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合集下载

第14课灿烂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宋元文化二
(1)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 (2)赵孟頫(元朝):神品
宋宋四家 2、书法
元:赵孟頫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1、原因:政治、经济、文化 2、体裁:编年体通史 3、内容:从战国到五代 4、价值:史学、文学、社会
二、文学
苏轼:北宋 、豪放
1、宋词 李清照:两宋之交 、婉约
辛弃疾:南宋 、豪放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2、元曲
散曲
三、艺术
1、绘画
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 窦 娥 冤 》 插 图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
知 否 知 否 ,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
试 问 卷 帘 人 ,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名了 ,却 可君 怜王 白天 发下 生事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辛弃疾的词: 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人 生 如 梦 , 一 樽 还 酹 江 月 。
故 国 神 游 , 多 情 应 笑 我 , 早 生 华 发 。
羽 发遥 江 乱 故 大 扇 。想 山 石 垒 江 纶 公 如 穿 西 东 念 巾 谨 画 空 边 去 奴 , 当 , , , , 娇 谈 年 一 惊 人 浪 笑 , 时 涛 道 淘 赤 间 小 多 拍 是 尽 壁 , 乔 少 岸 , , 怀 樯 初 豪 , 三 千 古 橹 嫁 杰 卷 国 古 灰 了 ! 起 周 风 飞 千 郎 流 苏 , 东 烟 堆 赤 人 坡 雄 灭 雪 壁 物 姿 。 。 。 。 英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 书法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 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突出地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 和风俗画的创作中。代表作有: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思考: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正 式成为一门艺术?我们学习过 的著名书法家先后有哪些? 书圣 东汉初年;魏晋时期的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隋唐时期的颜真 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课件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课件

图八:黄庭坚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5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6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7
图说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Nhomakorabea8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9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0
图说历史
张择端像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1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2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3
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惊起一滩鸥鹭。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5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表达对山河分 裂的悲痛
可怜白发生!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6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沿岸风光和繁华
他的作品被称为


