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的指标要求

合集下载

中国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临床诊治指南_2016版_

中国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临床诊治指南_2016版_

DOI:10.3877/cma.j.issn.1674-3903.2017.02.002通信作者:王学浩,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国家卫生计生委活体肝移植重点实验室(Email:wangxh@njmu.edu.cn);石炳毅,100091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Email:shibingyi@medmail.com.cn)·标准与指南·中国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临床诊治指南(2016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随着肝移植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供肝来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最重要的瓶颈。

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和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应运而生。

影响成人LDLT和SLT疗效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物体积绝对或相对过小,易发生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

虽然LDLT和SLT已取得巨大进步,但SFSS死亡率仍然很高,部分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50%左右患者在移植后4 6周内死于严重并发症,如脓毒血症等。

迄今为止,国际上暂缺有关SFS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相关指南。

中华医学会主编的《临床诊疗指南器官移植学分册(2010版)》中对SFSS仅有简要的概括描述。

制定本指南是为了进一步规范LDLT术后SFSS 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高SFSS患者生存率与预后。

某些伴有基础肝病的类SFSS,如扩大半肝切除后、离体肝切除后等情况,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1SFSS的定义SFSS是一种发生于LDLT、SLT术后的临床综合征。

对LDLT供者来说,供肝体积越小越好,可最大限度保障供者安全。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十年生存率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十年生存率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十年生存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绝症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肝脏疾病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来拯救生命。

米兰标准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肝脏肿瘤的标准之一,其制定的目的是筛选出适合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患者,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米兰标准最早于1996年由意大利米兰大学医院提出,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肿瘤大小和数量。

根据米兰标准,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应符合以下标准: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或者最多三个独立肿瘤,每个肿瘤直径不超过3厘米,无血管侵犯和外部转移。

符合这一标准的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十年的生存率是评估肝移植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患者具有较高的十年生存率。

研究表明,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在施行肝移植手术后十年存活率高达70%以上,远高于不符合标准的患者。

米兰标准的制定为肝移植手术的选择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患者的肿瘤大小和数量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适合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米兰标准的应用也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展,为肝移植手术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除了符合米兰标准外,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前后的护理和恢复等因素也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和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生存率。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患者具有较高的十年生存率,这为患者提供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在接受肝移植手术前,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全面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希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为肝脏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此文共计730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因素、并发症及术后护理等内容,以全面了解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患者的十年生存率。

肝移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肝移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l e ve l i nd i c a t o r s a nd t h e i r we i g h t s a r e ”e f f e c t i v e ne s s ”3 3. 61 % ; ”s e c u r i t y” 28. 24% ; ”e c o no my ”1 8. 81 % ;”s o c i a l a nd e t h i c a l a da pt a b i l i -
医 学 研 究杂 志 2 0 1 3 年1 2 月 第4 2 卷 第1 2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论
善 ・
肝 移 植 技 术 评 估 指 标 体 系研 究
孙 晓 北 杨 渊 杜 然 然 高 东 平 李 扬
摘 要 目的 构 建 肝 移 植 技 术 评 估 指标 体 系 , 并 确 定 各 指标 权 重 。方 法 应 用 文 献 调 研 法 和 德 尔 菲法 构 建 肝 移 植 评 估 指
t y ”( 1 9 . 3 4% , t h e d e t a i l s o f 2 r d a n d 3 c l a s s i n d i c a t o r s i n a r t i c l e .Co n c l u s i o n 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u l l y a b s o r b e d t h e
p i n i o n s 、j u d g me n t ma t r i x a n d c o n s i s t e n c y c h e c k i n g ,a n d u h i ma t e l y e n s u r e t h a t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s c i e n t i i f c i t y a n d r a t i o n a l i t y . Re s u l t s t h e

child-pugh a级

child-pugh a级

child-pugh a级
Child-Pugh A级是指肝功能较好、无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Child-Pugh评分是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和肝移植时的重要指标,它包含五个指标:黄疸程度、腹水、腹部疝气、血清白蛋白含量和血凝指数。

通过这五个指标评估,得出的得分区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获得的得分最低,预后最好。

Child-Pugh A级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干预和手
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一般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抗病毒
药物等,营养干预则建议控制蛋白质、钠和水的摄入量,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仔细评估手术风险和肝功能情况,尽量选择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除了治疗方案外,Child-Pugh A级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定期随访
和评估,以监测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以提高预后。

