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实践经验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将不断优化和完善,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创新
未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不仅局限于心血管疾病,还将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应用拓展
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02
01
技术原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于评估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病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危重病人监护
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麻醉
适用范围
非侵入性
实时监测
操作简便
广泛适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压波动、体位改变等,导致准确性不如有创监测。
准确性问题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
设备依赖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的成本较高,增加了医疗成本。
成本较高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法监测某些参数,如中心静脉压等,需要结合有创监测进行全面评估。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目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简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势与局限性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未来发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实践经验分享
01
CHAPTER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简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技术。
第2章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2章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近十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从短时监测向长时实时监测的方向发展,从有创向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
虽然在不同病人中,各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差强人意,还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它在获取安全性及简单性的同时丢失了准确性,但它的无创性及操作的简单性为它的临床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
一、非侵入式脉冲轮廓分析仪(一)T-lineT-line 系统由美国圣地亚哥的Tensys Medical公司生产。
它使用一种称作扁平张力(applanation tonometry)的仪器作为感受器来进行脉冲轮廓分析。
测试时在患者的桡动脉上放置动脉压力传感器,在找到合适位置后,感受器记录被测试者的所有的动脉压力值,并给予被测试者相应的机械压,维持机械压与动脉的跨壁压为零。
随着动脉压值升高,被测试者的受到的机械压力也逐渐升高,达到最大后,动脉压下降,所需机械压力也随之下降。
根据所需机械压大小获得动脉波形图。
与动脉导管监测相比,在监测血压方面,T-line的准确性已被证明,即使在重症监护人群中,它的误差率及一致性也达到了达到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AAMI)间歇无创血压监测设备的标准。
同时它通过一种特殊的算法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的生理参数,对动脉波进行计算,得出被测者的心输出量。
有研究报道,在重症患者,该算法与已为大家接受的校准脉冲轮廓分析算法相比,其误差率为23 %。
一项研究对50名心胸手术后患者进行分析,发现T-line测得的CO准确性较高,但该研究对一致性的要求较宽泛。
该研究同时证实了T-line的反应测试者变化趋势的准确性高达95%。
目前关于T-line系统心输出量的测定的准确性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已有的文献暂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其对心胸手术患者变化趋势的正确反映,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提供可能。
NICaS-(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PPT课件
血管收缩型高血压
CHF
心源性休克
高动力型高血压 II 期高血压 I 期高血压
正常高限血压期 高输出性 心力衰竭
分布性休克 (感染、过敏)
CARDIAC FUNCTION
运动员心脏
低心力储备
CHF
G. Cotter et al.: The role of cardiac power and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5 (2003) 443–451
97% 医生,护士均可操作
98% 严重的主动脉关闭不 全
严重的主动脉狭窄
3.低心排的敏感性检测欠 3.低心排的敏感性检测欠 心外分流
满意;如,严重心衰,心 满意;如,严重心衰,心
排量明显低下,仪器捕捉 排量明显低下,仪器捕捉
信号困难,图形质量差, 信号困难,图形质量差,
检查结果可能与实际差异 检查结果可能与实际差异
> 10
770 – 1,500 dn*sec/cm^5
40% – 63%
8 – 24 1/min
33
全身阻抗技术测量参数
•心率 HR •每搏输出量(SV) • 每博指数(SI) •心输出量(CO) • 心指数(CI) • 心肌收缩力指数(CPI) • 格兰夫-高尔指数(GGI)
心脏功能
60 – 90 bpm 60 – 130 ml 30 – 65 ml/m^2 4 – 8 l/min 2.2 – 4.0 l/min/m^2 0.45 – 1.0 w/m^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无创血 流动力学监测,费用低,疗效、疗程 一样。不存在有创操作,没有风险性。
谢 谢!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在体表置电极心电阻 抗血流图技术方法,获得相关心血管指标参数, 了解病情发展、指导临床治疗。
• 其特点是安全、操作简便、无或很少并发症。
• 作为动态监测有临床意义。
• 休克是临床常见重症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 居高不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是 ICU 中常见而严 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波动在 40% ~ 70% 之间。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是有效循环血 量不足,导致微循环障碍和组织器官功能受影响。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中,血管 活性药物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目的是提高或维持 患者血压,纠正内脏器官缺氧,严重感染性休克 早期,往往需要大容量的液体复苏,一旦临床诊 断为严重感染,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采用早期 目标导向治疗。
