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合集下载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背景职业病是由于一定职业环境中所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工人体内器官、组织或系统的不可逆和持续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某种职业环境对从事该工作的人体安全和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毒物、尘、辐射、噪声、振动等。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国家对职业病危害的管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中,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是进行管控的重要工作之一。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表按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GBZ/T 229.1-2010)的要求,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是1~5级。

风险级别风险状况描述1级风险较低,一般处于可控状态2级风险较低,但有时可能会发生轻微伤害或疾病3级风险较高,随时可能发生中度伤害或疾病4级风险很高,可能发生重大伤害或疾病5级风险极高,很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伤害或疾病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管控,应根据病害的形成机理、危害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接触途径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达到预防、减轻和消除职业病发生的目的。

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能够发现危害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危害因素对体内器官的影响和损害程度,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评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序列、程度、作用途径、接触途径和剂量等进行评价。

2.暴露评估:确定劳动者暴露的人数、时间和频率等参数,评估暴露水平。

3.敏感性评估:根据不同人员的个人因素、体位、行动方式等因素,对其受危害的敏感性进行评估。

4.风险评价:对危害程度、暴露水平、敏感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危害等级和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风险管控是针对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022年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

2022年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

MS-CARE-01::在对有限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 52 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47 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22 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22〕73 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22〕76 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 (鲁政办字〔2022〕36 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 2022 ﹞ 16 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份: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份:化学物》 GBZ/T229.2-20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份:高温》 GBZ/T 229.3-20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份:噪声》 GBZ/T 229.4-202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GBZ230-202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10 部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Z/T 189.10-2022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3-2022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 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对有限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对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防护水平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作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制订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方案。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引言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职业病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据统计,职业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后果。

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对职业病进行有效的防控十分重要。

职业病危害与风险分级职业病危害是指在特定作业环境中,长期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或条件下,致使从事该作业的工人发生职业病的现象。

针对职业病危害,国家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职业卫生和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病危险程度的分级,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指标:1.风险危害程度: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性、接触方式、剂量、时间以及作业人员的易感性、暴露程度等。

2.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空气中的容许浓度,主要包括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污染物分类标准。

3.职业病危险度:由各种危险因素组合形成的作业环境下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控管理,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需要将职业病危害风险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管控要求。

下面是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常规控制级别对于常规控制级别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可以采取下列基本措施进行管控:•加人防护设备,如使用口罩、防护眼镜等;•提高操作技能,使用合适的工具,简化操作流程;•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工程控制级别对于工程控制级别的危害风险,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控制措施:•安装抽风设备,清除有害气体或粉尘;•操作过程中采用密闭设备,减少风险因素的释放;•为工作场所配备可靠的安全设备或者安全保护系统,如监测设备等。

管理控制级别对于管理控制级别的危害风险,需要引入更多的管理要求:•建立线上线下的职业健康监测系统;•建立职业卫生委员会,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聘请专门的医师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病检查和诊断。

结语随着人们对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

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

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前言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工作场所必须进行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划分安全风险等级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以更加完善的措施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确保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为此,制定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如下:一、职业病风险分级1. 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分为四级,具体如下:1.高风险等级:工作环境中存在极其危险因素,导致职工的人身安全极易受到伤害。

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和控制。

2.较高风险等级:可能会对职工造成伤害的环境条件或工艺条件比较明显,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3.一般风险等级:工作环境较为安全,但存在一定危险因素。

需要通过相应措施调整,避免职工受伤。

4.低风险等级:工作环境较为安全,不会对职工造成显著的危害。

2. 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为五级,具体如下:1.A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高或者毒性强等情况下。

2.B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较高或者毒性较强等情况下。

3.C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适中。

4.D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较低。

5.E级:与特定职业病的发生关系不确定的职业危害因素。

二、管控措施1. 高风险等级对于高风险等级的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采取有效设施和手段,规避危险因素。

2.告知职工,禁止进入环境进行作业或活动。

3.适时进行危险品清理和处理。

4.加强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

2. 较高风险等级对于较高风险等级的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工艺改进或者环境治理等方式,减少危害因素产生。

2.选用安全性能良好的设施和装备,确保安全。

3.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用品,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3. 一般风险等级对于一般风险等级的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卫生清理和垃圾处置,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从事职业造成的疾病。

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时有义务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做好职业健康保护工作。

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职业病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协助用人单位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2.1 定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是指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其致害性以及影响程度的程度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要求,以达到有效益的防范和控制职业病的目的。

