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合集下载

病理学: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慢性肾小球肾炎又称终末期肾,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病变特点为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原始的病变类型已不能确认。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常引起慢性肾衰竭。

预后差。

病理变化:1)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

肾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小动脉壁增厚,变硬,肾盂周围脂肪增多,肉眼观呈颗粒性固缩肾。

2)镜下,早期可见到原先肾炎的改变,还可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有的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

这些肾小球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纤维化、消失。

纤维组织收缩,使纤维化、玻璃样变的肾小球相互靠近集中。

有些纤维化的肾小球消失于增生的纤维瘢痕组织中,无法辨别原有的病变类型。

残留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

肾小管上皮呈立方状或高柱状,有些肾小管明显扩张呈小囊状,上皮细胞扁平。

扩张的肾小管腔内常有各种管型。

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有多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由于肾组织缺血和高血压,间质内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小。

因硬化、纤维化而收缩的肾单位和代偿扩张的肾单位相互交错,使肾脏呈颗粒状。

临床病理联系:有的肾炎病变缓慢,病程长短不一,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早期进行合理治疗可以控制疾病发展,取得较好效果。

病变发展到晚期,大量肾单位被破坏,由于大量肾单位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硬化性肾炎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尿毒症,其次为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和脑出血,以及抵抗力降低引起的继发感染。

小结:上述肾小球病变中,按临床表现可归类如下:1)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表现的: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为表现的: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

3)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尿为表现的:IgA肾病。

4)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脂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原题目: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原题目: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原题目: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脏疾病,其病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基底膜是肾小球的组织结构之一,肾小球肾炎时,基底膜常常呈现增厚的变化,这是最常见的病理特
征之一。

2. 内皮细胞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是肾小球的一种细胞类型,
肾小球肾炎时,内皮细胞常常出现损伤,导致其功能异常。

3. 肾小管间质病变:除了肾小球的病理变化,肾小管间质也会
受到影响。

肾小管间质是肾脏中连接肾小球的一种结构,肾小球肾
炎时,肾小管间质可能呈现炎症反应或纤维化等病理变化。

4. 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肾炎通常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免疫复合物是一种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时,这些免疫复合物可能沉积在肾小球中,引发炎症反应。

5. 细胞浸润:肾小球肾炎时,炎症细胞可能对肾小球进行浸润,导致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还涉及到其他多个
因素,例如纤维化、坏死等。

具体的病理变化表现因个体情况而有
所差异,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来进行准确诊断与评估。

病理学之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

病理学之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

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2015-05-11 12:29:20| 医疗卫生人才网推荐:中公医学网医疗卫生考试网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突发血尿、轻至重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初与急性肾炎综合征相似,但很快出现少尿、无尿,伴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3.隐匿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镜下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肾功能正常。

4.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程迁延半年以上,主要表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

5.肾病综合征缓慢起病,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超过3.5g)、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高脂血症。

6.肾功能衰竭多数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含量增高(大于1.5mg/dl),血尿素氮含量增高(大于17mg/dl),并可出现全面的代谢紊乱和电解质失衡。

7.尿毒症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糖尿病性肾硬化症,渗出性病变 (Masson染色)
糖尿病性肾硬化症,输、入血管透明变 性(Masson染色)
糖尿病型肾脏改变,结节性病变 (PASM染色)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渗出性病变
肾小球的输出、输入动脉透明变性
小动脉全层纤维素样坏死,周围 炎细胞浸润
5、淀粉样变性肾病(Amyloid Nephropathy)
II期 基底膜内有分布不均的的电子致密沉积物; III期 基底膜明显增厚; IV期 基底膜明显增厚伴有透亮区。
膜性肾病
(membranous nephropathy)
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
PASM-stain
膜性肾小球肾炎EM
4、弥漫性系膜增生性GN 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病理变化 光镜:根据系膜增生的程度又分为轻度、中度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据统计,有10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率大约占50 %。因糖尿病对全身血管的影响,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和细 动脉硬化性肾病。
主要病理变化: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症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两种类型。肾 小球系膜区无细胞增宽,圆形或卵圆形均质嗜伊红蛋白物质结 节状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糖原堆积;肾小囊滴状病变;毛细 血管壁纤维素样帽状沉积等等。
系膜插入( mesangial insertion)

