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道家,道家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黄老道家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
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相传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部落女首领华胥,踩雷神脚印(华胥和龙图腾部族的男人野合的委婉语),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
《帝系谱》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为妃,生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公孙勗,以公孙勗嗣少典国君,世为少典氏。
据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相传,黄帝即位首任华夏部落联盟盟主于西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
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相传尧、舜、禹、皋陶、伯益、汤等均是黄帝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
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
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
《世本·帝系》:颛顼娶於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产老童。
《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
”依《世本·帝系》,老童为颛顼的儿子。
依《史记·楚世家》,老童为颛顼孙子。
《世本·帝系》、《史记·楚世家》,孰是孰非?《山海经·大荒西经》:“老童生祝融。
”传说老童修道养寿,能唱善歌。
老童,老、童二姓始祖。
,老童又名卷章、耆童。
谯周曰:“老童即卷章。
”注引《世本》:“老童娶于根水氏.谓之骄福.产重及黎。
”老童的女儿女脩和东夷嬴姓首领结合,生下皋陶(大业)。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黄老思想资料
黄老思想黄老是中国古代哲学上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影响深远,贯穿于道家和儒家思想之中。
黄老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人修养、社会治理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见解。
黄老思想的来源黄老思想实质上是黄帝思想和老子思想的结合。
黄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伟大君主,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治国理念和智慧被后人奉为经典。
而老子则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名著作《道德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黄老思想将黄帝的仁政理念和老子的道家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黄老思想的核心思想黄老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他们看来,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在的道德修养,与自然无间,达到心境安宁的境地。
同时,黄老思想也着重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炼自身,和谐内外,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另外,黄老思想还强调了治国理政的原则。
他们主张以德治国,倡导仁政,强调君臣之间的忠诚与信任,提倡礼义道德,致力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黄老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黄老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影响了儒家、道家等学派的发展,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黄老思想提出的仁政理念和以德治国的原则,影响了古代君主的治国策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文化方面,黄老思想倡导的道德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追求,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蓬勃发展。
结语黄老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的智慧和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黄老思想中汲取智慧,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愿我们能不忘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老道家 道德经
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
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
黄永镇:伏羲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奠基人
黄永镇:伏羲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奠基人黄永镇:伏羲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奠基人被誉为“融创的艺术,世界的唯一,中华的仅有”黄永镇大师的“穿越历史时空”融创艺术,以历史文化为题,传承文化为魂,艺术表现为美的原则,广采博取,利用传统山水、人物、法书为表现技法,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画家利用特制半生熟仿古洒金宣纸为作画材料,以中国绘画特有的线描为造型手段,以表现画面丰富而统一的色调及画面的丰富文化意境及内涵,在采用古典人物造型、传统山水模式导入中,用当代艺术家的新理念、新思维,融入西方美术优秀的绘画精华为我所有,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去表现,黄永镇先生的中国画艺术作品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穿越历史时空”融创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又把中华国学传统“易学风水”的精华有机的融入传统绘画艺术之中,黄永镇的“穿越历史时空”、“易学风水”融创艺术被文艺批评家称为“黄永镇现象”。
当代中国画大家黄永镇先生是创作中国上下7000年的道家文化“穿越历史时空”融创艺术大型绘画工程的第一人。
春节前夕,就“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影响”请教书画艺术大家黄永镇。
黄永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上下几千年深厚文化的基础,如果把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轨迹形象的比喻成一棵“苍天大树”,树根便是那极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伏羲氏演八卦开始,即上下七千年深厚文脉的根系,它吸取养料,供给树干、枝、丫、叶、果的生长、发展、壮大的需求。
这棵“苍天大树”的干、根(树干上有根,这根即是干,干也是根,根、干不可分;根、干心连心)就代表从伏羲氏演八卦到黄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华夏七千余年盛世传统文脉繁荣的历史时期。
而树上的枝、丫、果、叶即象征华夏文化各艺术门类和绘画中的各画种、各画科、各流派、各风格的发展、繁荣与创新。
这种新的艺术的繁荣与创新的艺术成果,必将成为这条盛世文脉新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连接古今继续传递。
因此,中国绘画的发展、繁荣与创新,必须规统在这棵“苍天大树”之下的中华传统文脉上的发展、繁荣与创新的基础之上,去成就画家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
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
黄老之学的发展历程黄老之学跟其余诸子百家有什么关系?