同时,患者也需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医嘱,定期复查,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人工肝技术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人工肝技术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人工肝技术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人工肝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50条关于人工肝技术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的详细描述:1. 肝功能衰竭程度:通过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等,来判定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2. 生命指标恢复:评估患者的生命指标恢复情况,如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判断人工肝技术是否有效。

3. 脑功能恢复:检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如意识清晰度、神经反应等,来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4. 肝脏病因治疗效果: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脏病因治疗的效果,如抗病毒治疗、解毒治疗等。

5. 血液生化指标恢复: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等,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6. 肝细胞损伤度: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细胞损伤度的改善情况,如肝细胞变性、坏死等。

7. 肝功能代偿能力: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功能代偿能力的改善情况,如肝脏合成蛋白能力、解毒功能等。

8. 凝血功能恢复: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9. 腹水量减少: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腹水量减少的效果,通过监测腹水的产生和排出情况。

10. 肝衰竭并发症治疗效果: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衰竭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11. 肝细胞功能: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如胆汁分泌功能、糖代谢功能等。

12. 肝衰竭预后: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如生存率、生活质量等。

13. 脑功能改善: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脑功能改善的效果,如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14. 肝移植适应症改善: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移植适应症的改善情况,如肝移植排队等待时间的延长。

15. 肝移植后预后: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移植后预后的影响,如肝移植后存活率、排异反应等。

16. 肝脏再生功能: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如肝细胞再生率、肝脏体积恢复等。

肝癌肝移植的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标准并没有统一,以下是一些不同标准的介绍:
1. 米兰标准:要求单一癌灶直径不>5cm,或者多发癌灶数目不多于3个,而且最大的直径不能>3cm,肿瘤没有肝内大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

2. 杭州标准:分为A、B、C三类。

A类指肿瘤直径≤8cm,或者肿瘤直径>8cm,但甲胎蛋白≤100μg/mL;B类为肿瘤直径>8cm,甲胎蛋白在100-400μg/mL。

3. 上海复旦标准:只要肿瘤直径不超过9厘米就可以实施肝脏移植。

经证实,符合“上海复旦标准”的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三年生存率达80%左右,由此,肝移植适应证人群扩大了40%左右。

请注意,肝癌肝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器官匹配程度等多种因素。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面临此类情况,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器官移植专家,获取最准确和合适的信息和建议。

6种凝血指标在肝移植术中表达及意义

6种凝血指标在肝移植术中表达及意义

6种凝血指标在肝移植术中表达及意义姚桂玲;韩曙君;宋丽洁;赵怡雯;丁琪;彭国钧【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年(卷),期】2004(006)006【摘要】目的:动态观察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前、中、后凝血机制6项指标,了解围手术期凝血状态.方法:在61例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患者于手术前期、术中无肝前期、无肝期40分钟、新肝期30分钟、新肝期90分钟和术后,检测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2聚体(D-D)、血小板数(Plt)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前PT、APTT值高于正常,Fbg、Plt、TT、D-D值接近正常.术后2周内6项凝血指标均超高于正常.新肝期PT和APTT值高于无肝期,新肝90分钟时高于新肝30分钟.术后约5~15天PT、APTT、Fbg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围肝移植术期中,新肝期凝血机制异常显著,术后2周内应加强凝血指标监测.【总页数】2页(P409-410)【作者】姚桂玲;韩曙君;宋丽洁;赵怡雯;丁琪;彭国钧【作者单位】武警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手术室,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肝移植术中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监测指标相关性研究 [J], 李兵;姜一新;张宇;杜伟忠;苏纲;赵亚玲2.15例肝移植患者术中凝血功能改变及常规凝血监测和血栓弹性图监测指标相关性研究 [J], 曹忠平;陶国才;刘怀琼3.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J], 周毓菁;顾国浩;钱海鑫;周晓俊4.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及凝血指标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孙蕾;张秀明5.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制品对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 [J], 刘多辉;雷志礼;韩曙君;董兰;曾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csf肝移植标准

ucsf肝移植标准

ucsf肝移植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UCSF肝移植标准是指在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中心(UCSF)遵循的一系列严格的指南和程序,用于评估和选择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

UCSF肝移植标准严格遵循美国器官分配系统(UNOS)的规定,确保公平分配器官,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UCSF肝移植标准包括许多方面,从患者收容到手术后的长期监护。

患者必须符合肝移植的适应症,如肝硬化、肝衰竭、原发性肝癌等。

UCSF的医疗团队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

在确定患者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后,UCSF的医疗团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等待时间来确定是否将其列入器官等待名单。

