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从孔子开创儒学以来,儒学经历了秦汉、魏晋、隋唐、宋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传统。

本文将从儒学的起源、发展、衰落以及复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各国相互争霸,社会秩序混乱。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学的创始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通过对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研究,提出了“仁”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儒学的核心理念。

孔子强调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培养人的德性和道德品质,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儒学的发展1. 秦汉时期:儒学的兴起与衰落秦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思想,对儒学产生了压制。

然而,汉朝建立后,儒学得以复兴。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推崇儒学,并将其作为官方思想。

儒学在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了“经学”、“史学”、“文学”等不同学派。

然而,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和外族入侵导致了儒学的衰落。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多元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

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儒学家开始思量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

他们提出了新的学说,如王充的《论衡》和郭象的“心学”。

这些新的学说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丰富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3. 隋唐时期:儒学的复兴与繁荣隋唐时期,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复兴和发展。

隋文帝和唐太宗都非常重视儒学,推崇儒学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唐代的儒学家陆贽、韩愈等人提出了新的学说,如经世致用、格物致知等,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4. 宋明时期:儒学的整合与发展宋明时期,儒学经历了整合与发展的过程。

宋代的程朱理学成为了主流,将儒学与道家、佛教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为了独特的学术传统。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从孔子的时代开始,儒学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本文将从儒学的起源、发展、转变以及当代的影响等五个部份,详细阐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儒学的起源1.1 孔子的思想奠定了儒学的基础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逐渐兴起并形成为了多个流派,如孟子、荀子等。

他们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更多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1.3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开始被广泛传播。

儒学的教育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成为了社会上层阶级的重要修养方式。

二、儒学的发展2.1 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理学强调理性与道德的统一,注重思辨和理论的研究。

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发展。

2.2 清代儒学的复兴与变革清代的儒学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复兴。

程朱理学成为主流,但同时也浮现了一些新的学派,如王夫之的“格物致知”和黄宗羲的“经世致用”等。

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3 近现代儒学的转变与挑战近现代,儒学面临了许多挑战和转变。

西方思想的传入,特殊是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兴起,对传统的儒学观念进行了冲击。

儒学学者开始思量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

三、儒学的影响3.1 儒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基石。

3.2 儒学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儒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还扩展到东亚地区。

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儒学成为了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传统,对东亚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

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

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
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春秋时期: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在这个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是孔子(Confucius)。

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
道德修养、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战国时期:在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儒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孟子(Mencius)是
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进一步扩展了孔子的思想,并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

同时,孟子的弟子们也对儒学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发展。

3. 秦汉时期:在中国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儒学成为官方的学术思想,被政府采纳和推崇。

经过汉朝武帝的推广,儒学被加入国家教育体系,并与法家、道家等思想进行了对话和融合。

儒学的核心思想被用来作为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
元589年),儒学进入了一个较为低潮的时期。

此时,佛教的影响开始逐渐增加,和儒学形成了竞争关系。

然而,儒学仍然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发展,确保儒学的存在。

5. 宋明清时期:在中国宋、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儒学重新兴盛。

程朱理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儒学思想,
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研究,以及强调道德伦理的实践来指导社会生活。

总的来说,儒学经历了春秋时期的起源阶段,战国时期的丰富和变革,秦汉时期的正统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低潮,以及宋明清时期的复兴。

这些不同的阶段对儒学的思想和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发展与演变。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

他们关注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强调个体的教育和修养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等概念,并提倡治国之道。

2.秦汉时期:儒学的大发展秦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儒家学派逐渐成为统治者重视的学问,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成为官方的教育理论。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被整理成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为后来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权的分裂和动荡使得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在这个时期,儒家学派也经历了一次复兴。

代表人物有王粲、郑玄等,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经典,为儒学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4.唐宋时期:儒学的全盛时期唐宋时期是儒学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者如程颢、程颐、朱熹等,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并形成了后来的程朱理学。

儒学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5.明清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反思明清时期,儒学逐渐陷入停滞和僵化的状态。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得儒学面临着挑战。

受到西方科学和哲学的冲击,儒学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和变革,形成了新儒学的思潮,代表人物有王夫之、顾炎武等。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儒学的地位逐渐被取代。