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
• 适应症:主要适应于感染性休克 危重病症需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 变化者,以便指导心血管活性药 物的应用。
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禁忌症: • 1.躁动不安患者, • 2.皮肤严重缺损者, • 3.皮肤严重感染者, • 4.皮肤严重创伤者。
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疗效判断标准:
• 然而,当感染性休克出现威胁生命的低血 压时,在积极液体复苏的同时, 往往需要
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 > 65 mmHg ,以维持重要脏器灌注,血容量 恢复正常或前负荷基本恢复是血管活性药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能较确切反映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其与心
排量及总外周血管阻力是初步估计循环血
容量的基本指标,对指导术中输液及用药
有重要意义。
无创血压 临床评价
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各年龄的病人和拟行各种大小手术的
患者; 自动化的血压监测,能够按需要定时测压,省时省力; 能够自动检出袖套的大小,确定充气量; 血压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低于下限时能够自动报警。 受肢体局部病变影响较大,若血压过低数值不准
超声多普勒法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EDM) 经气管超声多普勒(TTD)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EDM)
原理:利用超声多普勒探头通过测定红细 胞移动的速度来推算降主动脉的血流量, 用M型超声探头,直接测量降主动脉直径的 大小,由于降主动脉的血流量是CO的 70%(降主动脉血流与CO的相关系数是0.92), 故其计算公式为:CO=降主动脉血流量×降 主动脉的横截面积÷70%。
健康人肺泡CO2含量近似于PaCO2,利用部 分重复呼吸技术可避免直接测量Cv CO2, 即与呼吸机管路相连的重复呼吸环为150ml 的死腔,当呼吸环内的气体与肺泡及肺毛
细血管达到平衡状态时,则可测出环路内 的CO2含量,假设整个重复呼吸过程中 CvCO2无显著变化,则间接FICK公式中 CvCO2可以被约掉,通过环路中CO2含量计 算出CO,平均3-4min测定一次。
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值
低血容量的判断
BP CVP CO LVEDV LVEDP PAWP 下腔静脉宽度及吸气变化率
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血红蛋白含量(Hb) 心排出量(CO) 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正常值<12000,>12000提示心肌缺血 三重指数(TI), TI=RPP*PCWP ,正常值<15000 心内膜下心肌存活率( EVR),EVR= (DBP—PCWP) × TD /SBP × TS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LiDCO)监测是近几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LiDCO技术测量参数较多,可相对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的变化。
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同时具备无创与微创两种监测模式。
无创模式基于血管卸荷技术,该技术使用无创指套获得实时的动脉波形,无创袖带校准,经过计算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针对△SV(每搏量增加率)和Frank-Starling原则,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续的测量和分析,内置了详细的容量负荷试验指导流程,多种容量负荷试验流程适配不同状态的患者。
在不依赖深静脉置管的情况下,LiDCO也能合理判断患者液体容量状态,反映心脏、血管、容量、组织的氧供氧耗等方面功能的多项指标,更好地帮助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和其他科室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实时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数字化的依据,帮助医生制定更贴合患者个体情况的用药和补液方案,辅助临床决策。
有关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的检测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点:CO(心排量)、SV(每搏量/每搏量指数)、SVR(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指数)、SVV(每搏量变异率)、PPV(脉压变异率)、HRV(心率变异率)、△SV(每搏量增加率)。
其中,主要的监测参数介绍如下:CO: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重心输出量,人体静息时SV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
SV: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约60~80毫升,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
SVV:在一个机械通气周期中,吸气时SV增加,呼气时SV下降,以此来算出SVV,SVV来评估液体应答能力,当SVV高于13%时,进行补液或血管活性药物,需要注意的是,纠正SVV不是目标,SVV仅仅是一个工具,提供临床医师用药补液的参考。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引言休克是儿科重症患儿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是由于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生命威胁性疾病。
休克患儿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于患儿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儿科休克患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将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一、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概念及技术原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无创性的手段监测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心排量、脉搏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及心脏前后负荷等参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脉搏指示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生物电阻抗技术(Bioimpedance)等。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观察和测定心脏各种活动的无创检测技术,通过超声波探头放置在患儿的胸部,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测定心脏的收缩末期容积、心脏排血量等参数。
