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拓展阅读试1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拓展训练(有答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拓展训练(有答案)第一单元阅读拓展训练-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建议时间:30分钟.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字词理解】解释下列字词。
移家:__________ 欲:__________2.【信息提取】诗人离别湖上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触动了他的情思,他将这些景物__________化,赋予了它们人的动作与情感。
3.【字词品析】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下列对“系"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是约束、羁绊的意思。
B.“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
C.“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D.“系"字符合春日和风吹拂的情景,表现出它们对主人的款款深情。
4.【情感体会】“欲别频啼四五声”一句中的“____"字,既写出了黄莺的叫声,又让人感受到它似乎在通过叫声来表达对诗人________之情,令人动容。
5.【展开想象】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展开想象,将前两句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医用外科口罩的自白。
材料一:材料二: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医用外科口罩。
我呢,里里外外也就三层:内层、中层和外层。
除这三层外,我还有鼻夹和口罩带两个配件。
终于遇到了我的主人。
可是,主人佩戴时鼻夹朝下,这样根本不能有效防护啊!如果主人戴着我没有去过人群密集的地方,我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但前提是让我通通风。
千万不要用清水洗我,千万不要用热水烫我,千万不要用酒精喷我!如果我已破烂不堪或无法使用,那么请将我带到我该去的地方。
毕竟我是充满仪式感的口罩,所以呢,请在扔掉我之前分几个步骤来操作一下哟——如果主人您无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将我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如果您有上述症状,请一定先用开水将我浸泡30分钟或用酒精喷我,再密封好丢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结合教育理论,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背影》这篇文章,谈谈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兴趣。
第三题题目: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第四题题目:请以“诗意语文”为主题,谈谈你的教学设想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将如何将其应用于你的教学实践中。
第六题题目:谈谈你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第七题题目:请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题,谈谈你对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关系。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九题题目:试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十题请结合具体教材内容,谈谈你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要求,设计一节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走马上任,林黛玉进贾府》2.教学目标:a.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b.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c.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d.培养学生欣赏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a.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b.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教学方案:一、教学时间: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红楼梦》第一回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红楼梦》第二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能力拓展训练(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能力拓展训练阅读主题——学校生活班级:姓名:建议时间:40分钟一、上学一路歌①春天上学,走一路,采一路野花。
黄色的是蒲公英,紫色的是二月兰……走一路,采一路,采得满手香,满身香,到后来,满教室都香。
②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随着它绕弯曲行,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叮咚咚的水声到了学校。
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各种花纹的湿鞋印。
③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不必带饭,肚子饱饱的。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变成了长长的滑梯。
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一路刺刺刺刺!刺刺刺刺!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
跑进校门,大伙儿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1)我从短文中积累了两个有新鲜感的拟声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短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景。
下列句子最适合填在短文第④自然段横线上的一项是( )(2分)A. 冬天上学,走一路,坐一路汽车 B. 冬天上学,走一路,坐一路飞机C.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D. 冬天上学,走一路,推一路小伙伴(3)我知道大伙儿“都怪学校太近太近”的原因是( )(2分)A. 大伙儿只想滑冰,不想上学。
B. 大伙儿感觉在上学路上的快乐时光太短暂。
(4)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的景色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也各不相同,请你仿照短文,选择一个季节写一写上学路上的一件趣事吧!(3分)______________上学,走一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幼学琼林》总测试题

姓名:年龄:1、“乾坤”是什么意思?()2、“五星”是什么?()3、“七政”是什么?()4、雪花又名“()”。
5、“蜀犬吠日”的意思是()。
6、写出一个“蜀犬吠日”的同义词:()。
7、“吴牛喘月”的意思是()。
8、“沐雨栉风”形容()。
9、“披星戴月”形容()。
10、“杞人忧天”比喻()。
11、写出一个北京的别名:()。
12、写出两个南京的别名:()、()。
13、写出一个河南的别名:()。
14、写出两个江西的别名:()、()。
15、五岳是:()、()、()、()、()。
16、五湖是:()、()、()、()、()。
1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形容哪个传统节日的情景?姓名:年龄:()18、冬至百六是()。
19、()是清明前一日。
20、家天下,是()。
21、“碌碌无奇”的意思是:()。
22、韩信将兵,()。
23、“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赞扬()的话。
2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的《》中的名句。
2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
26、“如沐春风”用于称颂()。
27、心意相通的朋友称为()。
28、年龄相差大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为()。
29、与善人交,如入(),久而()。
30、上服曰(),下服曰()。
31、“管中窥豹”比喻()。
32、临渊羡鱼,不如();扬汤止沸,不如()。
姓名:年龄:33、五斗解酲,()独溺于酒;两腋生风,()偏嗜乎茶。
34、以铜为鉴,();以古为鉴,()。
35、以小致大,谓之()。
36、树欲静而风不息,()。
37、文章全美,曰()。
38、上古结绳记事,()制字代绳。
3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40、燧人氏()取火。
初级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自读课本导与练(一) 新人教版

