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角)人才培养体系的自我评估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读书心得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读书心得作者写此书的意图非常之明显,在世界整体经济仍旧低迷,中国企业逆势赶超的大环境下,组织能力问题渐渐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杨教授本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中国企业突破瓶颈、从根本上壮大的目的,从组织能力建设的迫切性出发,分析了组织能力的内涵与建设方法,对组织能力的三个支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员工治理方式作了深刻的阐述,并用可操作性很强的工具帮助中国企业家们来系统打造组织能力,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启发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工具书。
在这里,我主要就此书给我的启发以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感悟来表达我的观点。
1、主要思想:成功=战略*组织能力企业成功,依赖于合适的战略目标和合适的组织能力,两者必须兼得。
事实上,战略可以通过高管团队在战略会议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拟定,但是组织能力的建设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领导人及领导团队的能力、判断和坚持,在于整个企业各个条线的积极投入。
大多数中国企业一直以来重战略,轻组织能力,我觉得,尽管组织能力是比照实际战略来打造的,表面上是辅助性工程,但在企业战略大方向已定的情况下,组织能力因其“后劲”及短时间无法被复制的特性显得比战略更有价值。
一直以来对于人资的印象局限于职能范围,即考勤、发工资、招人等等,在本书中我接触到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于是特地上网做了了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了实现组织长期目标,以战略为导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与大多数长沙企业相比,我司的人资团队要更加成熟,不只是单一地作为组织战略被动反应者的职能人资,通过对公司战略管理线:高管团队—人力资源中心—直线主管—员工的有效梳理,成为了高度支持与匹配组织战略的执行者,达到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战略对于人资部门在组织能力上的支撑是有很强烈的需求的,自然,以老板为主的高管团队对于人资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水涨船高。
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
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是一本对组织能力的研究和探讨的著作,通过分析组织能力的三个要素,即战略能力、协同能力和执行能力,杨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组织能力体系,并给出了相关的案例和实践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触动,对于如何提高组织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下面就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的详细分析。
首先,我认为杨老师在书中对组织能力的定义和构成做了很好的阐释。
他将组织能力定义为一个组织在实现其战略目标时所依赖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即战略能力、协同能力和执行能力。
这种三角形式的构成方式很直观地描述了组织能力的本质,而且杨老师对于每个要素的解释也很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另外,我也认同杨老师对组织能力的重要性的强调,他指出,组织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只有提高了组织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优势。
其次,我觉得杨老师在书中对于每个要素的分析和实践方法的提出很有启发性。
对于战略能力的提升,他提出了三个关键点:正确识别环境变化、建立起战略的执行力和培育战略突破的能力。
我认为这些方法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外部环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同时,战略只有落地才有意义,企业需要保持执行的力度和效果;最后,企业还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突破。
对于协同能力的提升,杨老师强调了组织文化的作用,并提出了通过激励机制和沟通协调来增强协同能力的方法。
我深有感触地认为,协同是组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成员之间紧密合作,才能产生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绩效。
最后,杨老师对于执行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以人为本、强化绩效管理和提高执行效率的方法。
他指出,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提高执行能力;同时,强化绩效管理和提高执行效率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认为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应用,提高组织的执行能力。
另外,我还从《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中学到了一些关于组织能力的思考和方法论。
2023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范文《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是一本关于组织能力的管理学著作,作者杨三角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组织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对我日常工作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这本书首先让我深刻意识到了组织能力对于企业成功的重要性。
杨三角在书中指出,组织能力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家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长期的成功,就必须具备高效的组织能力。
只有通过良好的组织能力,企业才能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达到最佳状态,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创造更大的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如何培养和提升组织能力有了更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其次,本书还向我展示了组织能力的核心要素和培养途径。
杨三角提到,组织能力的核心在于领导力和团队协作。
领导力是指组织内部的管理者通过正确的决策和指导,带领团队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团队协作是指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任务并达成目标。
通过领导者的指导和团队协作的力量,组织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本书还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读者提升组织能力。
首先,杨三角提到领导者应该具备正确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不断优化和调整组织的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其次,领导者还需要培养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以促进团队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杨三角强调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通过阅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我不仅对组织能力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还获得了一些对我个人工作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意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团队实现目标。
其次,我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潜力,为团队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组织能力杨三角第六章PPT
组织能力杨三角
附录6 人才培养体系的自我评估
• 自我评估,1分为最低分,5分为最高分,了解企业自身人 才发展的短板,找原因,制定改善措施。
