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

D.本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①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③。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项王:即项籍,字羽。②舣船:船靠岸边。③德:好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元方入门不顾

(2)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你对项羽自刎乌江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③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丁)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①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②盘桓:徘徊;逗留。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等畅游山水。③将无:可译为“还是……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字。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②而犹未已 ___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 ________

④舟人以公貌闲意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4)(丁)应该选自《世说新语》的______篇。(请从下方选择正确的选项)

A.政事

B.德行

C.雅量

D.方正

(5)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谢安是一个怎样的人。

4.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材料二)

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蒲松龄《聊斋志异》(1)给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

王经少 ________贫苦某益窘 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文言小故事。

材料一: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

(3)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母语之曰语:________ ②鸭乃某甲所盗乃:________

③翁乃骂乃: ________ ④卒不骂卒: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从母教,以至今日。

②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5)请结合下面内容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①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②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5.课内文言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

B.选文文笔简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传达出悠远阔大的境界和寂静的气氛。

C.选文结尾舟子说“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选文第二段叙事,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伛偻提携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________

(2)下列句中画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

D.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着,琅琊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迷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③山间之四时也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8.课外阅读

蔡襄传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教之,尹洙请与同,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①作《四贤一不肖诗》②、都人士争相传写、鬻③书者市之、得厚利。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铁难,用谏为难。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

[注]①襄:蔡襄,北宋名臣,曾任端明殿学士,故欧阳修称其为蔡端明。②《四贤一不肖诗》:因范仲淹被贬而作,颂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抨击时任朝廷副相的高

若讷。③鬻:卖。(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范仲淹以言事去国/属予作文以记之

B.范仲淹以言事去国/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鬻书者市之/愿为市鞍马

D.乃上疏曰/乃不知有汉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

(3)蔡襄上疏的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原文回答不得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合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乾不可兼,舍得不到而取义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雎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⑤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

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⑦。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内:同“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

③会术者病笃________

④今汝成立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3)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10.文言文阅读

厨者王小余传

袁枚

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工烹饪,闻其臭者,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①。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A既得,泔之,奥②之,脱之,作之。B客嘈嘈然,属餍③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然其簋④不过六七,过亦不治。又其倚灶时,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⑤之寂如无闻。所用堇荁⑥之滑,及盐豉、酒酱之滋,奋臂下,未尝见其染指试也。

或请受教,曰:“难言也。作厨如作医。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嗛嗛⑦二卵之餐,子必异于族凡,何耶?”曰:“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能,则一芹一葅⑧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于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不亦诬乎?”

曰:“以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而终老随园,何耶?”曰:“知己难,知味尤难。世之嗿⑨声流歠⑩者,虽奇赏吾,而吾伎且日退矣。且所谓知己者,非徒知其长之谓,兼知其短之谓。今主人未尝不斥我、难我、掉磬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隐疚,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之甘也。吾日进矣,休矣,终于此矣。”

未十年卒。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为之传以永其人。

(节选自《随园文心》有删选)【注释】①逐逐然:急于得到的样子。②奥:用酒泡或盐腌。③属餍:饱足。④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⑤噏:同“吸”。⑥堇荁(huán):均为堇菜类,古人作调味品。⑦ 嗛嗛(xián):微小的样子。⑧葅(zū):同“菹”,腌菜。⑨ 嗿(tǎn):众人的饮食声。⑩歠(chuò):羹汤。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可治民者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B.其天良,我乃治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C.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宜乎众矣(《爱莲说》)

D.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子固非鱼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之寂如无闻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在刻画厨者王小余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评析。

A.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

B.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4)本文除体现王小余技艺外,更将王小余的烹饪心得上升到“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 的高度,结合文本谈谈文末“为之传以永其人”的用意。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蜀侯迎金牛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生多与金日置生后号牛粪,言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

(选自北齐·刘昼《刘子·贪爱》)(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秦惠王闻而欲伐之/伐竹取道

B. 言以遗蜀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不使学

D. 灭国亡身/河曲之叟亡以应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根据上文,请概括蜀侯“为天下所笑”的原因和启示。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D

解析:(1)目光短浅;虚报;击鼓

(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②我发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3)D

2.D

解析:(1)D

(2)项王乃曰 /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 邑万户 / 吾为若德。

(3)参考示例:观点一:肯定。战败无颜见江东父老,羞愤自杀,是他气节的表现,“死亦为鬼雄”。

观点二:否定。失败就羞愤自杀,不能“包羞忍辱”,不思东山再起,不是真正的英雄。3.B

解析:(1)趁,乘;停止;通“旺”,指兴致高;因为

(2)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或: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3)谢安慢慢地说:“如果像这样(乱成一团),(我们)还是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

(4)B

(5)从甲文冬日赛诗和丁文重视身教可知,谢安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的人;从乙文为老翁求情可知,谢安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从丙文旁人焦虑不已而谢安依然淡定可知,谢安是一个沉稳镇定,足以镇安朝野的人。