2.2 划分原则•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性属性,将其划分为五类。

•按照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指数,分为3个级别。

2.3 职业病危害等级划分与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要求等级危害因素适用于职业病检查对象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要求Ⅰ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全部健康档案管理等级危害因素适用于职业病检查对象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要求类致病因素Ⅱ类中毒性致病因素从事特定工种或操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年度体检Ⅲ类高毒性致病因素从事特定岗位的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半年度体检Ⅳ类可迅速导致危及生命的毒性致病因素从事特殊岗位或工种的操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季度体检Ⅴ类强致癌因素、高剂量有害化学物质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季度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细则3.1 风险分级划分决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等级后,开展风险分级划分。

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职业病危害等级;2.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等级进行风险分级,确定职业病预防控制管理策略及措施。

3.2 管控措施根据风险分级划分,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计划,并开展相应的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1.对职业病危害等级Ⅱ以上的岗位,建立职业健康监测程序,开展定期职业病健康监测;2.针对各个职业病危害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缓解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3.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技术检查和人员培训;4.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和职业健康档案库。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三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三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即是将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和承受职业危害程度,分等划级,以便明确重点,从而分清轻重缓急。

它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国外称之为A、B、C法按其性质与内容,可分为危险程度分级和危害程度分级两大类别。

本条目重点谈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按危险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把危险分等划级,叫做危险分级。

所谓危险,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状态,出现时能引起事故或不幸。

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

危险等级划分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基本内容,国内外就此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危险分级方法。

1.国外的危险分级方法国外在危险分级的划分方法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①根据同系统或类似系统的以往事故经验教训,指定分类等级;②利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阀值来评价危险性;③评价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按自己的见解,指定一系列数值尺度评价危险性。

以下具体介绍国外几种危险分级方法:(1)美国MIL-STD-882B标准。

1963年美国空军制定了MIL-S-38310标准。

后来,此标准被美国国防部采用,作为正式的军用安全标准,并经多次修改,于xx年3月,最后修改成MIL-STD-882B系统安全程序要求该标准把危险性按危险严重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又根据危险发生的概率把危险分为6个等级,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危险严重程度分级经常容易偶然很少不易不可能事故几乎经常出现在一个月中多次出现在一个月中有时出现可假定不会发生出现的概率接近零不可能出现连续发生经常发生有时发生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不可能发生表归纳了4种危险类别,表中区分了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含环境危害),但只要根据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中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危险级别。

(2)美国道化学公司的危险指数。

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颁布了危险指数法,它是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以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化工厂危险的尺度。

它把危险影响因素,诸如物质性质、工艺过程及设备情况等参数相关,然后求出火灾、爆炸指数。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报告内容: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作环境的变化,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本报告将对我公司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管控。

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我公司对各个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和分级,分为四个等级: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特别高风险。

1. 低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相对较低,员工易受到的危害较少。

例如,办公室人员、销售人员等。

2. 中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高,员工容易接触到一些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不理想。

例如,车间操作工、化学实验员等。

3. 高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非常高,员工长期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存在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

例如,高温炉工、有毒气体处理员等。

4. 特别高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极其严重,员工面临极高的职业病危害。

例如,放射性物质处理员、有害微生物研究员等。

三、风险管控措施基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我公司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1. 低风险岗位:a. 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备,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b.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防治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2. 中风险岗位:a. 优化工作环境,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b.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3. 高风险岗位:a. 采取物理隔离措施,减少有害物质对员工的影响。

b. 强化职业健康防护和应急预案培训。

4. 特别高风险岗位:a. 严格控制工作过程和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的职业病危害风险。

b. 配备特殊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业健康监测。

四、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的监督与检查为了确保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公司将建立定期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包括以下方面:1. 监控员工健康状况,并记录职业病案例。

2. 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3. 强调员工的主动监测和报告职业病危害风险。

双体系-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双体系-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EHS微社区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1 分级管控依据和范围1.1 分级管控目的在对EHS微社区有限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1.2 分级管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 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 GBZ/T 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 GBZ/T 229.4-201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GBZ230-20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3 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对EHS微社区有限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对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防护水平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作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制订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方案。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3、设置“注意防
中暑”警示标识。
准备防暑 项目 项目 降温物品 部级 部
10
11
12 钢筋工 程
13
14
15 16
模板工 17 程
18
机具造成的振动 Ⅳ
钢筋机械加工 作业
钢筋下料产生的 噪音

低风险
振动伤害
1、选择低振动设备; 2、定期维护设备
减少工人作业时间
岗前和在岗定期 职业卫生培训
一般风 险
设置“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警示标识
岗前和在岗定期 职业卫生培训
配戴防尘 口罩
班组 级
班组

较大风 险
中暑
1、高温期间禁止
施工;
2、减少工人作业 岗前和在岗定期
时间;
职业卫生培训
3、设置“注意防
中暑”警示标识。
准备防暑 项目 项目 降温物品 部级 部

