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2最新哮喘指南更新,要点都在这里

合集下载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重大影响。

准确的管理和治疗对于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肺功能测试。

常见的症状包括喘息、气急、咳嗽和胸闷,这些症状往往会在夜间和清晨加重。

肺功能测试可通过测量呼气峰流速(PEF)和/或用力呼气容积(FEV1)来评估气流受限情况。

分级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通常根据症状频率、夜间症状、肺功能和急性发作的频率来进行分级。

分级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 间歇性哮喘:症状少于每周2次,夜间症状少于每月2次,FEV1正常。

- 轻度持续性哮喘:症状每周多于2次,但少于每天,夜间症状多于每月2次,FEV1正常。

- 中度持续性哮喘:症状每天发作,夜间症状每周多于1次,但不频繁,FEV1降低。

- 重度持续性哮喘:症状频繁,夜间症状每周多于7次,FEV1显著降低。

治疗策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策略包括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严重程度和个体化的特点,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应接受相关教育,了解哮喘的病理生理、触发因素和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和管理急性发作。

2. 触发因素控制:避免与哮喘相关的触发因素,如尘螨、宠物毛发、花粉等。

在室内保持通风良好,并使用空气过滤器。

3. 药物治疗:根据严重程度和症状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短效β2-激动剂、长效β2-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

4. 长期控制治疗:对于持续症状的患者,长期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并改善肺功能。

5. 急性发作治疗: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使用短效β2-激动剂和口服类固醇。

随访和评估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定期随访和评估是必要的。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1. 引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气道。

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治疗和管理方法,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哮喘。

2. 诊断哮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检和肺功能测试。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间歇或持续的呼吸困难、哮鸣、胸闷等症状。

- 症状与遗传因素、环境暴露、感染、运动等因素的关联。

-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症状的改善。

3. 分型哮喘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对哮喘进行分型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分型方法包括:- 哮喘的严重程度:轻度、中度或重度。

- 哮喘的控制程度: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或未控制。

- 哮喘的表型:过敏性哮喘、非过敏性哮喘、运动诱发性哮喘等。

4. 治疗4.1 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治疗是以控制症状和防止急性发作为主。

主要药物包括:- 吸入性皮质激素(ICS):是哮喘长期管理的基础。

-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通常与ICS合用。

-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用于缓解急性症状。

4.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 哮喘教育: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学会自我管理。

- 避免触发因素:如烟草烟雾、宠物毛发、尘螨等。

- 呼吸康复训练:增强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 哮喘危重症处理对于哮喘危重症,医疗专业人士需要:- 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

- 高剂量吸入或全身应用皮质激素。

- 给予SABA以缓解痉挛。

6. 结语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治疗和管理建议,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我们鼓励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哮喘的管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简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为了提供最新的治疗指南,以下是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结果来确定。

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气喘、胸闷和呼吸困难。

肺功能测试中的峰流速率和肺活量的变化也可以帮助确认诊断。

分级和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分级来确定。

轻度支气管哮喘对于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进行需要时的缓解治疗。

如果症状不得到控制,可以考虑加入低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中度支气管哮喘对于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与ICS的固定联合治疗。

如果症状仍无法控制,可以考虑增加ICS的剂量或添加其他控制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重度和严重支气管哮喘对于重度和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高剂量ICS与LABA的固定联合治疗。

如果症状仍无法得到控制,可以考虑加入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儿童支气管哮喘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方案应根据其年龄和病情确定。

常用的药物包括ICS、SABA和LTRA。

儿童患者的治疗还应考虑到其生长发育和药物的副作用。

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其家属应接受相关的教育,了解哮喘的病情、治疗和自我管理。

他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并了解哮喘的触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总结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的治疗建议。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发作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哮喘的诊疗水平,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哮喘诊疗指南》进行了第四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哮喘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的全面指导,以促进我国哮喘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1. 哮喘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可逆性痉挛、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1.2 分类哮喘可分为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

其中,外源性哮喘主要由过敏原引起,内源性哮喘由感染等非过敏原因素引起,混合性哮喘则同时具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的特点。

2. 哮喘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关注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的发作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

2.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功能检查、心率、血压、呼吸音等指标。

2.3 实验室检查1. 血清IgE检测: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通常升高。

2. 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痉挛程度和气道炎症水平。

3. 呼气道炎症指标:如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检测。

4. 过敏原检测:针对外源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IgE检测。

2.4 确诊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标准者可诊断为哮喘: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症状。

