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病理图片集锦(IIYi)
肾小球肾炎常见病理类型 ppt课件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不敏感
病程长 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04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 患者多为2-8岁,起病缓慢
病理变化
肉眼观
肾肿胀 色苍白 皮质可见黄 白脏层上 红色:肾小球系膜细胞 皮细胞(足细胞) 深灰色:肾小球基底膜 浅灰色:肾小球系膜 黄色:肾小球内皮细胞 区基质成分
补体 (C5b-C9复合物)
激活系膜细胞、足细胞
氧自由基、蛋白酶
毛细血管壁损伤
模式图
图 A:膜性肾病 I 期 图 B:膜性肾病 II 期 图 C:膜性肾病 III 期 图 D:膜性肾病 IV 期
绿色:肾小球脏层上 皮细胞(足细胞)
深灰色:肾小球基底膜 浅灰色:肾小球系膜区 基质成分 黄色:肾小球内皮细胞 红色:肾小球系膜细胞
肉眼观
肾脏体积 增大 暗红色 表面有 出血点
称大红肾
病理变化
光镜观
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特征性改变)
PAS染色 红色箭头: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内皮、系膜、多形核 中性粒细胞),肾小球外观近似「分叶状」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中 性 粒 细 胞 浸 润
Normal
PSGN
红色箭头: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即将形成新月体
一点小小的比较
病变特点 临床表现
微小 病变 性GN
膜性 GN
肾小球 正常
基膜弥漫 性增厚
选择性
非选 择性
年龄
儿童 成人
激素治疗
敏感 不敏感
05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荧光:颗粒状荧光,为IgG和补体C3
「花瓣样」 改变
红色箭头:IgG 沿肾小球毛细 血管壁粗颗粒 样沉积
肾小球肾炎---精品医学课件

电镜:上皮下有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 呈驼峰状,
免疫荧光: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有 IgG和C3沉积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
五、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二)主要症状 浮肿、少尿或无尿、血尿、高血压 (三)严重症状 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
1.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电镜:肾小球内有电子密度较高的致密物质
沉积 沉积部位:
内皮C与基底膜之间:含阴离子不易通过BM 基底膜与足细胞之间:含阳离子可穿过BM 系膜区:电荷中性复合物
免疫荧光:显示沿基底膜或在系膜区出现颗粒状荧
光
肾小球肾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
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变化
1. 变质性变化 各种蛋白溶解酶和细胞因子 →→ 基底膜通透
性增加、肾小球固有细胞变性 →→ 纤维素样 坏死
2. 渗出性变化 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中性白细胞(蛋白水解酶)→→ 破坏内皮细 胞、上皮细胞及基底膜、红细胞漏出
二、基本病理变化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PGN)
特征
起病时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表现 肾功能急剧恶化 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病理呈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炎包括:
一、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二、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三、在原发性肾小球病基础上形成广泛新月
膜性GN、膜增生性GN、系膜增生性GN、微小 病变性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三)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综合征
病理学课件-肾小球肾炎

精选完整ppt课件
72
新月体的影响: 肾球囊囊腔变窄甚至闭锁→少尿、无尿
毛细血管球受压萎缩 肾小管缺血性损伤
精选完整ppt课件
73
病变:
光镜: 肾小球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血管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管 上皮细胞内玻变或上皮细胞萎缩
间质
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纤维化
精选完整ppt课件
Masson三色染色: 基膜和系膜基质呈蓝色(胶原纤维)
核呈蓝褐色,红细胞呈红色
精选完整ppt课件
21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PASM染色
精选完整ppt课件
23
MAS精S选完O整Nppt染课件色
24
(二)电镜:
➢ 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免疫复合物(电子致密物)的沉积部位
准确定位,但不能确定免疫复合物的类型
II型: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电镜: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显示颗粒状荧光 抗原来源不清 我国多见
精选完整ppt课件
62
III型:免疫反应缺乏型 电镜(-) 免疫荧光(-)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精选完整ppt课件
63
病变:
光镜: 肾小球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原因: 基底膜损伤
纤维蛋白原大量滤出
精选完整ppt课件
47
七、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病理学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图片

膜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染色,见肾小球基底膜呈连续的黑带, 其外附粗短的“鬃毛”状物。
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02
pas染色见基底膜广泛增厚。
masson染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均匀一致地增厚,系膜区轻度扩大, 细胞成分增多,出现泡沫细胞。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us nephropathy)3
pa——methenamine染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被银颗粒染成黑色, 上皮面有小钉突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us nephropathy)4
pas染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局部呈虫蚀状,为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us nephropathy)5
电镜照片,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肥厚,上皮下见高电子致密物沉积。
膜性肾小球肾炎电镜
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
膜性肾小球肾炎银染
膜性肾小球肾炎荧光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us nephropathy)01
igg免疫荧光染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现黄绿色荧光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membranous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us nephropathy)02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下部分PPT课件

Hump
电 镜 观
编辑版ppt
1
• 肉眼观:“大红肾”、“蚤咬肾”
“ 蚤 咬 肾 ”
编辑版ppt
2
3.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肾炎综合征
(1)少尿无尿: 肾小球内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狭窄阻 塞→肾血流↓→滤过↓(重吸收正常)→ 少尿无尿
或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diffuse crescentic glome- rulonephritis)
此型病情凶险,常在数周或数月内 死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尿毒症,为什么进 展这么快?
