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骨髓瘤与多发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CT及MR诊断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 ,Dec 2012,Vol 14,No.12多发性骨髓瘤(MM )是血液系统中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浆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质破坏;血清中出现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肾功能受损。
而CT 和MR 可以敏感地发现骨质破坏,在临床诊断MM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15例MM 患者,均经骨髓穿刺证实;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0~7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胸背痛、贫血、发热等症状。
1.2检查方法15例MM 均行MR 及CT 检查。
CT检查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 ,MR 检查用西门子1.5T 。
利用PACS 系统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整理。
2结果2.1MM 的分布及数目15例中病变累及胸椎14例,腰椎5例,颅骨2例,肋骨2例,胸骨1例。
2.2MM 的CT 表现MM 行CT 检查,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见图1),发生于肋骨、脊柱常合并病理性骨折;侵犯髓外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见图1)。
2.3MM 的MR 表现MM 行MR 检查,SE 序列T1主要表现为低信号(见图2),T2抑脂序列主要表现为等高信号(见图3);胸腰椎椎体压缩变形;椎间盘信号正常。
3讨论3.1临床特点MM 好发于成年人,多在40~70岁,男性多于女性;MM 早期主要表现为骨痛,原因可能是瘤细胞在骨髓腔内增殖的同时,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据统计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MM 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骨骼,如:脊柱、肋骨、颅骨、骨盆多见;此外胸骨及肩胛骨、锁骨也可见。
尸检证实约70%的骨髓瘤可见有髓外浸润,以肝脾肾、淋巴结多见[1]。
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疾病混淆;CT 和MR 检查可较早发现骨质破坏,可为临床诊断MM 提供重要依据[2]。
作者单位: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发性骨髓瘤的CT 及MR 诊断丁继海张毅111··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Dec2012,Vol14,No.123.2影像学诊断MM的CT表现:经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骨髓瘤的骨质破坏并非如传统观念上都是成穿凿样骨质破坏,骨髓瘤的骨质破坏呈多样性,可能是与瘤细胞的浸润程度及生长活跃程度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MM)定义: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中积聚浆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可导致骨质破坏和骨髓衰竭。
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
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
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
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初始诊断检查所有患者的初始诊断检查应包括病史、体检以及以下基线血液和生化检查,以便区分症状性和无症状性MM:完整的血细胞计数(CBC)(带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血清电解质、血钙、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
BUN和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减退,而LDH水平有助于评估肿瘤细胞负荷。
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肿块情况,现在被认为是评估肿瘤负荷的标准指标。
大部分患者存在血清蛋白,伴或不伴相关尿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也称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 骨
瘤病(myelomatosis)或Kahler病,
属造血系统肿瘤,是浆细胞异常过度增生 所至的恶性肿瘤。异常浆细胞浸润骨髓 及软组织,产生M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 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感染常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3)高粘稠性综合征
血液粘滞度增高后影响血液循环和毛细血管内的灌注, 引起组织器官淤血和缺血、缺氧改变。
其中以脑、眼、肾、肢端最为明显。
(4)出血倾血
为本病常见, 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导致血小板功能 障碍、M蛋白直接拟制Ⅷ因子活性等都是引致出血的 原因。
3.其他 (1)伴有其他肿瘤
3.注意事项:肝肾功能异常可使环磷酰胺毒 性加强,泼尼松对环磷酰胺代谢和活性均有影 响。
(四)ABCM方案
1、适应证: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应用 于初治患者。
2、剂量与用法:ADM 30 mg/m2 静滴, 第1天;BCNU 30 mg/m2 静滴.第1天; CTX 100mg/(m2·d) 静注,第22~25 天;MEL 6 mg/(m2·d) 口服,第22~ 25天。每6周一疗程。
3.注意事项:应按时作心电图检查,监 测心律失常的出现。
(五)VBAP方案
1、适应证: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应用于初治 患者。
2、剂量与用法:VCR 1mg/m2 (每日不超过 1.5mg)静脉冲入,第1日;BCNU 30 mg/m2 静 滴,第1日; ADM 30 mg/m2 静脉冲入,第1 日;PDM 60 mg/m2 口服,第l~4日。3~4 周一疗程。
3.特殊类型
冒烟性骨髓瘤,孤立性骨髓瘤,两种以上M蛋白的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有的甚至无自觉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骨骼疼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主要的症状。
疼痛程度一般由轻到重,初起为间歇性微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展为连续性剧痛。
疼痛部位以腰背部脊椎为最多,其次为胸肋、四肢。
少数患者可无疼痛,而较多患者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
疼痛的突然加剧常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2)骨骼肿物: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头颅骨、下颌骨等处多见。
(3)发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部分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但多数为晚期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缺损,感染引起。