黄老之学的发展历程黄老之学跟其余诸子百家有什么关系?黄老道家尊崇黄帝和老子,这说明黄老道家的起源于黄帝时期或商周时期,但说黄帝、伊尹、辛甲、吕尚、鬻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是黄老道家的重要源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有些学者注意到,商周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说周文化直接肇启了儒家思想,那么殷商文化是黄老道家的重要源头之一。
春秋末期,老子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写成了《道德经》一书,标志着道家学派从此诞生。
而他的思想传人,有的继承了他批判和超越的精神,形成了老庄学派;有的继承了他贵生重生的思想,形成了杨朱学派;有的继承了他经世致用的理念,形成了黄老学派。
其中黄老学派契合了治国安邦的时代潮流,受到了诸侯们的青睐,逐渐成为了当时道家思想的主流。
就在《道德经》诞生前后,发生吴越争霸的事件,本来弱小的越国,在范蠡等人的帮助下,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十年生聚最后取得了全胜。
在此基础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黄老帛书》出现,成为了黄老道家的经典著作。
此后,黄老道家分别以齐楚为中心,形成了南北两个关系紧密相互影响的支系。
而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稷下黄老道家。
它与齐国的稷下学宫有密切的关系。
田氏代齐后,为了摆脱篡逆的指责,也为了笼络人才、巩固政权,便创立了稷下学宫,并四处延揽人才,不久就出现了诸子驰说、百家争鸣的盛况。
而在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强、著作最丰、影响最大的当属稷下黄老道家,可以说是“黄老独盛,压倒百家”。
其代表人物是彭蒙、慎到、田骈、捷子、环渊、宋钘、尹文等,其代表作除了已经佚失的《田子》、《蜎子》、《宋子》之外,还有留存至今的《慎子》、《尹文子》、以及与黄老道家关系密切的鸿篇巨制——《管子》。
齐国统治者也基本上按照黄老道家思想治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到了战国晚期,齐愍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稷下学宫衰落,稷下黄老学派的传人也逐渐散去。
不久,时任秦相的吕不韦大力召集门客,他们便纷纷投奔吕不韦,成为吕不韦的谋士和助手,并在编撰《吕氏春秋》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老道统与儒家道统(上)
黄老道统与儒家道统(上)三月于沪上,有君子嘱余列黄老文化书系清单,以为参考。
黄老之学,即汉儒所谓道家,合于六经,出入诸子,道/名/法一以贯之,为中华道统之命脉所在!兹事体大,故作此文,专题申述之。
一、黄老道统——中华文化的根柢中国文化的根柢在道家。
用南师怀瑾先生的话说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在《老子他说》一书中,这位发愿一生宣传中国文化,舍身求法的大学者解释道:“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
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
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南怀瑾:《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4页。
)中华道统,本自黄帝、老子之学。
其内圣外王,横亘千载,一以贯之。
间有尧、舜、周、孔,诸子迭出,至战国秦汉,黄老之学整合百家,蔚为大观。
凡诸子百家,莫不宗之。
故司马迁称申子、韩非之学皆“本于黄老”,慎到、田骈、接子、环渊之徒“学黄老道德之术”;而杂家《淮南子》、《吕氏春秋》亦以黄老为归依。
东汉初年,王充(公元27~95年)作《论衡》,仍坚持道统,如司马迁写《史记》一样,“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王充更明确地指出,当儒家学说与黄老学说发生矛盾时,当遵从黄老之道,而非儒家之说。
他写道:“说合于人事,不入于道意。
从道不随事,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
”(《论衡·自然篇》,文意:[谴告说]符合于人世间的事情,却不符合自然的道理。
服从自然的道理,不迁就人世间的事情,虽然违反了儒家的学说,但它符合黄老的道理。
)在《论衡·自然篇》中,王充直接将黄帝、老子并列为圣贤中并纯正者,因为他们能恬淡无为,合于大道。
道德经 黄老道家 理道 理解道德经
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
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思想传承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思想传承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潮流多种多样,其中黄老道家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黄老道家思想的传承在这个时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起到了指导作用。
黄老道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和战国时期的庄子。
老子的《道德经》提出了“道”的概念,强调顺应自然,不争强好胜,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则强调“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只有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黄老道家思想是在老子和庄子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黄老道家思想的传承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派传承,黄老道家思想形成了独立的学派体系。
庄子的弟子荀子在政治上发展了黄老思想,强调以德治国,提出了“道德治国”的观点。
同时,韩非子也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将其思想与法家学说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黄老道家思想。
