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上导学案(1-2)

湘教版地理七上导学案(1-2)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2.培养学地理情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之谜和地理问题,增强求知欲,从而更加“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现象;3.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1.看书P2-5,完成学习检测第2页的填空、选择、连线2.将自己不确定答案的题号写在下面(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自主完成学习检测第3页的综合能力提升2.同桌间互对答案,找出你们的疑难点,组内讨论我的计划: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把你的计划写下吧!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知道地图的简单概念、绘制方法、种类;掌握地图的三个组成要素;2.知道在地图上如何定向的三种基本方法,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重点)3.明确学习地理的四个途径。

学法指导:学地理------读地图-------明确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定向-------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和计算看书P7-11,初步学会看地图自主学习:一、学会使用地图1.地图是我们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地图是怎样做出来的呢?(看书、读图)P7地图:。

2.展示、了解不同的地图,明确地图的类型(读文,找出)P11地图可分为和两个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等,此外还有地图家族的新成员。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有哪两种?地最终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2、能够说出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38-43页及地理图册第18-19页。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发生显著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

2、读课本P38的图2.19“冬季风”和图2.20“夏季风”,对比分析我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点。

冬季风夏季风来源地风向吹向性质2、阅读P38第二段文字及P39图2.2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回答下列问题:(1)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 - - 为界,把我国分成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对照P24图2.4,把青藏高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标在图2.21上。

(3)对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季风区:受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季。

非季风区:很难到达,降水,全年都比较。

由此可见,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的影响程度。

3、读P42图“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将我国的5种气候类型标在右图中。

(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图中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经过什么山脉与河流。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①;②。

【问题训练】1、下列哪个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秦岭-淮河2、下列叙述中,能够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C.气候种类单一,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种类单一,季风气候显著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4、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这里( )A.夏季风来得迟 B.年降水量稀少C.雨季来得迟 D.不受夏季风影响5、读下图所示的“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