2. 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

3. 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峰流速(PEF)降低。

4. 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源性哮喘、支气管炎等。

3. 哮喘的评估与分级3.1 评估工具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联合制定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CAT)进行评估。

3.2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指标和炎症水平,将哮喘分为五个等级: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及危重度。

哮喘临床指南2023解读(3篇)

哮喘临床指南2023解读(3篇)

第1篇摘要: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2023版哮喘临床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哮喘的定义和病因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易感性。

哮喘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二、哮喘的诊断1.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史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哮喘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发作较为常见。

(2)病史: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史、吸烟史等。

(3)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流速-容积曲线等指标,是哮喘诊断的金标准。

2)过敏原检测:包括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

3)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CT等,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2. 哮喘的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发作较为常见。

(2)肺功能检查: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预计值)<80%。

(3)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三、哮喘的治疗1. 哮喘的治疗原则(1)长期、规律、个体化治疗。

(2)控制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3)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哮喘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布地奈德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可扩张气道,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4)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可扩张气道,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

5)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多索茶碱等,可扩张气道,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

(2)非药物治疗:1)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了解哮喘的病因、症状、治疗等知识,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气道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的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的最新建议,以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诊断与评估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等。

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部听诊,寻找哮鸣音、呼吸音减弱等体征。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一般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等)。

4.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气道炎症标志物检测等。

三、治疗与管理1. 药物治疗:(1)控制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M受体拮抗剂(LAMA)等。

(2)缓解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M受体拮抗剂(SAMA)等。

2. 非药物治疗:(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哮喘的病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环境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宠物毛发等。

(3)康复训练:进行呼吸肌训练、瑜伽、太极拳等,提高肺功能和身体耐力。

四、随访与评估1. 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随访计划,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症状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等,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3. 教育与培训:在随访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并发症与注意事项1. 并发症:哮喘患者可能出现气道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

2. 注意事项:(1)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等。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简介本指南旨在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最新的医疗保健建议和指导。

请注意,本指南不涉及法律问题,仅提供简单的策略和医疗保健建议。

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结果。

- 必要时,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

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定制。

-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首先接受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急救治疗。

- 对于轻度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型类固醇作为控制治疗。

-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考虑添加其他控制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教育和自我管理- 患者应接受支气管哮喘的教育和自我管理培训,包括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识别和避免诱因、监测症状和使用峰流量计等。

- 患者应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病情监测- 患者应定期监测峰流量值,以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程度。

- 可以使用哮喘日记记录症状、吸入药物使用和峰流量值等信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急性加重管理- 患者应学会识别哮喘急性加重的症状,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紧急治疗。

- 紧急治疗包括使用急救吸入药物和根据病情考虑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患者应尽量避免与诱发哮喘的因素接触,如烟雾、尘埃、花粉等。

- 预防性使用吸入类固醇可减少哮喘急性加重的发生。

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 如有其他并发症或特殊情况,请咨询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本指南提供了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的一般建议,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调整。

请在使用本指南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国内最新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导意见。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2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是在我国2022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22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护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护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护理指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

以下是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护理指南,旨在帮助病患者和护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这种疾病。

一、日常生活护理1.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哮喘症状。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哮喘症状。

3.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和瑜伽。

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或在过冷、过热、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锻炼。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和瑜伽。

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或在过冷、过热、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锻炼。

二、哮喘症状的早期识别与应对1. 早期识别:学会识别哮喘发作的早期征兆,如频繁咳嗽、胸闷、气短等,这样可以早期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早期识别:学会识别哮喘发作的早期征兆,如频繁咳嗽、胸闷、气短等,这样可以早期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2. 应对措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使用救急吸入器。

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继续恶化,应立即就医。

应对措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使用救急吸入器。

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继续恶化,应立即就医。

三、药物治疗与管理1. 按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哮喘药物,如控制性药物和急救药物。

按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哮喘药物,如控制性药物和急救药物。

2.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病情和药物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病情和药物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3. 避免过敏源:避免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过敏源,如烟雾、尘螨和动物皮屑等。

避免过敏源:避免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过敏源,如烟雾、尘螨和动物皮屑等。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一、概述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的炎症、肌肉痉挛和黏液过多。