然而,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仍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儒学被重新审视和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新发展。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发展阶段和影响等方面。

起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战争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人们渴望寻找一种道德伦理体系来维护社会稳定。

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提倡“仁者爱人”,主张通过教育来改善社会。

发展阶段一:先秦儒学先秦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除了孔子,还有许多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孟子、荀子、墨子等。

这些儒家学派在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例如,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教育。

荀子则强调人性的恶劣,主张通过礼仪和法治来约束人的行为。

发展阶段二:汉代儒学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汉朝统治下,儒学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学说。

当时的儒学家主要有董仲舒、扬雄、贾谊等。

他们将儒学与政治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治理和社会伦理的理论。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和“五德合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阶段三:宋明理学宋明时期(960年-1644年)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程朱理学强调“理”与“性”的关系,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达到“性即理”的境界。

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影响与传承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儒学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核心理念如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学术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 先秦儒学的起源与发展(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起点,孔子被视为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弟子们将其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儒家经典《论语》等。

2. 秦汉儒学的兴盛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打压。

然而,在汉朝时期,儒学重新兴起。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加强了儒学的教育地位。

汉代儒学家如董仲舒、扬雄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流派。

3. 魏晋儒学的分裂与多元化(公元220年-公元420年)魏晋时期,儒学出现了多个流派,如王弼的“理学”、郭象的“气学”等。

这些流派在儒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分歧,但都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时期,儒学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交流和融合。

4. 唐宋儒学的繁荣与复兴(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儒学家孔颖达、韩愈、柳宗元等推崇儒学的实践和道德伦理。

宋代的儒学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理学”的主流。

此时期的儒学对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元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公元1279年-1912年)元代儒学受到了政权的压制,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儒学传统。

明代,朱熹提出了“心学”,强调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善良。

清代,儒学成为官方思想,但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6. 当代儒学的现状与发展儒学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起伏,但在当代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

现代儒学家如胡适、钱穆、牟宗三等对儒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儒学的研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与西方哲学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与发展、兴盛与衰落、分裂与多元化、繁荣与复兴、变革与挑战以及现状与发展。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儒学的起源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诸侯割据、社会动荡和道德风气败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思想家开始思考人性、社会关系和政治治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论。

孔子被认为是儒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儒学的初步形成与先秦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他的弟子们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家学派。

在儒家学派中,孟子是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进一步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人与天地的关系,提出了“性善论”,并主张君主应以仁政治国。

三、儒学的兴盛与汉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兴盛。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被称为“经学”。

儒学的经典著作《论语》、《孟子》等开始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汉代的儒学家们注重实践和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教育和礼仪等方面的理论和制度。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儒学的衰落与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在唐宋时期(公元618年至1279年)逐渐衰落。

这个时期,佛教和道教等思想流派开始兴盛起来,对儒学的影响逐渐减弱。

尽管如此,儒学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并且在教育、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唐宋时期的儒学家们继续对儒学进行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学派和理论。

五、儒学的复兴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1912年),儒学再次得到了复兴。

明代儒学家朱熹提出了“理学”思想,强调理性的追求和人与天地的关系。

清代的程朱学派进一步发展了理学,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起源和初期发展: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创始人被认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强调道德伦理原则,提倡“仁”的价值观,主张以仁义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孔子的弟子们将其思想整理成《论语》,奠定了儒学的基础。

2. 先秦时期的发展:在先秦时期,儒学经历了多次重要发展。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观念。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则注重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理论,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观点。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的发展: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法家思想为主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学受到了压制。

然而,汉朝的刘邦(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采纳了儒学思想,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儒学陷入低谷。

然而,王弼(226年-249年)和郭象(252年-312年)等儒学家对儒学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发展,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的观点,为后来的宋明理学奠定了基础。

5. 宋明理学的发展:宋朝和明朝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程颢(1032年-1085年)和程颐(1033年-1107年)提出了“心学”思想,强调心性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

朱熹(1130年-1200年)则进一步发展了程朱理学,提出了“理气”相合的观点,强调理性的作用。

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来的儒学主流。

6. 近现代的发展:在近现代,儒学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冲击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重塑。

新儒家运动的兴起使儒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观念,试图将儒学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其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儒学。