脉搏指示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是一种通过经皮动脉和经皮静脉导管监测患儿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心输出量、心脏前负荷、心脏后负荷等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生物电阻抗技术(Bioimpedance)是一种通过在患儿体表贴附多个电极,通过测量电流通过患儿身体组织的电阻来实现无创监测患儿的心排量、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参数的技术。
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应用1. 早期识别休克类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休克类型,根据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快速判断出患儿是低心排量休克、高心排量休克还是阻塞性休克,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 指导治疗策略通过监测患儿的心输出量、心脏前后负荷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等,及时纠正休克状态。
3. 监测治疗效果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最大化。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
手术风险评估
在手术前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预测手术风险,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手术安全。
评估病情严重度
对于重症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超声心动图技术
通过测量脉搏波信号,分析血管阻力和顺应性,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
总结词
脉搏波分析技术通过测量脉搏波信号,分析血管阻力和顺应性,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该技术可以检测动脉血压、血管阻力、血管顺应性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脉搏波分析技术
总结词
利用生物电信号测量身体组织的阻抗变化,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
成本效益
0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需要具有成本效益,以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解决方案:优化技术方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开展经济性评价,证明技术的经济效益。
临床应用挑战与解决方案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解决方案: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临床试验规范等。
评估疗效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从有创到无创、从复杂到简便的演变过程。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生物阻抗分析等。
未来展望
未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种通过测量和监测患者的血液流动和心血管功能参数来评估其循环系统状态和功能的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有关心脏输出量、血压、血流速度、血液容量和循环阻力等重要指标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无创性和创伤性两种。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通过使用非侵入性技术来测量和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常用的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包括血压测量、脉搏波分析、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
血压测量是最常用的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血压计和袖带,可以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从而评估其血压水平。
血压是评估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心脏泵血能力和血管阻力情况。
脉搏波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脉搏波形来评估患者的心脏输出量和血液容量的方法。
脉搏波形反映了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波传播到体循环中的情况。
通过对脉搏波形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心脏输出量、心脏指数和血液容量等参数。
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通过在患者胸部贴上电极,可以记录到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电活动信号。
心电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节律、心脏传导功能和心室肥厚等信息,对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心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通过使用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通过在患者胸部施加超声波探头,可以实时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从而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瓣膜的情况。
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收缩功能、心脏瓣膜功能和心脏腔径等重要指标的信息。
除了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严重疾病患者的监测和治疗中。
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需要通过插入导管或探头进入患者的血管或心脏,直接测量和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
常用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包括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监测和心输出量监测等。
中心静脉压监测是通过在颈部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来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力。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 -
诊断
治疗措施
病史,症状, CI<2.4或 体征,实验 CI>3.0且
室检查 STR≥0.55
提示呼吸困 难是心源性
考虑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
疗措施
ICG血流动力 学检查
CI ≥ 3.0或 CI2.4-2.9且
STR<0.55
提示呼吸困 难是非心源
性的
考虑肺或其 他病因的治
疗措施
ICG主要监测内容及意义
参数
单位
SV
ml
C.O.