受影响的人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咳嗽、胸部紧张和喘息。

本指南旨在提供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最新医疗保健建议。

二、诊断
哮喘的诊断通常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

肺功能测试,如峰流速计和肺活量计,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三、治疗
1. 药物治疗
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
- 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症状。

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症状。

- 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2. 环境控制
避免暴露于可能引发哮喘症状的环境或物质,如烟雾、尘螨、宠物皮屑和霉菌。

3.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和腹式呼吸,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呼吸,以及如何在哮喘发作时保持镇定。

四、日常管理
哮喘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此外,患者也需要研究如何监测自己的症状和峰流速,以便在哮喘症状恶
化时及时调整治疗。

五、总结
哮喘是一种可以控制但不能治愈的疾病。

有效的哮喘管理需要
医生、患者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我们相信患者
可以更好地控制他们的哮喘,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推荐要点(全文)

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推荐要点(全文)

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推荐要点(全文)该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哮喘诊治的最新推荐要点,以帮助医生、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管理哮喘疾病。

以下是该指南的核心推荐要点:1. 哮喘的诊断- 在哮喘的诊断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测试结果。

- 注意排除其他潜在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哮喘的分级与治疗- 根据哮喘严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 尽量使用短效β2-激动剂(SABA)或快速作用型β2-激动剂(LABA)进行急性哮喘发作的缓解治疗。

- 对于轻度持续性哮喘,推荐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类固醇(ICS)。

- 对于中度和重度持续性哮喘,推荐使用吸入性类固醇与长效β2-激动剂(ICS/LABA)的固定联合治疗。

3. 哮喘的控制评估-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水平,确定治疗的有效性。

- 推荐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CT)或儿童版哮喘控制测试(C-ACT)进行哮喘控制的评估。

4. 哮喘的急性发作管理- 快速缓解急性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是SABA。

- 对于重度急性哮喘发作,应考虑短期使用口服类固醇。

5. 哮喘的长期管理- 长期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哮喘症状的控制和呼吸功能的正常化。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ICS、LABA、LTRA等。

6. 哮喘的特殊人群管理- 哮喘患者在妊娠期、儿童期和老年期的管理需根据其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 为哮喘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支持。

请注意,以上仅为部分指南要点的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考完整的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前言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3%,我国哮喘患者已超过1亿。

为了提高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编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药师、护士及患者提供关于哮喘管理与防治的专业指导。

1. 哮喘的诊断与评估1.1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哮喘诊断与治疗指南,哮喘的诊断标准如下:1. 典型哮喘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可在呼气相听到哮鸣音。

2. 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3. 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1.2 评估方法哮喘评估主要包括症状控制、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

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进行评估。

2. 哮喘的治疗2.1 治疗原则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律、个体化。

2.2 治疗方案根据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哮喘治疗分为四个级别,具体如下:1. 轻度哮喘: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

2. 中度哮喘:在轻度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性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或长效茶碱制剂。

3. 重度哮喘:在轻度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4. 危重症哮喘:需住院治疗,给予静脉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

3. 哮喘的预防与自我管理3.1 预防措施1. 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尘螨、宠物毛发等。

2. 控制环境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

3. 增强体质:进行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3.2 自我管理1. 了解哮喘知识,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

2. 定期监测肺功能,评估哮喘控制情况。

3. 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4. 总结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多数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活质量。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一、哮喘诊断GINA2024修订了哮喘临床实践诊断流程图(图1)。

在全球范围内,很大一部分卫生专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无法进行(或无法及时进行)肺活量测定,而呼气峰值流量(PEF)虽不如肺活量测定法可靠,但比仅依据症状评估要好。

本流程图允许根据当地资源选择不同的初始肺功能检查。

此外,还明确了识别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的标准,并提供了有关暂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更多内容。

GINA再次审查了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将支气管扩张剂反应性的标准FEV1从基线增加≥12%或200mL改为预测值的基线增加>10%。

图1哮喘临床诊断流程图(上图提及Box可于指南原文查阅)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在临床实践中,CVA可能难以与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区分开来,通常其肺活量测定结果正常,仅能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发现存在可变的气流受限。

此外,一些患者随疾病进展可出现喘息和气道高反应。

CVA的治疗方法与一般哮喘相同,如果停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咳嗽可能会复发。

三、哮喘控制的评估指南指出,哮喘症状控制的评估不应局限于最近4周,除评估症状控制之外,还必须评估患者的病情加重(包括恶化)、肺功能加速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虽然ICS能显著减少哮喘加重,并且在未服用ICS的患者中,严重加重与肺功能的更大下降有关,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吸入性ICS可防止病情发展为持续性气流限制。