UCSF 遵循UNOS的器官分配规则,确保公平分配器官,使那些病情最为严重和需要最为迫切的患者能够尽快获得肝移植手术。

一旦患者成功获得器官匹配,UCSF的医疗团队将为患者安排手术并提供全面的围手术护理。

手术后,患者将接受长期的监护和康复计划,以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除了手术本身,UCSF肝移植标准还包括术后的抗排斥治疗和定期随访。

患者将接受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器官排斥反应,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监测移植器官的功能。

UCSF的医疗团队还会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并重返正常生活。

UCSF肝移植标准是一套严格的指南和程序,旨在确保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UCSF的医疗团队能够为肝病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为他们重获健康和生活带来希望。

第二篇示例:UCSF肝移植标准是指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医院(UCSF)肝移植团队所设定的一系列程序和标准,用于评估和选择适合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并确保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效果最佳。

UCSF肝移植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严格和最有效的评估方法之一,其依据在于多年临床实践和科研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的深入研究。

MELD评分系统 肝移植病人术前评分或分级

MELD评分系统 肝移植病人术前评分或分级
①变量项目是依据统计学筛选出的; ②变量指标均为实验室数据是客观的; ③三项实验测定方法一致性较强,操作不困难,在实 验室内部或实验室之间误差小; ④MELD评分来源于实验室数据,分值是连续的,没有 底值也不会封顶,特别将重病情分值范围能较细致 地区分严重和更严重; ⑤在预测TIPS术后三个月的存活率的精确性,和评 估终末期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短期生存率,MELD 评分优于STP评分。
●2002年美国器官共享网/全美器官获取和移植网
(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 OPTN)
R=0.378×log(胆红素μmol/L×0.058)+1.12×log(INR)+ 0.957×log(肌酐μmol/L×0.011)+0.643
患者评分0~40相当90%~7%的三个月生存率 R值越高,其风险越大,生存率越低。 △ R(30d内积分的差值)>0表明疾病在进展, ≤0表明疾病处于相对平稳期或在好转
●Mayo 医院 Dr.Kamath 改良公式:
R=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 [肌酐 (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
ISI 由试剂商提供!
MELD的应用
在非移植患者预测肝病死亡率中的应用
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在TIPS中的良好预测能力 终末期肝病生存率的预测是有效
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MELD可有效评价移植前患者等待供肝期间的死亡 率及预测患者移植术后的死亡率
在重型肝炎及人工肝中的应用
MELD评分具有下列优点:
2000年Malinchoc等首先应用MELD来预测终末期肝病 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死亡率,并证实 MELD 可以预测终末期肝378ln[胆红素(mg/dl)]+1.12ln(INR)+0.95ln[肌酐(mg/dl)] +0.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

肝脏移植

肝脏移植

肝移植的发展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成人肝脏的重量约占体重的十五分之一,它起着合成、贮存营养、分泌胆汁、解毒的作用。

然而肝脏容易生病,病况一旦进人中晚期,很难治愈。

至今肝硬化被国际医学界定义为“不可恢复的病理变化”,没有任何药物能够软化病变硬化的肝细胞;至于肝癌,更是令人谈虎色变。

天无绝人之路,20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为治疗肝炎、中晚期肝硬化以至肝癌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 ---- 肝移植,就是换个健康的肝脏。

本世纪中叶曾出现短暂的器官移植热潮,首例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都是在那十来年间完成的,而难度最高的是肝移植。

国际医学界根据难度和工程系数给器官移植手术综合计分:肾移植为十几分,心脏移植二十几分,肝脏移植则高达六十几分。

1963年3月1日世界肝脏移植的先驱者和奠基人Starzl教授在美国丹佛市为一3岁的先天性胆道闭锁症患儿施行了世界首例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但是由于术中失血过多而未获成功。

同年Starzl又相继施行4例原位肝移植术并获得成功,虽然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短期内死亡,但初步的成功开启了人类肝脏移植的历史。

1967年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联合应用后,肝移植成功病例逐渐增加。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FK506的应用、肝脏冷保存技术的进步,肝移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所有的大器官移植中,肝移植例数已超过心脏移植,仅次于肾移植而跃居第二位。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肝移植疗效也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从初期的28%-35%,逐步下降至10%以下。