⼋年级地理上册第⼆章第⼆节《中国的⽓候》导学案⽆答案湘教版⼋年级地理上册第⼆章第⼆节《中国的⽓候》导学案⽆答案湘教版学习⽬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温分布特点以及降⽔分布特点,培养学⽣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温和降⽔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进⼀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差异性.3.了解我国的⽓候特征,培养学⽣分析⽓候特征的技能.使学⽣明确⽓候也是⼀种资源,⽽且是我国⾮常丰富的⾃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资源、使⼈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关重要的学习重点1.我国⽓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候为农业⽣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学习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候的主要特征.学习⽅法资料完整分析法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知识点Ⅰ:我国⽓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阅读教材P28图2-14“中国1⽉平均⽓温”,完成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彩笔描出1⽉0℃等温线,该线⼤致位于我国的⼀线,向南延伸⾄⾼原东缘.2.填写下列城市1⽉平均⽓温的范围: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拉萨,⼴州,海⼝ .3.从海⼝到漠河,温度⼤致相差℃,我国冬季⽓温分布特点:,南⽅温暖,越往北去⽓温越低.其主要原因是:①② .(⼆)、读“我国7⽉平均⽓温”,完成下列问题.1.青藏⾼原⼤部分地区的⽓温⽐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其主要原因是.2.我国夏季⽓温分⾯的特征:(青藏⾼原除外).其原因是: .(三)、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 .在我国,从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A 带、B 带、C 带、D 带、E 带和F ⽓候区等温度带.5、读图2-16,秦岭-淮河⼀线,南侧的温度带是,北侧的温度带是 .湖南位于温度带,作物熟制为;海南全部位于带,作物熟制为;东北平原位于温度带,作物熟制为 .识记:P30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思考:五个温度带对农业⽣产的影响?有利:我国南北跨度⼤,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差别很⼤,故适合喜热、喜温、喜凉等多种作物⽣长,世界上绝⼤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存的地点;我国⽔稻、棉花等⾼产作物分⾯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年⼀熟到⼀个三熟也是多样的.不利:引进、推⼴农作物新品种或改⾰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知识点Ⅱ:我国降⽔的分布特点和⼲湿地区(⼀)阅读教材31页“我国年降⽔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到800mm,400mm,200mm年等降⽔量线.2.800mm等降⽔量线⼤致沿⼀线,经⾼原东南边缘.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年降⽔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 .4.读下图,回答问题.1、四地降⽔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年降⽔量的时间分配特点是:季节多,季节少.3、我国降⽔最多的地⽅叫 .4.我国⼲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5、读图2-19,在我国,从东南向西北习惯上划分为A 、B 、C 、D 四种⼲湿地区类型.6、读图2-19,秦岭-淮河⼀线,南侧的⼲湿地区是,北侧的⼲湿地区是,湖南位于⼲湿地区.识记P33⼲湿地区分布和植被类型7.写出各⼲湿地区的主要植被: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旱地区⼲旱地区8.结合中国地形图填下表.地形区内蒙古⾼原东部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龙江北部海南岛温度带⼲湿地区知识点Ⅲ:⽓候复杂多样及其影响1、世界上季风⽓候最典型,影响范围最⼴的地区在洲的东部和南部.世界上的季风⽓候类型有季风⽓候、季风⽓候、季风⽓候三种.2、在季风区内,夏季,风从吹向(填海洋或陆地),降⽔ .冬季风从吹向,降⽔ .3、我国疆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湿地区,加上地形复杂,地势⾼低悬殊,所以我国⽓候,即我国⽓候的主要特征之⼀.4、读⼟2-21,找出湖南的⽓候类型是 .⽓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候特征热带季风⽓候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亚热带季风⽓候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温带季风⽓候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原(北⽅地区)温带⼤陆性⽓候⼴⼤的西北地区⾼⼭⾼原⽓候青藏⾼原,天⼭⼭地6、结合实际,从动植物资源,农业⽣产,地域⽂化等来讨论:我国⽓候复杂多样,对我国有什么影响.(书P35)知识点Ⅳ:季风⽓候显著1、我国季风⽓候显著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世界上最⼤的⼤陆,濒临世界上最⼤的⼤洋,海陆性质差异巨⼤.季风名称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产⽣的影响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夏季风2、的影响是导致降⽔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3、的进退影响我国东部⾬带的推移,南⽅⾬季开始要⽐北⽅,结束要⽐北⽅(早或晚).南⽅⾬季⽐北⽅(长或短).4、夏季风与⾬带进退“失常”,会造成灾害,当夏季风较弱,向北推进迟缓,徘徊在南⽅,则会导致“南北 .当夏季风较强,向北推进迅速,在北⽅滞留时间长,则会导致“南北 .5、我国季风⽓候显著,使得我国夏季普遍,同期,这是我国的⼀⼤⽓候资源.6、我们把受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影响甚⼩的地区叫⾮季风区.季风区内降⽔ .、、 .湖南位于区.8、我国⽓候有很强的⼤陆性特征,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温冬季明显偏,夏季明显偏 .降⽔的年际变化也⼤.知识点Ⅴ:主要⽓象灾害知识点(⼀):特殊天⽓1、寒潮是⼀种在时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的强冷空⽓活动,它会带来急剧、、、有时还伴随天⽓.2、梅⾬是(时间),地区常常出现的天⽓.3、袭击我国的台风常发⽣在⽉,尤以7-8⽉为多(夏秋季节).多发地区是东南沿海各省,以台、粤、闽、浙居多.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天⽓.但台风带来的⾬⽔能够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4、沙尘暴主要是指我国地区和地区,在⽓候⽐较⼲燥的季时,强风将地⾯⼤量沙粒和尘⼟卷⼊空中,使空⽓浑浊,能见度降低.知识点(⼆):旱涝灾害1、洪涝多出现在季和季,是我国地区的多发灾害之⼀2、对我国农业⽣产影响最⼤、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的⽓候灾害是 .3.趣味练习:请将下列四种⾃然灾害的名称填⼊诗中合适的位置(春寒,寒潮,伏旱,台风)春季最害倒春寒,各种秧苗难保全;北⽅难播种,南⽅稻长难;夏季多成灾,房屋倒塌粮减产;若遇霜冻早,庄稼未熟已冻坏.⼩结: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课堂⾃测:⼀、填空题.1.我国夏季盛⾏来⾃海洋的偏()风.2.科学家是依据降⽔量与蒸发量的对⽐将我国划分为()种⼲湿地区类型.3.青藏⾼原地区是()⽓候.4.我国的“⾬极”是().5.⼤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带.6.我国⽓候主要特征之⼀是()⽓候显著.7.