四、GINA哮喘治疗目标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实现个体患者可能的最佳长期哮喘结局,包括长期控制疾病症状和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的长期不良反应],实现风险的长期最小化。

此外,患者/照顾者的哮喘治疗目标与医疗目标存在差异,也需了解关注。

五、哮喘的缓解最近,临床和学术研究领域就重症哮喘的生物疗法对哮喘的治疗缓解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目前已发表了若干拟议的定义和实施标准。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重度哮喘由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特点,表现为临床控制水平差,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高度的疾病未来风险,同时也动用了额外的医疗资源,造成了严重社会经济负担,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为此,《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与2024.05.28发表,结合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重度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特别是对2型炎症生物制剂的治疗推荐,为重度哮喘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

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重度哮喘患者常需要给予高剂量ICS或ICS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治疗。

(1)ICS:一般而言,哮喘患者ICS剂量越大,抗炎作用越强,但需注意过高的ICS剂量不能额外获益,甚至带来ICS相关不良反应。

根据2023版GINA,常用高剂量ICS的定义如表5。

对于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吸入高剂量激素可减少OCS维持剂量。

ICS规范使用可显著改善轻至中度哮喘患者2型炎症,但重度哮喘患者的2型炎症可能表现为对高剂量ICS 相对耐受。

高剂量ICS使用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口腔念珠菌感染,尤其是吸入技术掌握不佳的患者。

ICS剂量过大,也可能导致肾上腺抑制和儿童生长延迟等不良反应。

(2)OCS:对于已经使用高剂量ICS+LABA维持治疗,症状仍未控制的重度哮喘患者可以加用OCS治疗,一般选用半衰期较短的激素(如泼尼松等),采取小剂量、短疗程方案,不推荐长期使用,长期低剂量OCS仅在无其他替代方案时作为最后的选择。

对于确需长期OCS患者,应确定最低维持剂量,泼尼松的最低维持剂量建议≤10mg/d,也有少数患者可能需要用到15mg/d的维持剂量。

有学者建议采用2型生物标志物指导OCS的临床应用。

基于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FeNO的生物标志物管理,尽管OCS用量未见减少,但年急诊就诊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关注。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
指南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管理和防治指南,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支气管哮喘。

诊断与评估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病史、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等综合评估。

2. 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时,应考虑症状频率、夜间症状、肺功能和急性发作等因素。

常规治疗
1. 急性发作时,应立即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缓解。

2. 持续治疗中,应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选择长效控制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3. 长效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教育与自我管理
1.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哮喘的基本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
的教育。

2. 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并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和症状
监测。

3.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哮喘诱发因素,如烟雾、灰尘
或过敏原。

预防和控制措施
1. 支持公共卫生政策,减少环境污染和烟草暴露。

2. 提倡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和增强体质,以改善免疫功能。

3.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支气管哮喘管理流程,提供全面的医
疗服务。

总结
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强
调了诊断、治疗、教育与自我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和患者可根据指南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管
理和控制支气管哮喘。

哮喘最新指南解读

哮喘最新指南解读

哮喘最新指南解读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3亿人患有哮喘。

针对哮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最近欧洲呼吸学会(ERS)与美国推出了新的哮喘治疗指南。

下面将对这份最新指南进行解读。

定义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特点是可逆性支气管狭窄和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原因包括宿主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异常和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

哮喘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和气喘等症状。

治疗原则根据最新指南,哮喘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个体化治疗原则。

因为每个患者的哮喘症状和发病原因不同,治疗也应因人而异。

2.控制炎症。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治疗应当注重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

3.避免引起哮喘的刺激。

不同患者会对不同的刺激产生哮喘反应,因此需要找出可能的刺激因素并尽量避免。

医疗干预哮喘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治疗和急性加重治疗。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哮喘发作。

根据最新指南,控制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患者年龄和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改变药物剂量或类别。

2.选用长效控制药物。

例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3.避免或逐渐减少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

4.考虑其他治疗手段,例如催产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等。

急性加重治疗急性加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哮喘发作。

根据最新指南,急性加重治疗应包括以下内容:1.立即使用快速作用β受体激动剂。

如果需要,可在24小时内重复使用。

2.对于中度或重度哮喘的急性发作,应立即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

3.如果快速作用β受体激动剂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无法缓解症状,可考虑使用持续性支气管扩张剂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4.对于严重哮喘发作,应立即转运至急救室。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效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最新的哮喘治疗指南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仍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哮喘诊疗指南更新了,这五大点更新了解一下!

