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模拟练习(整理精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木叶”》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模拟练习
高考二轮复习
0321 21:31
::
阅读《说“木叶”》,完成下面题目。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自从屈原吟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
人传诵的诗篇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B.古代的诗歌中用“树”很常见,用“树叶”却不常见,原因是诗人们出于文字洗练的缘故,遇到“树
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C.“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些名句能够流传人口,与
诗人对“木叶”的使用不无关系。
D.天才的杜甫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宁愿舍弃更明白的“落叶”而使用“落木”,
是因为之前的庾信已经用过“落木”。
2.下面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古代诗人钟爱它们,关键显然在于其中都有“木”这一字。
B.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落叶”是一般的概念,所以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C.从概念上说,“木叶”与“落叶”意思相同,但在诗歌的形象思维中,两者却有较大区别。
D.杜甫宁可冒着让人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的危险使用“落木”,原因都在一个“木”字上。
3.下面对“寒风扫高木”中“高木”与“高树多悲风”中的“高树”的差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高树”描写的是落叶的境况,而“高树”并没有落叶的形象。
B.“高树”能表达深厚的不平,且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
C.“高木”是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它所表现的感情越来越淡。
D.“高树”饱满而“高木”空阔,因为“木”含有落叶的因素。
4.下面对“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的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语言形象中的潜在力量,它躲在概念的背后,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到。
B.诗歌语言之所以富于感染性启发性且不落于言筌,就在于它既有概念的意义,又具有暗示性。
C.“木”暗示性是“木头”“木料”“木板”等,它常影响人们想起树干,而很少让人想起叶子。
D.“树”和“叶”的暗示性是一致的,都能引起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两个形象也十分一致。
5.下面对第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木”这个概念的暗示性不但容易让人想起树干,而且带着“木”字更为普遍的性格,即透着黄色、干燥。
B.“木”所具有的暗示性,使“木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并让人联想到离人的叹息和游子的漂泊。
C.“木叶”具有典型的清秋疏朗的性格,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清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
天。
D.不同于“落木”的空阔,“木叶”是绵密的,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与《九歌》中湘夫人的形象
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