(4)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约1/3病人有头晕、心悸、乏力、消瘦等贫血症状,有的以此为首发症状。
(5)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消化道、牙龈、鼻腔、皮肤出血。
或月经过多,也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6)共他:本病晚期可出现消化、呼吸、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嗽气短、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二)实验室检查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约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1/3患者血红蛋白<7g%;血涂片可见到中晚细胞。
2)白细胞减少,约40%的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值。
3)红细胞沉降率>20mm/h.4)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象内骨髓瘤细胞一般>1.0%.少数患者不易检出,当临床高度怀疑本病时,应进行多部位穿刺,因肿瘤的分布并不均匀。
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常倒置。
0)血清蛋白电泳常在r或β部位出现高峰,这些高峰所代表的球蛋白称之为M成份。
7)尿检查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具有一定特异性意义的是尿中可有凝溶蛋自(本周蛋白)。
8)x线检查表现为多发性圆形或椭圆形穿凿样溶骨性病变,周围无骨膜反应、多见于颅骨、盆骨、肋骨和脊椎,骨质疏松,常发生病理性骨折。
总之,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其中骨髓象内的骨髓瘤细胞>10%,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尿凝溶蛋白阳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课件介绍了,从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临床症状出发,分别阐述了各种症状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附有临床病例。
经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
一、归纳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所以误诊率很高。
国内对 2547 例多发性骨髓瘤的统计发现误诊率高达 %。
多发性骨髓瘤不同样的临床表现均应有相应的鉴别诊断。
如不明原因贫血、反应性浆细胞增加症:多克隆,浆细胞少、MGUS、肾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 aldenstr?m):骨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POEMS综合征、重链病、伴发于非浆细胞病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腰痛性疾病、骨转移癌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变异型有两种:■孤立性浆细胞瘤 (Solitary plasmacytoma)?影像上表现单个溶骨性肿瘤,组织活检为浆细胞瘤,多部位骨髓穿刺正常,一般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加。
■髓外浆细胞瘤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髓外浆细胞瘤是肿瘤发生于骨髓之外的组织器官,组织活检证明是浆细胞瘤。
骨髓象正常,骨骼经 X 线和/或 MRI 检查正常(髓外浆细胞瘤后期发生广泛播散者除外)。
男性多发骨质损害患者应试虑哪些疾病?与多发性骨髓瘤如何鉴别?二、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1.骨痛和病理性骨折骨质损害是 MM 特色性的临床表现之一,大体75%的 MM 患者在诊断时即有骨骼浸润,如骨痛,溶骨病变,洋溢性骨质松懈或病理性骨折,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临床病程中都会出现骨损害的表现。
好多骨转移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淋巴瘤)以及甲旁亢都可以出现骨质损害。
■ 病例资料患者半年前出现腰痛,为连续性酸痛, 3 个月前出现下肢无力,站立困难。
ESR 90mm/h,?2 微球蛋白 ml。
6-14BM:全片大量散在或成堆分布骨髓瘤细胞 ,粒红两系受抑 ,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很多 ,浆细胞占%。
腰椎 MRI:T12、腰椎多发异常信号, L4-5,L5-S1锥间盘变性,腰骶部皮下软组织异常信号。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最低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下列二项)
①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或虽<10%但证 实为克隆性)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 +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低于主要诊断标 准);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单 克隆浆细胞≥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
②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一项)
有症状或无症状MM诊断标准
有症状MM诊断标准: ①血清和(或)尿中M蛋白无
治疗原则
无症状骨髓瘤或D-S分期I期患者予观察,每3月复查1次。 有症状的MM或没有症状但已出现骨髓瘤相关性器官功能衰
竭的骨髓瘤患者应早治疗。 年轻骨髓瘤患者(≤ 65 岁) 首选自体干细胞移植者,诱导
治疗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老年骨髓瘤患者(> 65岁) 不建议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庆云县人民医院 胡玉彬
多发性骨髓瘤(MM)
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 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 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因 此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 瘤的范围。目前WHO将其归为B细胞淋 巴瘤的一种,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 瘤。
鉴别诊断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RP),
骨转移性癌、骨结核的溶 骨性病变
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 病
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 病
WM MGUS 淀粉样变性 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 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 Castleman病 CLL POEMS 某些反应性浆细胞增多 重链病 浆细胞白血病
次要标准:
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 但低于上述标准。
骨髓瘤确诊金标准
骨髓瘤确诊金标准骨髓瘤,又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由于骨髓瘤的症状并不特定,并且没有单一的确诊方法,因此确诊骨髓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和指标。