⾬带的进退时常会导致()灾害.⼆、选择题.1.以下关于我国⽓候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候复杂多样B.季风⽓候明显C.季风是降⽔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D.西北地区为⾼原⽓候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的特殊天⽓()A.寒潮B.台风C.冰雹D.沙尘暴3.以下不是我国主要⽓候特征的是()A.季风⽓候显著B.冬⾬夏⼲C.⾬热同期D.⽓候复杂多样4.我国⼲旱地区的植被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荒漠草原、荒漠D.草原5.我国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A.⼀年⼀熟B.⼀年三熟C.两年三熟D.⼀年两熟6.我国热带的主要作物是()A.春⼩麦B.⼤⾖C.⽔稻D.冬⼩麦7.⼴东地区属于()A.⼲旱地区B.湿润地区C.半⼲旱地区D.半湿润地区三、判断题.1.我国季风⽓候不明显.()2.我国冬季南北⽓温相关很⼤.()3.我国没有热带地区.()5.梅⾬是我国的⼀种特殊天⽓.()学习反思:第⼆节中国的⽓候教学⽬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温分布特点以及降⽔分布特点,培养学⽣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温和降⽔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进⼀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差异性.3.了解我国的⽓候特征,培养学⽣分析⽓候特征的技能.使学⽣明确⽓候也是⼀种资源,⽽且是我国⾮常丰富的⾃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资源、使⼈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候为农业⽣产提供的有利条件.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候的主要特征.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湿区挂图或投影⽚,⼏个城市的⽓温曲线图、降⽔柱状图.课时安排三课时板书设计第⼆节⽓候⼀、⽓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湿区是我国⽓候复杂多样的⼀个重要标志2、地势⾼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候更加复杂多样.3、⽓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季风⽓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教学过程〔板书〕第⼆节中国的⽓候【板书】⼀、⽓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湿区是我国⽓候复杂多样的⼀个重要标志.〔指导读图〕我们⽐较⼀下哈尔滨和⼴州两地冬季的⽓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州两地1⽉份⽓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要了解全国南北⽓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7⽉平均⽓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我们学过世界⽓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各点的⽓温值,绘两幅⽓温图(发给学⽣⽓温分布空⽩图).要求:①绘出等温线.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同⼀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绘图,然后讨论回答.〔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图2等温线排列⽐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启发引导〕根据上⾯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7⽉平均⽓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先看我国1⽉平均⽓温图,要求观察:①⿊龙江最北部的1⽉平均⽓温⼤约是多少摄⽒度?②海南省的1⽉平均⽓温⼤约是多少摄⽒度?③我国南北1⽉⽓温相差多少摄⽒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致经过的地区.⑤⽐较我国1⽉、7⽉平均⽓温图,看⼀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龙江最北部1⽉平均⽓温在-32°C⼀下,海南省1⽉平均⽓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温相差悬殊.(2)1⽉平均⽓温0°C等温线⼤致通过秦岭-淮河⼀线,向西到青藏⾼原的东南边缘.〔板书〕⼀、冬季⽓温分布规律:南北⽓温相差悬殊〔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出⽰投影⽚〕“冬⾄⽇的光照及昼夜“再读课本中“冬⾄⽇漠河、北京、⼴州三地正午太阳⾼度、昼长时间”表.〔组织讨论〕①冬⾄⽇,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②这时我国北⽅的正午太阳⾼度⽐南⽅⾼还是低?为什么?③这时北⽅和南⽅相⽐较,哪个昼长?为什么?④这时北⽅和南⽅相⽐较,哪⾥获得的太阳光照多?〔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正午太阳⾼度⽐南⽅低,阳光⼩⾓度斜射.再加上北⽅昼长也⽐南⽅低,⾃然北⽅获得的太阳光热就⽐南⽅少.除正午太阳⾼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引导学⽣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思考讨论〕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风向如何?②冬季风对我国北⽅和南⽅⽓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③青藏⾼原、云贵⾼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学⽣讨论、回答.〔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峻岭阻挡,势⼒渐弱,故南⽅受冬季风的影响⽽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温南北相差很⼤,那么夏季⽓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呢?我国夏季⽓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引导读图〕⽤同样⽅法,分析我国7⽉平均⽓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依据1⽉平均⽓温图的⽅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①⿊龙江最北部的7⽉平均⽓温⼤约是多少摄⽒度?②海南省的7⽉平均⽓温⼤约是多少摄⽒度?③找出我国7⽉⽓温最低的地区在哪⼉?那⾥⽓温⼤约是多少摄⽒度?为什么这⾥是我国夏季平均⽓温最低的地区?(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原外,⼤部分地区7⽉平均⽓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温.(2)⿊龙江省北部7⽉平均⽓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平均⽓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温差别不⼤.(3)7⽉我国⽓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原内部.因为青藏⾼原地势很⾼,故青藏⾼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温最低的地区.〔板书〕⼆、夏季⽓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温(青藏⾼原除外)〔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温南北⽓温相差不⼤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温分布的原因的⽅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漠河、北京、⼴州三地正午太阳⾼度和昼长时间表”.