移动的工作过程。
重点:1、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移动的基本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这些现代通信工具了,它们为我们联系带来了方便,那它们到底靠什么来传递信息的?是怎么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的工作过程。
二、学生自学(一)阅读课本P154页内容,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将重点部分划线:无线广播的发射是:先通过话筒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然后用调制器把它加载到上,再通过天线将电磁波发射到天空中。
收音机接收时,通过天线接收,然后由调谐器和解调器把音频信号选出过滤,再放大送到扬声器里,将信号转变为信号播放出来。
(二)阅读课本P155页内容,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将重点部分划线:电视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和信号。
它的发射与接收和收音机差不多。
它的图像是由显示出来的。
(三)阅读课本P156页内容,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移动的声音信息是靠来传递的。
移动既是发射台又是接收台,在你讲话时,它用将你们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让你听到对方的讲话。
2.移动体积小,功率不大,天线灵敏度也不高,所以移动之间不能实现直接通话,它必须通过较大的固定的来转接。
三、活动及感悟活动一(一)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什么为载体来传送信息的?为什么要用它为载体呢?明确: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为载体来传送信息的,因为它传播的速度快,传输距离远。
活动二读P157页的“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问题:小明用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08HZ频道播放的音乐节目,某时刻他听到频率为440HZ的“6”音。
问:(1)此时,发射到空中的射频电流的频率是多少?音频电流是多少?(2)此时收音机的调谐器应调到哪个频率?课堂小结:1.无线电广播是利用来传递信息的。
2.电视也是利用来传递信息和信息。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结现代生活的影响。
多谋体教学: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日常中所要听的广播、看电视,那些图象和声音是如何传来?[需要素材:一些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的图片]2、新课教学: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信号的接收:(1)、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2)、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需要素材:上述音频发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2、信号的接收:(1)、利用放在电磁波里传播空间中的天线,可接收电磁波。
(2)、由于天线可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
利用收音机调谐器可以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3)、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
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
(4)、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需要素材:上述接收信号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1、电视信号的发射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工作过程相似。
图象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象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需要素材:图象的动画效果传播过程]2、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象信号取出并放大。
由显象管把它还原成图象。
[需要素材:电视机接收图象信号的动画效果过程]三、移动电话1、打电话:移劝电话在打电话时相当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它通过电话把人的声音转换成高频电信号(电磁波)发射到空中,但由于它发射功率不大,灵敏度不高,因此要通过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跟电话交换机相连。
初中部九年级物理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技能现代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一、预习1、小丽和小军通过收音乐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节目。
收音机是利用来传递声信号的。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话筒把播音员的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发射到空中。
3、电视机的把空中携带图像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内部电路把图像信号取出来放大,由把它还原成图像。
4、手机是利用传递信号的,其信号的传播速度与光速(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二、探究教学点一:探究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身由什么来完成?而信号的接收又是什么来完成的?2、收音机调谐器的作用是什么?3、我们是怎样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教学点二:探究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由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请同学们回答下列的问题1、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各是什么来完成的?2、电视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在电视机里、摄像机、发射机、接收机和显像管各具有什么作用。
3、在电视机里,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图像和听到声音?教学点三:探究移动电话小组讨论由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有何异同点?2、移动电话能用空间的电磁波传弟声信号,这说明它能够发射什么?相当于一个什么?3、移动电话能接收到空间的电磁波信号,相当于一个什么?三、精导电视机信号的发射与接收除了传输声音信号外,还要传输图像信号,先用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通过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把高频信号接收下来。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1.2过程与方法4.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
2.2 教学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3 专家建议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4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5 教学用具多媒体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问】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么,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传过来的呢?【生答】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电磁波传过来的。
6.2 新知介绍1、无线电广播的接收与发射1)【图片展示】展示一台多波段收音机,播放广播节目,说说你观察的内容。
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答】利用收音机可以接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广播信号。
2)【师问】阅读课本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②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到空中的?③信号是如何接收的?④收音机接收到手信号如何变成声音的?【生答】通常收到的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再被收音机接收,主要分为两个过程。
信号的发射: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信号接收: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利用调谐器选出我们所需频率的电磁波;从高频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利用扬声器把电信号转化成声音。
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省优获奖 教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观看多媒体课件;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的应用,导入新课。
加方便。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自学提纲]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课件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阅读课本内容并填空:1.广播电台、收音机2.无线电波、电磁波、声音信号。
第21.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现代通讯用什么传递信息?
