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环工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教材
微⽣物实验指导书-教材微⽣物学实验指导书⽬录实验⼀玻璃器⽫清洗、包扎与常⽤灭菌技术 (3)实验⼆培养基的配制 (8)实验三从⼟壤中分离微⽣物及纯化 (11)实验四微⽣物的接种技术 (14)试验五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观察 (17)实验六细菌的简单染⾊和⾰兰⽒染⾊ (20)实验七⼤肠杆菌⽣长曲线的测定 (23)实验⼋实验室环境和⼈体表⾯微⽣物的检查 (25)实验九乳酸菌的检测 (28)实验⼀玻璃器⽫清洗、包扎与常⽤灭菌技术【⽬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棉塞制作的⽬的、原理及⽅法;2. 学习并掌握玻璃器⽫清洗及包扎⽅法;3.掌握⾼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法。
4.了解其它常⽤消毒灭菌技术原理及技术【基本原理】棉塞的作⽤有⼆:⼀是防⽌杂菌污染,⼆是保证通⽓良好。
因此,棉塞质量的优劣对实验的结果有较⼤的影响。
微⽣物学实验所⽤的器⽫,⼤多数要进⾏清洗、消毒、灭菌,才能⽤来培养微⽣物。
玻璃器⽫的包扎⽅法正确合理,在使⽤过程中才能有效防⽌杂菌的污染。
玻璃器⽫包扎好后,⼀般⽤⾼压蒸⽓灭菌法进⾏灭菌。
⾼压蒸⽓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沸腾⽽产⽣蒸⽓。
待⽔蒸⽓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从排⽓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不能溢出,⽽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从⽽使沸点增⾼,得到100℃以上的⾼温,导致菌体蛋⽩质凝固变性⽽达到灭菌的⽬的。
此外,常见灭菌⽅法还有⼲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对空间灭菌常使⽤甲醛加⾼锰酸钾熏蒸、喷洒消毒灭菌药剂等消毒灭菌⽅法。
【实验⽤品】棉花,试管,培养⽫,纱布,三⾓瓶,棉线,量筒,⽜⽪纸(或旧报纸),LDZX-50KBS ⽴式⾼压蒸⽓灭菌锅,常⽤灭菌⽤具、药剂等等。
【⽅法步骤】⼀、棉塞的制作正确的棉塞要求形状,⼤⼩,松紧与试管⼝(或三⾓瓶⼝)完全适合,过紧妨碍空⽓流通,操作不便;过松则达不到滤菌的⽬的。
制作过程见图1,包括取棉花、整理、折⾓、卷紧、成形、塞试管等步骤。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践(实验)时间
指导老师
马老师
一、实践目的(实验原理与目的)
原理: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调pH
用试纸测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加入1mol/LNa0H,边滴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7.6。反之,用1mol/LHCI进行调节。
3、分装和加塞
将配制的培养基装入磨口三角瓶内,在瓶口上塞上橡胶塞。
4、包扎
加塞后,外包一层报纸,其外再用一根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5、灭菌
将上述培养基以120℃,20min,0.103MPa高压蒸汽灭菌。
6、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25℃的培养箱中培养1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三).分离
1、倒平板
将高氏I号培养基加热熔化待冷却至55-60°c时倒入培养皿。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于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拔出,试管口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15ml-20ml,加盖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为平板。
4、培养
将高氏I号培养基平板倒置与28℃培养箱中培养24 h。
5、挑菌落
将培养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少许细胞接种到培养基斜面上,置28℃温室培养。若发现有杂菌,须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三、实践工艺流程(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四、结果分析(分析与讨论)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
第一章微生物学实验常识第一节微生物实验操作常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一、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细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液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酒精、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砂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
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会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用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炭酸液覆盖其上半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凡带菌之工具(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须先消毒(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
8.每次实验须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培养。
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内容中,力求简明准确,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离实验室前应将手洗净,注意关闭门窗,灯、火、煤气等。
二、接种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防止杂菌的污染。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环境微生物学及实验》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第一部分实验目的《环境微生物学及实验》实验课是我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进入我院实验室的第一门实验课。
《环境微生物学及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正确的使用实验的仪器设备,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无菌概念和掌握无菌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进行后续课实验和研究的基础。
在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和有限学时的情况下,得到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悉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微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二十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经历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兄弟院校和国外有关教材,总结、综和各方面的经验,编写了本实验指导书,力求在各个实验里安排尽量多的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和微生物学知识点。
本实验指导书书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和菌落形态观察、染色方法、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无菌操作、微生物检测和分离、生理生化反应、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和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实验,水中微生物分布调查等内容。
同时也注意和环境微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
整个实验课中贯穿了显微镜使用——三种灭菌方法——无菌操作——环境工程微生物菌种分离筛选鉴定、选育——污染物分解和调查这一主线。
微生物学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在实验中得到训练,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设计贴近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与目录如下: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示教片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染色技术及细菌的观察实验三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和活性污泥的观察实验四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实验五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定性实验及其生化特征观察实验六纯种微生物的分离、转种和培养实验七有机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实验*实验八污染土壤和水体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注:实验六、实验七、实验八选做其一。