人才发展的架构模块 •基础:有明确而透明的人才识别标准和流程 •培训项目:设计完善的培训项目组合,针对 不同的专业职能和不同的级别人才提供培训 课程 •课堂之外的“课堂”:通过工作委派和特殊 项目为人才提供锻炼机会,以提高其技能和 知识 •高层领导的承诺和参与:高层领导者通过即 时辅导、传授和榜样作用,亲自参与和推动 人才培育 当前有效性(1~5分)
组织能力杨三角
持之以恒:可量化的评估体系
• 定期评估人才培养发展体系,持续改进 • 评估指标(针对主管/经理的衡量指标): 1. 根据直接部属反馈主管人员的管理能力 2. 根据员工问卷调查,评估主管领导力的有效性 3. 能否培养本地人才接替外派人员 4. 输送人才的数量
组织能力杨三角
小结
• 搭建人才培养发展框架是提升员工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层领导的承诺和参与 培训项目 课堂之外的“课堂”
识别/获取领导人才的基础架构
• 打造员工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
(人才识别标准和选拔流程)
打造员工能力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职责,是高层主管、中基层主管和人力 资源部门的共同使命。人力资源设计架构,各层主管贯彻执行,才能逐步提升员工 能力,提升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杨三角
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
第六章—建立培养人才
培训人:
2010年5月
组织能力杨三角
杨教授的高明——指出了企业持续成功的秘密 (规律)
• 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团队的本事) •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理论:
理解: 1、战略:就是组织选择的方向, 作者没有详细叙述 2、本书核心概念是组织能力的三角框架 :
杨国安:构建“杨三角”系统打造组织能力
杨国安:构建“杨三角”系统打造组织能力打造组织能力中国有很多“烟花企业”,它们能在短期内凭借创始人的敏锐直觉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抓住商机、调动资源迅速崛起,但是这些企业却难以持续成功,它们缺乏的不是别的,正是扎实的组织能力。
——杨国安HRM:组织能力具体指的是什么?杨国安: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指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一个团队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是一个团队(或组织)竞争力的DNA,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真正的组织能力具备以下特点:独特性、深植于组织内部、不依赖于个人、可持续性。
HRM:企业在打造内部组织能力时是否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追求最佳?杨国安:优秀的公司往往在两三个方面展示出众所周知的组织能力。
打造组织能力时必须配合战略,需要专注于两三项。
如果什么都做,反而无法集中资源建立优势,容易变成四不像,样样都不专不精。
组织能力也不是集中在几个人身上或几个部门内部,它必须是全员行动,是整个组织所具备的能力。
而且判断公司组织能力比较客观的裁判是客户,而不是管理团队自身。
HRM:如何把打造组织能力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呢?杨国安: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由外而内陆思考:首先,公司必须先分析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
然后,公司依据选定的战略方向,明确两三项与战略最直接相关的组织能力(如创新、低成本、服务等)。
HRM:做好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之后,如何来系统地来打造支持战略实施的组织能力呢?杨国安:我认为,支持战略实施的组织能力必须有3个支柱的支撑(见图1)。
图1 组织能力的三角框架(又称为“杨三角”)第一.员工能力。
支撑组织能力的第一个支柱是员工能力,即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团队)必须具备能够实施企业战略、打造所需组织能力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也就是说公司员工会不会,能不能做出与组织能力(如创新、低成本、服务等)匹配的决策和行为。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1)一、历史沿革 (1)二、基本现状 (2)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成效 (3)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更加明确 (3)二、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4)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5)五、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科学、规范 (5)六、教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5)七、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 (6)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 (7)一、学院领导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 (7)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9)三、以增强职业技能为重点,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10)四、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12)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切实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15)六、以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16)七、以学生就业为宗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8)第四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9)一、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0)二、遵循职教理念对外语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22)三、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和《*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扎实开展评建工作。
在对照评估指标进行严格自评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有关信息,形成本报告,请省教育厅领导及专家组各位专家审阅指导。
*****二〇年月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学院概况*****地处*省**市,是一所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学院。
一、历史沿革年月,经省教育厅批准,由**市**高等教育服务中心与****合作注册“*****”,开始学院的筹建工作。
2024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样本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物质资源。
其中,财力与物质资源缺乏自主行动能力,必须依靠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筹。
因此,企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运用及管理上。
这一理念构成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本书论述的重点内容。
本书主要围绕两个核心议题展开论述。
论述了如何依据公司战略需求,分阶段构建公司的人才储备、能力结构,并选拔忠诚且适合的员工。
探讨了如何根据公司战略的调整,相应地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
面临的挑战在于,公司战略需根据内外部经营状况及时调整,尤其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而内部能力建设往往滞后于战略调整的速度。
能够迅速调整自身能力以适应战略变化的主体,将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例如,某知名企业凭借其在电池生产领域的先进能力,使得其创始人洞察到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可能性。
该企业依靠低成本的生产线迅速击败日本竞争对手,在短短数年内跃升为全球电池行业的领导者。
本书除了对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深入剖析,还提出了“核心员工能力”的概念。
这一概念指的是,全体员工在遵循公司战略和文化的基础上,那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相关行为和素质,如客户导向、团队合作、速度和灵活性等。
这一概念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关注价值观的提出,更着重于如何将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具体行为,这在实践中极具挑战。