孔子提倡“仁”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张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二、儒学的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

除了孔子,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儒家思想家,如孟子、荀子等。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礼仪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和学说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儒学受到了压制,但仍有一些儒家思想家坚持传承儒学的理念。

其中最重要的是东汉时期的董仲舒,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应该与天地自然相合,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个人的修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段复苏和发展的时期。

儒学家王弼注释了《易经》,将儒学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学说。

此外,儒学家郭象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强调人的本性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在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儒学家程颢和程颐提出了“理学”学说,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

此外,朱熹提出了“心学”学说,认为人的心灵是最重要的,通过反思和内省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

三、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制:儒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以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儒学起源、儒学经典、儒学思想演变以及儒学在现代的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儒学起源1.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乱和政治混乱,社会道德风气败坏,人民生活困苦。

这种背景下,儒学应运而生。

1.2 孔子及其弟子的贡献孔子是儒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

孔子的弟子们继承发扬了他的思想,形成为了儒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1.3 儒学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逐渐形成为了完整的学派体系,包括了先秦儒家、汉儒、宋明理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占领了重要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学经典2.1 《论语》《论语》是儒学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本书集中体现了儒学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孝等重要概念。

2.2 《大学》《大学》是儒学的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它对于儒学的思想体系和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中庸》《中庸》是儒学的经典之一,强调“中庸之道”。

它阐述了儒学的核心思想,即平衡、中和和适度。

三、儒学思想演变3.1 先秦儒家思想先秦儒家思想主要集中在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体系上,强调仁、礼、孝等道德观念,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分。

3.2 汉儒思想汉儒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强调礼乐、忠恕等概念,形成为了“五常”和“六艺”的教育体系。

3.3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学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它强调“理”和“性”的关系,提出了“心学”和“理学”的概念,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儒学在现代的发展4.1 儒学的复兴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化认同的重新审视,儒学开始重新受到关注和研究。

儒学的复兴使得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4.2 儒学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一些价值观相契合,如仁爱、和谐、社会责任等。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其起源到现代,儒学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变革,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发展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礼”、“忠恕”等重要理念,并将其传授给了一批学生。

这些学生又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形成了儒学的初步框架。

二、儒学的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发展壮大。

孔子的学说得到了一些贵族和士人的认可和传承,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儒家的学说也与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交流和碰撞,逐渐丰富和完善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法家思想的统治,对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在汉朝的统治下,儒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的机会。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的学说,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推动了儒学的繁荣。

同时,儒学家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著述和思考,进一步丰富了儒学的内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儒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儒学家们仍然坚守儒家的传统,继续进行研究和著述。

他们以经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发展。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家们在经学、礼学、道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儒学流派。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在明朝,儒学成为了官方的教育思想,对国家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清朝,儒学则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思想,对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儒学家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著述和思考,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三、儒学的现代演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儒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

在近代,儒学受到了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冲击,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旧体制的象征。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从儒家学派的形成到现代儒学的发展,包括关键人物、主要思想和重要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一、儒家学派的形成(公元前6世纪)儒家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圣人。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主张“仁者爱人”,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儒学的繁荣与衰落(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孔子之后,儒学逐渐繁荣起来。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然而,儒学在战国时期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其他学派的思想也开始兴起,儒学逐渐衰落。

三、汉代儒学的复兴(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在汉代,儒学得到了复兴。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被称为“经学”。

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有东汉末年的郑玄和西汉末年的董仲舒等。

郑玄注释了《论语》等儒家经典,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董仲舒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乾坤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四、宋明理学的兴起(公元10世纪-公元17世纪)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宋代的程朱理学和明代的王阳明心学。

程朱理学强调经典的研究和理性思维,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得知识。

王阳明心学则注重人的内心体验和道德修养,主张“知行合一”,即知行统一。

五、现代儒学的发展(20世纪至今)在现代,儒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20世纪初,新儒家学派兴起,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他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

近年来,儒学在中国的复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研究和发展儒学思想,试图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早的儒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及其学派。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并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的弟子们将其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二、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初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开始传播。

除了孔子之外,还有其他儒家学派如孟子、荀子等,他们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儒家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君主道德、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理念,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秦汉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在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官方思想,并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教育体系。