第二是文化传承,黄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文人墨客将黄老思想作为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的重要素材,通过诗歌、散文、音乐等形式将其传承下来。
第三是个人传承,黄老思想通过学者和思想家的个人传承得以保留和传扬。
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如孔子、墨子、荀子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黄老思想的影响,并在其思想中加以发展和诠释。
黄老道家思想的传承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黄老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反对权谋斗争和争权夺利。
这种思想影响了当时各国的统治者,使他们更加关注道德和仁义的实践,提倡温和、宽容、仁爱的政治理念。
在社会方面,黄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
这种思想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使人们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宁静与平静。
在文化方面,黄老思想成为了当时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源泉。
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通过黄老思想的表达,使其思想得以在文化中传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思想传承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理解道德经·简介》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自然》云:“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
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本无为,虚静无有……是为大道之经。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曰:“道生法。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黄老道家,道教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
《理解道德經·簡介》理聖老子所學乃“師官合一,家傳世學。
”《道德經》廣博精微,微妙玄達,《老子》理論體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眾多:文子、陽子居、庚桑楚、南榮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當時交通不便,資訊交流不便,各學派所記載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學派所記載的,著重于魯地的情況;莊子學派所記載的,著重於沛地的情況;司馬遷所記載的,著重于周地的情況。
老學五派:關尹、尹文一派,楊朱一派,莊周、列禦寇一派,鬼谷、蘇(秦)張(儀)一派,申(不害)、韓(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榮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禦寇、士成綺、莊周十人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雲:“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自然》雲:“所謂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
立天下之道,執一以為保,反本無為,虛靜無有……是為大道之經。
”《文子•道德》雲:“執一無為……執一者,見小也,見小故能成其大也;無為者,守靜也,守靜能為天下正。
”《黃帝四經》曰:“道生法。
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
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
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
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
老聃,真吾師也!”《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澹然獨若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乙太一,以懦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其說大體以道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韓非子》:“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
黄老思想成就中国两大盛世
黄老思想成就中国两大盛世黄老思想的核心主张便是“无为而治”,其实这个思想是由老子提出来的,但世人为了显得更有渊源和权威,于是把黄帝也拉了出来,并排在老子之前。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对待事物应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
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养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
正是这种道家理论,成就了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盛世——文景之治。
汉初以刘邦为首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来自社会下层,皆“鼓刀屠狗贩缯之属,少文而多质,甚至鄙陋粗俗”,然而社会却得到了较好治理,其根源便是汉初以黄老之学治天下。
西汉初期,百姓刚经过秦朝苛政之苦及秦汉之间的战乱之灾,所以汉初政治务在安民休息,而主张“清静自定”的黄老思想正是适应这一历史条件的学术思想。
于是形成了汉初质朴务实、不喜奢华、不慕弘远、轻贱孔孟之道的政治风格。
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
吕家势力被扑灭后,文帝刘恒被拥戴登基,汉朝帝业,至此才算是真正稳定。
文帝在位23年,传位于儿子刘启,是为景帝,景帝在位16年。
在这39年间,由于文帝与景帝采用黄老之学治国,使汉朝的政局开始正规化。