L/min
C.I. L/min/m2
SVR DS/cm5
TFC
/kΩ
参考值
60-130 4.5-8.5 2.5-4.0 770-1500 男30-50 女21-37
定义
每次心跳搏动由左心室泵出的血 液总量
每分钟内由左心室所泵出的血液 总量
经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心 输出量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评价心肌收缩力、心脏功能及心脏前负荷/后 负荷,并直观观察到临床用药前后的明显变化 ,指导临床用药,判断效果。在给予强心剂的 同时,根据TFC(前负荷)利尿或补液,根据 SVR(外周血管阻力)给予血管活性药,经过 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患者在用药后,各 项主要指标均有所改善。
血液在动脉系统内流动所遇到的 阻力,(通常所称后负荷)
主要通过对血管内、肺泡内以及 胸腔内的组织间液检测得出的胸
腔内的电传导率
ICG主要监测内容及意义
参数 名称 单位 参考值
定义
SI
每搏输 出指数
ml/㎡
35-65
经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每搏输 出量
SVRI VI ACI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Monitoring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德国 OSYPKA® Electrical Cardiometry
电子心力测量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
定义 ▪ 测量和监测影响体内血流动力的因素 目的 ▪ 帮助医师对重症病人快速鉴别诊断,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提供药物调 剂优化的治疗
概念: 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
或肺动脉的血量 心输出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
的重要指标也是心脏功能诊断指针 CO= HR X SV
: CO 每分钟心脏泵血量4-8L/min CI 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 2.5-4.2L/min/m²
阻力
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 / SVRI
经肺热稀释法 PICCO
股动脉穿刺
颈靜脉穿刺
动脉压波形分析FloTrac 唯捷流
应用: • 动脉导管 (外周) • 连续测量动脉压曲线
正面: • 连续CO • 创伤性比较肺动脉导管法小
反面: • 准确性存在争议 • Require re-calibration • 有创 • 昂贵 • 不能用于新生儿
Afterload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
+ or vascular tone
血流动力学测量方法
▪ 有创 Swan G., Pulsion (Picco), Edward Flo Track 唯捷流
▪ 半有创(微创) TE : Trans Esophageal经食道超声, Trans Tracheal经气道超声(目前使用极少)
Cardiac Output
SVR
Stroke Volume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分标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分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的质量和准确性。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监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流和循环系统功能。
评分标准
1. 监测工具的准确性 (30分)
评估监测工具的准确性是基于工具的测量误差、重复性和和可
靠性。
评分标准如下:
- 工具的测量误差小于3%:10分
- 工具的测量误差在3%到5%之间:8分
- 工具的测量误差大于5%:5分
2. 监测方法的适用性 (30分)
评估监测方法的适用性是基于方法对不同患者群体的适用性程度。
评分标准如下:
- 监测方法适用于所有患者群体:10分
- 监测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患者群体:8分
- 监测方法适用于少部分患者群体:5分
3. 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30分)
评估监测结果的精确性是基于监测结果与黄金标准的比较。
评分标准如下:
- 监测结果与黄金标准完全一致:10分
- 监测结果与黄金标准相对一致:8分
- 监测结果与黄金标准不一致:5分
4. 监测过程的可操作性 (10分)
评估监测过程的可操作性是基于监测方法的便捷程度和操作难度。
评分标准如下:
- 监测过程简便易行:10分
- 监测过程操作较复杂:8分
- 监测过程操作非常复杂:5分
总结
本评分标准综合考虑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的准确性、适用性、结果精确性和监测过程的可操作性。
通过使用此评分标准,我们可以评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是一种通过非侵入性方法评估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技术。
它通过测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流速度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和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以“次/分钟”表示。
通过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可以实时获得患者的心率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搏动情况,以及心脏的节律是否正常。
心率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脏病等疾病,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施加的压力。
通过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
血压异常可能提示存在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态、预测疾病风险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三、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饱和程度,在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中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是95%以上。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气供应情况。
血氧饱和度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循环系统问题或者其他疾病,对于早期发现异常情况有重要意义。