“宋四家”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3
手牵手,好朋友
请在课文中找到你 的好朋友,并介绍给 同学们。。。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4
手牵手,好朋友
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图二: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图三:李清照
图四:辛弃疾
图五:关汉卿和《窦娥冤》
图七:赵孟頫
图六: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ppt课件最新版最新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ppt课件最新版最新版
主要的文学形式。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 子有长有短,唐朝已经 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 到很大发展。
填表
姓 名 生活年代
风 格 代表作品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北宋
风格豪放
《念奴娇.赤 壁怀古》
两宋之交 风格委婉 《如梦令》
南宋
风格豪放 《破阵子》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拓乱展了石词穿的空内, 容,豪迈奔放, 惊对涛后拍世岸影,响很大。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净角
文武全才的辛弃疾
《资治通鉴》手稿
黄庭坚像
黄庭坚书法
关汉卿
(?—1297年)
元代最杰出 的剧作家。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待人 物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元杂剧是比较成熟元代的杂戏剧剧人形物式
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紧张、高速的节奏让人难得有休闲和放松的时光。人们在奋斗事业的搏斗中深感身心的疲惫。然而,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作 为现代人,其实人们每天都在尽可能的放松自己,调整生活节奏,追求充实快乐的人生。看似纷繁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也不复杂。大家在忙忙碌碌中体味着平凡的 人生乐趣。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支喜爱的歌曲,会让你心境开朗。你可以静静地欣赏你喜爱的音乐, 可以在流荡的旋律中回忆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去想;你可以一个人在房间里大声的放着摇滚,也可以在网上用耳麦与远方的朋友静静地共享;你还可以一边放送着音乐,一 边做着家务....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一杯清茶,或一杯咖啡,放在你的桌边,你的心情格外的怡然。你可以浏览当天的报纸,了解最新的国内外动态,哪怕是街头趣闻;或者捧 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小说,从字里行间获得那种特别的轻松和愉悦....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经过精心的烹制,一桌可心的菜肴就在你的面前,你招呼家人快来品尝,再备上最 喜欢的美酒,这是多么难得的享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春暖花开的季节,或是清风送爽的金秋,你和家人一起,或是朋友结伴,走出户外,来一次假日的郊游,享受大自然 带给你的美丽、芬芳。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忘却都市的喧嚣,身心仿佛受到一番洗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轻松感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你参加朋友们的一次聚会,那久违的 感觉带给你温馨和激动,在觥酬交错之间你享受与回味真挚的友情。朋友,是那样的弥足珍贵....生活简单就是幸福。周末的夜晚,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尽享团圆的欢乐 现代人越来越会生活,越来越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垂钓、上网、打牌、玩球、唱卡拉OK、下棋.....不一而足。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 在相对固定的社交圈子里怡然的生活,而且不断的扩大交往的圈子,结交新的朋友有时,你会为新添置的一套漂亮时装而快乐无比;有时,你会为孩子的一次小考成绩优异而 倍感欣慰;有时,你会为刚参加的一项比赛拿了名次而喜不自胜;有时,你会为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一个任务而信心大增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不意味着我们 放弃了对目标的追逐,是在忙碌中的停歇,是身心的恢复和调整,是下一步冲刺的前奏,是以饱满的精力和旺盛的热情去投入新的“战斗”的一个“驿站”;生活简单就是幸 福,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生活的热爱,是于点点滴滴中去积累人生,在平平淡淡中寻求充实和快乐。放下沉重的负累,敞开明丽的心扉,去过好你的每一天。生活简单就是 幸福!我的心徜徉于春风又绿的江南岸,纯粹,清透,雀跃,欣喜。原来,真正的愉悦感莫过于触摸到一颗不染的初心。人到中年,初心依然,纯真依然,情怀依然,幸甚至 哉。生而为人,芳华刹那,真的不必太多要求,一盏茶,一本书,一颗笃静的心,三两心灵知己,兴趣爱好一二,足矣。亦舒说:“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 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的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时间如此猝不及防, 生命如此仓促,忠于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勇敢,以不张扬的姿态,将自己活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才是最大的成功。试问,你有多久没有靠在门槛上看月亮了,你有多久 没有在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下乘凉了,你有多久没有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心生感动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审视自己的内心了?与命运的较量中,我们被迫前行,却忘记了来时的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 重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几乎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还记得吗?相传,司马光很小的时候,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在大家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掉进了一口比他们高很多的缸里,缸里装满了水,怎么办呢?小朋友们都吓坏了,有的哭了起来,有的跑回去叫大人,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地环顾一下四周,拣起地上一块石头,用力地向缸砸去,缸破了,水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等大人们来了,都夸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司马光不仅小的时候遇事冷静,头脑聪明,长大后还成为著名的史学家,他写的史书《资治通鉴》和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在历史上被称为“史学双璧”,因此与司马迁并称为“两司马”。

【思考讨论】《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部史书?宋元时期除史学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还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史学:史书《资治通鉴》 文学 艺术 宋词 元曲 绘画 书法:书法盛行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编年体通史,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杰出词人 在元朝出现,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悲剧《窦娥冤》) 特色: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赵孟頫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 宋代: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朝:赵孟頫1.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吗?他们说的例子对吗?你也找找看。

男孩说:“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和项羽失败的教训,就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成就,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学生阅读77-81页“导入框”和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组内讨论完成)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你知道《资治通鉴》书名的涵义吗?(2)根据72页“动脑筋”: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3)现代词人里还有豪放风格的吗?试举一例。

拓展延伸案1.、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宋代文学美在何处?2、怎样才能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系统总结】1、宋词:人物、作品、风格2、元曲:人物、作品、风格3、绘画和书法【巩固训练】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B、散文C、词D、小说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张择端B、吴道子C、苏轼D米芾5、阅读下列材料: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 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u),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何 不 同
清 照 的
他 们 二
有 哪 些
苏 轼
? 词 者 相和
风 的 同辛
格 词 之弃
又 与 处疾
有 李 ?的

元戏曲场面壁画
元杂剧陶俑


《感天动地窦娥冤》
辛弃疾
《京口北固 亭怀古》
豪放悲壮
2.元曲: ①.形成 元(杂剧+散曲) ②.成就 关汉卿 《窦娥冤》
三:艺术 1.绘画:
①.种类 山水. 花鸟. 风俗画
②.成就 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元:赵孟頫 “神品”
2.书法
①. 宋 “宋四家” ②. 元 赵孟頫
一 选择题 1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下列诗词中属于李清照的作品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B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课件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课件