微生物实验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基本操作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文件类别:品质系统作业指导书撰写单位:品控部版本:第1版发行日期:机密等级:机密一般合计页数:共3页核准审核制定名称微生物基本操作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1.目的:规范微生物基本操作。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测。
3.名词解释:微生物涂抹实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文件类别:品质系统作业指导书撰写单位:品控部版本:第1版发行日期:机密等级:机密一般合计页数:共3页核准审核制定名称微生物涂抹实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1.目的:规范微生物涂抹实验样品采集方法。
2.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设备、厨具及成品包装容器的微生物检测。
3.作业内容:3.1 实验试剂:85%灭菌生理盐水;落菌实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文件类别:品质系统作业指导书撰写单位:品控部版本:第1版发行日期:机密等级:机密一般合计页数:共3页核准审核制定名称落菌实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1.目的:用于检测生产车间、微生物无菌室和无菌操作台的卫生状况。
2.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微生物检验室。
3.作业内容:3.1 实验试剂:营养琼脂;3.2 实验仪器:3.2.1 试管3.2.2 高压蒸汽灭菌锅3.2.3 恒温培养箱3.3 实验步骤:3.3.1 在微生物检验室内将灭菌好的凉至45℃左右的营养琼脂倒入灭菌平皿内,每皿约15ml,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待用;。
环境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试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用途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其常规配制程序3.学习和掌握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基本原理】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保藏等方面。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种类很多。
不同培养基一般都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
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值。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属于半合成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放线菌的合成培养基。
马丁氏培养基和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分别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材料与用品】1.材料与试剂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琼脂、黄豆芽、NaCl、KNO3、K2HPO4、MgSO4、FeSO4、KH2PO4、MgSO4•7H2O、NaOH溶液(1mol/L)。
【仪器与用品】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pH试纸、棉花、纱布、牛皮纸、线绳、报纸等。
一、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成分牛肉膏0. 3g蛋白陈1gNaCl 0.5g琼脂 1.5g水100mlpH 7.2~7.4 2.配制方法(1)称量及溶化: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的所需量,置于唐瓷缸中,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挑取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进行称量。
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加热融化,倒入上述唐瓷缸中。
将唐瓷缸加热,用玻璃棒搅拌,使药品全部溶化。
(2)加琼脂:加入所需量的琼脂,加热融化。
(3)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4)调pH: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7.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班号和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和要求; 3.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4.实验原理;
8
武汉科技大学实验指导书
5.实验步骤; 6.实验原始记录; 7.实验数据计算结果; 8.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思考题,写出心得与体会。
二、实验内容
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以观 察菌种的个体,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石碳酸复红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氏 碘液、95%乙醇、蕃红染液、接种钩、酒精灯、已培养好的菌株。
5
武汉科技大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和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的方法,从而获得若干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技能。
二、实验内容
以微生物的斜面接种技术为例,掌握微生物的各种接种技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无菌斜面培养基、已培养好的待接种微生物、酒精灯、接种钩、无菌操作台。
七、实验注意事项
必须严格掌握乙醇脱色程度,如果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为阴性菌;若脱色不够时,阴性菌被误 染为阳性菌。
八、思考题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 3、绘制细菌的形态图,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结果。 4、通过革兰氏染色,你认为它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周群英 高廷耀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中第三部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高等教育出版 社,北京,2000
6
武汉科技大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为主线,综合包括了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等内容,在给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完成。
包括以下知识内容。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能照抄袭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在别人看完你的实验报告后,能够知道你是怎样做的,能够重复你的实验过程。
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习、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稀释分离、划线分离等技术.4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5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及霉等种类的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二、原理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其中除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盐类。
