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新模式

合集下载

构建中因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新培养模式的建议

构建中因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新培养模式的建议
目前 我国 中医硕士学位分为学术型和专业 型两 种 ,两种
学位 类型在培 养 目标 、 教学方 法 、 力训练上 侧重点 不 同 , 能 论 计划等。 文要 求和学位授予标准上也存在较大 的差异 。 学术学位 ( 即科 21 中医临床专 业学位研 究生的培养标准 , . 要求达到具 有较 学学 位 ) 工作开展 较早 , 至今 已有3 多年历史 , 0 主要 侧重 于研 强的独立处理本学 科 ( 二级学科 , 指 内科分别不少 于3 三级 个 究生 的科 研能力培养 , 以提高医学 实验 技能为主 , 培养具有独 立从 事科 学研究能力 的高级 中医药人才 。 专业学位 ( 即临床专 业学 位 ) 作开展 较迟 , 工 主要侧重 于研究生 的临床能 力培养 , 以提 高临床诊疗技能为 主 ,培养具有较强 医疗 实践 能力的 中 年就 已提出要与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起来 ,专 业学位研 所要 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 “ 。朱志军也认 为 [, 2 医学专 业学位是 ] 以培 养高层次 的临床 医师为 目标 ,应侧重 于临床 实际工作能 力 的培养 ,培养标准要求达到具有较强 的临床分析 和思维能
医临床专 门人才 。 就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而言 , 我们在2 0 痹心痛 、 02 眩晕 ( 心系疾 病 )头 痛 、 、 中风( 系疾病 ) 胃痛 、 脑 、 泄泻 ( 消化 系疾病 ) 等不 同学科 的常见病证 , 包括正 确地运用 四诊
该具有较强 的综合分析 能力和 良好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 。 2 制 定切实究生 的临床技能应达到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 一阶段结束时 方法 、 辨证诊断 、 因论治 、 审 立法遣方 等 , 通过严格地 培训 , 应
室、 分管病人 、 出科考核 等。研究 生在完成第一 学年 上学期 的 基础理论课学 习后 ,第一 学年下学期 即可转入 临床相关科室 应该有明确 的培养计划 , 规定各相关学科所需要掌握 的病 种。 在下临床后 , 首先要 对研究生集 中进行临床诊疗技能培训 , 并 严格 按计 划对研究生进行指 导与培养 。各 临床科室应 指派有 临床 经验 的医师进行一对一具体指导 ,做到临床 医疗 实践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行调查研究。结果 : 在培养方案修订 中应更加 注重 基础实验 和临床实践教学 , 改
革 专 业 课 教 学 内容 , 提 高 譬业 课 临 床 结 合 度 。结 论 : 为保 证 培 养 质 量 , 在 研 究 生 培 养 中期 考 核 和毕 业 考 核 环 节 要 加 大 力 度 。
学, 地处 长 一吉 一图开放 先 导 区 , 在地 区人 才培 养 方 课 。 . 2 临床 轮训 ( 9学 分 ) ① 相关 学 科 ( 一) 轮i J l l : 2 面承担 着 无 可 替 代 的作 用 。其 临 床 医 学 学 科 是 省 1
“ 十二 五 ” 重 点一 级学 科 , 有2 5年培养 科 学学 位硕 士
1 临床 医学专 业硕 士研 究 生培 养方 案 的设计 理念
篇译 文 , 1 学分 , 第 三学 期 开 课 。② 专 业课 1 : 1 . 5学
第 二 学期 开课 。专 业课 2 : 1 . 5学 分 , 第 二 学期 开 北 华 大学作 为 吉林 省最 大 的省属 重 点 综合 性 大 分 ,
【 关键词 】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方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0 3 6 9 . 2 0 1 3 . 0 4 . 0 6 7 中图分类号 : G 4 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4 —1 0 0 9— 0 2
临床 医学 学科 体 系庞 大 , 分 支众 多 , 根 据 这一 特 点临 床 医学 院在 二 级 学 科 层 面 制 定 培养 方 案 , 课 程
究 生 的培 养 目标 主 要 是 满 足第 一 种 需 求 , 即 培 养 应 设 置 基本 框架 如 下 :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摘要】医学院校专业单一,专业性较强,教学资源不足,双学位教育开展相对滞后,甚至有些单独设置的学校尚未开展,不利于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院校已形成多学科、多门类的高校,具备了开展双学位教育的条件,本文就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意义、组合形式及注意事项做简要阐述,以期促进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医学;双学位;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日益突出,心理疾患逐年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将会有更多高新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要求医生不但要掌握人体科学,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治病救人的本领,还要了解新设备新技术的运行原理,具有捕捉分析不同病人心理变化能力,善于沟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能力。