题乌江亭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雳 前弦
身惊 后。
弦角 翻连 塞营 外。
壮 词 以


辛寄


弃之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 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 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 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呢?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时期:北宋; ◇特点:编年体,取材广泛, 叙事明晰,文笔生动; ◇内容:从战国到五代历史; ◇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毛泽东,《沁园春·雪》
料相小夜纵千不十
得 年 年
顾 无 言
轩 窗 ,
来 幽 梦
使 相 逢
里 孤 坟
思 量 ,
年 生 死
江 城
肠,正忽应,自两子
断 处
惟 有
梳 妆
还 乡
不 识
无 处
难 忘
茫 茫
·

,泪。。,话。。年
明千 月行 夜。
尘凄 满凉 面。
生 死



短 松 冈
鬓 如 霜
茫 茫


人 故 羽 英遥 江 乱 故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1.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

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B.《离骚》C.《资治通鉴》D.《红楼梦》[参考答案] C【解析】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司马迁和司马光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生活的朝代分别是A.西汉、唐朝 B.西汉、北宋 C.秦朝、元朝 D.唐朝、北宋[参考答案]B【解析】司马光是北宋人,司马迁是西汉人。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②战国七雄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④宋金南北对峙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内容,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4.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参考答案] B【解析】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故B错误5.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

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B.《史记》与《资治通鉴》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D.《水经注》与《金刚经》[参考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的分类能力。

同一类的是B都是史学著作。

6.下列关于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最早的定向工具出现在战国时期②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③《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④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是宋代文学创作的主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 A【解析】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是元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故④错误【易错点提示】司马光和司马迁的区别。

司马光,北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司马迁,西汉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形成性测试】1.人们誉称的“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

其中司马光所著的是A.《史记》B.《论语》C.《资治通鉴》D.《道德经》[参考答案] C【解析】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参考答案]D【解析】《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3.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A.《史记》——司马迁B.《齐民要术》——贾思勰C.《资治通鉴》——郦道元D.《天工开物》——宋应星[参考答案] C【解析】本题是判断选择题。

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参考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史记》和《资治通鉴》叙述的年代。

《史记》叙述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5. 2009年,青年历史学者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两宋风云》。

下列有关两宋历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B.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参考答案]C【解析】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6.《史记》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参考答案]把《史记》改为《资治通鉴》【解析】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二、宋词和元曲【知识讲述】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统称。

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奠定了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在组织形式上有较为严格的规则。

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和道白。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单曲。

套数是联缀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单曲而成的组曲。

散曲与词比较,可在原句子上衬字,造成句子长短的变化,在表达上显得更自由,更接近口语;用韵更密,读起来更加动听。

元杂剧和散曲均属于演唱文学体裁,两者合在一起,统称为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能力拓展】元曲的地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考频分析】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地位,考查频率不高。

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宋词元曲的作品为主,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

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能力为主。

【经典题目】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

该词的作者是A,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参考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作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是苏轼2.辛弃疾(如右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弃疾的作品。

是C3.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参考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中人物是生活时期,推断是渴望祖国的统一。

4.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

这一项是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参考答案] C【解析】李清照的词风格婉约。

5.词是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唐朝民间,两宋时期达到顶峰。

下列文学家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是①苏轼②汤显祖③辛弃疾④屈原⑤李清照⑥曹雪芹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参考答案] B【解析】汤显祖是明朝戏剧家,屈原生活在战国,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参考答案] A【解析】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易错点提示】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作品风格。

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她的词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辛弃疾是位传奇的英雄,他的词更多表现的是阔大的场面、战斗的雄姿、激愤的情感,充满炽烈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的关系。

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与当时的形势紧密相关;没有宋元时期城乡经济的发展,没有北宋东京、元大都的繁荣,便没有元杂剧、风俗画日益盛行的社会基础,就没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等等。

【形成性测试】1.在一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说:“他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由此,我们可知“他”是A.杜甫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是辛弃疾的词,他的词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2.某班组织一场朗诵会,小张同学朗读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据你所知,此作品的体裁属于A.唐诗 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答案】B【解析】题干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北宋词人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句子。

3.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下列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①诗②词③小说④曲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的小说。

4.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发展的原因。

5.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杜甫《忆昔》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