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广播信号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磁波.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的(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
(三)移动电话
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
课题
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现代战争应用电子干扰战术,电子干扰战术就是破坏敌方的信息传递。电子干扰具体的做法是()
A.对敌方发射很强的电磁波
B.对敌方发射电磁波
C.对敌方发射频率很高的电磁波
D.对敌方发射与敌方设备相同频率的高强度电磁波,并施放反射电磁波的干扰片
板书设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发射和接收
三、移动电话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1.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2.电磁波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什么?传递信息[ 师]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学生回答: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二、合作探究(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然后教师讲解: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全国初中物理资料群 437368455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de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de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de.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de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de影响.●教学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de.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de?(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de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2.电磁波de波速怎么计算?(波速=波长×频率.c=λf)3.电磁波在真空中de传播速度是多少?(电磁波在真空中de传播速度是3×108 m/s)[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de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de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de“千里眼”“顺风耳”de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de?[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de方式来传递信息.[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de载体是什么?[生]是电磁波.[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de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de工作过程).二、进行新课(一)无线电广播信号de发射和接收[板书][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de.[生乙]话筒把声音de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de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de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de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生戊]信号de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de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de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生庚]为了从众多de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de某一频率de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生辛]选出de特定频率de信号,通过收音机内de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de节目.[师]通过同学们de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de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de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二)电视de发射和接收[板书](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生甲]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生乙]声音信号de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de工作过程相似.[生丙]图像信号de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de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生丁]电视机de接收天线把这样de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师]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de画面和听到它de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de电磁波.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de(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三)移动电话[板书][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de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de电流来传递.[生乙]移动电话de声音信号是由空间de电磁波来传递de.[师]移动电话de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de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de信息.[师]手机de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de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生甲]不能.[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de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de 固定de电台,这些固定de电台叫做基地台.[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de呢?[生甲]无绳电话机de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生乙]无绳电话de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de插孔,用线连起来.(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连接)[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课本,并说出你de看法.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结合投影中de图,小结本节内容.无电线广播de工作过程电视广播de工作过程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de发射和接收二、电视de发射和接收三、移动电话。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课题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教学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教学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小组回答: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2、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发射和接收).激趣导入,引入变态发育的话题。
小组回答:①发射过程:在广播电台,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②接收过程: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里的电子线路再把音频电信号从中取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就可以听到电台的广播了.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电视机、移动电话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电视节目,让学生观察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
3. 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七、作业设计1. 描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过程。
2. 举例说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他们在实验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一、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1. 声音信号的采集:通过麦克风等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设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理解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3)知道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工作过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相关原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2)电视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
(3)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1)调制和解调的概念及作用。
(2)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在通信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广播节目和一段电视节目,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声音和图像是怎么传到我们这里的吗?”(2)展示一部移动电话,提问:“大家每天都使用手机,那你们知道手机是如何实现通信的吗?”2、新课讲授(1)无线电广播①介绍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讲解声音信号是如何转变成电信号的。
通过话筒,声音的振动引起膜片的振动,带动与之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这就是电信号。
讲述电信号的调制。
由于低频电信号直接发射需要的天线很长,所以要把低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调制分为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简单介绍它们的区别。
说明高频电磁波的发射。
经过调制后的高频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②介绍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讲解接收天线的作用。
接收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从中选出我们需要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讲述解调的过程。
从接收到的高频电磁波中取出调制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解调后的信号再经过放大等处理,就可以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新版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教学器材:PPT课件。
教学方法:“疑、自、导”三环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前面我们知道电磁波可以在真空、空气中传播,这节课我们学习电磁波的一些应用。
二、进行新课:1、无线电广播:大致过程:课本8154页图示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但有两个问题:①信号弱②频率低,传递性差解决方法:①放大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例:声信号10000Hz+载波100000Hz=110000Hz发射接收后110000Hz-载波100000Hz=声信号10000Hz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对照课本155页图分析说明(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3、移动电话: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
(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无绳电话:阅读“科学世界3、达标练习:课本后15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三、总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但由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一节较为复杂的课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尽量处于思考--体会--总结--明确的循环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四、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学习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五、教学策略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
探究。
2.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六、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无线电测向发射器和接收器,对讲机,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十、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较为抽象的原理课,电磁波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低频电流、高频电流、调制、解调等环节也涉及较多的知识,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只能靠相象边叙述边画图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框架,所以对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使其在教学中直观起来。
类比的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原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在讲广播的过程中用好送信的情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传送信息的模型。
这类知识仍然要采用通过现象探究原理的思路进行讲解,先让学生说怎样听广播、怎样用手机打电话等,然后再寻找应该具有怎样的原理才能实现这样的现实情景,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讲也会顺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