医学双学位教育为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医学院校专业单一,专业性较强,教学资源不足,双学位教育开展相对滞后,甚至有些单独设置的学校尚未开展,不利于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本文就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意义、组合形式及注意事项做简要阐述,以期促进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开展。

1、开展双学位教育的意义1.1 开展双学位教育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学双学位教育就是结合社会对不同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英语能力强,计算机知识丰富,掌握法律、心理、管理学等知识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但专业技术好,知识面广,且知识结构合理,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2 双学位教育是彰显学生个性、就业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专业流动性非常小,学生一但被录取到什么专业学习,一般是不能够改变的,这种做法虽有利于稳定高校教学秩序,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1]。

加之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社会的了解不够,不明确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随意性比较大,到学校后专业又不能够改,只好硬着头皮学,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不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制约了学生个性发展。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培并轨培养解析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培并轨培养解析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培并轨培养解析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新型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国家层面开始探索实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改革。

重庆地区某医科院校在深入总结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改革背景,探讨实现二者并轨培养的基本路径及具体方案,以对实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1 改革背景自1998年探索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来,尤其是2009年加快研究生教育战略性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之后,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各试点单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培养模式改革,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造就了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相关培养单位立足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实际,逐渐建立完善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已在广大培养单位中达成共识,得到了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的高度认可。

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六部委于2014年6月联合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以下简称《改革意见》),将并轨培养模式在全国推广实施,可以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实现了改革的预期效果。

因此,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改革意见》提出要深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推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

具备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探索临床医学“5+3+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5+3+x”一贯化人才培养的终端,属于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对于培养高层次临床人才,有效衔接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推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提高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有机对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重大影响。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创新,以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践中往往难以适应和胜任。

急需一种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模式。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本科医学和研究生教育整合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此模式,学生在学习医学理论的还将接受丰富的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应对临床挑战的能力。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尝试类似的一体化医学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正在积极探索,试图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逐步完善“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

对于该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医学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提供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理论框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以及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旨在为各高校医学院院系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总结,探讨其启示和未来发展展望,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提升质量提供可行性建议。

本研究旨在打破传统医学教育的束缚,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建立符合医学教育特点和需求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设计符合其学习和实践需求的课程内容,包括基础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培训、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

创新“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吸引优质医学生源

创新“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吸引优质医学生源

创新“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优质医学生源摘要:本文阐述了创新医生培养体系在破解实践教学难题、缩短医生培养周期和回归医学精英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对近年来高考招生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医学类专业对高中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恢复,“优质生源不愿学医”的状况有所扭转;展望未来,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无论大型医院还是社区医院,“5+3”体系培养的“标准化医生”在诊治疾病技术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最终实现“健康中国梦”。

关键词:医生培养体系;医学生;优质生源无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在国外,医生都是受人尊敬且收入颇丰的职业,曾经只有成绩最好的学生才可能去学医。

近年来,医生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却在消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柳叶刀》、《英国金融时报》等国内外重要报刊均有报道[1-4]。

除了医患关系紧张、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之外,我国医学学制学位繁杂,院校教育及毕业后教育脱节并互不认证,造成医学生培养周期过长,临床实践存在“违法行医”风险,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极大消磨着优秀高中生的“学医热情”。

而优质生源、高质量医学生、高水平医生三者依次关联,优质生源的流失直接影响医生队伍质量。

因此,创新医生培养体系,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生培养路径,在教育层面,是吸引国内优质生源学医的关键之举,在卫生层面,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同质化、高水平的医生,有助于推进我国分级诊疗制度,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促进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一、创新医生培养体系在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复旦大学等高校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师培养模式,即5年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3”模式,在创新我国医生培养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方面从理论上构建了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界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同时具备住院医师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的“三个结合”,合格研究生毕业时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简称“四证合一”。