儒学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庸》等被列为国家经典,儒学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教育。

同时,儒学也与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格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复兴。

南朝刘宋时期的儒学家邵康节提出了“心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自觉。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宋明清时期:儒学的全盛与变革在宋明清时期,儒学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宋代程朱理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践和实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代的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发展。

清代的朱熹思想则重视经典注释和学术研究,对儒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影响:儒学强调君主道德和仁爱之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以孔子为代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学派的兴衰。

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各国割据,战争频繁。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他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形成了儒学的基础。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在汉朝的时候,儒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推崇儒学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并通过儒家经典的编纂和流传,使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权更迭和文化变革。

儒学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分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道教和佛教的兴起对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儒学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

儒学家陆绩提出了“理学”思想,强调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儒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朝的孔颖达提出了“程朱理学”,将儒学与佛教、道教进行了对比和整合,形成了独特的儒学体系。

宋朝的程颢和程颐进一步发展了程朱理学,强调心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朱熹提出了“朱子理学”,将儒学与佛教、道教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更加完整和系统的儒学体系。

清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教育和考试科目,对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明清等时期的演变。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体系之一,它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概述:1.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儒学的起源和形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儒家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忠恕、礼仪等,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焚书坑儒政策,烧毁了大量儒家经典,禁绝了儒家学术的发展。

3.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武帝恢复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学术得以重新发展。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学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4.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这一时期由于政治混乱,儒学经历了衰落。

但是,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产生了一些交流和融合。

5.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儒学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复兴。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非常看重儒学,加强了对儒学的推崇和支持。

儒学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并被用于国家的治理和教育。

6. 宋代(960年-1279年):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儒学的兴起,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学派和朱熹的“理学”。

这些学派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儒学的经典体系。

7.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元明清三个朝代,虽然通过儒学取得了政权,但儒学逐渐僵化,形成了一种教条主义的倾向。

儒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对经典的解释和注释。

总的来说,儒学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过程。

1. 起源和初期发展(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早的儒家思想家是孔子。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责任。

他的学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被后来的儒家学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儒学的初步框架。

2. 兴旺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儒学受到压制。

然而,在汉朝时期,儒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朝的儒学家如董仲舒和贾谊等人,通过解释经典和发展儒家思想,使儒学重新成为主流思想。

儒学在汉朝达到了巅峰,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动荡和外族入侵,儒学逐渐衰落。

3. 唐宋儒学的复兴(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儒学再次得到了复兴。

唐代儒学家韩愈和柳宗元等人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儒学的实践价值。

宋代的程朱理学成为主流,程颢、程颐、朱熹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宋代的儒学注重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公元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儒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明代的王阳明提出了“心学”,强调个体内心的反思和自我修养。

清代的程朱理学逐渐僵化,儒学面临了来自西方思想的冲击。

一些儒学家开始反思传统儒学,并试图与西方思想进行对话和融合。

5. 现代儒学的发展(1912年至今)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儒学经历了新的发展和变革。

20世纪初,新儒家学派兴起,如胡适、梁启超等人提出了“新儒家”思想,试图将儒学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同时,一些学者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评和反思,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儒学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和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儒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源和初期发展、兴旺与衰落、唐宋儒学的复兴、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以及现代儒学的发展等阶段。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本文将从儒学的起源、发展、衰落、复兴和当代影响等五个部分来详细阐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儒学的起源1.1 孔子创立儒学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在春秋时期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奠定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1.2 孟子的发展孟子是儒学的重要传承者,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1.3 荀子的影响荀子是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利论”,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儒学的发展2.1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兴盛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主流思想,儒家经典被列为国家经典,儒学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儒学与道家、墨家、法家的争鸣在战国时期,儒学与其他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2.3 儒学在汉唐时期的繁荣汉唐时期,儒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儒学的衰落3.1 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危机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式微,受到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挑战,儒学陷入了危机。

3.2 儒学在清代的挫折清代,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得儒学受到了冲击,传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逐渐瓦解。

3.3 儒学在近现代的沉寂近现代,儒学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逐渐式微,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儒学陷入了沉寂。