以下是骨髓瘤确诊的金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
1. 骨髓活检:骨髓活检是确诊骨髓瘤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取出骨髓细胞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浆细胞病变。
骨髓瘤的典型特征是骨髓间质浸润和异常浆细胞聚集。
此外,浆细胞还可以出现核分裂象、核体巨大化或核型异常等。
2. 全身骨骼X线检查:骨髓瘤患者常常伴有骨骼溶骨病变,因此骨骼X线检查可以发现与骨髓瘤相关的溶骨病灶。
骨骼X线检查包括X线平片和全身骨密度扫描(DEXA),可以评估骨骼的病变范围、程度和活动性。
3. 多克隆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M-蛋白,是骨髓瘤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约90%的骨髓瘤患者会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70%为IgG型,15%为IgA 型,其余为其他类型。
M-蛋白的浓度和类型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的信息。
4. 全身CT扫描:全身CT扫描通常用于评估骨骼和软组织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它可以检测到与骨髓瘤相关的骨骼溶骨病变、软组织浸润和淋巴结增大。
5. 血钙测定:骨髓瘤患者常常伴有高血钙症。
因此,血钙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骨髓瘤的一个指标,尤其对于活动性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帮助。
6. 骨髓瘤相关基因检测:近年来,一些特定的基因异常被发现与骨髓瘤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t(4;14)和del(17p)等基因异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因此,通过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的分子特征和预后的额外信息。
骨髓瘤的确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指标。
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指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髓瘤确诊的金标准。
其中,骨髓活检是最重要的方法,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浆细胞病变。
其他的检查方法和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评估疾病的范围、程度、活动性和预后等方面。
骨肌病例分析
(骨肌)病例分析————————————————————————————————作者:————————————————————————————————日期:病例分析1、女 14岁,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
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静脉曲张,并触及肿块、质硬、固定。
图像如下,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 B:冠状T1WI C:冠状T2WI D:增强T1WI骨肉瘤。
诊断依据:①该患者为青少年女性,肿瘤位于右侧股骨下端;②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致密肿瘤骨形成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可见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等 (图A)。
③MRI 示肿瘤在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图B,C,D)。
鉴别诊断:骨髓炎。
2、男 9岁,左小腿及足背广泛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5天。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 冠状T2WI,C: 横断T1WI,D: 增强T1WI化脓性骨髓炎。
诊断依据:①左小腿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伴发热;②X线可见骨质密度不均匀,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
③MRI显示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 呈低信号,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 (图B),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环形强化(图C)。
鉴别诊断:尤文氏肉瘤。
3、女 23岁,右大腿反复肿痛3年。
查体:右大腿粗大,压痛。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 冠状T1WI,C: 增强T1WI慢性骨髓炎。
诊断依据:①病史较长,反复肿胀3年;②X线可见广泛的增生、硬化,骨膜新生骨显著形成骨包壳(图A)。
骨内膜增生致髓腔变窄,骨密度明显增高。
骨外膜增厚、增浓,其深层与骨皮质融合,表面形成层状,导致骨干增粗,轮廓不规整。
③MRI 平扫(图B)可见骨膜新生骨呈低信号,正常骨髓腔信号消失;增强扫描周围软组织呈不均匀条状强化(图C)。
鉴别诊断:骨肉瘤。
4、女 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骨髓瘤分类
骨髓瘤分类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骨髓细胞。
根据骨髓瘤的病理学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骨髓瘤分类:
1. 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骨髓瘤类型,占所有骨髓瘤的约85%。
该类型骨髓瘤通常在骨骼系统多处发生,由浆细胞形成并大量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会导致贫血、骨质疏松等症状。
2. 骨样浆细胞瘤(POEMS综合征)
骨样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病,其特点是神经病变、皮肤改变、全身水肿、血液异常和内分泌障碍等多种症状。
该病的特殊临床表现与伴随的全身性浆细胞增生有关。
3. 硬化性骨髓瘤(ESMM)
硬化性骨髓瘤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瘤类型,其特点是在骨质中形成多个致密的结节。
该类型骨髓瘤通常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复发性。
4. 非分泌性骨髓瘤
非分泌性骨髓瘤是指浆细胞不产生M蛋白的一种骨髓瘤类型。
由于缺乏M蛋白的分泌,非分泌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困难。
5.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肾病(MGUS)
MGUS是指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小球中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骨髓瘤前期状态,可以发展成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骨髓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因此正确的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
部分t(11;14)易位的MM患者可能存在淋巴浆细胞性或小而成熟的浆细胞形态, 并有与WM类似的CD20表达,然而,WM中不存在t(11;14)易位