4.(1)shào;jiǒng

(2)王经获罪时,母亲肯定他是忠孝之人;老翁骂偷鸭者为其治病

(3)对……说;是;才;最终

(4)①我没有听从母亲的教导,以至有今天!②必须得失主责骂,身上的毛才能脱落。(5)邻翁“素雅量”,才会笑着说:“谁有闲气骂恶人呢。” 这样的神态和话语,正是邻翁胸怀宽广、气度豁达、涵养优雅的具体体现。王经的母亲在儿子获罪后一点愁容也没有,并宽慰他说:“做儿子就要孝顺,做臣子就要忠君;现在你有孝有忠,有什么对不起我呢!” 正因为母亲深明大义,才能在灾祸降临时表现得从容镇定。

5.D

解析:(1)拏:撑(船);强:尽力,竭力,痛快;客:客居

(2)①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上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3)D

6.B

解析:(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2)B

(3)①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②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7.(1)日光;景象;季节

(2)①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而乐亦无穷也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8.C

解析:(1)C

(2)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可掩。

(3)忠心劝谏,认为君王选谏官并非难事,难在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该在出现之前就有得到补救。

9.(1)厌恶;假如,假使;适逢,正赶上;长大成人

(2)①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里。

(3)【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10.D

解析:(1)D

(2)雀立不转目 /釜中瞠也/ 呼张噏之/ 寂如无闻

(3)A句运用动作描写,“泔”、“奥”、“脱”、“作”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表现了王小余做菜动作熟练,从而体现其厨艺的高超。B句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客人饱食后手舞足蹈,好几次恨不得吞下餐具的描写,衬托出王小余厨艺之精湛。

(4)①王小余对待食物一心一意,用谨慎之心去体察食物,根据食物特性,做到各具其味。②不追求外在的名利,只醉心于美味的研制。③精益求精,接受他人中肯的意见,促使自己更好地进步。④虽是一个卑微的厨子,但其“匠人之心”却值得地位更高的“治民者”“治文者”借鉴。

11.B

解析:(1)B

(2)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原因:蜀侯个性贪婪而又愚蠢,为迎石牛“堑山填谷”,做到了敌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终自取灭亡,“为天下所笑”。

启示: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12.A

解析:(1)A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 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大臣/责之/日 C. 士大夫/莫/敢往别 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 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B.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D. 【甲】【乙】两文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把作者“与民同乐”的主张和忧国优民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5)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群众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 D.本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①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③。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项王:即项籍,字羽。②舣船:船靠岸边。③德:好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元方入门不顾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 ②或曰或: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 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②钞:同“抄”,抄写。③一过:一遍。④管:笔管。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 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 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 D.右备容臭臭未干 (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 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 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德以化人,财勿累己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①庸愚者转为上达②,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已,而以有财乱世,其累尤深。 (选自王永彬《围炉夜话》)【注释】①下流:品性低下。②上达:品性高尚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多有败行/必能使行阵和睦 B.总为一利字看不破/而或长烟一空 C.学业之不进/虽欲言,无可进者 D.其累尤深/水尤清洌 (2)请用三条“/”个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 (3)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潞公,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宴,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贴,惊曰:“此贴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墙进,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乃知身孤寒。”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滩,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级公御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B.寓逆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日侍坐备顾问前人之述备矣 (2)把“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选文第二段中的“立侍”“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表明作者求学时的诚恳、执着、机智。 C.因为作者的内心充实,意志坚强,专注于学习,所以忘记了生活的艰苦,即使吃穿不如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宋濂,字景濂,号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家。 (2)下列各项与“负箧曳屣”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 B.如释重负 C.忘恩负义 D.胜负兵家事不期 (3)选文写了作者求学路上的“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有何用意? (4)作者用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5)宋濂身上具有成功者必备的哪些品格,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②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修游随③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④,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始从尹洙⑤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⑥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 ②或曰或: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 乙文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②上:皇上。③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 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D.太守谓谁(对……说)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 ②或曰或: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③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丁)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①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②盘桓:徘徊;逗留。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等畅游山水。③将无:可译为“还是……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字。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②而犹未已 ___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 ________ ④舟人以公貌闲意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4)(丁)应该选自《世说新语》的______篇。(请从下方选择正确的选项) A.政事 B.德行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 ②上下一白 ________ 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 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 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 D.右备容臭臭未干 (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 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 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 ②或曰或: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 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②钞:同“抄”,抄写。③一过:一遍。④管:笔管。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 (宋)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 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 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 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用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②大父:祖父。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⑤竦然:恭敬的样子。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用四字词概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1)下面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传先生居乡里/面山而居 B.食贫自给/自非亭午夜分 C.具淡巴菰一包/渔人具答之 D.故笔法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做好初三语文的复习试卷,能够有效的提高复习语文的效率。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篇1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天大雨(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3)发闾左谪戍渔阳( ) (4)等死,死国可乎( ) (5)宜多应者( ) (6)度已失期( ) 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姓多闻其贤闻寡人之耳者 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5.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必然性: 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