通过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温,同学们想⼀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产和⽣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长. (2)冬季北⽅严寒,使北⽅取暖的燃料造成很⼤损失,另外,容易使北⽅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然能更好的为我们⼈类服务.〔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法:(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个⽓候区?(2)这五个温度带和⼀个⽓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致与1⽉份的哪条等温线⼀致(读我国1⽉平均⽓温图)?(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教师对学⽣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法,其它温度带由学⽣⾃⼰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致,⿎励学⽣⾃⼰得出结论,引导学⽣⽐较哪种表述更好.〔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温寒温带:⿊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度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部分、新疆北部带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原以东青藏⾼原⽓候区:青藏⾼原〔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原⽓候区填在填充图上.学⽣填图.〔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样,请看表:〔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农作物喜凉作物:⼩麦、马铃薯、⼤麦(青稞)、甜菜喜温作物:⽟⽶、⾕⼦、⼤⾖等喜热作物:⽢蔗等≥10°C 1000~20__°C >3000°C >5000°C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回答:(1)看⼀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年⼏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钢才提到的⼩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学⽣讨论、回答.〔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长,世界上绝⼤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存的地点.⽽且我国⽔稻、棉花等⾼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年⼀熟到海南岛的⼀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下.但是,由于我国⾯积⼴⼤,各地的⽓温⽇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同⼀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 10°C积温也不相同.因此,在引进、推⼴农作物新品种或改⾰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板书〕降⽔的特征1.降⽔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讲授〕我国降⽔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出⽰投影⽚〕哈尔滨、北京、上海、⼴州四城市降⽔量柱状图.〔启发提问〕请注意⽼师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导读图,学⽣讨论、回答.〔总结〕全国降⽔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差异较⼤,南⽅⾬季长,北⽅⾬季短. 〔板书〕2.降⽔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讲授〕这是⼀年内降⽔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怎样呢?〔副板书〕空间成因时间〔指导读图“中国⼲湿地区〕〔讲授〕降⽔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量的多少,⼜划分了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降⽔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旱的地区,根据⼲旱程度的不同,⼜分为⼲旱和半⼲旱地区.不同的⼲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东部湿润区,⽔分充⾜,可⽣长⾼⼤茂密的乔⽊.过去这⾥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类的⾜迹来到了这⽚⼟地,⼤⽚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区还有⼤⽚原始林.〔挂图〕湿润地区景观.〔讲授〕半湿润区⽔分条件较差,植被由⾼⼤的乔⽊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地区被开发利⽤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明最早的发祥地.半⼲旱区⽓候偏⼲,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挂图〕半湿润、半⼲旱地区景观.〔讲授〕⼲旱地区⽔分严重不⾜,也制约了植被的⽣长,有些地区⼏年不降⼀滴⽔,地表景观⼗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挂图〕⼲旱地区景观.〔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定的⾃然灾害,使⼈们的⽣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较,例如北⾮.〔显⽰北⾮景观〕〔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候⼗分⼲旱,是世界上著名的⼲旱区,⽐我国的⼲旱区有过之⽽⽆不及,这⾥是著名的世界第⼀⼤沙漠――撒哈拉沙漠,⼀⽚⼴阔的不⽑之地.⽽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分为⼆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要看到它不利的⼀⾯.关于这⼀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青藏⾼原海拔很⾼,达数千⽶,随着⼭势的增⾼,⽓温降低,植被随之发⽣变化,从⼭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低对⽓候影响很⼤,进⽽影响植被种类的⽣长分布.秦岭南北⼀图,表⽰了⼭南、⼭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南⽣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北⽣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候上起着屏障作⽤,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温⾼,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温低,为暖温带景观.〔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候的重要因素之⼀.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低悬殊,使得我国的⽓候更加复杂多样.〔板书〕2、地势⾼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候更加复杂多样.〔启发提问〕我国⽓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长有什么影响?学⽣讨论、回答.〔归纳总结〕我国⽓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板书〕3、⽓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8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温的⽐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温,分别⽐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度?