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特点与理论内涵探讨

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特点与理论内涵探讨

学习与继承教学 相关 结 合 , 注重 临床 理论 与实践 应用 的讲
授 。每年召集学员集 中授课 1 , 次 每次 23周 , 实以《 — 切 黄帝

主 要 内容 与 特 点
作为一种 高层 次 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 的新模式 、 新途径 , 师承制专业学位培养模 式开辟 了一条 高层次人 才培养 的新 途径 , 初步显示 出其特点与优 势。但 要完成人 才培养 , 就必 须有 明确 的培养要求 、 过程与环节界定。 ( 要 以师承教育继承教 学为培 养过程主体。 一) 培养过程的确立是 整个培养模式 的核心 。按照 《 四批 第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 略》 温病学 》 中医经典学习为 与《 等
主, 完成学位课 程的理论学 习部分 , 并部 署相关 作业要求 学
员在实 际中完成。对外地学 生 , 习期间提供导 师指导 、 学 师
生 互动 的平 台 , 推进学 员的培养 进程。I 临床轮训 上, 以跟 师 学 习与本职临床实践为主 , 与医院科教科 、 事科 紧密配合 , 人 加强监管 ; 同时制定相关 的能力 考核办 法和标 准 , 考察 继承
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 式要 以师承 教育继 承教学过 程为培养
过程主体 , 在此基础上 , 设计学位教育 内容 与环 节 , 如课程安 排、 临床轮训 、 导师聘任 、 位论 文选题 、 学 科研实施等 , 尽而实 现继 承教学与学位工作紧密结合。 ( ) 二 以在职攻读临床 医学专业学位 为主要培养形式。 在培养过程的 明确 之后 , 如何 开展培养 工作 , 即培养形 式 的确定即成为左右 培养工作 完成好 坏 的重 要因素 。学位 申请者主要是在中医 、 中西医结合 、 民族 医医疗 机构 , 综合 医 院以及医药企业从 事 中医、 中药、 中西 医结 合和 民族 医药工 作的临床骨干 , 围绕这 一点 , 我们可 以明确受 教育人 的几个 特点 : 在职 、 非全 日制 、 高年资专业骨干 、 异地学习 ; 由此 我们 可能确定该模式 的培养形 式应 以非全 日制 的以同等学力在 职申请博硕士学位形式进行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临 床 医 学 专业 学位 原 因 、 目的及 其 本 质 , 合 本 校 试 行 临床 医学 专 业 学 位 的 实践 , 培 养 目标 等 方 面 阐述 临 结 从
床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 养模 式 , 当前 扩大专业 学位研 究生培 养规模 , 对 保证 专业 学位研 究 生培 养质
别 于 其 他 学 位 类 型 的 本 质 特 征 _ 。 3” 三 、 床 医学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培 养模 式 的构 建 临

设 置 临 床 医学 专 业 学位 的原 因 和 目的
我 国 自 18 年 实 施 学 位 条 例 以 来 , 学 学 位 与 研 究 生 91 医 教 育 取 得 了很 大成 绩 , 立 了 学 位 比 较 齐 全 、 位 授 予 质 量 建 学 能 够 得 到 基 本 保 证 的 学 位 授 权 体 系 , 养 了 一 大 批 医 学 硕 培 士 、 士 。但 同 时 也 存 在 一 些 突 出 问题 , 要 是 : 管 是 基 础 博 主 不
过 程 的诸 要 素构 成 的 标 准 样 式 与 运 行 方 式 , 是 研 究 生 培 养 它
学 位 的 几 点 意 见 》 决 定 设 置 临床 医 学 专 业 学 位 ,98年 2月 , 19
医学 、 床 医 学 , 是 公 共 卫 生 与 预 防 医学 、 临 还 口腔 医 学 、 学 药
等 , 同学 科 均 授 予 医学 学 位 , 实 不 符 E 即 使 是 临 床 医 不 名 。
学 专 业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也 往 往 是 针 对 生 物 医 学 某 个 领 域 其 的一 些 科 学 问题 , 不 直 接 探 讨 或 解 决 临 床 医学 的 职 业 技 能 并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培养模式的构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培养模式的构建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3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9 7 6 0 ( 2 0 1 3 ) 1 2 - 4 2 2 — 0 3
S t u d y o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s p e c i a l t r a i ni n g mo d e f o r c l i ni c a l me d i c i n e po s t g r a d u a t e s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g r e e
Ab i l i t y, t he g oa l o f t r a i ni ng q ua l i f i e d c l i ni c a l me d i c i ne p o s t g r a d ua t es o f pr o f e s s i o na l d eg r ee i s u l t i ma t e l y a c h i e v e d. Ke y wo r d s: Cl i ni c a l me di c i ne; Pr o f es s i o na l d eg r ee; Pos t gr a d ua t e s t u d e nt s; Tr a i ni ng mo d e
临床 医学 专业 学 位 是一 种 有 别 于传 统 科 学 学
位 的新 型培养模 式 , 不仅 是我 国临床 医学人 才 培养 方式 的战略性 调整 , 更是 我 国医学学 位制 度 的重大
少 安排人 文 爱 心方 面 的课程 口 ] 。人 文爱 心 教 育 的 缺失 给研 究生 的成 长带来 了极 大 的负面影 响 , 不仅 直 接强 化 了医学生 的功利 性 和实用 性价值 取 向 , 而 且 使 医学生缺 乏 爱 心 , 生 活 品位 较低 , 精 神境 界 不