四、儒学的复兴4.1 新儒家的兴起近现代,新儒家兴起,他们试图重新解读传统儒学,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4.2 儒学在当代的影响当代,儒学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儒家思想被重新关注,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4.3 儒学的国际传播儒学在国际上也逐渐受到关注,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传播。

五、儒学的当代影响5.1 儒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儒学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5.2 儒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儒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倡仁爱、礼仪、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儒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221年)儒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其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被尊奉为儒学的圣人。

孔子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治理。

孔子的学说被后世儒家学派继承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和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伦理,认为君主应当以德治国。

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强调法治和严厉的刑罚来维护社会秩序。

二、兴盛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儒学受到压制,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

汉朝时期,儒学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官方的国学。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天命和人伦关系。

随着东汉末年的动荡,儒学的影响力逐渐衰落。

三国时期,儒学被道教和佛教所取代,成为次要的学术流派。

直到南北朝时期,儒学才重新兴起,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学说。

三、宋明理学的兴起(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宋朝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北宋时期,儒学达到了极盛的阶段。

程朱理学是北宋时期的主要学派,由程颢(1032年-1085年)和朱熹(1130年-1200年)创立。

他们强调心性修养和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格物致知”和“致良知”的思想,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时期,理学继续发展,并形成了新的学派,如王阳明(1472年-1529年)的心学。

他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和直观认识,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对后世儒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现代儒学的演变(1644年至今)清朝时期,儒学成为了官方的教育和统治思想,但在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儒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门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涵盖其起源、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

一、起源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稳定,儒家学说应运而生。

二、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礼”、“忠恕”等核心概念,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

2. 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儒学逐渐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儒家学派逐渐形成,主要代表人物有荀子、墨子等。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强调君主的德行和道德修养。

墨子则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强调爱和公平。

3.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段低谷期,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儒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然而,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了复兴。

当时的儒学主要代表人物有董仲舒、贾谊等。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天命和人的道德修养。

贾谊则提出了“明君贤臣”的观点,主张君主应该以德行为基础来管理国家。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

儒学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充、郑玄等。

王充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改造。

郑玄则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宋明清时期在宋明清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儒学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颐、朱熹等。