+孤立性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是由不同成熟阶段浆细胞构成的肿瘤,组织学上与MM表现相同 如果浆细胞瘤单独发生在骨骼,则称为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如果发生在骨骼以
+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血钙、血磷 骨质破坏,出现高钙血症,血磷正常。不伴成骨过程,血清碱性磷酸酶
正常 3.血清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
β2 微球蛋白由浆细胞分泌,与全身骨髓瘤细胞总数有显著相关性。血 清白蛋白量与骨髓瘤生长因子IL-6的活性呈负相关
均可用于评估肿瘤负荷及预后 4.CRP和LDH
+MGUS——意义未明的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
血清M蛋白<3g/dl 克隆性骨髓浆细胞<10% 没有可归因于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溶骨性病变、贫血、高钙血症和
肾功能损伤(终末期器官损伤) MGUS进展为MM的风险为每年1%
+ SMM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3g/dl和/或骨髓浆细胞占10%-60% 无终末器官损害或其他骨髓瘤定义事件,并且没有淀粉样变性
+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
1.感染 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正常多株免疫球蛋白产生受抑 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底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 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2.高黏滞综合症 血清中M蛋白增多,尤以IgA易聚合成多聚体,可 使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在视网膜、中 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尤为显著。症状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 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可发生意识障碍
骨髓瘤诊断标准
骨髓瘤诊断标准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它起源于骨髓内的浆细胞,通常会导致骨骼破坏和骨
髓功能异常。
骨髓瘤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掌握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首先,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症
状并非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电泳等,而影像学检查则包括X线、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骨骼破坏、肿块形成等特征
性改变。
其次,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际上公认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根据
这些标准,患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骨髓瘤浆细胞占骨髓细胞总数≥10%或存在明显的浆细胞肿瘤灶;2)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Bence-Jones蛋白尿;3)存在溶骨性骨病变;4)存在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异常等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症状。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才能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最后,对于骨髓瘤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转移瘤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相似,因此需要仔细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疾病分期和风险分层,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医生需要熟悉国际上公认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骨肿瘤鉴别诊断
骨肿瘤发生的部位: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良性恶性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器官,但可引起压迫移
位;无转移
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专业
局部骨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楚,边缘锋利;
〔骨皮质变薄,膨胀,把保持其连续性〕
呈浸润性〔溶骨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模
糊,边缘不整
骨膜增生一般无;〔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但骨膜新
生骨不被破坏〕
可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反响且多不成熟,并可被
肿瘤侵犯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其边缘清楚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表现为贫血、骨痛、骨折、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感染
和出血等症状。
其中,骨痛和骨折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患者的70%。
此外,部
分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学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情况。
此外,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可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游离轻链的异常增加。
2. 骨髓穿刺,骨髓瘤细胞的存在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诊断依据。
骨髓穿刺涂
片和骨髓活检可观察到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3. 尿液检查,尿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可发现异常的免疫球蛋白或游离轻链。
三、影像学检查。
1. 骨骼X线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多发性骨质破坏和溶骨性病变。
X
线检查可显示骨骼的溶骨性损害和骨骼破坏。
2. 骨髓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观察骨髓浆细胞瘤的骨髓浸润、骨骼病
变和软组织肿块有很高的敏感性。