自读课本导与练(一)1.《新闻两则》拓展阅读篇目《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埃·姆·罗森塔尔《新闻两则》中的“新闻”是狭义的新闻,它把我们带回到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突出表现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而《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中的新闻是广义的新闻,属于通讯。
作者虽然只摘取了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遗迹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稍作叙述,真实地记录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400万冤魂埋葬于此,却足以让读者的心完全被恐怖笼罩了。
相信你在读过这篇文章后,也会在心里祈祷:但愿那幕兽性践踏人性的残酷的人间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纽约时报波兰布热津卡讯──在布热津卡,不知怎地,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里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津卡,本来不该有太阳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
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但是,每天都有许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津卡,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儿,有的是想看一看这里的情况是否真像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有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悲剧,有的是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意。
布热津卡同南面更加著名的城市奥斯威辛只相隔几公里。
奥斯威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约171公里,坐落在莫拉维亚关卡东端的一片沼泽地上。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共同构成了一座周密组织起来的大型杀人工厂的一部分,被纳粹称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从最后一批战俘脱光了衣服在狗和卫兵的驱赶下走进毒气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年,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次了。
在集中营呆过的一些人曾写过许多回忆录,回忆录中提到的事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集中营总监鲁道夫·弗朗茨·费迪南德·豪斯在被处死前曾写下一部回忆录,叙述了大规模杀人以及在活人身上作试验的情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 语文试卷(含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感受生命的颜色——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二单元拓展阅读

责任编辑:朱明明2536195187@1*>拓展阅读本期主持张爱军张爱军: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感受生命的颜色——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二单元拓展阅读主持人语同学们,翻开第二单元,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四个不朽的人物:藤野先生、锤太夫人、托尔斯泰和居里夫人。
他们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
下面,就请大家随初初一起去认识他们吧!刚出场的藤野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其向学的心性可见一斑。
在与作者相处的过程中,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想要亲眼看看中国女人因裹脚而畸形的足骨……治学严谨的样子跃然纸上。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抓住“勤劳”二字,深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勤劳质朴的锤太夫人,便这样根植在我们的脑海中。
读了《托尔斯泰》前半部分,大家会疑惑:这位大文豪的样子竟如此鄙俗?但读罢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的想法便会“逆转”。
我们会惊奇,会赞叹,会对托尔斯泰充满赞美之情。
“粗劣”而又深邃的托尔斯泰,耐人寻味。
居里夫人的工作环境是“艰苦”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就连人都冻僵了”。
发现镭的那个夜晚,居里夫人是平静的:"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乐观淡泊的居里夫人,令人由衷钦佩。
这四个人物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鲜活生动,真实可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初初一起潜入文本,去了解更多形象鲜明的人物,感受他们的生命的美丽颜色吧!。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敬业与乐业》拓展阅读(5篇) 新人教版

第5课《敬业与乐业》拓展阅读(5篇)敬业与奉献,让我们肃然起敬周立德他的工作也许很枯燥,每天就是和机器、零件打交道,但是他的“徐强精度”与目前我国齿轮的最高精度联系在一起;他的学历并不高,只是高中毕业,但是面对国外进口设备时他苦学英文,现在能用英文写程序,操控机器。
这是什么?这就是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徐强用最普通的方式诠释了道德的力量。
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
它是一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做事做人的境界,这一点在徐强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爱岗敬业是平凡的,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只有甘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到。
平凡中折射出一种理想信念,爱岗敬业中展示出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正是这些光彩夺目的沙砾夯实了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础。
每年能为厂子创造出3000万元以上的产值,而他自己却拿着2000多元的工资,当面对其他企业两倍以上的月薪时却无动于衷,他宁可把青春奉献给工厂,毫不计较索取;他把自己奉献给工厂,却把内疚留给亲人。
这些故事徐强说起来轻描淡写,然而在我们的心里却荡起阵阵崇拜。
“我想带出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拼过先进国家的同行。
”如此掷地有声的话语,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敬业奉献的主人翁意识、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和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但愿多一些徐强们,忠诚企业、效力国家,把个人命运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使自我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添砖加瓦。
(辽沈晚报)梁启超:学问之趣味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为“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
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
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拓展阅读试探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讲授、注重对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意义的真正获得,标准答案扼杀了人的独立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为基层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大家试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
但是如何更有效运用教育新技术为充分发展学习者潜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
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由于其本身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存在着交互性不强,学生参与性不足等问题;计算机还只是教师讲授的辅助工具,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认知工具。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
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明确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
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
如《夜莺之歌》一文教学前,我们发现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所以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方向,结合历史科研知识进行拓展阅读。
使学生的知识由纵向的联系拓展到了横向的联系。
在《春》的拓展阅读中,我事先在了解了一些朱自清的资料、他人对朱自清的看法,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
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抽提,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
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金色的鱼钩》阅读教学后,开展以“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方向的拓展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有的依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因、发展和结束这一时间线索进行整理,也有从类型线索,人物、事件、自然地貌等角度进行归类。
师生最后得出这样的看法:就社会事件的资料整理,至少可以依据以上两个线索进行归类。
通过归类进而对《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学会了从图片、数据等具体资料加以援证。
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认识对较为整体地理解该事物,具有特定价值,但是不能取代整体认识本身;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才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帮助我们较为全面把握该事物。
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
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
课文《你,浪花中的一滴水》学习后,学生对雷锋的理解相当模糊,“雷锋那种精神很高尚,但是在印象中离我们很高很远”。
在后续的拓展阅读中,学生找寻有关资料,逐步形成了自己观点和看法。
有一组同学从雷锋扭秧歌的故事中感受到雷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情趣的人;另一组学生将雷锋改名参军的花絮讲给同学听,认为雷锋是一名对党、对革命有感情的人;这些细节一下子拉近雷锋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学生脑海中的雷锋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这对正确理解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在目前的实践探索中学生尚未在相互观点的交锋砥砺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这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实践探索中作进一步的研究。
传统教学活动中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学生较为被动地“吸收”。
在语文拓展阅读新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如何有效激发已习惯于标准答案、习惯于接受教师细细咀嚼、精心传授的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机,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与此同时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教师事先准备工作、现场组织工作的数量与难度都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学习困
难的即时诊断、能力发展水平即时估价能力,知识的准备水平,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等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学习以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各类知识以及知识整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