病理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可以为原发者,也可以为继发者,与一些全身性疾病同时发生,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等。

有些迁延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病变持续不退,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

主要病变是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病理改变:
1)光镜下: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

早期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晚期系膜基质增多。

系膜内可有少数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变严重者可引起系膜硬化。

2)电镜下:可见除肾小球系膜增生外,系膜区等处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沉积物在我国最常见IgG和C3,在西方国家多为IgM和C3。

临床病理联系: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肾炎症状,如血尿和镜下蛋白尿。

少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一般预后较好,少数病例可出现肾功能障碍。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随病程及病变的轻重而有所不同,轻者肾脏活组织检查仅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轻度增殖,肾小球基底膜上免疫复合物沉积不显著,在电镜下无致密物沉着。

在肾小球肾炎中有时可发生下列严重情况,大多数发生于起病后不注意休息或治疗不当的儿童。

近年来医疗条件改善,此类症状已少见。

但是,临床医师对下列严重情况的病理生理、诊断和处理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为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排出减少,但肾小管再吸收并未相应地减少,再吸收仍相对增加,导致水、钠滞留于体内,加上肾缺血肾素分泌可能增加,产生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重了钠的滞留,因而血浆容量扩大。

有作者用放射性铬标记的红细胞测定了10例典型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的血容量平均为79ml/kg,血浆容量为51ml/kg,到恢复期分别回到63m1/kg及37ml/kg。

高血压也为一个促进因素,会因左心排出阻力加大,而使心脏负担加重。

与心肌本身病变也有关,从本症尸解资料分析,部分病例有心肌间质水肿及/或浆液性心肌炎症变化,但病变轻微,一般未见心肌细胞坏死或明显的间质炎症浸润。

可渐起或突然发病。

常发生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后的第1~2周内。

起病缓急、轻重不一。

一般病人表现为少尿,水肿加重,逐渐出现咳嗽、气急,并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检查时可在肺底闻及水泡音或哮鸣音,还可发现心界扩大,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变钝和奔马律,此外还有肝大,颈静脉怒张。

少数严重病例可以急性肺水肿而突然起病,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其他表现可能完全被掩盖。

出现急性肺水肿的原因与正常的肺循环中肺动脉低阻力,仅为主动脉1/8;低压力,仅为主动脉压力的1/8及大流量有关。

肺血管虽小,但血流量基本上与体循环量相等,而且肺组织的结构疏松,胸腔内又系负压,所以水份易从肺微血管渗出,但由于血浆胶体压为3.33~4.27kpa(25~32mmhg),大大超过0.667~1.47kpa(5~11mmhg的肺微血管压力,因此正常时肺循环内不致发生肺水肿。

病理学 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 肾小球肾炎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肾小球肾炎病理学课件大纲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肾小球肾炎概述
Part Three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Part Four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
Part Five
肾小球肾炎的预防和保健
Part Six
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转归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肾小球肾炎
避免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
保健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定期监测和控制病情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预防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依从性也会影响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转归,不规范的治疗和不遵守医嘱的行为会增加复发和再次发作的风险。
长期生存和生命质量评估
长期生存率: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存活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生命质量评估: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和康复措施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康复措施: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肾小球肾炎的预防和保健
PART FIVE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肾病内科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肾病内科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肾病内科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征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肾小球区域。

免疫学是研究肾小球肾炎病理机制的重要方面之一。

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免疫病理角度探讨肾小球肾炎的特征。

一、免疫病理学基本过程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反应主要涉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沉积和激活,以及炎症细胞的聚集和炎性介质的释放。

在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引发肾小球的损伤。

二、免疫病理分型根据免疫复合物的特点以及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不同的免疫病理类型。