此外,微生物还必须在最合适的酸碱度范围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制成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三种形式。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作凝固剂,半固体培养基则加入0.5~0.8%的琼脂.有时为了特殊目的,也可用明胶或硅胶等作为凝固剂。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在分离、培养异样微生物时,对一般细菌常用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含需的各种营养物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链霉素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加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每平方厘米为一个大气压(即15磅/时2)的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持续15~20分钟后,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由于加压蒸汽灭菌是通过提高蒸汽压力而使其升高温度以杀死微生物的,所以,该法只有当灭菌锅内的空气完全排尽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指导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技巧,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是环境工程学科中重要的实验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分离、鉴定等实验技术。
本实验指导书将涵盖以下内容:1.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繁殖规律。
2.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学习使用各种方法从环境中分离微生物,并进行纯化培养。
3.微生物的鉴定:学习使用形态学、生理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4.微生物的代谢:通过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代谢途径。
5.微生物的生长曲线: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动力学。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1.实验准备:进行实验前,需要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试剂和培养基等。
2.样品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样品,如水样、土壤样、垃圾样等,进行采集。
3.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4.微生物分离: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5.微生物培养: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
6.微生物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7.数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8.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使用试剂和培养基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配制和使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例如,在处理危险性化学品时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使用高压灭菌锅时要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爆炸等事故。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和器材,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微生物》教研组编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二 00 四年三月实验一细菌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 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Gram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 )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 G 菌和 G - 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 -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染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实验将介绍被普遍采用的Hucker 氏改良的革兰氏辩色法。
三、实验材料1.菌种:培养12-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 24小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2.染色液和试剂:结晶紫染液、卢哥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番红染液等。
3.其他器材: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废液缸、洗瓶。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制片取菌液按常规技术进行涂菌、干燥、固定。
(二)染色1.初染:在制片上滴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结晶紫染液,染 l min后,用水洗去染料。
2.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 l min 后,水洗。
3.脱色: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衬托下,用滴管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玻片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 30s-60s),立即水洗。
环境微生物实验指导书(2012学年)-叶劲松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叶劲松编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2010年8月目录实验室规则 (3)实验一空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和灭菌,无菌水的制备 (5)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10)实验三微生物计数、分离培养 (13)实验四光学显微镜使用、微生物形态观察和染色技术 (21)实验五环境表面卫生学指标的测定和特定功能微生物的筛选 (25)实验室规则1)实验室是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师生进行科学实验、开展教研科技活动,培养实验能力的重要场所。
进入实验室要自觉遵守纪律不得喧哗吵闹,保持肃静,有秩序地入座。
2)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熟悉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懂得每一操作步骤的意义和了解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否则不能开始实验。
3)实验过程中要听从教师的指导,严肃认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和数据及时、如实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文字要简练、准确。
完成实验后经教师检查同意,方可离开实验室。
4)实验台面应随时保持整洁,仪器、药品摆放整齐。
公用试剂用完后,应立即盖严放回原处。
勿使试剂、药品(尤其是NaOH)洒落在天平、实验台面和地上。
毛刷用后必须立即挂好,各种器皿不得丢弃在水池内。
实验完毕,仪器洗净放好,将实验台面抹拭干净,才能离开实验室。
5)配制试剂和用无离子水要注意节省,按实验实际使用量配制,多余的重要试剂和各种有机试剂要按教师要求进行回收,不得丢弃。
6)配制的试剂和实验过程中的样品,尤其是保存在冰箱和冷室中的样品,必须贴上标签、写上品名、浓度、姓名和日期等,放在冰箱中的易挥发溶液和酸性溶液,必须严密封口。
7)配制和使用洗液必须极为小心,强酸强碱必须倒入废液缶或冲稀后排放。
电泳后的凝胶和各种废物不得倒入水池,只能倒入废物桶。
8)使用贵重精密仪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用分光光度计时不得将溶液洒在仪器内外和地面上。
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未经许可不得自己随意检修。
9)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水和进食,严禁用嘴吸移液管和虹吸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Ⅰ、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原理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 ,10⨯)高倍物镜(4mm ,40-45⨯)和油镜(1.8mm ,95-100⨯)三种。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 =1.52,与玻璃基本相同。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 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图Ⅰ-1)。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口径。