学⽣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2)7⽉份,齐齐哈尔的⽓温⽐巴黎⾼多少摄⽒度?学⽣回答:⾼26.3°C(1)齐齐哈尔⽓温年较差,⽐巴黎⼤多少摄⽒度?学⽣回答:齐齐哈尔⽐巴黎⼤26.3°C.〔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我国⽐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部分地区⼜⽐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部分地区的⽓温年较差⽐同纬度地区的⽓温年较差偏⼤.由此得出⽓温冬冷夏热的特点.⼤陆性⽓候显著.〔归纳总结〕我国⼤部分地区降⽔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份,降⽔的季节变化⼤;再加上降⽔的年际变化也较⼤,由此得出我国冬季⼲燥,夏季多⾬,⼤陆性强的⽓候特点.归纳起来,⼀是说明我国季风⽓候显著,⼆是具有⼤陆性的特点.〔板书〕⼆、季风⽓候显著季风⽓候显著冬季寒冷⼲燥夏季⾼温多⾬〔板书〕季风活动及其对降⽔的影响〔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板书〕1.季风的概念〔讲授〕冬天盛⾏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的风叫夏季风.〔板图演⽰〕冬、夏季风的动态演⽰.〔总结板书〕2.风向性质范围冬季风偏北⼲冷⼤部分夏季风偏南暖湿〔提问〕从刚才的演⽰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学⽣讨论.〔板图演⽰〕夏季风被⼀系列⼭脉阻挡.〔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被重重⾼⼭阻挡,只好望⼭兴叹,就此⽌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法到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唐代诗⼈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板书〕3.季风区和⾮季风区〔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空间分布的成因?〔学⽣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充⾜;越往西北内陆,降⽔越少;⾮季风区降⽔最少. 〔讲授〕降⽔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同学们讨论⼀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的⼀致.学⽣讨论.下⾯我们将通过演⽰⾬带的移动和⾬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板书〕4.⾬带移动与⾬季〔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般到4⽉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流交锋,形成降⽔.5⽉,⾬带位于沿海⼀带——华南⾬带(东南沿海⾬带)6⽉,⾬带北移⾄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带(江南⾬带)7、8⽉,⾬带北移⾄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带9⽉,⾬带南移.10⽉,⾬季结束.因此,我国的⾬季出现在每年的5-9⽉.〔总结〕南⽅⾬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1)我国⽓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2)我国⽓候对农作物⽣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三、寒潮、梅⾬、台风和⽔旱灾害(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候条件⼗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给⼈民的⽣产、⽣活造成了巨⼤的损失.例如19__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洪⽔给任命的⽣命财产和⼯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旱的天⽓.(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些地区发⽣⽔旱灾害.洪涝和⼲旱是影响我国最⼤的⽓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投影⽚)19__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了洪涝灾害?洪⽔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形成的⽓候原因、⼈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民做些什么?(学⽣活动)下⾯我么们分成6个⼩组,每个⼩组根据上⾯的问题⼀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组由⼀名代表发⾔.现在给⼤家10分钟讨论.六个代表发⾔之后,由全班⼀起进⾏评议.(教师归纳)(1)⽓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等.(3)使⼈感动的是19__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堤的感⼈事迹.(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板书)⼀、⽔旱灾害1、原因和危害2、措施(过渡)可见我国是⼀个⽔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的影响呢?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思考以下问题:(1)寒潮是⼀种什么样的天⽓现象?你亲⾝经历过寒潮天⽓吗?有什么样的体会?(2)观察课本第60页“侵⼊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的源地吗?它⼤致沿什么⽅向运动?思考从那⾥来的是冷⼲的?(3)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到达时,当地的天⽓将会有怎样的变化?(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5)为了保护农⽥,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学⽣活动)⼩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对寒潮的了解.通过⼩组代表发⾔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致.(教师⼩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组学习、代表发⾔的形式使意见统⼀起来,可以概括为:寒潮造成范围⼴⼤的地区⼤幅度降温的强冷空⽓.⼀般出现在每年秋末⾄初春之间,它来⾃西伯利亚、蒙古⼀带.侵⼊我国以后数⽇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风、降温⾬雪天⽓.通常北⽅的降温幅度⼤于南⽅、平原上的风⼒⼤于⼭区.我国除了青藏⾼原和云贵⾼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南下时,受阴⼭、秦岭、南岭等东西向⼭脉的阻挡,经过翻⼭越岭、长途跋涉,冷空⽓势⼒不断减弱,四川盆地、⼴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云贵⾼原对势⼒减弱的冷空⽓有阻挡作⽤,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原地势特别⾼⽽寒潮不易侵⼊.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烟熏、灌⽔、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二地理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编制人:张旭彤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10.29 编号:7【课型】预展课【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文字和有关地图能够总结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在脑海中构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空间分布位置。