哮喘诊疗指南更新了,这五大点更新了解一下!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我国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万,患病率为4.2%。

为规范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和发布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

关于哮喘的药物治疗,这几点更新需牢记!一、哮喘预防注意事项1.维生素D对多项研究结果进行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孕期进食富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降低儿童喘息的发生(证据等级A)。

2.益生菌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推荐益生菌可用于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的预防(证据等级A)。

3.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与成人和儿童哮喘相关(证据等级A),而且孕妇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后代哮喘增加(证据等级A)。

二、阿司匹林哮喘定义更新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这是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SAIDs不耐受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AIA)。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典型临床表现:在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10~120min后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常伴有发绀、结膜充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或伴咳嗽。

近40%的AIA患者存在慢性鼻炎、鼻息肉、副鼻窦炎及嗅觉异常。

控制鼻部疾病、LTRA治疗均有助于阿司匹林性哮喘症状的改善。

当有临床需求需要使用NSAIDs药物时,建议考虑使用COX-2抑制剂。

三、全新的哮喘治疗药物分类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三类:①控制药物;②缓解药物;③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疗药物。

2020版指南,在控制药物、缓解药物的分类基础上,增加了“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疗药物”。

甲磺司特:是一种选择性Th2细胞因子抑制剂,可抑制IL‑4、IL‑5的产生和IgE的合成,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减轻气道高反应性。

甲磺司特颗粒:每次100mg,一日3次,饭后服用。

制剂不稳定,用水溶解后迅速服用。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包括短效抗胆碱药物(SAMA):异丙托溴铵,及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噻托溴铵等。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具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较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

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更新解读

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更新解读

·4355··指南解读·【编者按】 2022-05-03是第24个世界防治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差距,实现哮喘的同质管理”,旨在呼吁人们采取行动,找出并缩小哮喘护理方面的差距。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自1995年由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出版,作为哮喘诊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哮喘的管理和预防提供了全面和系统的方案。

在今年的世界防治哮喘日,GINA专家组发布了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以下简称GINA 2022),本次更新共包括24个要点,更新程度为近年最大的一次。

因此,本刊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永昌教授团队针对GINA 2022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重点阐述更新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哮喘的管理问题,以供临床医师参考交流。

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更新解读常春,孙永昌*【摘要】 哮喘是影响所有年龄段人群健康的全球问题,1995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专家组出版了《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报告)。

2022年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3日),GINA专家组发布了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 2022),其中纳入了有关哮喘的新科学证据。

我国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目前我国哮喘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

本文主要对GINA 2022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哮喘的管理问题,并提出GINA 2022对国内哮喘诊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哮喘;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战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疾病管理;诊断;治疗;COVID-19【中图分类号】 R 562.2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4常春,孙永昌. 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更新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5):4355-4362.[]CHANG C,SUN Y C.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interpretation of the updates in 2022[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2,25(35):4355-4362.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Updates in 2022 CHANG Chun,SUN Yongcha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 100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UN Yongchang,Professor,Chief physician;E-mail:【Abstract】 Asthma is a serious health problem affecting people of all ages worldwide. To address asthma,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Expert Group published the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 1995,and an updated version (GINA 2022) with new evidence being incorporated,on the World Asthma Day,May 3,2022. Asthma prevalence is increasing but is unsatisfactorily controlled generally in China. We mainly interpreted the update points in the GINA2022,discussed the management of asthma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nd asse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INA 2022 for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sthma in China.【Key words】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Disease management;Diagnosis;Therapy;COVID-19100000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孙永昌,教授,主任医师;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2-08-11(WHO)建立“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专家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哮喘的认识,并将科学证据转化为改善全世界哮喘的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磅!2022最新哮喘指南更新,要点都在这里*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梳理GINA 2022哮喘指南更新关键内容!
在2022年5月3日第二十四个“世界哮喘日”这天,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终于迎来了2022版更新(GINA 2022)。