3. 全身骨扫描,全身骨扫描可显示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骼病变范围和程度。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和骨转移瘤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多发骨髓瘤与多发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骨髓瘤与多发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多发骨髓瘤与多发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张媛,李大胜,屈辉张媛、李大胜,北京市海淀医院放射科,100080;屈辉,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关键词:多发骨髓瘤;骨转移瘤;鉴别诊断多发骨髓瘤与骨转移瘤均属恶性肿瘤,二者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因此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正确诊断,以期更为准确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然而,多发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相似,易于混淆,尤其对于骨转移瘤且未发现原发癌患者,鉴别更加困难。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二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异常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进一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提高此两种疾病的诊断率。
一、病理及病因多发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细胞肿瘤,通常引起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大量过度生成[1]。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
瘤细胞可分为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有时两型混杂存在。
目前大多按照免疫学方法分型,分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两型,前者占90%以上[2]。
多发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C-myc基因重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质产物,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骨转移瘤是骨外其他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癌、肉瘤和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骨而发病。
骨骼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器官。
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甲状腺癌最容易发生骨转移[3]。
乳腺癌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最高。
80%的骨转移癌是由这两种癌转移而来。
已经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转移癌的发病率与肿瘤能产生甲状旁腺素相关肽、甾体激素受体阳性及是否分化良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6]。
然而前列腺癌却相反,骨转移的发生与低分化肿瘤关系密切[7]。
肿瘤发生骨转移的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
与多发骨髓瘤相同,瘤灶也多位于红骨髓丰富的部位。
二、临床表现多发骨髓瘤好发于4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2∶1,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所引起的:(1)骨痛(背部或肋骨)伴或不伴继发骨折或感染;(2)髓外浸润(以肝、脾、淋巴结和肾脏多见);(3)神经症状以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所导致截瘫最为多见,其次为神经根损害。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鉴别,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一、检查:1.周围血象:贫血一般为中度,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
血中可有少量幼粒、幼红细胞。
白细胞及血小板早期多正常,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稍增多。
晚期常有全血细胞减少,多系骨髓浸润和化疗药物抑制的结果。
由于血浆球蛋白显著增高,涂片上红细胞常排列成缗钱状。
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快,魏氏法可高达100~150mm/h,此在其他疾病少见,并为红细胞计数及血型鉴定带来困难。
2.骨髓检查: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
在疾病初期,骨髓病变可呈局灶性、结节性分布,因此,一次检查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宜作多部位穿刺。
由于胸骨易累及,必要时胸骨穿刺应是重要诊断步骤。
在骨压痛或X线片发现有病变的部位穿刺,阳性机会较多。
骨髓有核细胞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当浆细胞在10%以上,伴有形态异常,应考虑骨髓瘤的可能。
骨髓瘤细胞虽与浆细胞相类似,但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成熟度也不同,直径一般为15~30μm,圆形至椭圆形;核直径为5~7微米大小,偏于一旁,有1~2个核仁。
核染色质较细致、疏松,极少排列成轮轴样,核周围淡染环多消失。
胞质丰富或中等量,呈嗜碱性、深蓝色、不透明的泡沫状。
有的浆内可有少量嗜苯胺蓝颗粒、嗜酸球状包涵体(russell体)、大小不等的空泡(如桑葚状细胞,morula cell 或Mott cell)或棒状大小体。
如果细胞质内充满大而浅蓝色空泡,并具有立体感,则称为葡萄状细胞(grape cell)。
在IgA的骨髓瘤中还可见到火焰状浆细胞和贮积细胞(thesaurismosis),胞质多而呈网状结构,并可见到2个核、3个核及少数多核的骨髓瘤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骨转移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论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二)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当前20页,共82页,星期日。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1、感染(Infection)
• 体液免疫缺陷 • 细胞免疫下降
最多见的是肺炎,其次为尿路感染。
病原菌:G-、G+菌,真菌多见。如阴沟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大肠艾
稀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
诊断IgM型时一定要具备上述三项;仅有①、③两 项者属不分泌型;仅有①、②两项者须除外反应 性浆细胞增多及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MGUS)。
当前39页,共82页,星期日。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定义:
原发性甲旁亢(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 腺本身病变引起的 PTH 合成、分泌过多而导致的钙、 磷
当前5页,共82页,星期日。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1. 骨骼疼痛和破坏 2. 髓外浸润 3. 贫血表现
当前6页,共82页,星期日。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骨骼疼痛和破坏:
