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怎么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怎么办?
上传: 曾建英更新时间:2013-1-7 10:11:46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如:玩铅笔、尺、橡皮、纸巾之类的小物品;咬手指,咬笔杆;用手或笔敲桌子;用脚踢椅子;折纸飞机等等。这些行为不仅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而且破坏了课堂秩序,往往引起上课老师的点名批评、大声斥责或处罚,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习的进程,甚至为其他儿童提供不良的行为榜样。
针对以上现象,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矫正低年级小学生做小动作的行为,使这一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长期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种矫正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较好。
一、暗示法
暗示是指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有些学生经常做咬铅笔、敲桌子、摇椅子等小动作纯粹是出于无意识的,并非有意破坏课堂秩序。如果当众点名批评他或大声训斥他,很可能会伤了他的自尊心。这时可用暗示的方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矫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
暗示法可以是肢体暗示,如教师可以边讲话边故意走到做小动作的学生身旁,或用手碰碰桌面,或突然终止讲课,用目光向他示意,使其引起注意,停止小动作行为;也可以是言语暗示,如点名请他读课文,或不直接点名,只说第几组的学生注意专心听讲,或利用课堂调控用语,师:“睁大眼睛——”生接:“认真看。”师:“竖起耳朵——”生:“仔细听。” 读课文前训练学生唱儿歌:“打开书本,左手按书,右手指字,眼跟字跑,字字过目。” 写字前,教唱写字歌:“腰挺直,头放正,纸放平,两脚分。笔要拿稳认真写,一尺一寸记得清,写字时候要安静,要安静!”这样,沉迷于做小动作的学生受到暗示,会立刻领会老师的意思,停止做小动作,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来。
二、激趣法
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将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使小动作大大减少。如:我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首先媒体出示一幅会动的卡通小猫图,让学生跟小猫打招呼。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特别浓厚,正在做小动作的学生也“刷”地一下把目光转向了屏幕。大家纷纷向屏幕上的小猫挥着一只只小手:“小猫,你好!”“小猫,欢迎你!”揭示课题后,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此时,有几个学生可能认为这个问题其他学生一定会回答,自己考不考虑无所谓,所以又做起了小动作。此时,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疑问有目的地看。使做小动作的学生重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来。大家都被生动形象的课文动画深深吸引住了,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也睁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动画,生怕漏看任何一个情节。所有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做小动作的现象。
三、游戏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低年级学生还带有很多学前儿童的特征,他们仍乐于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如果长时间用同一方式进行单调的工作,会引起大脑皮质的疲劳,使神经活动的兴奋性降低,难以维持注意,就会不自觉地做小动作。要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他们减少疲劳,还能引起学生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使小动作被游戏所替代。例如:学习拼音或生字时,我组织学生做“送信” 游戏。(请出一学生当邮递员走出座位去送拼音“信”,大家边拍手边唱:“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什么信?送的拼音(生字)信。”收到信的学生走上讲台,手举卡片,面向大家读卡片上的字,读对了,底下学生齐说:“对对对,就是X。”读错了,底下学生纠正:“错错错,不是X。你收到的信是X。”也可以做“叫号”游戏。(把字母卡片或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编号码,老师问:“一号一号它是谁?”或“XXX
是几号?”学生齐声答:“一号一号它是X?”或“XXX是1号。”读课文时,组织学生做“滚雪球”游戏。(请
一生做第一个雪球,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去找同伴。其余学生双手做滚雪球动作,齐唱儿歌:“滚,滚,滚雪球,滚到谁,一起读。”接着,第一个学生和同伴一起读,依此类推。)“雪球”越滚越多,参与读课文的人数越来越多,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减少了学生做小动作分散注意力的机率,而且使他们的兴奋点提到最高点,促使做小动作的学生也都想在第一时间加入游戏中去,及时纠正了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同时,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了愉悦的享受,有效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四、目标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我到学校干什么”“为什么学习”等学习目的的认识十分模糊。教师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克服上课爱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
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晓之以理。如:在学完了所有汉语拼音后,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带拼音的读物。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进一步指导他们阅读内容浅显的报刊、书籍,从这些读物上不断习得知识,使学生渐渐懂得:学习是为了长知识、长身体,养成好习惯,长大为国家作贡献。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动之以情。在适当的时侯,向学生介绍社会上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为人类所作的贡献,如:老师教我们学习,医生给我们治病,警察为我们维护治安,清洁工为我们美化环境……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介绍自已的父母、亲戚从事的工作,夸夸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使孩子深刻理解:只有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贡献力量。并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对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主动矫正爱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
五、榜样法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的模式,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树立典型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
教师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有关专心学习的故事。如陈毅小时候由于学习很专心,以至于拿墨水来当饼吃;毛泽东小时侯为了训练自己的注意力,经常故意跑到热闹的菜市场去看书;“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讲故事不仅使孩子的注意受到激励,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言行。同时教师还应当随时随地在班中树立榜样,如:“某某同学坐得真好,老师看看谁能像他那样。”“某某同学能坚持到现在,没做过一次小动作,进步真大!看看还有谁像他一样。”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时刻想到:我应该向哪个同学学习,受老师表扬。并认识到:给同学做榜样是光荣的事。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当学生明白“三心二意”是小猫钓不到鱼的根源后,我又趁热打铁:“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猫那样三心二意做事的情况呢?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作反面教材,使学生从中感悟,懂得上课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会影响学习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周围那些学习非常专心,上课从不做小动作的好榜样,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使他们能够立刻行动,学习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确实,学生纷纷表示要向好榜样学习,特别是那些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的孩子也强烈希望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六、评价法
一个人良好的行为的培养与不良行为的矫正都不是一天两天短时期内能完成的,而且在实践中会经常反复,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无法彻底克服外界的干扰,不能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障碍,往往会丧失信心,于是,注意力就分散或转移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公正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行为及时作出评价。评价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对于有爱做小动作行为的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性的评价更能使他们树立信心,自觉矫正不良的行为。
首先是教师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激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安静地坐着,注视老师讲课,老师就应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如果学生能专心地完成作业,老师就应该立即赞扬他:“你进步真大,作业做得又对又快。”下课后,按表扬与批评的次数适当加分或减分。
其次是同学评价。由班级小干部和部分普通学生组成评价小组,每天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表现作好记录。教师要启发、引导评价小组的成员应多看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