作者明确指出,核心员工能力的识别、培训与培养是构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本书由资深人士撰写,内容通俗易懂,充满诚挚的教诲。
例如,作者特别强调了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应保持企业发展与人才成长速度的平衡:若企业发展速度持续超越人才发展速度,将导致员工能力不足,进而引发管理混乱或错失商机;反之,若人才过剩,员工能力高于当前岗位需求,则可能流向其他能更好发挥其能力的企业,从而使企业付出无谓的代价。
从本书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合理使用人才,确保每位员工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职责,实现人尽其责的目标。
2024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样本《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是一本关于组织能力的管理书籍,作者通过杨三角理论深入分析了组织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组织能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组织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体会。
首先,通过书中介绍的杨三角理论,我明白了组织能力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
杨三角包括领导能力、协同能力和执行能力。
领导能力是组织内部的核心,它涉及到组织的愿景和战略规划,以及领导者的表达和执行能力。
协同能力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它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机制,以推动组织内部的协同工作。
执行能力是组织落地执行的能力,它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且能够快速有效地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三种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一个好的领导能力是组织能力的基础。
在我所在的团队中,团队领导者拥有清晰的愿景和目标,并且能够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将其传达给团队成员。
这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
同时,领导者还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整个团队能够以更高效和更有凝聚力地方式工作。
其次,协同能力在团队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协同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我的工作中,我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且能够更好地分工合作。
通过有效的沟通,团队成员之间可以提前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另外,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协同能力的一部分。
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信任,能够共同面对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我身边一位团队成员总是乐于帮助别人,无论是解决工作问题还是个人问题,他总是尽量为别人提供帮助。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激励着整个团队,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最后,一个组织想要成功,需要具备出色的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决定了组织方案或战略的落地效果,也是组织能力的最后一环。
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很多工作虽然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和挑战。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关键评估要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自评结论:合格依据:1.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2.合肥市“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发展规划3.安徽省、“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5.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6.学院发展规划执行落实的相关材料(如学期工作要点与总结、各单位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7.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数据平台表3.1-3.4)8.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数据平台汇总表10.2)9.评估当学期在校生名册(分专业分班级在校生名单)说明:学院自2007 年以来,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狠抓基础建设、内涵建设。
在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理清学院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办学以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抢占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和双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发展战略。
在发展目标上,按照稳步、健康和可持续的基本精神,推行“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2006年到2010年,主要是打基础,上规模,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从2011年到2015年,主要是抓内涵、上水平,这个目标正在实施;第三步,从2016 年到2020年,主要是创特色、树品牌,成为全省知名的高职院校。
二、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学院地处省会合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安徽省合、芜、蚌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皖江城市产业承接转移及合肥市滨湖现代化大城市规划的实施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调整。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一、引言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组织的重要任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本单位致力于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发展活动。
本报告将对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人才培养工作概述1.培训计划的制定本单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职位、岗位要求以及个人需求,安排相关培训课程。
培训计划涵盖了领导力培养、专业技能培训、沟通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2.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本单位采用了多种培训方式,包括面授培训、在线培训、实践学习等。
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满足了员工的不同学习方式和需求。
3.培训效果评估本单位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反馈调查和效果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果1.强项(1)培训计划制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强。
(2)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满足了员工的不同学习需求。
(3)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保证了培训效果的把控。
2.待改进之处(1)培训计划的实施进度有时候不及时。
(2)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培训反馈和评估结果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1.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需求调查通过定期的沟通和调查,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培训意愿,为其提供更加贴合个人发展和职业需要的培训。