常见的免疫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等。

每种免疫病理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三、IgA肾病的免疫病理学特征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其免疫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区域的沉积。

在IgA肾病患者的肾小球中可以观察到IgA的沉积,同时伴随有C3、IgG等免疫复合物的存在。

免疫沉积导致肾小球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引发肾小球的损伤。

四、膜性肾病的免疫病理学特征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其免疫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膜性免疫沉积。

在膜性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上可以观察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和增厚。

免疫沉积还会激活肾小球上皮细胞,进一步加重病变程度。

五、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征系膜增生性肾炎是一种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

免疫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系膜区域的免疫沉积,伴随有C3和IgG的沉积。

免疫沉积刺激系膜细胞增生,导致肾小球内系膜区的病变。

六、其他类型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征除了上述提及的免疫病理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具有特定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如:膜增生性肾炎、膜毛细血管肾病等。

每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都有其免疫病理学的特殊表现。

综上所述,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监测血压, 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 炎药、抗生素等。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肾脏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
日常保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 的睡眠时间。
01
适量运动
0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 跑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 胞、蛋白质等成分,了解
肾脏损伤程度。
肾功能检查
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 标,评估肾脏排泄功能。
免疫学检查
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指标,有助于判断肾小球
肾炎的病因。
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学诊断
通过肾活检获取肾脏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学检查,确诊肾小球肾炎类型。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肾小球肾炎概述 •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 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与预后 • 肾小球肾炎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01
肾小球肾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是指由于免疫、感染、遗传、代谢等因素 导致肾小球损伤,引起尿液异常、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的一组肾脏疾病。
细胞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会导致肾脏损伤,引发一系 列的病理变化。
体液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反应会导致肾脏损伤,引发一系 列的病理变化。
03
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如血尿、蛋 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结 合病史和体查,初步判断是否为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多种多样。

以下是对肾小球肾炎常见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的简要介绍:
狼疮性肾炎
- 病理特征: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免疫复合物沉积
- 临床特征:狼疮性肾炎常伴随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膜增生性肾炎
- 病理特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
- 临床特征:多见于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可伴肾功能不全
膜性肾病
- 病理特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免疫复合物沉积
- 临床特征:一般较慢进展,常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症状
肾小球系膜增生性肾炎
- 病理特征:系膜细胞异常增生或肾小球基底膜新月体形成
- 临床特征: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 病理特征:肾小球部分区域节段性病变,可出现新月体
- 临床特征: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多伴有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以上是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准确诊断病理类型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请在进行具体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菊萍, 侯丽卿. 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类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 19(3): 334-338.
2. 刘永丽. 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与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7, 23(08): 1504-1506.。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管理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管理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管理简介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管理紧密相关。

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肾小球滤过膜的受损等,而临床管理则包括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后续随访等。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主要包括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增生等特征。

在早期病变中,肾小球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

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出现新月体形成。

此外,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也是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会激活炎性细胞,进一步加剧肾小球的损伤。

此外,肾小球滤过膜的受损也是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滤过膜的受损会导致蛋白尿和血尿的发生。

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管理早期诊断肾小球肾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尽早开始治疗,从而减少肾小球的进一步损伤。

早期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尿液分析、血清学检查和肾脏活检。

尿液分析可以检测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的存在,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肾功能的异常,肾脏活检可以直接观察肾小球的病理改变,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选择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案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一般来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减少肾小球的损伤。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饮食、控制体重和血压,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此外,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后续随访肾小球肾炎的后续随访至关重要,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后续随访的内容主要包括监测肾功能、尿液分析和血液检查等。

此外,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后续随访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结论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管理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肾小球的进一步损伤,保护肾功能。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GN)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肾为唯或主要受累的器官。

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肾小球病变,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肾小球肾炎病因复杂,类型多样,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常考的内容。