存活情况逐步好转。

1年生存率达90%,5年生存率达80%,还出现大批长期生存的患者,最长生存者为一例胆管癌患者,经肝移植术后已健康生存30余年。

不仅如此,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许多患者还摆脱了免疫抑制剂,而成为健康人。

他们能从事正常的家庭生活并回归社会,妇女还能够妊娠和生育。

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定义:肝脏移植手术后发生 EAD 的手术人数占同期肝脏 移植手术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后 EAD 发生率=
发生 EAD 的手术人数 ×100%
同期肝脏移植手术总人数
说明:符合下列一个或多个标准的病例视为发生 EAD:
(1)术后第 7 天总胆红素(TB)≥171 umol/L(10mg/dL)。
(2)术后第 7 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应用 抗凝药物原因除外)。
定义:肝脏移植某一时间(1 年、3 年、5 年)随访尚存
活的受者人数占同期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良性肝病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LIT-04-02A)。
肝脏移植手术后某一时间随访尚存活的
良性肝病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
良性肝病受者人数
×100%
同期良性肝病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
2.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LIT-04-02B)。
肝脏移植手术后某一时间随访尚存活的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人数
×100%
同期肝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
(三)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无瘤生存率(1 年、3 年、 5 年)(LIT-04-03)。
定义:肝癌肝脏移植某一时间(1 年、3 年、5 年)无瘤
存活的受者人数占同期肝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的比
例。
计算公式: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某一时间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无瘤生存率=
无瘤存活的受者人数
×100%
同期肝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
意义:反映肝脏移植的中远期疗效,与医疗机构手术技
术、术后医疗管理质量等情况密切相关,与同级医疗机构进

肝移植

肝移植

1肝移植病人的选择1.1适应证坏死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道炎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胆管癌暴发性肝衰竭Budd Chiari综合症胆道闭锁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家族性胆汁郁滞先天性纤维性疾病1.2肝移植的指征上述肝脏疾病,发展至如下程度即须施行肝移植手术:⑪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进行性肝病的终末状态。

⑫某些原发性肝胆肿瘤唯有肝移植可以提供可能的根治。

⑬虽未发生肝功衰竭,但是有反复发生因食道曲张静脉破裂而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史,生活质量严重低下,唯有肝移植可以改善这种既存危象时。

⑭有些肝脏代谢性疾病,即使肝功能正常,也需要通过肝移植治疗。

1.3 对肝移植适应证和指征再认识1.3.1 肝内局限的恶性肿瘤:原则上为禁忌症,因为在移植后癌肿会很快复发。

然而面对肝癌极低的肝部分切除率(5%~15%)及术后较高的复发率(50%~70%),全肝切除和肝移植术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

而且在因恶性肿瘤作肝移植的病人中,长期存活的病例也确实不少。

总体来讲,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病人移植术后近期效果可能会非常好,但远期效果差。

绝大多数中心都曾经为肝脏恶性肿瘤实行过肝脏移植。

移植后存活结果比较好的恶性肿瘤包括:①中心性小肝癌(直径≤3.0cm),尤其是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②恶性度较低的原发性肝癌③AFP阴性肝细胞癌④纤维板层癌⑤肝脏纤维软骨瘤⑥血管内皮肉瘤⑦胚胎细胞瘤⑧肝门区胆管癌等。

目前手术技术的改进和重症监护,大大降低了肝移植的术后死亡率,许多移植中心的肝移植术后死亡率已降至0~3%,而HCC 合并肝硬化行肝部分切除术后死亡率仍有3%~15%。

1996年Klintmalm在第16届国际移植会议上统计8个国家40个中心394例纤维板层肝癌接受肝移植术后1、2、5年存活率分别达到90%、90%、70%,其他类型的肝细胞癌存活率也达到69%、61%、41%。

少数胃癌和胰岛α细胞瘤肝转移的病人,肝移植后的生存结果非常好。

与常规的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相比,肝移植术是治疗无肝外转移的肝恶性肿瘤患者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

肝移植

肝移植

第七章肝移植的现状与进展概况1955年Welc h和1956年Jack C anno n首先提出肝移植1960年Mo o re开始作了解情况31例狗的肝移植(4-12天/7例)。

1963年S tarzl首先应用于临床,为一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患儿施行了原位肝移植(O rtho to p ic L iver Transp lan tat io n,O LT x)。

由此而开辟了临床肝移植术的先河,揭开了人类肝移植之序幕。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的C alne也同样对肝移植作了很多的临床探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手术技术得到解决,但由于当年免疫抑制仅局限在类固醇和硫唑嘌呤,故其手术效果仍不令人满意。