四、血流速度血流速度是指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通过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血流速度异常可能提示存在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狭窄等问题,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上述所述的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状况,指导治疗以及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这些参数还可以用于监测手术过程中的患者状态,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总之,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通过非侵入性监测方法,为医生提供了评估患者心血管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关键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1/36
麻醉基本监测标准
1、任何麻醉情况下(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 监测麻醉处理)必须一直有合格麻醉医师在 场。
2.全部麻醉中,病人氧合、通气、循环和体温 均应常规连续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36
麻醉基本监测标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2/36
二氧化碳复吸入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3/36
原理
是利用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强特点作为指示剂, 依据Fick原理来测定心排血量。基本公式为: Q =VCO2/(CVCO2-CaCO2)。
测量方法--平衡法
指数法
单次或屡次法
三次呼吸法
部分重吸入法等
当前已经有整机供给市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4/36
RBCO原理
基本过程为受检者重吸入上次呼出部分气体(成人 100~200ml), 考虑到吸入二氧化碳量较少, 重吸入 时间短, 而二氧化碳在体内贮存体积较大, 故假设混 合静脉血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
经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二氧化碳 解离曲线间接推算CaCO2。
6/36
心电图
存在心电图信号并不确保有心肌收缩或血液 流动。
电极放置--抗干扰 三导联/五导联适应证 监测模式--II导联最惯用, 易于监测p波 诊疗模式--滤过干扰少, 评定ST段改变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7/36
血压(无创动脉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8/36
临床意义
36/36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课件
案例二:心力衰竭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总结词
心力衰竭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 助于诊断病情、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VS
详细描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治疗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参数、病情严重程度 和病因等因素。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 提供准确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帮助医生更 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药物治疗、评 估治疗效果和预后,从而制定更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血管炎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评估血管炎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和治疗效 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肺部疾病监测
肺栓塞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评估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和呼吸功能,指导抗 凝治疗和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情和肺功能,指导 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呼吸功 能,指导机械通气治疗。
未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可能会更加 便携,方便在更多场合使用,提高实时监 测的能力。
个性化监测方案
远程实时监控
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群体,未来无创血流 动力学监测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监测方案, 以满足不同需求。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无创血流动 力学监测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为患者 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呼吸监测
定义
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并 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测量方法
使用呼吸监测设备监测呼 吸频率和呼吸气流。
应用
评估呼吸系统疾病,如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以及监测机械通气等治疗 的效果。
无血流力
03
器
超声仪器
便携式超声
便携式超声设备可用于床旁检查,方便医生快速 获取心、肺及血管等器官的影像学信息。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体指数、射血速率和心室射血时间。
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能动态观察心排血量的变化 趋势
缺点:抗干扰能力差(如肥胖,胸腔积液,胸引,水肿严重心 瓣膜病)
Koobi T,Kaukinen S,Ahola T,et al.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car-diac output: whole-body impedance cardiography in simultaneous comparison with thermodilution and direct oxygen Fick methods.IntensiveCare Med,1997;23:1132~1137
Kubicek WG, Karnegis JN, Patterson RP,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mpedance cardiac output system.Aerosp Med 1966;37:1208–1212