政治稳定使经济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仓廪丰实,府库饶财,移风易俗,黎民淳厚”,人民真正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成为中国统一以来第一个空前盛世,史称为“文景之治”,颇为后世历史学家及众多学者称赞。
无独有偶,黄老道家理论后来还成就了中国第二个盛世——贞观之治。
自唐太宗李世民自认为是老子李耳的后代之后,老子和道教信奉开始盛行并最终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道家逸民、安民、养民、清静自定、无为而治、民富才能国强的政治主张得以实现,这与曾经的总理朱镕基所倡导的经济观点“还财与民”同出一辙。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
《理解道德经·简介》理圣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自然》云:“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
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本无为,虚静无有……是为大道之经。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曰:“道生法。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道德经第一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冀知其子,附知其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是谓玄德。
塞其兑,闭其户,知常,终身不堇;开其兑,济其事,妄作,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自然界存在产生宇宙万物的始基,作为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源)。
我不知其名,勉强为之取字“道”,勉强为之取名“大”……希望知物(实物),依附于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得以知物(实物);已经知物(实物),返本归真顺道复命,这叫作玄德(守道依法)。
杜绝脱离了大道而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结束入主出奴的门户之见而超越感性认识,守法遵循规律,一生不可能迷乱放纵荒淫失道陷于绝境;放纵脱离了大道的违背了自然法则(场论)的主观主义为人处世,妄作非为,一辈子得不到救正救助而摆脱不了危险脱离不了险境。
见微知著是知常明事理,守柔遵守法则是依附大道的襁褓(纽带)。
用其沾光得益,复归依大道遵纪守法依律,身心健康消灾免祸不招殃咎,这是因袭遵守纲常法则。
第二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万物生于始有,始有曰无。
皈依大道,遵纪守法依律,道之所感动;弱者柔弱,遵循道法,道之所用。
宇宙万物派生于大道,大道(场)夷希微是无物为无。
第三章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玅之门。
真理法则(母法、道法、道纪、大法、大制、始制)可以用语言阐明陈述,必须通过因袭效法大道(自然),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懂得大道,在科学探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实在法(法律制度、名分制度)可以制定出来公布,必须通过效法自然法(母法、道法、道纪、大法、大制、始制)。
无形的大道,称作世界的本元;大道作为本元,称作万物之母(本源、本原)。
所以总是辩证统一的以务虚、思想实验、思辩的方法探究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总是辩证统一的以务实、实验、实证的方法探究实践,掌握适度原则把握分寸解决实际问题。
黄老之术_精品文档
黄老之术黄老之术,又称黄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
黄老思想源于道家和黄帝思想的融合,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瑰宝。
黄老之术以返璞归真、道法自然为核心理念,强调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老之术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后世黄老思想逐渐发展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黄老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帝、老子、庄子等。
这些思想家以他们对人性、社会和政治的独到见解,为后世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黄老之术强调返璞归真,尊重自然法则。
人们应该追求道的自然之德,以此来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净化和升华。
黄老之术强调将身心与自然合一,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个人修行方面,黄老之术主张以柔克刚,要保持柔软的心态,不与外界物质和利益争斗,而是通过悟道、涵养性情来修炼自己的心性。
黄老之术对于社会治理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黄老思想家认为,社会治理应当以道德和道义为基础,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而不是追逐权力和名利。
他们强调通过道德教化和自然之道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黄老之术主张统治者要以自身的德行和德政来感化民众,以示榜样力量,而不是通过暴力和强权来镇压人民。
黄老思想家认为,只有通过德治才能达到国家安宁和社会稳定。
黄老之术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讨论领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黄老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各个朝代的政治方针和道德伦理建设。