L病因和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是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肾小球损伤造成炎症,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如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的抗原分为两大类:①内源性抗原包括肾小球性(肾小球基底膜抗原、足细胞的足突抗原、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细胞膜抗原)和非肾小球性(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等)。

②外源性抗原主要为生物性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和螺旋体)等感染的产物,以及药物、外源性凝集素及异种血清等。

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引起肾小球肾炎:(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内固有或植入的抗原成分直接发生反应,导致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由于抗原性质不同,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肾小球基底膜本身的成分为抗原,机体内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这种自身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用免疫荧光法可见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呈连续的线状荧光。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原引起的肾炎称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Heynlan肾炎:除肾小球基底膜外,肾小球内其他成分如系膜细胞膜抗原Thy—1和上皮细胞的Heymann抗原等也可引起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在毛细血管表面形成多数小丘状复合物,免疫荧光呈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表面上皮细胞下有多数小丘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课件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课件

3
类型和分级
肾小球肾炎可根据其病理特征进行分类和分级。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分类
病因
分类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和
根据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肾小球肾炎可分为急性肾
遗传等多种因素。
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等类型。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肾小球炎症
肾小球基底膜
新月体
要措施。
2
管理策略
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和尿液检查、遵守医嘱等是管理肾小球肾炎的关键。
3
生活建议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结语和总结
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肾小球肾炎,我们可以更好地防范和管理这一疾病,保
护自己和他人的肾脏健康。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原则包括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反应、维护肾功能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膳食与生活方式
根据病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
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和
行治疗。
减轻肾脏负担。
肾小球肾炎的预防和管理
1
预防方法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是预防肾小球肾炎的重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

欢迎来到《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件》!本课件将深入介绍肾小球肾炎的定
义、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预防和管理方法。
肾小球肾炎的定义1源自疾病描述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表现为肾小球的炎症和损伤。
2
症状与影响
炎症会导致尿液异常、水肿以及其他系统的损害。
炎症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可导致血尿、

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基本病理变化;1.肾小球细胞增多;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并有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

2.基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3.炎性渗出和坏死,4.玻璃样变和硬化,5.肾小球和间质的改变临床表现;1.急性肾炎综合症。

起病急,常表现为明显的血尿,轻至中度蛋白尿,常有水肿和高血压。

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3.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1大量蛋白尿,每天尿中蛋白含量达到或超过3.5克,2明显水肿3低蛋白血症4高脂血症和脂尿4.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5.慢性肾炎综合症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基本病理变化:光镜下,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免疫荧光,GBM和系膜区颗粒状IgG和C3沉积电镜,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肉眼,肾被膜紧张,表面充血且散在有栗粒大小的出血点,有大红肾或蚤腰肾之称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成都肾康肾病研究院专家谈临床通常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病变特征是弥漫性GBM增厚,钉突形成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病变特征是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2.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特征是部分肾小球小叶或毛细血管袢发生硬化3.膜性增生肾小球肾炎;病变特征是肾小球基膜增厚,基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双轨现象4.系膜增生形肾小球肾炎:病变特征是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急性肾盂的病因及感染途径1,病因:细菌感染,多为大肠杆菌2,急性肾盂肾炎可由以下两条感染途径引起1血源性(下行性)感染2上行性感染:多引起肾盂肾炎的主要感染途径,上行感染的第一步是细菌在后尿道(或女性阴道口)粘膜附着,生长。

第二步是细菌在膀胱内的感染(膀胱炎)第三步是细菌自膀胱进入输尿管和肾盂急性肾盂肾炎的并发症1.坏死性乳头炎2.肾盂积肿3.肾周围脓肿慢性肾盂肾炎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两种类型1.慢性阻塞性肾盂肾炎2.慢性反流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组织学改变为慢性非特异性炎,表现为局灶性的间质性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病理学: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变特点是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

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所以又有脂性肾病之称。

是小儿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

成人患者少。

本病对皮质激素敏感,治疗效果好,病变可完全恢复。

病理变化:1)肉眼观:肾脏肿胀,色苍白,切面肾皮质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着而出现黄白色条纹。