2.优化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健全培训计划制定和调整机制,及时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岗位特点进行培训计划的调整,确保培训计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师资是培训工作的关键,本单位将加大对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培训师资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4.提高培训效果评估的利用程度加强对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利用,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五、总结本单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升了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组织成长杨三角”学习心得
组织成长杨三角学习心得前言组织成长杨三角是一种管理实践模型。
它得名于杨鸣教授提出的理论,分别是: 战略、文化和执行力,它们三者之间如同杨三角形状,有着相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通过学习组织成长杨三角,我的管理思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战略战略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
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战略的制定是有一个前提的——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
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各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掌握最新的市场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此外,战略制定也要考虑到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情况,也就是要找出自身策略与市场的平衡点。
文化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是影响组织内部行为和决策的核心因素。
通过文化建设,可以在员工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高效的工作风气,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在学习文化时,我认为文化的建设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灵敏度的。
首先要形成一个好的公司文化,要注重行业特点和公司组织结构。
其次,需要在管理决策中贯彻体现公司文化,使得员工真正能够感受到公司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真正融入公司文化,让公司文化“活”起来。
执行力执行力是组织成长杨三角的重要一环,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执行力强的组织通常能在市场中取得更为出色的业绩,而缺乏执行力的组织则通常无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执行力这一环。
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有系统化的管理以及严格的执行标准。
我们需要在管理流程中更好的执行标准,督促组织内部成员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组织的执行力。
同时,我们也要从内部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角度来加强执行力,注重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总结通过学习组织成长杨三角,我深刻认识到战略、文化和执行力的重要性。
在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在不断实践中经历成长,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组织成长。
最后,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加强自身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应对各种变化的优秀管理者。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思维导图
建立和推动组织能力需要的“三群人”
CEO/总裁 人力资源团队 直线主管
从战略思考: 思考公司在市场制胜的组织能力是什么 在此基础考虑如何建设组织能力三支柱 最后再设计人力资源工具去强化三支柱
组织能力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年的努力,更需要整个企业从上到下的 认同和努力
案例分析
海底捞 格兰仕 京东
T-任务 A-行动
R-结果
背景调查
评鉴中心
1、有竞争力的薪酬
不要轻易打乱薪酬结构
巩固(securing)
2、信任与尊重
3、独特价值主张
案例分享:波特曼丽嘉酒店、迈瑞
附录
建立和落实独特价值主张的蓝图 人才招聘体系的评估和改善
清晰定义业务成功所需的目标人才
问卷调查
找出目标人才的关键需求和愿望
焦点小组访谈和一对一的面谈
苏宁:HR告知发展为止,并鼓励你去做
未来的发展空间 金蝶:2+1通道,管理通道、技术通道和快速通道
阿里巴巴:强化公司文化;提高组织效率;提升人才能力来支持公司未来战略
离开公司的代价
金手铐 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和未来发展空间
竞争对手提供的待遇
案例:阿里巴巴、比亚迪
淘汰低绩效人员
公平、对事不对人 末位淘汰5%-10% 低绩效:改善机会
具体行为指标
组织“群英会”作为所有人员各抒己见的载体,倾听各方意见
追求绩效
案例:联想
赢的态度 拥抱变革
坦诚沟通
和各个HR体系紧密相连
不同能力类型:难以改变、可以传授、需要行为改变
高级主管的承诺
能否落地,关键在于高管能否在津南时刻坚持自己的承诺 案例:GE
需要避免的错误
规划阶段 评估阶段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一、引言自评报告是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二、评估目标1.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评估,分析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教师培训,并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2.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3.加强学科建设。
评估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找出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评估方法1.学生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
2.教师自我评估。
教师对自己参与培养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师德师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
3.学生成绩评估。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进步情况。
四、评估结果1.教学质量满意度较高。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满意,认为教师能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学生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虽然学生的学术水平整体较高,但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足。
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学科建设存在问题。
学科设置方面,尚有一些冗余和重复现象;教学内容方面,有些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五、改进措施1.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加强图书馆建设,购买更多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3.加强实践环节设计。
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4.优化学科设置。
对学科专业进行评估和调整,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六、结语通过评估,我们发现了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2024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范本(4篇)
2024年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心得体会范本《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是一本讲述组织能力的书籍。