黄老之术在施政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形成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黄老之术的核心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个人的生活中,追求道德修养、返璞归真始终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根本。
在社会的发展中,强调以德治国、以和谐为本仍然是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黄老之术的价值更加凸显。
人们应该通过黄老之术的理念,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和。
同时,社会治理也需要从道义和道德的角度出发,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黄老、道教即道家论
提要1 “道家”概念最初所指是汉初的黄老;2 “道教”概念最初所指乃是儒家或儒教;魏晋时代,人们用“道家”指称我们今天所说的道教,同时用仍用“道教”指称儒家或儒教;3 道家和黄老一直是异名同实的概念;4 从汉朝末年开始,人们用黄老指称今天所说的道教;5 葛洪到寇谦之,道家、黄老和道教逐渐成为同实异名的概念;6 唐代及其以后,道家、黄老和道教仍然是同实异名的概念;7 严格区别道家和道教乃是今天学术界对古代情况的误解,尤其是对道教的误解;8 汉初黄老并称,是由于黄帝是当时的上帝之首。
汉末张角、张鲁等为首之道,乃是汉初黄老道的继承。
今天所说之道教,就是汉初黄老道的延续。
9 道家、黄老就是道教,道教不只是求长生的方术之教,而是有一套高深哲学理论、高尚政治理想的、以善道教化天下为己任的、和儒佛并列的真正的人为宗教。
正文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道家与道教有着严格区分,而“黄老”是属于道家范畴的,对于国外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词深表不满,现在要论黄老、道家即是道教,其难以为人接受心中自知,然而事实如此,难有它论。
一言难尽,就先从黄老、道家、道教这三个概念谈起。
1 “道家”始出任继愈先生曾经指出,道家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先秦有老子,但老子在儒墨之前,无法“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先秦也有庄子,但庄子“剽剥儒墨”(《史记·庄子列传》),对名家的善于论辩、法家的严刑峻法持反对态度,也没有“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因此,司马谈所说的“道家”乃是指汉朝初年的黄老之学。
(任继愈《先秦无六家》,引自任继愈《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先秦的学者对当时的学术也曾进行过分类,如《庄子·天下篇》(有人认为晚出),《荀子·非十二子》,其中也描述了各个学术派别的不同主张,但是没有“道家”这个概念。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理解道德经·简介》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自然》云:“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
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本无为,虚静无有……是为大道之经。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曰:“道生法。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汉文帝“妙用”黄老道家学说
汉文帝“妙用”黄老道家学说*导读:西汉后期的刘向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难,故文帝宜因修秦余政教,轻刑事……西汉后期的刘向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难,故文帝宜因修秦余政教,轻刑事少,与民休息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
道家思想问世后,便对政治、养生、思维等产生影响。
汉文帝以力量薄弱的藩王身份继位,初登皇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而黄老学卑弱以自恃、以弱胜强的特点适合他盖力不能取,而以智取的特点,被其奉为南面君人之术。
*无欲无争,保全性命汉文帝与景帝父子两代都采用了黄老道家学说。
首先这与他们的家教有很大关系。
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母亲,都喜好《道德经》而深受其影响,在母亲们的教育理念下,道家思想成为文景二帝治国思想的主要来源。
时代环境对于道家思想的青睐也影响了二位皇帝。
在楚汉相争时期,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灵活地运用道家思想,才使楚军大败、汉政权得以建立。
而秦末酷法暴政则令人深恶痛绝,在反思其深层原因时,道家思想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并融入包括文帝在内很多人的思想深处。
汉高祖刘邦死后,政权落入其妻吕雉手中,她想将帝位转给自己娘家的人,于是,大开杀戒,将刘邦的儿子几乎赶尽杀绝,只有小儿子刘恒幸免于难。
这不是吕雉心软才刀下留人,而是刘恒及其母亲无欲无争的姿态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刘恒母亲薄氏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便苦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净无为的道路。
在母亲潜心寡欲思想影响下,刘恒或无意与其他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西北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
刘恒在没有其他皇子愿意来的偏僻地方为官,几乎被朝野遗忘,正因如此,才躲过了吕雉的迫害。
吕雉死后,大臣们在寻找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时发现,皇子只剩刘恒一人了。
于是,这位远在边疆、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便被请到长安,是为汉文帝。
*谦卑下位,获得皇位刘邦曾谈过自己能够虚心听取能人的意见是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
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
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文化。