2)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主要改变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质。

3)电镜下: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胞体扁平,可见空泡和微绒毛,细胞内高尔基器和内质网增多,并可见脂滴。

足突消失不仅见于脂性肾病,也常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

经过治疗或蛋白尿等症状缓解后,脏层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恢复正常。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类沉积,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脂蛋白通过肾小球滤出,而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所致。

肾小管腔内可有透明管型。

这种变化常与蛋白尿的程度平行。

临床病理联系: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症,蛋白尿为高选择性,蛋白成分主要为小分子的白蛋白,因为肾小球病变轻微,所以一般无血尿和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只有部分肾小球受累,且限于肾小球的部分小叶或毛细血管拌。

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硬化,呈局灶性和节段性分布。

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病理改变:1)光镜下:病变灶性分布,早期仅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球受累,其他肾小球无病变或病变很轻微。

病变肾小球内部分小叶和毛细血管内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增宽、硬化、玻璃样变。

系膜内和毛细血管内常有脂滴和玻璃样物质沉积。

有时可见吞噬脂类的泡沫细胞聚集。

以后逐渐波及皮质全层,病变持续发展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并出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晚期,大量肾小球可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2)电镜下除系膜基质增加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塌陷,足细胞突消失,并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内肾小球基底膜脱落。

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机制

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机制

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机制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免疫病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和描述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机制。

一、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中定位,并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和激活三个阶段。

1. 免疫复合物形成:在某些感染、自身免疫或其他因素诱导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在血液中产生,然后沉积到肾小球中。

2. 免疫复合物沉积:已经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以通过血流运输到肾小球,并在那里沉积下来。

这些沉积引起了局部的补体激活并吸引了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进入肾小球区域。

3. 免疫复合物激活: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其中C3被特异性裂解并生成C3b。

C3b与C5结合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肾小球膜破裂和组织损伤。

二、自身抗体介导的肾小球损伤除了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机制外,自身抗体也可以直接参与肾小球损伤的过程。

这种机制主要涉及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的抗原-抗体反应。

1. 抗GBM型肾小球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在这种情况下,自身产生的抗GBM抗体能够结合到肾小球基底膜上的GBM,并引发免疫介导性损伤。

这种类型的肾炎常常同时累及肺泡基底膜,表现为泡尿胶原沉积和出血。

2. 肺内出血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血管内皮动态手术位密度调整测定):在某些系统性疾病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血小板减少,自身抗体(例如抗核抗体)可以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上。

这种反应可以激活补体并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

三、T淋巴细胞介导的肾小球损伤除了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介导的损伤外,T淋巴细胞也参与了肾小球损伤的过程。

这些细胞可以分别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和细胞因子产生来引发损害。

1. 细胞性肾小球肾炎(主动脉穿刺无法阻止治疗效果):在某些感染或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特定类型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并进入肾小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导语:肾功能是我们的中干力量的功能,如果我们很多人平时所说,我们如果肾功能不好我们是很难去干重活的,所以,很好的肾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
肾功能是我们的中干力量的功能,如果我们很多人平时所说,我们如果肾功能不好我们是很难去干重活的,所以,很好的肾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伟大的,包括如果你想要小孩,没有一个好的肾是不行的,但是肾也是有得病的风险,就像我们所说的:肾小球肾炎,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吧。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变化病变为弥漫性,累及双侧肾脏大多数肾小球。

镜下见: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使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压,引起肾小球缺血。

②肾小球的病变引起所属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内含有从肾小球滤出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这些成分可在管腔内凝集成各种管型。

③肾间质充血、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

肉眼观,两侧肾脏对称性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称为“大红肾”。

有时,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如蚤咬状,称为“蚤咬肾”。

2.病理临床联系①少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使管腔狭窄,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的重吸收相对正常,导致球一管失衡而引起少尿,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

②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所致。

③水肿:主要原因为少尿引起钠水潴留。

④高血压:主要由于钠水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多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