【思维导航】阅读图2.15、2.17;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

【祖国那么大】由学生课下搜集我国各地域的风土人情。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P22-P25之间内容,找到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要注重培养自己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请同学们把自学环节的相关内容在书上画下来。

1.我国南北跨很大,由于的影响,南北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2.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漠河镇和海口市的一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夏季,除了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

3. 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最热的地方是;夏季我国最热的地方是,最冷的地方是。

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

4.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个温度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5.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台湾的,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

6. 和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的湿润程度。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

我国可以划分为、、、。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先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难题动动脑筋,如果完成中遇到困难,去寻找你的对学伙伴,最后遗留的难题,组内讨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2、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特殊性。

(共5点)3.比较图2.18中饭无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总结反馈】请同学们根据大家本节课总结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

1. 北京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读图2—2—1,回答2~3题2.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3、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A、5℃B、8℃C、-4℃D、16℃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递减B、从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东南向西北递增5.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根据()A、降水量B、蒸发量D、降水量与蒸发量6.与1月0℃等温线走向基本一致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200mm年等降水量线C、800mm年等降水量线D、400mm年等降水量线【拓展提升】读我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导学案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导学案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编者李瑞芳一.学习目标:1.应用:搜集地理信息,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并学会在野外辨别方向;2.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3.知道:地图基本要素和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二.定向诱导:要学好这节课,首先我们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越。

其次,要知道怎样辨别方向,当我们面北而立,前面是方,后面是方,左边是方,右边是方。

三.自学探究:怎样看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怎样收集地理信息?如何思考地理问题?野外旅行中怎样学习地理?1.如何用指向标确定方向?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有时需要平移指向标。

例如,问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这时要把指向标平移到B点上;如果问某地理事物是什么走向,需要把指向标平移到该地理事物的中间部位。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关系?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如何根据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计算图上事物的实地距离,要先量出事物的图上距离,将比例尺公式变形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实地距离。

求出数值后,要注意换算成所需要的单位。

五.反馈总结:1.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A.东方B.南方C.北方D.西方2.地理活动小组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下列比例尺最适宜的是()A.1:2000000B.1:500C.1:30000D.1:1000003.图中的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A.30千米B. 60千米C.300 千米D. 600千米4.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A.中国地图B.世界地图C.河南省地图D.鹤壁市地图。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从而归纳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2、初步学会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3、知道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依据。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34-37页及地理图册第16-17页。

1、读课本P35的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彩笔描绘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其中800mm等降水量线的东段大致沿什么山脉和河流一线分布?(2)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3)讨论:上述(2)中得出的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阅读课本P35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

3、阅读课文P36内容和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

(2)我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可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将这四个干湿地区的名称和典型植被填入下列表格中。

方向东南沿海西北内陆干湿地区典型植被(3)对照P35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说出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分别相当于多少mm等降水量线。

(4)判断下列地理事物主要位于哪个干湿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北京市()、广东省()。

4、阅读课文P37活动1、活动2,体会我国不同降水量地区、不同干湿地区人们不同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训练】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2、我国降水的递减规律与下图中的哪条线一致()A.A线 B.B线 C.C线 D.D线3、半干旱地区典型的植被是()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4、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植被类型的变化是。

2024最新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2.2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 导学案(解析版)2

2024最新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2.2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 导学案(解析版)2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 (学案)内容速览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 ►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探究一: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 探究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探究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2024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判读坡的陡缓。

1.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够识别山峰、山脊、陡崖、鞍部、山谷五种山体部位,初步认识五种基本地形。

(区域认知)2.能够理解地形图不同部位形成不同景观的原因。

(综合思维)3.通过学习地形的不同部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白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建设,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4.能够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体不同部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5种地形部位。

►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结合教材“图2.9 地面高度的计算”,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例如图2.9中,甲地海拔为671米,乙地海拔为354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例如图2.9中,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317米。