一般风 险
尘肺病等呼 吸系统伤害
1、设置通风实施; 2、设置喷雾降尘设施 3、地面积尘及时清扫
中暑
1、高温期间禁止
施工;
2、减少工人作业 岗前和在岗定期
时间;
职业卫生培训
3、设置“注意防
中暑”警示标识。
1、合理安排人员交接

低风险
颈、脊椎等 班; 身体伤害 2、工人适当进行颈部活
动。
岗前和在岗定期 职业卫生培训

较大风 险
中暑
1、高温期间禁止
施工;
2、减少工人作业 岗前和在岗定期
时间;
职业卫生培训
1、选择低噪音设备; 噪音伤害 2、定期维护设备;
3、设置降噪屏
岗前和在岗定期 佩戴防噪

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措施

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措施

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措施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措施一、职业危害分级在工作场所,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职业危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职业危害,一般会对职业危害进行分级。

职业危害分级可以根据危害的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划分。

常见的职业危害分级包括以下几个等级:1. 一级危害一级危害是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相对较低的危害因素。

例如,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办公室环境中的尘埃、噪音、光照等。

对于一级危害的管理,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管理措施,如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合理调整工作环境等。

2. 二级危害二级危害是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较明显的危害因素。

例如,工作现场中的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等。

对于二级危害的管理,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如提供高效的防护设备、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测等。

3. 三级危害三级危害是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极大的危害因素。

例如,工作现场中的极高温度、强酸、强碱、剧毒化学物质等。

对于三级危害的管理,需要采取最严格的安全措施,如提供特殊的防护装备、制定详细的工作操作规程等。

二、职业危害管理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职业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管理措施:1. 预防为主原则职业危害管理的核心原则是预防为主。

即在工作场所设计和工作流程中,尽可能避免产生危害因素,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设计、优化工作环境、选用低危害性物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2. 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于工作人员,特别是与职业危害密切相关的岗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并学习正确的防护措施和操作技能。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3. 合理配置个人防护装备对于一些有职业危害的岗位,需要合理配置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病是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对工作人员健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其危害性和风险大小不尽相同。

因此,对职业病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意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和判定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并根据不同职业病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1.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指标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2.1 暴露程度暴露程度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的程度。

暴露程度越高,职业病的危害越大。

1.2.2 毒性和毒量毒性是指职业病危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毒量是指对人体产生最小可见损伤的最低浓度或最小剂量。

毒性和毒量越高,职业病的危害越大。

1.2.3 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工作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时间长短。

暴露时间越长,职业病的危害越大。

1.3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等级划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暴露程度、毒性和毒量、暴露时间等指标对职业病的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职业病危害分为五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低。

•特别重大级别:指职业病危害极其严重,病发率极高,死亡率极大,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必须采取最严格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重大级别:指职业病危害较大,病发率较高,死亡率较大,造成的损失较大,需要采取严格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较大级别:指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病发率较高,死亡率较大,造成的损失较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般级别:指职业病危害一般,病发率中等,死亡率较小,造成的损失一般,需要采取基本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低级别:指职业病危害较小,病发率较低,死亡率较小,造成的损失较小,需要采取基本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是指在工作场所存在的、与职业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和安全生产隐患。

如果不及时排查和治理,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等级

职业病危害等级

极度危害的毒物(一级毒物)有: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氯乙烯、铬酸盐、重铬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化合物、氰化物。

高度危害的毒物(二级毒物)有: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

中度危害的毒物(三级毒物)有: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

轻度危害的毒物(四级毒物)有: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的需要,依据GB 5044—85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对104种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作了分级(HG24001—96)。

Ⅰ级(极度危害)毒物:联苯胺、2—萘胺、磷胺、甲拌磷、久效磷、内吸磷、甲基对硫磷、三乙基氯化锡、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叠氮酸、叠氮钠。

Ⅱ级(高度危害)毒物:丁二烯、1,2—二氯乙烷、碘甲烷、环氧乙烷、肼(联氨)、一甲肼、偏二甲肼、氯联苯、氯苯、甲苯胺、二甲苯胺、丙烯酰胺、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磷化氢、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三甲苯磷酸酯、甲基内吸磷、乐果、氧化乐果、溴氰菊酯、氯乙酸、铊、硒及其化合物。

Ⅲ级(中度危害)毒物: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乙烯、氯苯、一甲胺、二甲胺、乙胺、乙二胺、二甲基乙酰胺、乙腈、吡啶、氰氨化钙、氯乙醇、二氯丙醇、糠醛、邻苯二甲酸酐、锑及其化合物(不包括锑化氢)、钴及其氧化物、氢化锂、铜尘、铜烟、二氧化硫、三氯氢硅、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马拉硫磷、杀蟆松、氰戊菊酯、硝化甘油。