“四证合一”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浅见

“四证合一”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浅见

教育研究构和功能有机结合,进行理解性学习。

而同时理性认识又同时实现了对感性认识的呼应和印证,再一次加强和丰富了医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3、总结医学组织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善于利用认识论这一客观规律,实现了由认识的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即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说,这只完成了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从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完成了从对物质的感觉印象再到判断推理,是物质到精神存在到物质的第一次飞跃,要实现认识的再次飞跃,就要进行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去检验证明我们所被动获得的认识[20],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学生在将来的专业基础课、临床课程及专业实习中不断学习、分析、推理、验证,正常的人体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疾病就由此发生?从疾病发生的病因和表现分析,哪些正常结构遭到了破坏,该如何对症治疗?看似抽象的认识论和抽象的组织学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始终贯穿和推动其医学学习和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1]丁锐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J],景观研究(英文版),2009,1(6):82-87,94[2]黄婷;丁依玲.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J],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中的认识论,2008,29(7):69-71[3]田红云,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2010,14(6):80-82,86[4] Kolb D.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and Development [ M] . Englewood Cliffs, NewJersey: Prentice Hall, 1984: 41.[5]于双成;于雅琴;吴杰.从认识论角度解读“概念”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及功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38-39[6]顾沈靖.从认识论角度谈高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6):111-112[7]李艳艳.关于教学认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3):16-19[8]刘俊浩.案例教学法的认识论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16(3):30-32[9]申陈海.认识论与中学物理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37-38[10]张荣宜,陈晓蓉,陈晓宇.组织学多媒体教学中认识论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7,30(6):827-828[11]庄宝祥,王岱君,张圣明等.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19(4):405-407[12]文晓红,李静,杜已萍等.PBL 在研究生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301-304[13]魏静波,高俊玲.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06-108[14]宋英,李汉兵,宋必卫等.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立在组织胚胎教学中优势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102-104[15]杨静.美国医学院校组织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9):1748-1750[16] Robert AB, Robert WO. Trends in histology laboratory teaching in United States medical schools. [J] Anatomical record, Part B, Newanatomist.,2006, 289(5):169-175[17] Gona AG, Berendsen PB, Alger E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histology[J]. JIAMSE, 2005,(15): 57-59[18]莫发荣.画图与组织学教学效果的关系[J],解剖学研究,2000,22(2):149-150[19]张丽萍.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能力的教学改革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21(3):63-64[20]宁晓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功能的互补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0(2):53-55为适应对医学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自2015年起,各医学院校执行了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对新入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3-4年的培养,考核合格者可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实现“四证合一”[1-2],要求医学生一方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另一方面同时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预期毕业时其临床能力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并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施行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探讨——以眼科学为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施行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探讨——以眼科学为例
如何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呢?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学 位研 究 生 培 养 现 状
近年来 , 国医学教 育投入 比例 也不断 加大 , 我 但是 目前 我 国的医学质量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 达国家 , 键一点便 关
是教育的问题。传统 的学术 型模式 越来 越难 以适应社 会 和 经济的发展 。针对 这一 现 象 , 国务 院学位 委员 会早 在 19 97 年就 明确 了“ 医学专业学位” 这一概念 , 并开始在 多所院校试 点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 。2 1 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第 2 次 00年 7 会议要求调整学术型学位 和专业学位 的 比例 , 大力发展专业