02自主学习01学习目标3.计算我国最低点吐鲁番盆地(-154.43m)与珠穆朗玛峰(8848.86m)的相对高度。

9003.29米【特别提示】相对高度不一定小于海拔。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如果计算相对高度时有一起算点选在海平面以下,这两点的相对高度大于海拔。

►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教材P32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高中地理_导学案2《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_导学案2《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1 2.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班级:姓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运动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3、理解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4、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结合示意图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影响风形成的作用力难点: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使用说明:1.所有题目分为三级:简单用“*”标志,一般用“**”作标志,较难用“***”标志。

2根据各班老师要求分层布置。

预习检测:一、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阅读教材P38-P40内容)知识梳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1、热力环流过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气压差)。

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特点(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即风向也_______________于等压线。

4、地转偏向力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风的____________,不影响风速。

5、近地面的风还受到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不仅影响风的____________,也减小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新教材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新教材导学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姓名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际现象;2.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3.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4.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5.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作用力;6.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7.学会判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某一点的风向。

第一课时【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阅读教材P34“大气的受热过程”标题下的第一段,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2、阅读教材P34“大气的受热过程”标题下的第二三段,了解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到达地面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之后又发生哪些转化,据此填写下图。

3、阅读教材P34页书下注解(1)判断太阳、地面、大气的温度关系?温度: > >(2)判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关系:波长: > >太阳辐射为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辐射。

4、阅读34页最后一段说明:为什么说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阅读教材P3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标题下的两段文字:(1)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2)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____________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3)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4)大气逆辐射为什么会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教材P35活动月球上,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

对比月球与地球的情况,月球上昼夜温差如此之大,关键在于月球的白天缺少大气的________ 和________等环节,无法对太阳辐射进行________作用,造成白天气温________,而月球的夜晚缺少_______________环节,无法对地面进行__________作用。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高中地理《必修III》黔西南崇文中学杨程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2-7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

2.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难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活动方案:【导入新课】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那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状况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讨论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1、湿地的概念和特点活动一:看课本思考: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湿地有哪些共同特点?2、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活动二:读教材图2-7,分析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思考后写出结论。

二、湿地的价值——“地球之肾”活动3:阅读教材42~43页,分析湿地的价值有哪些?湿地有些什么美称?活动4:请同学们读43页“活动”材料,然后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基因库的理解?(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承转】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初一地理导学案(第二章)全章

初一地理导学案(第二章)全章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地理导学案编写: 秦兰玉审核地理组编写时间:2012年11月25 备课组长签字: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球仪的地轴和两极。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钱,经钱,认识赤道和本初子午钱。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钱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提出证据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钱。

【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东经西经的判断3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环球航行(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他率领船队依次经过、、、)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地球平均半径地球赤道周长二、地球仪(一)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球仪上地轴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1、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两极,北极表示北极的最端,指示与北极对应的点叫,表示地球的最端。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地球仪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时针方向转动3、从地球仪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时针方向转动(二)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点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_________。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_____、_____两个半球。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_______的线地球仪上_____和与赤道______的线] 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所有经线都交于_______________一个圆,且都相互__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长度都________ (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__,_____最长度的划分概念给经线标注度数给纬线标注度数划分从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____度从________向南、向北分______度符号东经(____)、西经(____) 南纬(____)、北纬(____)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______,西经度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______,南纬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图示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_______、180度经线________赤道______、南北回归线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极圈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地理活动单导学案课题: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1课时)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学习目标】1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重点难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一)、阅读教材P31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用彩笔描出1月0℃等温线,该线大致位于我国的一线,向西南延伸至高原东缘。

2.填写下列城市1月平均气温的范围: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拉萨,广州,海口。

3.从海口到漠河,温度大致相差℃,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方温暖,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其主要原因是:。

(二)、读P32“我国7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低),其主要原因是。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青藏高原除外)。