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
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2sin α⋅=⋅n A N式中 数值孔径=⋅A N介质折射率=n最大入射角,即镜口角=α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A N ⋅=2λ能辨别两点间最小距离式中 λ=光波波长由上述可知若n 值和α角越大则N ·A 越大或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越大(图Ⅰ-2)。
一些物质的折射率:水 1.33 玻璃 1.52 空气 1.0 香柏油 1.515。
二、实验器材1、仪器显微镜;2、材料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操作步骤1、取镜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
从镜箱中取出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
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使用前首先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部零件是否完全合用,镜身有无尘土,镜头是否清洁。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认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学习微生物画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能够独立进行生活,它的种类繁多,但基本形状有四种: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1)球菌: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根据它们相互联结的形式可以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一般为0.5~1μm。
(2)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大小以宽度×长度表示,各种杆菌的长度与直径比例差异很大,有的粗短,有的细长。
如大肠杆菌就比较细而短、枯草杆菌粗而长。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工农业生产中所用的细菌大多是杆菌。
(3)螺旋菌:细胞呈弯曲杆状,螺旋菌细胞壁坚韧较硬,常以单细胞分散存在。
大小一般为(0.3~1.0)μm×(1.0~50)μm,根据其弯曲情况可分为弧菌、螺菌、螺旋体。
弧菌只有一弯曲,而螺菌有2~6个弯曲。
其大小为0.3~1×1~50μm。
若菌体弯曲螺旋圈数较多者,无坚韧的细胞壁,比较柔软,能自由运动,通称为螺旋体。
2、细菌的特殊构造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1)荚膜:是有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液状、胶质状的物质。
用显微镜观察,中心部位是细菌菌体,在暗色背景下荚膜呈透明状环绕菌体。
(2)鞭毛和菌毛:鞭毛是某些微生物细胞表面着生的一根或数根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物。
直径为0.1~0.2μm,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经过特殊的鞭毛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鞭毛。
(3)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壁厚、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芽孢形成的位置、形状、大小可因菌种而异。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形态观察1.1 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几种典型细菌的形态与构造,学会绘制微生物图。
1.2 实验器材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载玻片、盖玻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球衣菌、假单胞菌、固氮菌标本片。
1.3 显微镜的结构及其操作方法1.3.1 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1.3.1.1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作用观察、检验微生物通常用光学生物显微镜(见图1-1),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一机械装置(1) 镜筒:镜筒长度一般是160cm。
它的上端装目镜,下端装物镜回转板。
回转板上一般有三个物镜。
(2) 转换器:位于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孔或5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 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使下面的光线可以通过。
两旁有弹簧夹,用以固定标本或载破片。
有的载物台上装有自动推物器。
(4) 调节器:镜筒旁有两个螺旋,大的叫粗调节器,小的叫细调节器,用以升降镜筒,调节物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二光学光学系统(1)目镜:一般使用的显微镜具有2—3个目镜,其上刻有“5×”、“10×”、“15×”(或“16×”)等数字及符号,意即放大5倍、10倍、15倍(16倍)。
这三种透镜的焦距分别为50mm、25nn、16mm,线视场分别为20mm、14mm、10mm。
(2)物镜:物镜装在回转板上,可分为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三种。
相应的放大倍数是10×(5×)、40×(50×)、100×(90×),相应的工作距离是7.63mm、0.5mm、0.198mm,物镜上常标注数值孔径(N.A)。
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时,一般做活体观察,不进行染色。
在观察原生动物时,低倍镜主要用来观察全部原生动物的种类和观察它的活动状态,而高倍镜则可以看清楚微生物的结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指导书郑莉黄绍松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00七年九月印刷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在油镜下观察细菌几种基本形态4.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二)实验原理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1. 增加照明亮度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 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
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 )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n=1.5 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分辨力D可表示为:D=λ/2N.A,式中λ= 光波波长;NA=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 μ m ),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A=n × sin α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120 O ,而n 为介质折射率。
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1.52 )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别为1.0 和1.33 )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镜头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NA 一般在1.2-1.4)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等干镜(NA 都低于1.0)。
若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0.55 μm来计算,数值孔径通常在0.65左右的高倍镜只能分辨出距离不小于0.4μm的物体,而油镜的分辨率却可达到0.2 μ m 左右。
2.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氏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二)实验器材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12~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2.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结晶紫染色液、卢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染色液,蒸馏水3.仪器及相关用品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镊子(三)实验方法1.显微观察显微观察时应遵守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
