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网格式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2 热胀冷缩3 水受热以后4 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 地球6 月球7 太阳8 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 庞大的“家族”10 养昆虫11 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 用种子繁殖13 用根、茎、叶繁殖14 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生物与非生物16 动物的庇护所17 环境变化以后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实验计划××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2023~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热与温度》教案
2023~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热与温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以及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于温度的科学概念和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温度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认识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建立2.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温度的存在和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运用温度知识进行解释。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材料等。
2.课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学过哪些与冷热相关的知识?”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冷热与温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温度的存在,并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冷与热 3水受热以后 教案
3.水受热以后【核心概念】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与要求】2.1物质的三态变化。
3-4年级:②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教材分析】《水受热以后》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三课时。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水、冰、水蒸气对学生来讲是已有一定认知的物质。
以及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空气》中了解热现象,知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观察天气》一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测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在学习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冷热与温度》、《热胀冷缩》两课的学习基础上,本课带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冰一一水一一水蒸气的变化过程,认识融化和沸腾概念;在统计、分析记录数据的基础上,知道产生这些物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以及融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并且能抽象概括出温度会引起物体体积和物态两个方面的变化。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对比观察交流水、冰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同时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猜想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部分,做冰融化的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整理分析数据,认识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在第二个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和水位的变化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发现,水加热沸腾后,水位会下降。
第四个部分,了解满壶的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的学习,已经了解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对于冰和水蒸气已有初步的认知。
通过《冷热与温度》与《热胀冷缩》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测温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已经能有意识地主动去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案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题的提出人类生存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
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热作为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生活的第一次实践,从而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对热的利用。
因此,了解、研究有关冷和热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冷和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普遍对其较为关注,并有探究的欲望,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学生会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等。
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需求,教材结合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温度、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科学概念,以掌握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也为小学高年级学习热传递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典型实验活动,这些活动新颖丰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技能,以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
本单元由《冷热与温度》《热胀冷缩》《水受热以后》《水遇冷以后》四课组成。
第一课《冷热与温度》,通过回忆生活经历和课堂操作体验,知道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第二课《热胀冷缩》,通过实验观察液体、气体、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通过实验观察冰—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认识融化和沸腾现象,并利用曲线图分析温度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
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自己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明确:春:暖夏:热秋:凉冬:寒2、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明确: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
二、讲授新课一、观察水温1、你能判断出1号杯和3号杯,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吗?明确:我们可以运用感官观察法进行观察。
2、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1号杯热水和3号杯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2号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明确:放入热水中的手指感觉冷,放入冷水中的手指感觉热。
同一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并不一样。
仅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3、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明确: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
二、观察温度计1、曾经学过用来测量气温的寒暑表,它的结构是怎样的?明确: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
2、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专门是用来测量液体温度的。
它的结构和寒暑表一样,包括三部分:液泡、刻度和液柱。
温度单位:摄氏度(℃)【资料】摄氏温度的由来摄氏温度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后人为了纪念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3、温度计的量程不同,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回答:①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②测量温度超过最大值或最小值会怎样?③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明确:4、温度计是易碎品,要轻拿轻放,注意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第4课《水遇冷以后》教案
第4课水遇冷以后【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遇冷这一条件下,揭示水蒸气—水—冰转化过程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凝结和凝固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凝结与凝固现象。
有了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会轻松一些。
在学完本课后,教师要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时进行梳理,做好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帮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见过露水,见到露水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
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聚焦凝结现象,然后做水蒸气遇冷的实验,观察并描述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通过讨论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知道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建立凝结的概念。
第二部分,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图,认识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当温度达到0 ℃时,水会结冰,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0 ℃不变;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
第三部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结和凝固现象。
最后帮助学生做好归纳总结,知道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从而得出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 ℃时,水会结冰。
3.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
[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