其原因是:。

(三)、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

在我国,从南向北习惯上划分为A 带、B 带、C 暖温带带、D 带、E 寒温带带和F高原气候区等温度带。

2、读P33图2-15,秦岭-淮河一线,南侧的温度带是,北侧的温度带是。

盐城位于亚热带,作物熟制为;海南全部位于热带,作物熟制为;东北平原位于温度带,作物熟制为。

【小组合作】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跟踪练习】1.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C.漠河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2.夏至日,我国下列城市日照时间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广州C.武汉D.北京3.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④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5.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的原因是 ( )①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获得的光热普遍增加②台风的影响③夏季北方白昼时数较长,获得光热相对增多④雨带推移的影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6.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明显C.季风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D.西北地区为高原气候7.盐城的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 B.一年三熟C.两年三熟 D.一年两熟8.我国热带的主要作物是()A.春小麦 B.大豆C.水稻 D.冬小麦初二地理活动单导学案课题: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2课时)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二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章第2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导学案【学习目的】1、理解我国主要城市的分布与等级划分,知道不同国家与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联络城市地域构造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效劳功能的差异。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效劳范围的嵌套理论,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重难点】1、联络城市地域构造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效劳功能的差异。

2、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预习案【教材根底学问梳理】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1)根据:城市。

(2)我国状况:我国的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四类等级。

2、城市效劳功能(1)效劳范围:及城市旁边的与广阔的农村地区。

(2)特点:范围,也没有明确的。

(3)城市等级与城市效劳范围、效劳功能之间的关系3、城市等级与效劳范围扩大的根本条件(城市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1) (城市等级与地理位置亲密相关)(2)(3)(为更远的居民供应效劳使其效劳范围扩大)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体系:是指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城市的。

2、启示:结合下表与图,答复问题: 1、(填上表)请根据非农人口规模分别对赤坎镇、开平市与江门市进展城市等级断定。

思索按现行的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划分城市等级合理吗? 2、请根据资料分析赤坎镇 居民出行到开平市与江门市的间隔 与频率关系。

3、(填上表)你认为赤坎镇旁边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效劳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A 购置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B 购置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C 购置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高校或听音乐会,参观博览馆等探究点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读右图“六边形效劳网络图”,推断图中三个城市(甲、乙、丙)的等级的级别,号填入括号内,并用线段将与其相对应的图例、符号连接起来。

( )最高级城市 · ………( )中级城市 ○ –––– (三区)城镇非农人口4.8万 23.6万 139万 城市等级断定间隔 0 KM 15 KM76 KM 前往该地频率 每周一两次 两三个月一次 每年一两次 寻求效劳功能()最低级城市⊙2、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示意图,答复下列问题。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导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导学案

王爷府中学初二地理导学案主备:姜小杰曹建义审核:初二地理组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2.运用等降水量线图,说出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3.读冬夏季风风向图,知道什么是季风和季风区,知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和影响。

4.记住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记住我国五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区和一个高原气候区的名称,并在图上指出其分布的范围,知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5.在气候分布图上,记住我国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在图上指出其范围和主要地区。

【知识准备】(课前小测):1.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2.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月,因此习惯上用他们分别代表我国的_______季气温和_______季气温3.通常用_______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地_______相同,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等温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

【课堂导学】知识点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探究知识形成(一)读P31图2.13《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二)小结:从等温线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特别______(大\小),越往北,纬度位置越(高、低),气温越;越往南,气温越。

2、造成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原因气温受______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探究知识形成(一)、读P31图2.13《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请同学们在图上找0摄氏度等温线,并用笔重描此线。

2、观察这条等温线东段大致和______山脉和______河流相吻合。

知识点3: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一)、读p32图2.14,《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海陆变迁导学案

海陆变迁导学案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B.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C.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D.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8.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
11.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
12.七大洲主要位于哪一板块
13.1、阅读知识链接,选出下列哪些是因为海陆变迁形成的?
(1)喜马拉雅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2)世界各地的高速公路网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人类生活的遗迹
(4)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
(5)我们家乡昆嵛山上发现了很多鹅卵石和船锚
六年级地理导学案
课题
第二审核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 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2、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 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重难点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贵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异果,香气扑鼻。所有这些,也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导学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的形成
2、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
3、了解我国气候的优点和缺点
二、预习导学
1、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在课本上画出,会描述)
3、列举我国的季风气候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四、合作探究
1、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看课本P38)
2、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40活动1)
五、课堂达标检测
1、我国的季风区是指()
A、东夏季风都能到达并影响明显的地区
B、受冬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C、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D、受西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2、我国即不受冬季风影响,又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西北部
C、塔里木盆地
D、南岭
3、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活动强烈时,会爆发什么灾害性天气?()
A、台风
B、旱灾
C、寒潮
D、洪涝灾害
4、暑假期间,我市某校组织夏令营活动(主要考虑气温因素),最好不去()
A、大连
B、庐山
C、昆明
D、吐鲁番
5、沂源县所在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B、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