编辑版ppt
5
1.病因:免疫损伤
2.病理变化: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 镜下观:
❖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毛细血管丛纤维 素样坏死;大多数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部分肾小管萎缩退化,部分代偿性扩张; 上皮细胞有浊肿有管型;间质纤维结缔 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 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及肾小管代偿性扩张
编辑版ppt
10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集中”现象
编辑版ppt
11
• 肉眼观:(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请描述在肉眼上有哪些改变?
编辑版ppt
12
3.临床病理联系: (1)多尿、夜尿、低比重尿:滤过↑ (2)高血压:肾缺血——肾素分泌↑ (3)氮质血症 (4)尿毒症 (5)贫血 (6)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4.预后:肾衰、尿毒症、死亡
(2)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基底膜受损 (3)水肿:滤过↓(重吸收正常)→钠水
潴留血容量↑肾素分泌 (4)高血压:钠水潴留
编辑版ppt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6)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肾炎(6)积物Ⅱ期:基底膜表面形成钉状突起插入沉积物之间,银染色形似梳齿Ⅲ期:沉积物被增生的基底膜包围,埋藏于基底膜内Ⅳ期:基底膜增厚,其中部分沉积物消散,呈虫蚀状图12-18 膜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表面,上皮细胞下电子致密沉积物,基底膜向表面突出伸入沉积物之间,上皮细胞足突融合×12000图12-19 膜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电子致密沉积物被增生的基底膜包围并埋藏于基底膜内×16000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显著增加,大量蛋白由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部分被肾小管再吸收。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胞浆内常有玻璃样变颗粒和大量脂肪空泡。
晚期随肾小球病变加重,肾小管也萎缩。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肉眼观,早期可见肾肿胀,体积增大,色苍白。
切面皮质明显增宽,髓质无特殊变化。
晚期,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
临床病理联系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成人肾病综合征由膜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约占40%,小儿仅占5%。
膜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严重损伤,通透性显著增加,大量蛋白包括大分子蛋白都可由肾小球滤过引起严重的非选择性蛋白尿。
由于大量蛋白由尿中排出,血浆蛋白降低,引起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同时血容量减少,肾小球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减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肿。
因此水肿很严重,往往为全身性,以眼睑和身体下垂部分最明显,严重者并可有胸水和腹水。
高脂血症的原因还不很清楚,可能由于低蛋白血症刺激肝合成各种血浆蛋白包括脂蛋白增多,因此病人有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由于血脂过高,血浆内的脂蛋白也可由肾小球滤过,引起脂尿症。
膜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内无明显增生和炎症现象。
早期,毛细血管不狭窄,血流通畅,故血尿不多见,血压不高,无明显氮质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肾炎病理图片集锦
正常肾小球,显微
这是光镜下的一个正常的肾小球。
肾小球血管袢薄而清晰。
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数目正常。
周围的肾小管
也正常。
健康状态良好。
正常肾小球,显微,PAS染色
这是正常肾小球,用PAS染色以突出基底膜。
肾小球
血管袢薄而清晰。
正常肾小球,图示
图示为一个正常肾小球。
注意血管袢和系膜的关系。
15%的肾小球滤过发生在系膜。
其它的通过有孔的上皮细胞滤过。
正常的阴离子屏障阻止象白蛋白这样的蛋白分子从内膜通过。
正常系膜含2~4个系膜细胞。
它具有巨噬细胞的功能。
微小病变,电镜
这是微小病变。
它的特点是:上皮细胞(足细胞)的足突消失,正常的离子屏障丧失,表现为选择性白蛋白漏出,及随后的蛋白尿。
光镜下,微小病变的肾小球是正常的。
在这张电镜照片的下半部的毛细血管袢中有2个高电子密度的RBC。
内皮出现孔隙,但基底
膜正常。
然而,上皮细胞表面的足突消失(呈融合状)。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显微
这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在肾小球的中央有一片胶原硬化区。
和微小病变相比,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病人更容易发生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尿、发
展为慢性肾衰,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不好。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显微,三色法染色
这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人。
三色法染色显示了蓝色的胶原沉积。
成人和儿童肾病综合征有1/6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低倍镜
小球充满细胞,毛细血管袢分辨不清。
这是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也称作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高倍镜
链球菌感染后的细胞大量增生是因为在毛细血管袢内及周围有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造成的。
可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一亚群感染的数周后发生此病。