此次更新内容是近些年来最丰富的一次,共包含24个要点,今天就带大家梳理一下此次更新的关键内容。

小编认为,最重大的更新是部分哮喘患者(部分阶梯治疗1~2级的患者)不需要天天吸入激素了,按需吸入激素比规律吸入激素更好,具体情况如何?请看下文!
Part 1 哮喘和新冠肺炎
从GINA 2021开始新增了哮喘和新冠肺炎的相关内容,GINA 2022指出,控制良好的轻中度哮喘患者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并未增加。

但是,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治疗和住院的重症哮喘患者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

可以看出,哮喘控制良好很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

Part 2 轻度哮喘的定义
此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重症哮喘或重度哮喘的定义,往往忽视了轻度哮喘。

重症哮喘的定义已被广泛接受并用于临床实践,但是轻度哮喘定义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并不明确。

患者和临床医生往往认为“轻度哮喘”没有风险且不需要接受治疗,殊不知高达30%的哮喘死亡病例发生在不常出现症状的哮喘患者中。

因此,GINA 2022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轻度哮
喘”一词,如需使用,则应提醒患者警惕重度哮喘急性加重的风险以及接受含ICS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Part 3 哮喘的诊断与评估
GINA 2022对哮喘的诊断流程图进行了更新(图1),新版流程图强调诊断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是否已经接受控制性药物治疗(表1)。

图1 GINA 2022哮喘诊断流程图
表1 已经接受控制药物治疗的患者确诊哮喘的步骤
Part 4 哮喘的治疗
哮喘的治疗是此次GINA 2022更新的重要部分,包含了14个更新要点,在此给大家一并总结。

▌4.1 成人和青少年的控制性治疗
对于阶梯1-2按需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GINA 2022进一步增加了循证医学证据。

系统评价显示,与每日ICS联合按需使用SABA 相比,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能够显著减少急诊就诊或住院风险。

此外,对于之前单独使用SABA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与每日使用ICS 相比,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能够显著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加重的风险。

对于阶梯5的重症哮喘生物疗法,GINA 2022新增了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anti-TSLP)Tezepelumab,用于年龄≥12岁、高血嗜酸性粒细胞或高FeNO水平的重症哮喘患者。

研究表明,在使用含中高剂量ICS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控制的患者中,高血嗜酸性粒细胞和高FeNO水平与重度急性加重风险升高相关。

对于此类患者,Tezepelumab在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加重方面的临床获益最大。

由于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原因有很多,GINA 2022指出难治性
哮喘和血嗜酸性粒细胞≥0.3X109/L的患者,在考虑生物疗法前,应检查非哮喘的原因,如类圆线虫感染。

对于血嗜酸性粒细胞≥1.5X109/L 的患者,应考虑嗜酸性肉芽肿伴多血管炎(EGPA)等,这些患者最好避免使用抗lL4R。

▌4.2 6-11岁儿童的控制性治疗
对于阶梯5的附加治疗,GINA 2022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新增了抗IL4R单抗(dupilumab),并且强调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维持治疗仅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因为长期使用OCS具有严重不良反应风险。

▌4.3 妊娠期加用抗lgE治疗
关于妊娠期重症哮喘治疗的研究证据稀缺,目前有一项登记研究发现妊娠期使用抗IgE治疗(奥马珠单抗)未增加先天性畸形风险,但是GINA 2022仍然强调需要权衡妊娠期生物疗法的风险与哮喘未控制对母婴的风险。

▌4.4 LAMA在哮喘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不使用任何ICS而接受LAMA单药治疗的患者,其哮喘重度急性加重风险显著增加,因此GINA 2022强调LAMA不应作为哮喘的单一疗法使用。

尽管荟萃分析证实,在ICS-LABA中添加LAMA,能够适当增加患者肺功能,减少重度急性加重风险,但是没有临床的重要获益(如症状或生活质量改善),其他证据也不支持持续性呼吸困难的哮喘患者添加LAMA。

因此,GINA 2022指出对于使用ICS-LABA病情仍然加重的患者,在考虑添加LAMA(阶梯5)之前应至少接受过中等剂量的ICS-LABA 治疗。

▌4.5 医疗机构中哮喘急性加重的管理
目前,沙丁胺醇是哮喘急性发作管理中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近年来研究发现,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急诊科哮喘急性加重的治疗中与沙丁胺醇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不足以撼动沙丁胺醇的地位,GINA 2022指出今后仍需要更多关于ICS-福莫特罗在初级保健和急诊科领域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