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取向来自于对价值、教育及其教育价值的科学认识。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可见,价值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人、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客体的某些属性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成为主体所追求的目的。“教育价值”是价值的下位概念,它们之间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育百科辞典》中关于教育价值的解释是:“有两种含义,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前者指教育中应该在学生身上培养哪些价值……;后者指怎样的教育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此概念从目的性和手段性两个层面揭示出教育应有的价值。作为教育,可分为两种形态考察,即活动的教育和社会现象的教育。作为活动的教育,是指它自身区别于生产劳动等其它活动而培养人的活动。注重探讨教育内部矛盾。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是指把教育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区别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通过传递社会生产经验、生活经验,维持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一种手段。注重探讨教育外部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区别孟因此教育的价值也区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但是这两种价值只是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教育价值的同一内涵,两种价值是教育固有的辩证统一属性。立足于教育活动之内,看待教育对于学生的价值,则为内在价值。教育的内在价值是在教育活动中得到直接反映的一种价值属性,立足于教育领域之外,看待教育对于其它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则为教育的外在价值。教育的外在价值则是在教育以外的其它领域得到反映的一
种价值属性。在实践中不能顾此失彼,左右摇摆,应结合实际,从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形成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这是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依据,是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主体对教育是否能满足其某种需要,成为其追求的目的和所产生的行为的选择。即对教育功能、作用的认识、判断以及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的选择。教育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进步。一个国家在经济、综合国力方面发展强盛,关键在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基础教育任务重大的国家,要想提高整个国民的基本素质,关键在于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就要靠教育。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奠定国民素质的关键阶段,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为此,我们应做到:1.为实现人的价值莫定基础作为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的人来说,人的价值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对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或社会的价值。所以,实现人的价值是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物质的或精神的需求。实则指人的创造价值,其实质是劳动。所谓人的自我价值包括三层含义:(1)人生下来本身就有价值;(2)人要实现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使自身的能力、个性、尊严等得到发展,扩展了自己的价值;(3)人的主体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只有最终实现自身完善化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主体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价值的最高体现。基础教育是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莫基工程。教育是人的身心发展即人的生理素质、心
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的载体和手段,这种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人的价值。而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人的价值的起点和莫基阶段,这个阶段必须扎实可靠。要为实现人的价值奠定基础,就必须以人为本,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为人的发展打好基础,从而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把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效果作为衡量基础教育的尺度,不能急功近利。实际上,人的基本素质具备了,打好基础,其它专业素质和高层素质会派生、迁移而得。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来看;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人类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决定的。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性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人本位日益受到关注。人的主体地位、主体精神、人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更加受到尊重和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说教育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辩证统一,那么基础教育绝不可忽视其人的价值,忽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培养、扩展、增值,这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基础。既如此,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1)克服基础教育功能短效性、狭窄性的认识,不能急功近利。(2)克服过多考虑社会需求而过早将学生发展专业化,定向化、包括不切合实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流。有些职校因学生基础太差而不能正常教学。(3)克服用考试分数以选拔性教育替代普及性教育,以淘汰性教育替代提高教育,我们提倡教师不要做伯乐,要做园丁,满园花开,但
在普及与提高关系上,重点是普及而不是提高。(4)让学生主动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发展之上。2为提高民族素质莫定基础民族素质是指一个民族在它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特性。它虽是无形的但却体现在每个人身上。是由每个公民的素质构成的。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于他生命早期发展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大,且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其一生。一个民族的素质,同样需在每个人的发展形成阶段进行培养,就同人掌握母语一样,终生不忘,终生拥有相应能力。由于基础教育是对整个国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科学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国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具有全民性(面向全体人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质量的全面性)、基础性(为每个人的发展莫定基础、为民族素质形成和提高莫定基础)的根本性质。所以必须注重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质量。而这些方面质量的形成和整合,关键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则更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基础教育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1)基础教育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更不是少数。(2)基础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莫定基础,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为此,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