病人抗O滴度特
征性地升高。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颗粒沉积,免疫荧光
显微镜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
因为免疫沉积过程具有局限性,免疫沉积物呈颗粒或团块状分
布于毛细血管袢。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电镜
电镜下,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电子致密的免疫沉积物主要位于上皮下,这里看到在基底膜右侧一个大的上皮下驼峰。
毛细血管腔内充满了中性粒细胞,
它们的核呈分叶状,还可见细胞浆内的颗粒。
膜性肾小球肾炎,显微
这是光镜下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
毛细血管袢明显增厚。
但细胞并不增多。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有些膜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肿瘤或SLE有关。
但多数病例是
特发性的。
膜性肾小球肾炎,显微,jones银染
肾小球的银染突出了呈黑色的蛋白基底膜。
可见膜性肾小球肾炎时黑色的基底膜物质突出于毛细血管袢周围,呈特征性的“火焰”状。
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沉积,免疫荧光显微镜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
如本图所见:IgG和补体沉积于基底膜,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呈
弥散的颗粒。
膜性肾小球肾炎,电镜
电镜下,可见膜性肾小球肾炎时较暗的电子致密的免疫反应物质弥散分布在增厚的基底膜上。
银染所见的
“火焰”是插入沉积物之间的间质。
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显微
这是肾小球内由增生的上皮细胞组成的新月体。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也称作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
因为本病进展迅速。
它有多种病因,本例是由SLE引起的。
左下角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显著增厚(这是狼疮性
肾炎时所谓的:“线圈”征)。
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显微
这是另一例上皮新月体形成的肾小球,新月体从四周挤压毛细血管丛。
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是特发的,也可以来自SLE、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如在某些链球菌感染后的肾炎),或各种类型的血管炎及
Goodpasture综合征。
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荧光显微镜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肾小球抗纤维蛋白原抗体阳性。
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损伤严重,以致纤维蛋白原都漏入了Bowman’s囊,导致了上皮细胞的
增生,及新月体形成。
Goodpasture综合征,伴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
免疫荧光显微镜
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抗IgG抗体阳性。
表现为线型的弥散而光滑的分布。
它是此综合征的肾小球基底膜抗
体的特点。
IgA肾病(Berger’s病),显微
这就是Berger’s病或IgA肾病。
如箭头所示,IgA 主要沉积在系膜区,它增加系膜细胞数量。
IgA肾病
病人常表现为血尿。
IgA肾病(Berger’s病),免疫荧光显微镜
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阳性的抗IgA抗体。
主要是系
膜区。
这就是IgA肾病。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显微
这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根据病理发现把特发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两型:I型和II型。
如这里所
见到的,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加,主要是系膜区。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型,电镜
如箭头所示,电镜下左下方的一个系膜细胞的细胞浆插入了基底膜。
使基底膜分离,形成两层基底膜。
镜下看,这两层基底膜堆积在系膜细胞的胞浆上。
这是I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当系膜细胞(有巨噬细胞的功能)随着内皮下的免疫沉积物插入基底膜时,基底膜呈现这些特征性的改变。
在此过程中,它使基底
膜结构发生紊乱。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I型,电镜
电镜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I型,基底膜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这些基底膜内的暗色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常
融合成肋骨样。
遗传性肾炎(Alport’s综合征),显微
这是一种名为Alport’s综合征的遗传性肾炎。
病人通常表现为神经性耳聋及眼病。
因为中性脂肪和粘多糖堆积,肾小管细胞呈泡沫样。
肾小球表现为不规则
增厚,基底膜分离。
糖尿病性结节性肾小球硬化(kimmelstiel-wilson 病)。
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有呈结节样的粉红色玻璃样物质。
这是系膜间质显著增加的结果。
系膜间质增
加是蛋白非酶糖化造成的。
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的PAS染色。
右下的小动脉管壁显著增厚。
这是于糖尿病肾病的玻璃样小动脉硬化的典型表现。
慢性肾衰病人它表现为皮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慢性炎症细胞弥散性侵润、动脉壁增厚;肾小管常常扩张并充满粉红色的管型,呈“甲状腺”化的表现。
可在动脉周围、肾小球和间质看到无定形的粉红色物质沉积。
刚果红染色表明粉红色物质是淀粉样物质。
淀粉样物质沉积增大了肾脏的体积,降低了肾脏的功
能。
肾小球节段袢坏死及小细胞性新月体
节段硬化
狼疮性肾炎,内皮细胞增生,白金耳现象,毛细血管
内血栓
III型LN V型LN
IV型LN LN伴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