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和骨折 骨痛为早期主要症状 主要病变在扁骨,而成人不再造血的四肢 长骨较少受侵犯。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 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特征。 少数病例仅有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 骨髓瘤。
当前7页,共82页,星期日。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骨骼破坏:
骨痛:开始一过性、轻微、短暂而局限。咳嗽负 重时加重,疼痛部位与病灶部位吻合,骨折时 可呈放射性束带感。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64
(二)骨巨细胞瘤
临床: 年龄:20-40岁多见 性别: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表现:无特征性,局部疼痛、 肿胀、 ,压
痛,可有局部皮肤发热、静脉曲张
部位:好发于胫骨近端、股骨远端、及桡骨 远端
整理ppt
65
(二)骨巨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溶骨性横向偏心生长、边界清、无硬化边 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 位于长骨骨端,直达关节面下是其典型特点 病灶内可见骨嵴,呈皂泡样表现 无骨膜反应,病理骨折除外
3
骨破坏类型
• 地图样骨破坏 • 虫蚀样骨破坏 • 穿透样骨破坏
整理ppt
4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整理ppt
7
病变大小、形态、边缘
• 大小:恶性骨肿瘤发现时较大,良性小 • 形态:恶性骨肿瘤多沿纵轴生长 • 边缘:恶性骨肿瘤生长快,边缘模糊;良性生
长慢,边界清楚,合并周边硬化
整理ppt
8
25
整理ppt
26
整理ppt
27
整理ppt
28
整理ppt
29
整理ppt
30
整理ppt
31
骨干旁骨肉瘤
• 发生于骨膜, 位于骨干, 向骨外生长 • 发病年龄高 • 手术后复发率高
整理ppt
32
整理ppt
33
整理ppt
34
• 尤文氏肉瘤: • 典型表现位于骨干, 穿透样骨破坏 • 分层状 “葱皮样” 骨膜反应 • 软骨肉瘤 • 年龄>40 • 出现骨或软组织肿块, 合并不定形骨
• 窄: 指边界清楚,可用铅笔勾出
• 宽: 边界模糊, 不能用铅笔勾出
整理ppt
87
整理ppt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多发性骨髓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鉴别,多发性骨髓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肾功能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脊椎平片、CT检查、放射性核素肾图、血常规、骨髓象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清免疫蛋白电泳、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尿常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MMG)、免疫球蛋白E、血清总蛋白(TP,TP0)、尿蛋白定量、尿钙(Ca2+,Ca)、核磁共振成像(MRI)、骨显像、骨髓浆细胞系统、蛋白电泳、尿沉渣白细胞(WBC,LEU)、尿本周蛋白(BJP)、血沉、血清磷(Pi)*一、检查实验室检查对MM的诊断、分型、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1、外周血贫血见于绝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而加重。
一般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可有大细胞性贫血伴骨髓幼红细胞巨幼样变,也可因有失血而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血沉也明显加快,常达80~100mm/h以上,此因异常球蛋白包裹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之间排斥力下降而相互聚集的结果。
红细胞聚集现象可能给红细胞计数、血型检查造成困难。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白细胞减少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及白细胞凝集素的存在有关。
白细胞分类计数常显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至40%~55%。
外周血涂片偶可见到个别瘤细胞,若出现大量瘤细胞,应考虑为浆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血小板凝集素存在的缘故。
当血小板表面被异常球蛋白覆盖时,功能受到影响,可成为出血的原因之一。
2、骨髓象骨髓瘤细胞的出现是MM的主要特征。
瘤细胞数量多少不等,一般都占有核细胞5%以上,多者可达80%~95%以上。
骨髓一般呈增生性骨髓象,各系统比例与瘤细胞数量有关,当瘤细胞所占比例较小时,粒细胞和红细胞系比例可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数也可在正常范围;当瘤细胞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较大时,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均可明显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骨髓瘤与多发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张媛,李大胜,屈辉张媛、李大胜,北京市海淀医院放射科,100080;屈辉,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关键词:多发骨髓瘤;骨转移瘤;鉴别诊断多发骨髓瘤与骨转移瘤均属恶性肿瘤,二者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因此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正确诊断,以期更为准确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然而,多发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相似,易于混淆,尤其对于骨转移瘤且未发现原发癌患者,鉴别更加困难。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二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异常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进一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提高此两种疾病的诊断率。
一、病理及病因多发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细胞肿瘤,通常引起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大量过度生成[1]。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
瘤细胞可分为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有时两型混杂存在。
目前大多按照免疫学方法分型,分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两型,前者占90%以上[2]。
多发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C-myc基因重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质产物,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骨转移瘤是骨外其他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癌、肉瘤和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骨而发病。
骨骼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器官。
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甲状腺癌最容易发生骨转移[3]。