[学生]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迷语(打一自然物)小珍珠,真可爱,花儿草儿身上戴。
太阳公公一出来,急急忙忙都躲开。
(谜底:露水)2、师生交流:①你见过露水吗?②什么时候见过的?③那时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还是最低?小结:露水,出现在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傍晚。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冷和热》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冷和热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知道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3.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冷和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021新苏教版四下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1.1《冷热与温度》设计课题冷热与温度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自己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重点学会测量水温。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明确:春:暖夏:热秋:凉冬:寒2、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明确: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
回答通过生活常识引出温度的科学概念。
讲授新课一、观察水温1、你能判断出1号杯和3号杯,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吗?明确:我们可以运用感官观察法进行观察。
2、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1号杯热水和3号杯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2号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明确:放入热水中的手指感觉冷,放入冷水中的手指感觉热。
同一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并不一样。
仅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3、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明确: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
二、观察温度计用感官观察水温认识到感官并不能准确测出物体温度。
1、曾经学过用来测量气温的寒暑表,它的结构是怎样的?明确: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
2、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专门是用来测量液体温度的。
它的结构和寒暑表一样,包括三部分:液泡、刻度和液柱。
温度单位:摄氏度(℃)【资料】摄氏温度的由来摄氏温度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后人为了纪念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3、温度计的量程不同,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回答:①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②测量温度超过最大值或最小值会怎样?③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明确:4、温度计是易碎品,要轻拿轻放,注意使用方法。
2021扬州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共4课时)
1.《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
本单元四课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的。
本课引领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起概括作用。
第一部分,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通过游戏导入,学生用手指感触并比较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引导学生认知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们可以用温度计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部分,学习并使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
第三部分,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通过观察、测量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引导学生得出热水降温先快后慢的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四部分,认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了解对应的用途。
二、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能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发现热水降温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3.了解身边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知晓其对应的用途。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冷水、热水、温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温度计、实验单、秒表。
五、教学过程(一)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1.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我们用手直接感知比较不同水温,有时会存在误差,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意图解析】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用手指初步感知不同的水温,发现存在误差,从而顺势引出温度计及其作用。
(二)学习并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的水温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冷热与温度》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资料】歌谣
测量温度要注意, 轻拿轻放不易碎; 液泡全插液体中, 不碰容器底和壁; 等到液柱不动时, 视线要与液柱平。
5、读数 “甲”温度计是_____,“乙”温度计是______。
6、练习使用温度计 测一测前面三杯水的温度,然后记录下来。
(三)、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1、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先快后慢地下降,或是其 他?请做出自己的假设。 2、实验器材 铁架台、烧杯、热水、温度计、秒表、石棉网、三脚架
3、实验设计 ①摆好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②在烧杯内倒上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 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③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 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连续记录6次。
2021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冷热与温度》教案
2021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 冷热与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价值态度观: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倒出一杯热水引出三种预测:1、先快后慢,最后不再下降了2、先慢后快3、均匀下降强调:要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二、新授:研究科学规律时一般要用到图表,教学生学会来图表,再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总结。
1、我们通过这些曲线图的比较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这是研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预想一下它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
3、这种猜想很重要,以后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假设,可以多提几种可能,然后怎么办呢?(做实验)因为一切科学真理都离不开科学实验,所以通过科学数据的整理,作曲线图就能发现实际的规律。
我们虽然每组只做一次实验,但9组同时做,等于做了9次相同的实验,9次的实验结果都一样,可以证明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比较可靠的。
(1)如果只有自己做实验,只做一次还不够,要多做几次相同的实验,必然会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2)如果这杯是凉水,测出凉水的温度,如果给凉水加热,温度会升高,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指名学生上来测量先做好实验前的预测,以及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实验,10分钟,每分钟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学习怎样来图表,并把自己观测到数据画在图表上。
利用画好的图表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三、学生能够如实记录所观察到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对自己的预测做出判断。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冷热与温度》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冷热与温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能够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温度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温度计的使用和温度变化的现象。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热水和冷水的比较,引起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3.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5.拓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冷却等。
202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寒冷和炎热》教案
202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寒冷和炎热》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寒冷和炎热对人体的影响;- 掌握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 了解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正确认知和应对能力。
教学内容1. 复寒冷和炎热的概念;2. 探讨寒冷和炎热对人体的影响;3. 分析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4. 讨论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5. 进行相关实验和活动,增加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体验。
教学步骤1. 导入:以地理图片或气象预报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寒冷和炎热的概念;2. 复: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回顾寒冷和炎热对人体的影响;3. 讲授: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寒冷和炎热的认识,并总结归纳;5.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和记录寒冷和炎热对物体的影响;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思考;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应该如何保持健康,并提出一些建议;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寒冷和炎热的图画,写一篇寒冷和炎热的体验报告等;9. 家庭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 寒冷和炎热的图片、视频资料;- 相关实验所需材料;- 图片或视频展示设备。