程颐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

朱熹则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三、主要代表人物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乾嘉时期是清代政治和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社会最为封闭的时期。乾隆末,英国派人来华,要求通商与互派使节,乾隆答复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通有无。”嘉庄时,英国再度要求通商贸易,嘉庆又答复说:“天朝不宝远物,”“嗣后毋庸遣使再来,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乾、嘉二帝所谓“天朝”、“外夷”的观记,就是儒学的正统观念。迨至道光朝,西方侵略者决心发动战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时,中国的统治集团毫无准备,“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市场经济在沿海和长江流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而此时盛行的阳明心学,对“愚夫愚妇”即普通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出现了以泰州学派为代表的平民儒学,这是两汉以来所没有的。明清之际的学者李二曲说:
象山虽云单传直指,然于本体犹引而不发,至先生(王阳明)始拈“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面,愚夫愚妇诚可循之入道,此万世之功。
(4)唐宋以后,君主***制度已相当稳固,中国封建制社会继续信前发展。当时社会的主要变化是:随着豪门士族集团的衰落,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科举取士制的确立和发展,为寒门庶族的士子跻身于各级官僚机构堤供了机会,也因此要求儒学本身有所变化。北宋仁宗朝范仲淹的改革(史称“庄历新政”)促进了宋学的肇兴。宋学还以排斥佛、道而又善于吸收佛、道哲学为其思想特色。然而,宋学并非“异教”化了儒学。从思想渊源看,宋学的主源仍是先秦儒学,尤其是思孟学派。康熙皇帝在其《孟子庙碑文》中就曾指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化。然而,传统儒学能否向近代转化?从历史上看,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公羊曾诱导整个儒学从古代到中古时代的转变;而在清末,康有为也试图以公羊偿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使中国社会从中古走向近代,即进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社会改革。但是康有为的改革模式已非春秋大一统,而是当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的俄国和日本。与此同时,康有为也力图使儒学完成从中古到近代的历史性转变,并且希望按照西方基督教的模式变儒学为宗教。因此,时人称他为中国的马丁?路德。戊戎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并未因此放弃儒学宗教化的努力,直至民国初年,他还发起成立孔教会,并要求国会定孔教为国教,而这一切又随着帝制复辟失败而告终。
有宋一代,党争与学禁交织一起。学术之隆替与政治势力之消长紧密相连。尤其是程、朱理学,迭经元祜党争与庄元学禁的打击,终于在南宋理宗时得到了朝廷的尊崇,此后,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思想。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它与程朱理学既对立又统一,都是思孟学派的继承者。只是程朱主“道问学”,陆王重“尊德性,”而他们对于“性与天道”的探讨,都能“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与政治伦理学浑然一体的理学思想体系。程、朱、陆、王的思想学说是儒学的理论顶峰,后儒是难以企及的。
在群雄割的战国时代,要消除战乱,实现统一,光靠行王道是难以达到的。秦始皇挥百万之师,翦灭六国旧贵族政权,统一了全国。就此而言,法家学说适应了这一历史进程的需要,表明法胜于儒。
(三)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封建,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这是空前的社会大变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的国家,秦统治者在思想理论上和政策上都有许多重大失误。他们尊尚法术,迷信权力,更迷信暴力,以强力压制人民,“焚书坑儒,”设挟书之令,实施文化***政策,最终导致了广大人民的普遍反抗,促使***皇朝迅速覆灭。
已经成为官学的汉代儒学,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礼之教,尤其是荀子的礼学思想;另一方面也兼容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大一统理论。迄于东汉,由汉章帝钦定的“国宪”即《白虎通义》,则是一部依据谶纬神学形式确立纲名教的法典。汉代儒学不仅有助于稳定汉代社会的统治秩序,而且有助于汉朝文官制度的建立,由此而言,汉儒实践了先秦儒家的经世理想,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孔子还以其渊博知识整理古代文化遗产,删述《易》、《诗》、《书》、《礼》、《乐》、《春秋》,号称《六经》。经过孔子的笔削手定,《六经》变成了儒学经典,孔子也变成了古代礼乐文明的集大成者。
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礼和仁,或称之为礼学和仁学,二者是互相联系的。礼学是孔子对于诗书礼乐传统的继承,但他又不拘守于礼制的某些形式,而对之加以修正,更充实以仁的精神,从而使礼学突破旧式礼制、礼仪的框架,成为一门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政治伦理学;仁学则是孔子依据礼乐文化传统所做的理论创造,是反映社会变革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哲学。