最初“黄老”属于“道家”范畴;汉代开始用“道教”取代“道家”、“黄老”,彼此开始同属于道教的范畴。
此后,道家、黄老和道教逐渐不分,成为一个异名同实的概念。
我们之所以说开封是“道教”发源的圣地,是因为开封为华夏民族原始宗教道家、黄老和道教、老氏四者的传承之地,也是华夏历史文明催生的根蒂。
下面就道教文化在开封发源和传承的历史情况作一些探讨: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炁天君一、“黄老”文化起源于开封“轩辕楼”和“老丘”。
“黄老”文化是周代之前的一种思想流派。
“黄老”之“黄”,是指轩辕黄帝;“黄老”之“老”,是指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黄老”是黄帝和老子之名合并后的简称,被后世道教奉为始祖。
1、黄帝修道是“黄老”文化形成的根本。
古人认为,“黄老”文化的始祖轩辕黄帝建都于昆仑山,他祭祀天帝,问道崆峒,受教玄素,学医岐伯,创造了原始的道教文化。
以后又在首山采铜,荆山铸鼎,王屋炼丹,桥山飞升,至今大约已有4700余年的历史。
在华夏历史文明中,最早的道教学说往往被冠以“黄帝”书画的名义,而成为传承道教的基本载体,如《黄帝四经》四篇、《黄帝铭》六篇、《黄帝君臣》十篇、《杂黄帝》五十八篇等。
之后,道家将其演化为盛极一时的黄老学说。
由于黄帝被华夏民族认作是人文始祖,自然也把他作为首选人物来阐发自己的道学理念。
如战国时期庄周《庄子·盗跖篇》认为:“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又如战国中期齐威王所铸“陈侯因宵敦”铜器铭文最先记载“高祖黄帝,迩嗣桓文”。
这都说明黄帝在华夏民族心中的神圣地位,黄帝也由此被推上了道家学派创始人的神坛。
道教神仙中有两个黄帝:一位是轩辕黄帝,又称“道祖轩辕黄帝开元治世天尊”,是三皇五帝之一;一位是“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炁天君”。
这是道教运用“五行”学说,将中央黄帝与东方苍帝、南方赤帝、北方玄帝、西方白帝并称“五方天君”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道德经·简介》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自然》云:“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
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本无为,虚静无有……是为大道之经。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曰:“道生法。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
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2)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源于道家。
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在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说:“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自然的思想与老子思想有关”。
集西方古典喆学之大成的德国喆学大师黑格尔说:“中国喆学中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她的特性。
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
这派喆学及与喆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哲学家温第施曼把《道德经》看作是人类原发性智慧的重大著作,它不但是道家和中国的一部圣书,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圣书。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约翰高。
当人类隔阂冺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蒲克明。
传说老子出关入秦时,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在楼观看到有紫气状如飞龙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便出关相迎,见一长须如雪、仙风道骨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此道骨仙风的老者正是大聖人老子。
尹喜北面师事之,恳请他著述传世。
老子推辞不掉,于是在此著聖经《道德经》。
老子,其犹龙也!《道德经》体系宏大而严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深奥玄玅。
聖喆老子,旷世圣尊者也!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简牍是商周秦汉时期书籍的最主要形式。
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
超过百字的长文写在简策上,不足百字的短文写在木版上。
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
字每根简上写的字数也不一样,有的三四十个字,有的只有几个字。
较长的文章或书所用的竹简较多,须按顺序编号、排齐,然后用绳子、丝线或牛皮条编串起来,叫做“策”或者“册”。
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
一“篇”可能含有数“册”。
用丝线编连串起来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串起来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串起来的叫“韦编”。
使用过程中,即使比较结实的“韦编”绳子也会磨断。
先秦简牍,多用古文、篆文。
秦王政统一中原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丞相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小篆成为官方统一的文字。
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隶书,就在小篆基础上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西历1910年,德国人尤利斯·噶尔写了《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一书,他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