14 ・ 2
中 国高 等 医学 教 育
21 02年
第4 期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施 行 双 导 师 制 教 学 模 式 的 探 讨
— —
以眼科 学 为例
静, 刘筱楠
赵 桂秋 , 徐娜 娜 , 车成 业 , 刘
( 岛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 青 山东 青岛 260 ) 600
[ 中图分类 号] G 4 6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7 12 1)4 140 0210 (020 . 2-2 0 学位研究生 。分析 已毕业 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质量显 示 , 小范 围内( 医院) 资料 统计 大多数 人认为 临床 医学专业 学位 研究 生培养质量处 于一般水平 , 同时有部分人认 为培养质量 相对 较差 ( 平均 1 .%) 只有 5 1 76 , .%人认为培养质量较高 J 1 。 因此 , 目前 的专业学位 研究生 培养体 制相对 落后 , 尚无 法达 到培养具备创 新能力的综合性应用 型人才 的要求 。同时 , 由 于 目前还没有统一 的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 规划 , 在 培养流程 、 考核标准等 方面差 异较 大 , 使一 线 的教 学人 员 致 存在较多困惑_ 。 2 J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6号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6号

目录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2)二、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 (2)三、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 (3)(一)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3)1.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 (3)2.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3)(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3)3.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3)4.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4)5.改革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4)6.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 (4)(三)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5)7.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 (5)8.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5)(四)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6)10.加大开展共建医学院校工作的力度 (6)(五)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6)11.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6)12.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资格认定制度 (7)四、组织管理和试点安排 (7)(一)组织管理。

(7)(二)改革试点与建设项目 (7)1.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7)2.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 (7)3.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7)4.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 (8)5.建立国家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8)6.建立国家转化医学平台 (8)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等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特就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实行“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模式。

根据全球医学教育基本七大要素,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伦理行为和法律意识;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管理、应用能力、较大发展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学术型临床医学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基础宽、能力强、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意识,自觉培养优良医德医风,维护病人利益、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医学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

2.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申请学位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急、难、重症疾病能进行初步处理。

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社会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意识和能力。

6. 熟练运用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论文摘要,基本具备医学专业的听、说、写方面的交流能力;获得良好的信息管理和处理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专科医生
根据所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的毕业生可以在医院从事特定
专科的诊疗工作。
科研机构就业方向
医学研究人员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可以在医学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等。
药物研发人员
在药物研发机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可以参与新药的研发 、实验和评估。
健康政策研究员
培养在特定专业领域具备 较高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 的临床医师。
培训内容
针对特定专业领域的疾病 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注 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与应用。
培训周期
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通常 为2-4年不等。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养目标
培养在特定专科领域具备精湛 临床技能和较高科研能力的临
床医师。
培训内容
对特定专科领域的疾病进行深入研 究和实践,注重专科诊疗技术的掌 握和应用。
优秀毕业生案例二
背景
张女士在本科阶段表现优异,被保送到一 所著名的医学院校攻读硕士学位。在硕士 阶段,她主要研究了某一特定领域的医学 问题。
成长经历
张女士在硕士阶段表现突出,得到了导师 的赏识,并被推荐到一家知名的医学研究 机构工作。在这家机构中,她继续从事该 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01
02
03
培养目标
为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 医德、较高理论水平、扎 实临床技能和较高科研能 力的临床医师。
培训内容
涵盖医学基础知识、临床 技能、诊疗思维、科研能 力等多个方面。
培训周期
通常为3年,根据不同专 业需求可适当调整。
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培并轨培养解析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培并轨培养解析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培并轨培养解析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新型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国家层面开始探索实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改革。

重庆地区某医科院校在深入总结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改革背景,探讨实现二者并轨培养的基本路径及具体方案,以对实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1 改革背景自1998年探索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来,尤其是2009年加快研究生教育战略性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之后,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各试点单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培养模式改革,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造就了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相关培养单位立足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实际,逐渐建立完善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已在广大培养单位中达成共识,得到了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的高度认可。

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六部委于2014年6月联合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以下简称《改革意见》),将并轨培养模式在全国推广实施,可以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实现了改革的预期效果。

因此,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改革意见》提出要深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推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