教学评价- 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概念理解是否准确;- 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对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是否有深入理解;- 学生参与实验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是否良好。
参考资料-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寒冷和炎热》;- 相关在线教育资源和网站。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的概念,感受冷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对于温度的概念和冷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温度的含义,并建立起冷热与温度之间的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冷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冷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冷热与温度之间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冷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讲授法:在课程导入和总结环节,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温度的概念和冷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讲解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冷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第2课《热胀冷缩》教案
第2课热胀冷缩【教材分析】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的特性。
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幅度比较小,在生活中不易觉察到,因而对热胀冷缩现象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知之甚少。
为此,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以揭示这一科学现象。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开篇借助复习旧知的方法,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引发思考:为什么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聚焦研究主题: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会产生影响。
活动二,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先由学生就“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三部分,研究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确定实验方案,由于该实验较复杂,且酒精灯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因此教师要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完成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四部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将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
[学生]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有液泡、液柱和刻度等。
2023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
202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3.通过分析图表,觉察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觉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预备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
学生分组材料:试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1.同学们,的一学期开头了,欢送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来。
这节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首小诗。
2.出示小诗:夏天,妈妈冬天,爸爸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
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糟了,水结成了冰。
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 坏了!咦,花裙子怎么干啦? 缸怎么破啦?3.学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教师引导:同学们,花裙子为什么会干呢?缸乂为什么会破呢?聪明的同学确定会知道这些与温度有关。
从今日开头,我们就来探究第 1 单元一一冷和热。
5.冷和热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与温度有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 1 个话题一一冷热与温度。
板书课题:1 冷热和温度二、探究活动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教师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还有一杯是温水,请同学们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 5秒钟之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出示课本第 2 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试验的方法及要求。
学生分小组活动,依据要求体验手指插进热水、冷水、温水的感觉。
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活动状况,并强调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进展体验。
3.全班沟通,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的感受,预设: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温顺。
最新2022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冷热与温度》精美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冷热与温度》精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3、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2、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二、讲授新课(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1、你能判断出1号杯和3号杯,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吗?(我们可以入2号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放入热水中的手指感觉冷,放入冷水中的手指感觉热。
同一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并不一样。
仅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3、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
)(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1、曾经学过用来测量气温的寒暑表,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
)2、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专门是用来测量液体温度的。
它的结构和寒暑表一样,包括三部分:液泡、刻度和液柱。
温度单位:摄氏度(℃)【资料】摄氏温度的由来:摄氏温度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后人为了纪念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3、温度计的量程不同,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回答:①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②测量温度超过最大值或最小值会怎样?③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4、温度计是易碎品,要轻拿轻放,注意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冷热与温度
2.热胀冷缩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罗瑞敏
3.水受热以后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蔡金萍
生活动,教师适时的强调关键点,其他同学观察。
师:学会了吗?(学会了)
6.实验前,老师这,还有几点想提醒大家:(师解释)
(1)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2)取适量的冰块装入烧杯,测量它的温度记录在曲线图0min处;(为了实验中的公平性,0min时冰块的温度,大家等老师的信号再记录。
)
(3)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一分钟观察员读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0℃为止;(每隔一分钟教师响铃提醒记录)
(4)记录员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曲线图上;
(5)实验中认真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②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
③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师:听明白了吗?(明白了)
7.组长领取实验器材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8.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后,小组汇报。
样要注意酒精灯和测温计的正确使用。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教师讲解)
(1)加热前,记录员先在烧杯上记录下烧杯中水面的位置;(提醒水平视线时标记)(2)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一分钟观察员读一次数据,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在曲线图上,直到水沸腾;(每隔一分钟教师响铃提醒记录)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4分钟,观察员每隔一分钟读一次数据,记录员将数据下来,然后再停止加热;(每隔一分钟教师响铃提醒记录)
(4)待水面平静后,再次在烧杯上记录下水的位置。
(5)实验中认真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
①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②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
③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④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有何变化?
师:能理解吗?
生:能。
3.师:现在小组内开始活动吧!
【板书设计】
3.水受热以后
4.水遇冷以后
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纪艺璟
【板书设计】
水遇冷以后
水蒸气遇冷水遇冷冰
(气态) 0℃以上(液态) 0℃以下(固态)
实验记录单
一、预测: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是。
二、画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