汉儒发现、整理并传授了儒家经典,并使之成为专门之学经学,这是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巨大贡献。但是,汉儒也有有其历史局限:第一,汉儒在政治上依附性强,极力迎合封建统治者的意图,失去了先秦儒者的平民性格与独立精神。第二,为了神化君权,力图使儒学神学化,并以谶纬形式开展大规模的造神运动,失去了先秦儒学的人文主义精神。第三,为抬高儒学经典的权威地位,不仅神化孔子和经书,而且把经书法典化,甚至把它作为平讼断狱的法律依据。如酷吏张汤便以《尚书》、《春秋》决大狱。第四,学术政治化。学术上的是非,如论五经同异今古文学的争论,都与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纽结在一起,难解难分,乃至要由皇帝来“临决称制”,充当裁判经过东汉末黄巾起义、三国鼎立,两汉经学日渐衰落,玄学抬头。可以说玄学是儒学的“异化”。但在两晋南北朝,玄学并末取代经学的官学地位。在北朝,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儒学的尊奉,更甚于南朝各代统治者。北魏孝文帝命人译《孝经》教于国人,即为一例。儒学推动了当时北文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及其与汉族的文化融合,最后是民族大融合。
与此同时,一些激烈批评理学的“异端”思想家提出了若干赋于时代意义的新思想、新现念,但被统治者“极力划削,渐次消除”掉了。
理学在清代已呈颓势。一部分学者因清算宋学而回归于汉学,一部分学者则因逃避文字狱而藏身于历史考据学。清代汉学与两汉经学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主要是清代汉学与政治联系不很紧密,政治对学术的干扰减少,加之长期以来的学术积累(其中也包括宋学的学术积累),因而使清代学术获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乾嘉汉学,可以说是儒学史上最后也是最高一座学术巅峰。
在“百家异说”的战国时代,早期是儒墨对立,两家的争论主要在礼乐问题上;中期以至不惜以战争夺取天下。儒家则重视仁义,讲以德服人。如孟子反对视民如草芥的君主,反对争城争地而杀人流血的战争。荀子讲礼法,在思想理论上虽已近于法家,但他仍然主张行五道,兴礼义,反对霸道权谋。荀了曾入秦,看到一个尊尚法术的秦国在各方面都治理得很好,他感到不足的是秦国不用儒术,不行王道,是缺乏远见的。
古之为学士者,官师之长,但教之以其事,其所诵者,《诗》《书》而已。其他典籍,则皆官府藏而世守之,岂闻无有也。……其所谓士者,非王侯公卿大夫之子,外此则乡学小学而已。自辟雍之制无闻,太史之官失守,于是布衣有授业之徒,草野多载笔之士,教学之官,记载之职,不在上而在下。及其衰也,诸子各以其学鸣,而先王之道荒矣。古人学在官府,人世其官,故官世其业。官既失守,故专门之学废。 (1)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中国最古老、悠久、博大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学派。这个学派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上,儒学诞生于“礼废乐坏”的春秋时代,而儒学也是上古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 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由周平王东迁而开始地春秋时代(前772476年),就是所谓“礼环乐崩”的社会变革时代。从西周建立起来的以氏族血缘为基础的封建宗法制度,此时怩发生了动摇和分化:一是诸侯国之间接搛并战争连绵不断,促使大国间相互争霸(如“五霸”),周天子的威权与中心地位日渐式微;再是由于财产所有权的多元化,导致公室分裂;政治权力下移出现“陪臣执国命”的局面。然而,无论小国被兼并,抑或公室分裂乃至国君被弑,都使维护式宗法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开始崩坏,于是,原来在官学中教习诗书礼乐的“师儒”们不能不离开官府而流向四方。《论语?微子》就曾讲到鲁国宫廷乐师们流失的情形:“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据说,襄即是孔子学琴的老师。由此可见,礼乐崩坏的结果是文化下移,许多没有贵族身份的“庶人”(平民)反而有了接受贵族文化诗书礼乐的机会,从而为私学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清代学者汪中也曾讲到春秋战国时代学术下移的情形,他说:
孔子没后百有余年,浸假及于战国,扬墨塞路,祸烈于曩时,子舆氏起而辟之,于是天下之人,始知诵法孔子,率由仁义。斯道之有传,至于今赖之。是以后世学者如韩愈、苏轼之徒,咸推其功以配大禹。而洛闽之儒,咸遵为正学之宗传。于戏,盛矣。(3)
宋学不是又一次儒学复兴,而是对汉学的革新:宋学重义理,不以记诵章句为专;宋学疑经(怀疑由汉儒训释的经典),主张返回本经(指孔子所删定的经典),重新疏解,以发明圣人之道;宋学恢复了先秦儒学的人文精神,冲淡了两汉经学的神学色彩。然而,宋学本身又有不同的流派:有注重社会现实问题的事功派,如北宋的荆公(王安石)新学,南宋的永康、永嘉之学;有注重性命天道的道学(理学),如濂、洛、关、闽之学;还有兼餐道家倾向的蜀学等。
清末爱国志士黄遵宪曾经指出,康有为见二百年前天主教之盛,以为泰西富强由于行教,遂欲尊我孔子以敌之,不知崇教之说,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又说,孔子为师表,而非教主,“古之儒者言卫道,今之儒者言保教”,都是不必要的“今日但当采西人之政,西人之学,以弥缝我国政学之蔽,不必复张吾教,与人争是非,较长短也。”应当说,黄遵宪对康有为的批评是中肯的。因为将儒学宗教化已经背离了儒学的本旨,也与近代社会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不相容。
官学废了,私学兴起来了。孔子(前551479年)开创的儒学,就是当时首家私学学派。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之众。他教弟子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教),而以礼乐为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但是,孔子甩注重的,不止是“陈阻豆,设礼容”这些形式,更主要是礼的思想文化内涵。孔子熟悉夏、商、周三代礼制的因革损益,更钦羡盛极一时的西周礼乐文明,“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即以其绍继者自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