具备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探索临床医学“5+3+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5+3+X”一贯化人才培养的终端,属于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对于培养高层次临床人才,有效衔接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推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提高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有机对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重大影响。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的临床 实践指 导 , 构建 “ 教研室一科 室一研究 生导师及治疗
组 指 导 教 师 ” 级 管理 模 式 , 保 每 位 研 究 生 的思 想 品 德 、 j 确
专业 知 识 、 临床 技 能 和 科 研等 方 面 的培 养 工作 顺 利 开 展 。 其次是开展多种形式 的临床技能培训 ,提高临床诊疗
临床 医学 专 业硕 士 学位 研 究 生创 新 能 力培 养模 式 的
实 践 研 究
杨 春梅
( 安徽 医科 大 学附属省 立 医院
中 图分 类号 : 6 2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安徽 ・ 合肥
200 ) 3 0 1
文章 编 号 :6 2 7 9 ( 0 12 — 1 2 0 1 7 — 8 4 2 1 )1 0 4 — 2
p o e s o r i n te fi o ai e a iiy frpr fs ina r c s ftanig pat r o nn v tv blt o oe so l n
能力。更新课 程内容 , 剔除陈旧过时的 内容 , 时跟踪 学科 及
发展前沿 ; 改革考核方 式 , 取闭卷考试 、 卷考试和撰写 采 开
首先从制订培养 计划工作人手 ,指导研究生各项实践 技能培养有效开展。研究 生培养工作 由教研室和临床科室 二套机构并行实施 , 教研室负责培养计划 的制订 、 培养过程 的监督等调控管理 ,与临床科 室共同检查和督促临床技能 实践的培训计划与考核结果 ,负责临床专业研究生进入临 床实践阶段 的培养质量监控 。临床科 室指定共同治疗组负 责进入临床 实践 阶段 的研究生 管理 ,会 同导师制订本专业 研究生技能培训方案 ,指定专业技 能好 的人员进行一 对一

浅析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培养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培养现状及应对策略

由于受 到医学科 学学位传 统培养模式 的影 响 , 多导师 许
对 临床 医学专业 学位研究 生 的培养 目标 尚未形成 统一 的认
识, 往往对学生偏 低 学
表示不理解 , 担心影响研究生 的培养 质量_ 。 因此培养 过程 1 J 往往为 了追求毕业论文 的科研 份量 , 临床 轮训时 间中抽出 从 过多时 间去做实验 、 备论文 , 接影 响 了临床型研 究生 临 准 直 床能力 的培养 , 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不精 的局面 。 2 临床 医学专业 学位 型研 究生 临床 水 平参差 不 齐的 问 .
主。
学位 型硕 士研 究生临床实践轮转期间脱离 , 者其知识范 围 再
也不可能满 足相应三级学科 的要求 , 导致轮转 期间研究生 指
导处 于失 控状态。 4 缺乏 完善 的质量保 障体 系。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注 重培养 学生研 究实 践 问题 的意 识 和能力。课程 设 置 以实 际应 用为 导 向 , 以职 业需 求 为 目 标, 以综合素养 和应用知识与能力 的提高为核 心。课 程学 习 与实践课程 衔接紧密 , 课程学 习主要 在校 内完成 , 习、 实 实践 可以在现场或实 习单 位完 成。注重 培养 实践研 究和创 新能
也有地域性差异 问题 , 不同生源和学历层次 的研究生在 临床
能力上存在着显著 的差异 , 目前培 养方式 及流 程不规 范化 ,
采用“ 一刀切” 形式培 养 出来 的研 究生水 平就 有可 能参差 不
齐 [l 2。 3 导师 问题 。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1 年 01
第 l 期 O
的评价方法 。 三、 目前存在现状的应对策略 对
1观 念 转 变。 .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讨论稿)同济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

通过八年的培养,学生将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服务,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要求的临床水平。

一、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一)学习年限为八年。

(二)时间分配:医学预科阶段:主要为通识教育和生命科学课程教学2学年(1—4学期);基础医学阶段:主要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1.5学年(5—7学期);临床医学阶段:主要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1.5学年(8—10学期)以及临床医学实习1学年(11-12学期);二级学科培养及学位论文训练:二级学科培养2学年(13—16学期);学位论文在培养后期完成,时间不超过20周。

自临床实习起,原则上不安排寒暑假。

二、业务培养目标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有优良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基本的伦理和法律意识。

(二)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行为心理科学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有基本的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及祖国传统医学知识,掌握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知识。

(三)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开拓创新、向高、精、尖领域拓展、分化和深化的发展潜力,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

熟练掌握英语,有一定的第二外语(首选德语)的基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养成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身心健康,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如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

如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

如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如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及合理的课程安排是研究生教育保证的重要的环节,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更需要与国际接轨,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管理队伍,不管是指导老师还是学位的任课老师,都是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重科学、轻技术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这就造成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行,所以,研究生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教学的方式,要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的应用型的人才和复合型的人才。