80年代初五年生存率仅为20%。

直到新一代药物环孢素A (C ycro sp o rin A)问世,手术适应症从肝脏恶性疾病转为良性终末期肝病,其手术效果大为改观。

目前手术死亡率低于6%,一年生存率达到85%-90%,五年生存率高达75%-85%,长期存活者最长30年,近半数病人术后可做部份或全日工作。

美国已有100多个移植中心开展临床肝移植。

以U n ivers it y o f P ittsb ur g h Med ical C enter(UP MC)为例。

其最多每年达到600多例。

目前美国约有 1.8万多病人在等待肝移植,而由于供体不足每年仅完成8000例, 致使很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得不到治疗而死亡。

在欧洲和澳洲,也有许多肝移植中心相继成立,大约以每年2000-3000例的速度前进。

在我国,最早行肝移植是在1977年由武汉医学院完成(1977-1983,无一例存活超过一年/57例)。

在80年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到了90年代至今已完成肝移植大约在1000多例,至今全国已有很多医院相继开展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

全世界肝移植已超过100,000人次,每年约以8000-10000之速度递增。

一.肝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理论上,一切肝病因常规的内外科疗法不能治愈,而预计在二年内可能出现无法避免的死亡或死亡并发症者,均可列入肝移植行列,等待肝移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8.24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0〕705号
•【施行日期】2020.08.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诊断标准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0年
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0〕7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我委组织专家对《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243号)进行修订,并增加同种异体胰腺、小肠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相关内容,形成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0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6年6月27日印发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243号)同时废止。

附件: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0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年8月24日。

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当今医学领域,儿童肝移植手术已经成为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

肝移植供者指标要求

肝移植供者指标要求

肝移植供者指标要求
肝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来说,供者的指标要求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肝移植供者需要符合以下一些基本指标要求:
1. 年龄要求,一般来说,供者的年龄应在18岁到60岁之间。

过大或过小的年龄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

2. 身体健康状况,供者应该是身体健康的人,没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

此外,供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体检和检查,确保器官的健康状态。

3. 心理健康状况,供者需要接受心理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理性的决策能力并且对手术有清晰的认识。

4. 血型匹配,供者的血型需要与受体相匹配,以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5. 肝脏功能,供者的肝脏需要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提供足够的功能支持受体的生理需求。

除了以上基本指标要求外,肝移植供者还需要接受详细的医学评估,包括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血管系统评估等,以确保供者的肝脏符合移植的要求。

此外,供者还需要接受术前教育和知情同意,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果,以便做出理性的决策。

总的来说,肝移植供者的指标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目的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同时也要保障供者的健康和权益。

这些指标要求是根据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总结出来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乙肝性肝癌肝移植占比远高于西方国家。

为指导全国肝癌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等组织专家制订《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

现再次更新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占所有肝癌类型的75%~85%,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同时也是中国<60岁成年男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据统计中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特别是2015年全面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后,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LiverTransplantRegistry,CLTR)数据显示:2018一2020年国内肝移植数量平均约6000例/年,其中肝癌肝移植占比为35.0%。

为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组织专家于2014年制订《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移植的指标要求
引言概述:
肝移植是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肝病。

肝移植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指标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肝移植的指标要求。

正文内容:
1. 肝功能指标要求
1.1 肝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患者需要满足严格的肝功能衰竭标准,如黄疸、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

1.2 肝脏疾病类型:肝移植适用于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肝炎等。

患者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调查和相关检查,确诊为需要肝移植的疾病类型。

2. 心血管指标要求
2.1 心脏功能:患者需要具备较好的心脏功能,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心血管稳定性。

2.2 血压控制:患者的血压应该在合理范围内,高血压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血压控制。

2.3 心脏病史:患者的心脏病史需要详细评估,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脏并发症。

3. 免疫指标要求
3.1 免疫功能:患者需要具备较好的免疫功能,以避免术后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3.2 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以减少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3.3 感染病史:患者的感染病史需要评估,以避免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

4. 肿瘤指标要求
4.1 肿瘤类型:患者的肿瘤类型需要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

4.2 肿瘤分期:患者的肿瘤分期需要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

4.3 肿瘤治疗效果: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需要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

5. 心理和社会指标要求
5.1 心理状态:患者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状态,以应对手术过程中的压力和术后的心理调适。

5.2 家庭支持:患者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支持,以确保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5.3 经济能力: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以应对手术和术后的费用。

总结:
肝移植的指标要求包括肝功能指标、心血管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指标以及心理和社会指标。

患者需要满足这些指标要求,才能进行肝移植手术。

医生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时,应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并进行全面的评估。

只有在患者的指标要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肝移植手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