在书中,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对组织能力的深入思考,提出了杨三角理论,即能力、动力和机制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对组织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对组织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自身的能力发展有了一定的指导。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对组织能力的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者指出,组织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各个方面的能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动力和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与我之前对组织能力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区别。
我以为组织能力只是简单地指组织的能力和工作效率,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意识到组织能力是一个更加复杂、综合的概念。
只有在能力、动力和机制三个方面都得到有效运作的情况下,组织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其次,我对书中提到的能力、动力和机制这三个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能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动力是指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奉献才能推动组织发展。
机制是组织的规则和制度,通过有效的机制,可以更好地协调和调度组织内部的资源。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在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和协调的情况下,组织能力才能够有效提升。
此外,我也认识到组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组织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打磨和提升能力、激发和激励动力、构建和完善机制,组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需要具备对组织目标的清晰认识,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并构建有效的机制,使组织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提升。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我在读完这本书后,也对自身的能力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意识到提升自身的能力是自我发展的基础。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11月目录一、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科学进行办学定位 (4)1、实现办学体制创新,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4)2、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科学谋划未来发展 (5)3、突出领导能力建设,引领学院改革发展 (6)4、注重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7)二、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心打造教学团队 (7)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师资培养长效机制 (8)2、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视培养教学名师 (8)3、突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 (8)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课程建设 (9)1、切实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9)2、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1)3、重视教育内涵建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 (11)4、着眼专业课程建设,合作开发特色教材 (12)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3)1、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3)2、校企合作优势互补,高质量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14)3、‚订单教育‛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5)4、规范管理顶岗实习,稳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6)五、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与学生管理 (16)1、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16)2、着眼于学生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 (17)3、建立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和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18)六、努力搞好社会服务,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19)1、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19)2、就业指导坚强有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21)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2)1、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有待继续更新 (22)2、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23)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24)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和合肥电力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人才培养自我评估办法
人才培养自我评估办法第一篇:人才培养自我评估办法人才培养必答题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组织无法实现有效的人才培养,经常性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
显然,这一问题的根源并非不重视人才培养,而是如何进行培养。
企业重视培训、舍得花钱,或者建立了能力模型和能力评估体系,建立了多条职业生涯通道,等等一系列措施却没有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原因何在?我们还是应当回到问题的原点,我们应当对如下问题做出明确回答、具有清醒认识,然后再去谈如培训、能力模型及评估、职业生涯通道等技术性问题,否则很容易走入片面的无头脑的工具论,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问题1:你有战略预见性吗人才培养考验的不是别的,是战略预见性。
因为人才培养存在一个周期,因此必须在这个周期前做好人才储备。
对企业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没有预见性的企业,是没有资格去谈人才培养的。
否则,企业只能是就事论事的、因循性质的工具性的培训工作。
因而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就在于此:企业战略决定了怎样的人才需求,以及通过怎样的路径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一位有预见性的企业家所需要的是基于战略准确地预见到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没有明确的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或者干脆如此想过问题,因此总是在感叹人才匮乏。
甚至企业连业务量都无法有效预测,业务减少时担心人员冗余、成本上升,而业务增加时却有无人可用、看着业务一个个溜走。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慨叹人才难得。
因此,战略预见性是人才培养的最大瓶颈。
问题2:你能承受高风险吗人才培养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行为。
高回报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的,但高风险却并非每个人都愿意、能够承担的。
人才培养的风险在于:(1)培养不成功,如选材不当,石头是孵不出小鸡来的;(2)培养成功而不能为我所用,如员工中途跳槽。
这种高风险导致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比如核心人才跳槽伤了老板的心,不愿再为人做嫁衣裳,甚至不愿再人才培养上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