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邑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邑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邑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邑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御制道德经序》:“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
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编联竹简的绳子会断裂,人们又不了解《老子》微言奥义,故而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错简,以讹传讹。
因此,老子指出了学习进修《道德经》的法门:“言有宗,事有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部聖经在历史的传承中还是出现了严重的错简,章句结构的混乱,字句的漏误。
以讹传讹,误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紊乱的章句需要理顺,微妙难识的喆理需要深入浅出的解释阐述。
根据《老子》的逻辑思路,勉为其难的为老子代言,为理聖代言。
道统法治,德政惠民,百姓和乐。
玄德深奥玄远,帮助众人众物皈依奥主,然后乃至大同,自然而然得知道顺从大道,道统大治大一统。
《理解道德经·序文》黄老道家,道家正统。
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相传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部落女首领华胥,踩雷神脚印(华胥和龙图腾部族的男人野合的委婉语),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
有学者指出: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都是出自伏羲氏的部落首领,他们处于不同时代,但地位相同,且都可称“伏羲”(因为都出自伏羲氏的部落)。
《帝系谱》记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为妃,生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公孙勗,以公孙勗嗣少典国君,世为少典氏。
据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姓”本义既为女子所生子嗣,则同一女子所生子嗣组成的亲族也可以称为“姓”。
以表示其同出于一个女性始祖的这种特殊的亲属关系。
母系氏族社会中,即夫从妻居,子女属于母族,世系以母方计。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妻从夫居,子女不再属母族而归于父族,世系以父方计,所以母系姓族遂转为父系姓族。
在母系向父系转变之初,子女虽已属父族,但仍以其母之姓族名号为族名,后延续作为父系姓族的名号。
相传,黄帝即位首任华夏部落联盟盟主于西历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山海经•大荒西经》:“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史记》:“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
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相传尧、舜、禹、皋陶、伯益、汤等均是黄帝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
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
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
《世本•帝系》:颛顼娶於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产老童。
老童又名卷章、耆童。
谯周曰:“老童即卷章。
”《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
”传说老童修道养寿,能唱善歌。
老童,老、童二姓始祖。
《世本•帝系》云:“老童娶于根水氏,谓之骄福,产重及黎。
老童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
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
剖其左胁,获三人焉;剖其右胁,获三人焉。
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篯铿,是彭姓、钱姓、韦姓族人共同的祖先,因进雉羹于尧而受封于彭城建立大彭氏方邦,被后人尊称为彭祖。
彭姓诸邦:大彭、豕韦、诸稽。
古时彭山一带曾使用“小花甲计岁法”。
小花甲计岁法源于“六十甲子日”,就是古代所传六十个星宿依次循环值日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即60日为一年。
据说彭祖活七百六十七甲子(126岁)而不衰老,八百八十二甲子(145岁)时逝世。
篯铿学说包括含养生学、慑养术、服气术、心医术、房中术、烹饪术等。
彭祖和老子养生长寿,世人也多以"彭聃"并称,彭祖学说为道家学派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道家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道家许多典籍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
老童曾孙篯铿的女儿女修和东夷(人)玄鸟(燕子)图腾部落首领结合,生皋陶(大业)。
大业(皋陶),唐尧时任“大理”,虞舜时的掌管刑法的“理官”(士师),夏禹时选为继承人,咎陶先禹辞世,禹荐益于天,启夺益位。
皋陶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李)氏。
皋陶为李(理),李氏是嬴宗,老子姓老、氏李。
老子理聖李耳,姓老、氏李,字伯阳,谥号聃,字伯阳,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一说安徽涡阳县郑店村)。
相传老子的父亲李乾,又名“李敬”,字元果;母亲益寿氏名矍敷。
《北史•序传》的记载:“裔孙曰乾,娶于益寿氏女婴敷。
生子耳,字伯阳,为柱下史。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已成,帝锡玄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