Sramek BB. Hemodynamic and pump- performance monitor-ingby electrical bioimpedance: New concepts. Problems inResp Care 1989;2:274- 290
NCCOM操作简单: 8 枚电极分别置于颈部和胸部两侧, 即可同步连续显示 HR、CO 等参数的变化。它不仅能 反映每次心跳时上述各参数的变化,也能计算 4、10 秒的 均值。TEB 是无创连续的, 操作简单、费用低并能动态 观察 CO 的变化趋势
Shoemaker WC, WoCC, Bishop MH, et al. Multicenter trial of a new 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皮肤色泽温度、尿量等等,也是血流动力学不容忽 视的基本参数
血流动力学监测
▪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通常是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监测探头
到心腔或血管腔内,利用各种监测仪或监测装置直接测定各 项生理学参数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计算方法
参数
计算方法
动脉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中 心 静 脉 压 ( CVP) 肺 毛 细 血 管 楔 压 ( PCW P) 心 排 出 量 ( CO) 心 脏 指 数 ( CI) 心 搏 出 量 ( SV) 心 搏 指 数 ( SI)
左 室 作 功 指 数 ( LV SW I)
CO ( PA P-PC W P) × 80
CO
正常值
90~140(m mH g) 60~90(m mH g) 70~105(m mH g) 6(1~10)(m mH g) 9(5~16)(m mH g) 5~6/min 2.8~4.2/(min· m2) 60~90ml/beat 40~60ml/(beat· m2)
▪ Shoemaker WC, WoCC, Bishop MH, et al. Multicenter trial of a new 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
device for cardiacoutput estimation. Crit Care Med 1994;22(12):1907- 1912. ▪ Zacek P, Kunes P, Kobzova E, et al. 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 versus thermodilution in
▪ 增加呼吸过滤器、程序数字化及加快测量速度。 ▪ 提供连续监测:心率、每搏量、心排血量、胸腔液
了修正:SV=VEPT·T·ΔZ/Z0 ,将该数学模式储存于 计算机内,研制成NCCOM1~3型(BOMed)
▪ Kubicek WG, Karnegis JN, Patterson RP,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mpedance cardiac output system.Aerosp Med 1966;37:1208–1212
发展史
▪ 1907年Gramer发现心动周期中有电阻抗变化 ▪ 1940年Nyboer首先用四电阻法记录到与心动周期一致的
阻抗变化,同时计算出CO ▪ 1966年Kubicek采用直接式阻抗仪测定心阻抗变化,推导
出Kubicek公式:SV=P*(L/Z0)ZTΔZ/S。 ▪ 1981年美国学者Sramek提出胸腔呈锥台型,将公式作
▪ Sramek BB. Hemodynamic and pump- performance monitor-ingby electrical bioimpedance: New concepts. Problems inResp Care 1989;2:274- 290
▪ NCCOM操作简单: 8 枚电极分别置于颈部和胸部两侧, 即可同步连续显示 HR、CO 等参数的变化。它不仅能 反映每次心跳时上述各参数的变化,也能计算 4、10 秒 的均值。TEB 是无创连续的, 操作简单、费用低并能动 态观察 CO 的变化趋势
右 室 作 功 指 数 ( RVSW I)
外 周 血 管 总 阻 力 ( TPR)
肺 血 管 阻 力 ( PVR)
CO/BSA( 体 表 面 积 ) C O /H R
SV /B S A SI·( M A P-PC W P) × 1.36
100 SI·( M A P-C V P) × 1.36
100 ( MAP-CVP) × 80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
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的物理学,通过对作用力、流量和容 积三方面因素的分析,观察并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情 况。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 Monitoring)
是指依据物理学的定律 ,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 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地、动态 地、连续地测量和 分析,并将这些数据反馈性用于对病情发展的了解和对临床治 疗的指导。
patients post open-heart surgery. Acta Medica (Hradec Kralove) 1999;42(1):19-23.
▪ 新 型 的 阻 抗 监 测 仪 (BioZ system, Cardiodynamic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an Diego, CA)
生物阻抗法
▪ 原理:利用心动周期中胸部电阻抗的变化来测定左心室
收缩时间间期并计算出每搏量,然后再演算出一系列心
功能参数。
▪ 基本原理:欧姆定律(电阻=电压/电流)
随着心脏收缩和舒张活动,主动脉内的容积随 血流量而变化,故其阻抗也随血流量而变化。 心脏射血时,左心室内的血液迅速流入主动脉, 主动脉血容量增加,体积增大,阻抗减小;当 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血容量减少,体 积减小,阻抗增大。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应用对机体组织没有机械损伤的方法,
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间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 其特点是安全、无或很少发生并发症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TED) 经气道超声多普勒法(TTD) 部分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测定法(RBCO)
45~60g· m/m2
5~10g· m/m2
90~150kPa· s/L (900~1500dyn· s· cm-5) 15~25kPa· s/L (150~250dyn· s· cm-5)
▪ 在血流动力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应用热稀释 法测量心输出量的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 的出现,从而使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系统化和具有对治 疗的反馈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