2.灵活安排教学课程。

将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在临床实践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来安排学习时间,缩短六个月的学位课程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合理的学位课程时间,以保障临床课程的时间需求。

3.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老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不同模式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还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方面,都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紧急状态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推进教学的网络化,这样可以减少学生集中上课的时间,老师可以将课件做出视频,发到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学习,并且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展 部 队卫 生工 作 需 求 调 研 , 复 征 求 院 内外 专 家 意 见 , 临 反 对
需要 。

着 眼长 远 发 展 。 筑 坚 实专 业 理论 基 础 构
( ) 化 学 位课 程 内容 体 系 。 一 优 1精 简学 位 课 程 。 为保 证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开 .
才 能 更好 地 服 务 于 部 队 。
( ) 二 实践 创 新 教 学模 式 。
科学院 、 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军内外知名 医学 院校聘请 了十余
名 教学 、 经 验 丰 富 的专 家 学 者 , 学 术 报 告 、 座 的形 式 临床 以 讲
介 绍 国 内外 临 床新 理 论 、 技 术 及诊 疗 的 新进 展 。通 过 以 上 新
合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使用的教材 , 以体 现武警部
队临 床 专 业学 位 教 育 的 特色 与侧 重 点 。为 此 , 院 针 对 临床 我
院校 , 担负着为武警部 队培养高素质 、 应用 型卫勤保障 人才 的重任 , 我院 自联合开展} 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硕 士研 究生教育 以来 , 始终坚持“ 围绕部队实 际 , 拓宽 专业基础 , 出临 床训 突
为此我院针对临床院校担负着为武警部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勤保障人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组织了院内外近50位临的重任我院自联合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编写并正式出版了营区医疗学营区以来始终坚持围绕部队实际拓宽专业基础突出临床训医疗操作技术医学救援技术及武警军事训练医学等练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思路不断加强研究生一批研究生专业教材以适应各相关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育制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掌握 坚实 、 宽广 、 面和 全 系统的临床知识 , 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 和某些疑难病及 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新模式目前全国部分医学院校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创新模式,但这种模式刚刚试行不久,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报考条件、轮转时间、轮转要求、轮转考核、临床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要求等细节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总结各高校试行这种创新模式的经验,以便其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培养出更多适应中国医疗的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

标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住合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包括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专业学位教育和以科研为基础的学术学位教育;而在欧美国家一般没有专门针对临床医疗实践的研究生教育,替而代之的是以临床专业培训为目的的住院医师培训,后者与医学生前期接受的院校教育又是紧密衔接的[1]。

住院医师培训(Residency)是美国医学生独立行医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2]。

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还处于探索阶段,卫计委规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是“从事或拟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层次毕业生”,这意味着临床专业学位硕士及临床专业学位博士毕业后均需面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只不过培训的时间稍微缩短。

其实这部分学生在研究生教育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临床工作,若毕业后仍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样是不利于这部分医生的成长的。

为了能更好的处理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衔接问题,近年来重庆、上海、武汉等地的诸多医学院校相继进行改革,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一起来,即研究生教育期间同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国内学者陈旻敏[3]研究认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临-住合一”)相结合是可行的,并且这种模式对专科医师培养也是有利的。

本文对国内几所高校推行“临-住合一”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1 尽可能统一“临-住合一”模式下研究生报考条件发展“临-住合一”的创新模式,首先要提高和统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各试点院校对报考学生的学历要求为“全日制大学应届/往届本科生”,且要求本科专业必须为“临床医学专业”[4]。

即便是如此严格的条件,报名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仍由应届生和往届生组成。

由于往届生已参加临床工作,这部分人的临床培训经历可能大不相同,有的可能已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的却从未接受过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

如果所有的往届生都要从新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将这两部分人群区别对待:往届毕业生若已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合格证,在攻读临床专业学位的同时就直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的专科培训;若从未参加或尚未完成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的规范化培训,可考虑同原单位协商继续完成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第一阶段后再进入专业学位的培养程序。

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后可直接进入“临-住合一”计划。

2 严格的岗前培训、定期考核淘汰制、改变临床转博方案由于每位学生的医学本科教育水平良莠不齐,为保证临床轮转质量,在临床轮转前,应先接受短期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本科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岗前培训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只有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正式的临床轮转。