乳腺癌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最高。
80%的骨转移癌是由这两种癌转移而来。
已经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转移癌的发病率与肿瘤能产生甲状旁腺素相关肽、甾体激素受体阳性及是否分化良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6]。
然而前列腺癌却相反,骨转移的发生与低分化肿瘤关系密切[7]。
肿瘤发生骨转移的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
与多发骨髓瘤相同,瘤灶也多位于红骨髓丰富的部位。
二、临床表现多发骨髓瘤好发于4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2∶1,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所引起的:(1)骨痛(背部或肋骨)伴或不伴继发骨折或感染;(2)髓外浸润(以肝、脾、淋巴结和肾脏多见);(3)神经症状以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所导致截瘫最为多见,其次为神经根损害。
此外尚有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感染和高黏滞性综合征、出血倾向及肾功能损害。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15%~30%的患者存在高钙血症以及因肾集合管中单克隆轻链沉积导致的肾功能不全。
10%的患者表现为其他症状。
在无症状患者中,这种疾病往往是因为贫血或高蛋白血症的实验室结果而偶然发现的[1]。
骨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以51~60岁居多,男女发生率因原发肿瘤的类型而异,但总体而言,多数报告以男性为多。
骨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疼痛分为生物性疼痛及机械性疼痛,生物性疼痛是由于肿瘤细胞局部释放的细胞因子及化学介质刺激骨膜及骨内的神经所致;而在10%的癌症患者中脊柱不稳定是引起骨痛的原因[8],这种疼痛是机械性的,患者只有在平躺的时候才感到舒服,任何活动都会造成剧烈的疼痛。
其次骨转移瘤患者还可出现病理性骨折,转移性骨破坏降低了骨的负荷能力,最初导致骨小梁断裂发生微骨折,随后骨的完整性丧失。
肋骨骨折和椎体塌陷是最常见的,最终导致椎体高度减少,脊柱后凸和一定程度的肺限制性疾病[9]。
当癌症患者出现背痛时,在脊柱X线平片上就可以发现异常,它提示可能发生的脊髓受压。
在这种情况下,60%以上的患者可以发现脊髓造影异常[10]或在磁共振成像发现硬膜外病变[11]。
三、实验室检查1. 多发骨髓瘤:多发骨髓瘤的标志是在血清或尿液中发现由异常浆细胞产生的单克隆蛋白——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75%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可见一染色深而密集、单峰突起的M蛋白。
使用免疫固定及免疫电泳等更为敏感的技术,99%患者的血清或尿液中可以发现M蛋白。
按M蛋白的性质不同,可把骨髓瘤分为不同类型。
据Angtuaco等[1]统计IgG 型约占60%,IgA型约25%,IgD和IgM型均约为1%,轻链疾病占20%。
对于疑似患者,除骨骼的影像学检查外,骨髓穿刺活检也是必不可少的。
骨髓标本需进行浆细胞标记指数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诊断MM的最低标准是在随机的骨髓活检标本中异常浆细胞不少于10%且血浆M-M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提示蛋白>3 g/dl和或24 h尿液M蛋白总量>1 g。
此外,β2预后的重要指标。
2. 骨转移瘤:溶骨性转移时,可以发现血钙升高,然而这并不特异,因为肺鳞状细胞癌、乳腺和肾脏腺癌和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多发骨髓瘤和淋巴瘤)也都可以有此异常[8];当发生成骨性转移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时,酸性磷酸酶升高。
四、病灶局部病理学检查骨转移瘤除原发疾病的病理改变外,均可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同时增多,而MM仅见破骨细胞增多[12]。
五、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方面的检查主要是骨骼的普通X线片、CT及核素骨扫描。
近年来,骨髓的MRI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的肿瘤实体。
对脊髓疾病的直接观察可以对病变范围进行评估和对疗效进行评价。
1. 好发部位:MM易发生在颅骨,占85%,其次为胸骨、骨盆和下颌骨,最后为四肢骨。
骨转移瘤易侵犯骨盆,占73%,其次为胸骨、脊柱、四肢骨、颅骨,最后为下颌骨。
2. X线表现: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以溶骨型多见。
多发骨髓瘤主要与溶骨型骨转移瘤相鉴别。
MM骨破坏如钻孔样,边界清晰、锐利,而骨转移瘤的骨破坏边界较模糊且形态不规则。
(1)颅骨破坏及破坏病灶为单发或多发,对MM或骨转移瘤有重要价值。
MM骨破坏数量较多,范围较广,大小相近。
而骨转移瘤则相对稀少,大小不一,差别悬殊。
(2)当下颌骨发生破坏时,应首先考虑MM。
(3)当脊柱发生破坏时,MM易累及椎弓,不侵犯椎体、附件,并且不能越过椎间盘向邻近部位扩展,其邻近的椎间隙无任何变化。
脊柱的骨转移瘤则表现为椎体广泛性破坏,常因承重而压扁,但椎间隙多保持完整,椎弓根多受侵蚀、破坏。
(4)MM穿破骨质向骨外浸润时,常伴有软组织肿块,而骨转移瘤一般无软组织肿块。
3. CT表现:(1)此两种病的膨胀性骨破坏在X线平片上均可显示为骨缺损及软组织肿块影,但CT表现有如下差别:MM膨胀程度可非常明显,病变部位骨小梁消失,为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的软组织替代,残留骨壳排列规则,对邻近软组织仅为压迫性改变。
病理学上膨胀病变处全部由骨髓瘤细胞构成,骨髓瘤细胞刺激破骨细胞增生,抑制成骨细胞[7],因而呈现上述MM典型膨胀性骨破坏的CT表现。
而骨转移瘤膨胀程度轻微,对邻近软组织呈浸润性改变,于病变范围内见不规则的斑点状高密度的残留骨和(或)肿瘤骨。
(2)MM的骨破坏往往均可见圆形及类圆型病灶,病灶边缘大多清楚,即所谓穿凿状的骨破坏,大小多在0.5~1.5 cm范围。
其特点与MM灶性或弥漫性生长方式为主有关。
而骨转移瘤是浸润性生长,多为溶骨性或(和)混合性骨破坏,病灶边缘多不清楚,大小差别可很大,常可见到骨质广泛破坏[13]。
4. MRI表现:MRI不仅能显示骨髓的正常生理变化,还能较早发现骨髓的病理变化,MRI 是目前唯一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骨髓形态结构的检查方法[14]。
骨髓瘤的骨破坏或骨髓浸润区在T1WI上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多位于中轴骨与四肢骨近端。
病变弥漫时,为多发散在低信号,分布于高信号的骨髓背景内,呈特征性的椒盐状改变,T2WI上呈高信号,STIR序列由于脂肪信号被抑制,病灶高信号较T2WI更明显,大多数转移瘤也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但转移瘤的MRI表现呈更粗大颗粒状或块状均匀异常信号。
T1WI标准的SE序列因显示正常黄骨髓为高信号,而病变通常由于水含量增多于T1WI呈低信号,二者有明显对比,此点在转移瘤中尤为突出。
而MM由于广泛骨髓浸润,其正常黄骨髓残留较少,因而缺乏对比[15]。
MM局灶型骨破坏大多呈圆形及类圆形,大小多在0.5~3.0 cm范围内,并在T2WI呈现中央等信号,病灶周围低信号环绕,压脂像对局灶性病灶显示较为清晰。
由于转移瘤病灶周围骨小梁破坏时部分黏液和其他细胞结构充填所致含水量较多,在T2WI上转移灶周围(但常不一致)常有一条状高信号环包绕(晕征),Schweitzer等[16]研究表明:晕征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9.1%,准确度为86%,所以它的出现常高度提示转移瘤。
全身MR检查对于肿瘤分期非常可行[17],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于肝脏和骨的转移灶的发现要优于传统的检查方法。
骨闪烁法和磁共振检查结果的主要误差在于骨损伤的解剖部位。
全身MR成像发现颅骨及肋骨的转移并不多见,却发现大量的脊柱、骨盆及股骨转移。