油镜观察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后,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高,然后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加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
将聚光器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若所用聚光器的数值孔径值超过 1.0 ,还应在聚光镜与载玻片之间也加滴香柏油,保证其达到最大的效能。
调节照明使视野亮度合适,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并用细调节器使其清晰准焦为止。
2.革兰氏染色(1)涂片常规涂片法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特种笔在载玻片的左右两侧标上菌号,并在两端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以无菌接种环分别挑取少量菌体涂片,干燥、固定。
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2)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两个玻片的涂面上,染色1~2min ,倾去染色液,细水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3)媒染用卢戈氏碘液媒染约1 min ,水洗。
(4)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终止脱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
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
脱色时间一般约20~30s。
(5)复染在涂片上滴加番红液复染约2~3min ,水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
在染色的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6)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判断两种菌体染色反应性。
菌体被染成蓝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G +),被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G-)。
4.用毕后的处理(1)上升镜筒,取下载玻片。
(2)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镜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香柏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3)用擦镜纸清洁其他物镜及目镜;用绸布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4)分还原,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再向下旋。
同时把聚光镜降下,以免接物镜与聚光镜发生碰撞危险。
染色玻片用洗衣粉水煮沸、清洗,凉干后备用。
(四)实验结果1.绘出你在油镜下观察到的三种菌的形态2.列表简述两株细菌的染色结果(菌的形状、颜色和革兰氏染色反应)。
(五)思考题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2、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3、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4、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实验二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沉降法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2.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二)实验原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空气中也不例外。
虽然空气不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但由于气流、灰尘和水沫的流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原因,仍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存在。
当空气中个体微小的微生物落到适合于它们生长繁殖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时,在适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一个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会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即菌落。
观察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就可大致鉴别空气个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
(三)实验器材1.试剂牛肉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牛肉膏 5.0g, 蛋白胨10.0g,NaCl 5g, 水1000ml,pH 7.2~7.4马铃薯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 蔗糖20g, 水1000ml,pH 7.2高氏一号培养基配方:淀粉20g, 硝酸钾1.0g, 磷酸氢二钾0.5g, 硫酸镁0.5g, 氯化钠0.5g, 硫酸亚铁0.01g, 水1000ml, pH 7.2~7.42. 仪器及其他用品高压灭菌锅,操作工作台,三角瓶,培养皿,酒精灯,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倒平板:按常法配置上述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高压灭菌备用。
临用前将培养基熔化,冷却至50℃左右,各倒16个平板备用。
2.暴露取样在指定的地点草地,一层楼,三层楼,七层楼各放4皿,将平板皿盖打开,在空气中暴露5min和10min,时间一到,立即合上皿盖。
3.培养观察:细菌置于37℃培养,放线菌培养基平板和真菌培养基平板置于28℃培养。
细菌培养48h,真菌和放线菌培养4-6天。
计数平板上的菌落,观察各种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4.计算1m3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奥梅染斯基(Омелянский)曾建议:如面积为100㎝2的平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置于37℃培养24小时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10L空气中的细菌数。
X:每m空气中的细菌数N:平板暴露5分钟,置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菌落数r:平皿底半径(㎝)(五)实验结果1.列表比较不同放置地点空气菌落种类以及数量的差异?2.用沉降法计算1m空气环境中所含菌数。
(六)思考题1.对沉降测定法的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三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的大肠菌群(一)实验目的1. 了解饮用水和水源水大肠菌群的原理和意义2.学习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反映水体被生活污水污染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小时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一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三个。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1.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2.平板分离初发酵管24至48小时内产酸产气的均需在复红亚硫酸钠琼脂(远藤氏培养基,Endo′s medium)或伊红美蓝琼脂(eosin methylene blue agar,EMB agar)平板上划线分离菌落。
3.复发酵试验以上大肠菌群阳性菌落,经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通过此试验再进一步证实。
原理与初发酵试验相同,经24小时培养产酸产气的,最后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二)实验器材1.水样自来水2.试剂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瓶)(内有倒置小套管),伊红美蓝或复红亚硫酸钠琼脂平板,革兰氏染液。
3.仪器及其它用品载玻片,灭菌带玻璃塞空瓶,灭菌吸管,灭菌试管,革兰氏染液,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灭菌三角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