进入临床轮转后,学生会面临出科考核、阶段考核、毕业考核等诸多方式的评估,虽然各高校都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临床轮转培养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制定了“定期考核淘汰制度”,如果学生在上述各种考核中未能通过,将被从“临-住合一”计划中淘汰,即使完成了学位课程、通过了答辩也不能拿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卫计委近年颁布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将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3年,主要是二级学科内培养;第二阶段2年,主要是专科培养。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华中科大学在临床专业学位硕士转博士方案上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由以往的“2+3”模式变为“3+2”,即专业学位硕士临床转博时间为硕士毕业当年而非以往的毕业前一年,转博后继续攻读2年博士学位,这2年即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的专科医师培养,这样硕士及博士阶段基本上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两个阶段形成完美的融合。

3 统一临床轮转要求各试点高校临床轮转计划大同小异,合理的临床轮转计划是培养高质量的“临-住合一”学生的关键环节。

临床轮转的安排不仅要满足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同时要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即进行临床轮转一年半,之后的一年半时间是专业所属科室的临床能力定向培养,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33个月,其中至少要有6个月的时间担任24h住院医师,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要求[4]。

而华中科技大学的轮转计划截然不同,专业学位硕士只能以二级学科身份参加“临-住合一”计划,换言之,让专业学位硕士淡化以三级学科为主的培养模式,这种轮转安排几乎完全贴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临床轮转时间安排见表1。

至于上述哪种临床轮转安排更为合理,对学生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发展更有利,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和总结分析。

4 严格的临床能力考核体系“临-住合一”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质量成为众多改革试点院校担心的问题,为了能为社会培养高校出一批高水准的住院医师,各试点高校制定了各种考核办法。

如重庆医科大学制定了岗前培训、集中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及年度考核等各种严格的考核办法,在培训的各个阶段都做了详细的要求。

无论是如何严格的出科考试制度,部分院校仍然将出科考核权利交给培养科室,如果科室的出科考试过于形式,学生临床培养过程中压力变小,不能学到真正的临床技能,将严重影响培养质量。

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临床科室带教老师及研究生本人不能真正理解”臨-住合一”培养模式对受训者今后独立进行临床实践的重大意义。

因此,严把出科考试及阶段考核关是保证临床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培养医院科室、带教老师、专业学位研究生、用人单位能全面了解这种创新模式的前景。

5 加强临床科研训练“临-住合一”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水平也是衡量这种创新模式的重要指标。

同济大学对2010 年参加“临-住合一”计划的研究生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活动,仅有1/3的学生参与过普通科研学术活动[5]。

为了解决“临-住合一”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是让这部分学生在该校的附属医院进行培养,不推荐学生到无基础医学教育的三甲医院培养,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校或培养教学医院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以及带教老师的科研活动,为这批学生进行临床科研训练提供了平台。

学生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到实验室进行短期的培训,可以初步了解实验室的常见操作。

如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的话,可以参与一些科研课题,学习基本的实验技术。

学校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临床与科研训练的关系,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参加科研活动。

临床轮转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临床科研思维能力,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病例、撰写综述或病例报道等基本工作提供科研素质。

6 适当的学位论文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截然不同,前者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后者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上也截然不同,各高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各不相同,但大致都是以发表一篇综述或病例报道为毕业要求。

临床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更趋向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的要求,这种毕业论文要求标准是过高还是偏低,还有待于定论。

7 提高导师与学生对“临-住合一”创新模式的认识毋庸置疑,“临-住合一”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有坚实临床基础的优秀住院医师。

作为攻读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该深入了解这种培养政策,始终牢记自己的双重身份。

大部分学生很不在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重身份,这样容易使自己在临床轮转过程中掉以轻心,特别是轮转非本专业的科室时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华中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轮转安排来看,尽量以二级学科培养为主,淡化三级学科培养形式,其目的就是能让学生体会到二级学科中的任何科室都是很重要的。

此外,长期以来很多临床带教导师对攻读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没有明确定位,他们认为研究生培养就仅限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导致很多导师本人对专业学位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不重视。

因此,只有学生与导师都能充分认识这种创新模式的意义所在,未来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临-住合一”模式培养的质量才会有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推行“临-住合一”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但目前全国部分医學院校试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方案,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仍需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1]汪玲,包一敏,吴海鸣.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相互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04:78-80.[2]陈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9:118-119.[3]陈旻敏.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47-49.[4]胡伟力,陈地龙,陈怡婷,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41-45.[5]唐嘉佑,吴静,徐纪平,等.上海市2010年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受训医师培训现状调查[J].上海医药,2012,15:4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