5. ECT:(1)骨显像的高度敏感性,使其在寻找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诊断价值。
据报道,对骨转移癌检出率达94.3%,而X线仅为60%。
一般可早于X线检查3~6个月甚至18个月发现病灶。
目前已列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成为核医学诊断的优势之一。
但是其特异性不高,在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时仍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
目前临床常用的骨显像剂是99Tc m标记的磷酸盐和膦酸盐两大类。
(2)核医学的骨髓显像不仅能直接显示全身骨髓的分布,而且能显示身体各部位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是研究骨髓功能和诊治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骨髓显像所用显像剂与骨显像不同,多采用放射性胶体如99Tc m-硫胶体和99Tc m-植酸钠或放射性铁作为显像剂。
由于多发骨髓瘤病灶在骨髓内散在分布,因此胶体骨髓显像有半数患者在中心骨髓可出现多处放射性缺损区,而外周骨髓较普遍扩张,比骨显像的灵敏度更高[18]。
六、预后Bataille等[19]报道多发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2~3年,15%~25%的患者可能存活5年,骨髓瘤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可能血清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是最有用的独立因素。
血清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6个月,而水平较低的患者可以生存54个月。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首次发现骨转移后的20个月[6]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骨转移后的存活时间(3~6个月)有显著的比较。
而前列腺癌的临床过程也相对较长,在体力状态较好且仅限于中轴骨受累的男性患者中,通过雄激素阻断控制病情后,疾病的中位持续时间是4年[20]。
综上所述,MM与转移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上虽有相近之处,但二者之间仍有一定区别。
通过仔细观察影像表现再结合临床信息,对二者诊断准确性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1] Angtuaco EJ, Fassas AB, Walker R,et al.Multiple myeloma:clinical review and diagnostic imaging.Radiology,2004,231(1):11-23.[2]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9.[3] Abeloff MD, Armitage JO, Lichter AS,et al.Clinical oncology.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1995.643-665.[4] Bundred NJ,Walker RA,Ratcliffe WA,et al.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rotein and skeletal morbidity in breast cancer.Eur J Cancer,1992,28(2-3):690-692. [5] Koenders PG, Beex LV, Langens R, et al.Steroid hormone receptor activity of primary human breast cancer and pattern of first metastasis.The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Breast Cancer Res Treat,1991,18(1):27-32.[6] Coleman RE,Rubens RD.The clinical course of bone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Br J Cancer,1987,55(1):61-66.[7]Fan K,Peng CF. Predicting the probability of bone metastasis through histological grading of prostate carcinoma:a retrospective correlative analysis of 81 autopsy cases with antemortem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pecimen.J Urol,1983,130(4):708-711.[8] DeWald RL, Bridwell KH, Prodromas C,et al.Reconstructive spinal surgery as palliation for metastatic malignancies of the spine.Spine,1985,10(1):21-26. [9] Coleman RE. Skeletal complications of malignancy.Cancer,1997,80(8 Suppl):1588-1594.[10] Rodichok LD,Ruckdeschel JC,Harper GR,et al.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epidural metastases:the role of myelography.Ann Neurol,1986,20(6):696-702.[11]Kamholtz R,Sze G.Current imaging in spinal metastatic disease.Semin Oncol,1991,18(2):158-169.[12] 林果为,余润泉.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90-401.[13] 傅元芳,李启权,陈双,等.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诊断.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0(4):112-115.[14] 欧阳凰晴,章光霖,李茂进,等.中轴骨髓MRI的成像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8):799-801.[15] Uchida N,Sugimura K,Kajitani A,et al.MR imaging of vertebral metastases:evaluation of fat saturation imaging.Eur J Radiol,1993,17(2):91-94.[16] Schweitzer ME, Levine C, Mitchell DG, et al.Bull's-eyes and halos:usefulMR discriminators of osseous metastases.Radiology,1993,188(1):249-252.[17] Lauenstein TC,Goehde SC,Herborn CU,et al.Whole-body MR imaging:evaluation of patients for metastases.Radiology,2004,233(1):139-148.[18] 裴著果.影像核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8.[19] Bataille R, Boccadoro M, Klein B,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beta-2 microglobulin produce a simple and powerful myeloma staging system.Blood,1992,80(3):733-737.[20] Robson M, Dawson N. How is androgen-dependent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best treated?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1996,10(3):727-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