Ⅳ级(轻度危害)毒物:己内酰胺、秋兰姆、正丁醛、环己酮、二恶烷、乙醚、丙醇、异丙醇、7,--醇、戊醇、环己醇、间苯二酚、四氢呋喃、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酮、醋酸丁酯、醋酸戊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烯、环己烷、液化石油气、抽余油、萘、四氢化萘、萘烷、松节油、氧化锌、二氧化锡、二氧化钛、钼及其化合物、锆及其化合物、碳化钨、六氟化硫、硫酰氟、异稻瘟净、百菌清、丙烯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进行判定。

一、指标界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为严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1.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2)石棉纤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粉尘;(3)已确认对人致癌、致敏的化学有害因素(GBZ 2.1中标注“G1”“致敏”的物质);(4)电离辐射(除外Ⅲ类射线装置、Ⅳ类和Ⅴ类密封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及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5)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附表1-2)。

2.上述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的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本文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分为符合和不符合。

(三)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分三类,分别为接触人数9人及以下、10~49人和50人及以上。

二、风险分级方法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见附表1-1),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风险最低,Ⅲ级风险最高。

附表1-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注:用人单位同时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依风险高的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判定。

三、风险分级步骤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填写附表1-3。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填写附表1-4。

附表1-2 高毒物品目录、高致病化学品目录附表1-3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一览表附表1-4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表。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用人单位首先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将其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四个方面的因素。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剂量、暴露时间和频次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光照、高低温、高压等;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灰尘、有害气体、蒸汽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害虫等;人因因素包括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体力劳动等。

二、危害因素的暴露评估用人单位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暴露程度、暴露强度、暴露时间和暴露频次等指标。

暴露程度反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剂量;暴露强度反映了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水平;暴露时间反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暴露时间的长短;暴露频次反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暴露频次的高低。

三、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评估结果,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具体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量评估是基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剂量、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和暴露频次,以及工人的个体敏感性等指标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模型包括RAG、REBA、NATM和RPN等。

四、职业病危害风险的控制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分级结果,用人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对于中风险和低风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升级。

总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是一种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方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暴露评估,可以判断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工人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
的优先级。
B
C
D
因果分析法
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深入 分析,找出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果关系,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事故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已发生事故的原因,找出导致事 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 生。
03
治理策略与措施
风险分级管理
风险评估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 析和评估,确定危害程度和可能 导致的后果。
动态性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和监测数据的更新,及时 调整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方法
危害因素识别
识别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程度评估
评估各类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程度。
风险分级
根据危害因素识别和危害程度评估结果,确 定风险等级。
风险分级结果应用
制定管理措施
01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防护要求。
资源配置
02
根据风险等级合理配置资源,确保高风险作业场所得到优先关
注。
培训与教育
03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职业
病防护意识。
02
隐患排查方法与技术
隐患排查方法
直观检查法
通过观察作业场所的环境、设 备、人员操作等,发现明显的
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表法
根据已有的安全检查表,对作 业场所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 评估安全状况。
仪器检测法
利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作业场 所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 辐射等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 在危害因素。
专家评估法
邀请职业卫生专家对作业场所 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职
业病危害风险。
隐患排查技术
危险指数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是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岗位的影响程度,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
1. 一般风险类:
- 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风险较低,但仍需要采取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

-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岗位的影响相对较小。

- 需要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具体的防护措施。

2. 较大风险类:
- 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高,需要采取特定的防护措施。

-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岗位的影响较大。

- 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 重大风险类:
- 职业病危害风险非常高,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岗位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导致严重的职业病危害。

- 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采取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具体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而有所不同。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进行分类与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职业危害程度是指某个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程度。

根据危害程度的大小,可以将职业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从业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将就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危害职业一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最高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危险较大,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例如高空作业、爆炸品处理、有毒物品操作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并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二、二级危害职业二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较高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一定的危险,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伤害。

例如高温作业、有害气体处理、潜水作业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三、三级危害职业三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一般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较低的危险,但仍然需要注意安全。

例如普通工地施工、机械操作、焊接作业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设备,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四级危害职业四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较低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危险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注意安全。

例如普通办公室工作、售货员等。

虽然这些职业相对安全,但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仍然需要注意劳动保护,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和工作环境,以防止长期劳动带来的健康问题。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对于从业人员和管理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级别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从业人员在选择职业时,也应该对其危害程度有所了解,做出明智的选择。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各类职业的监管,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对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不同职业的危害程度,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1 工作程序和内容1.1 风险评价准则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1.2 工作步骤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a)基础资料准备。

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

b)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c)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

d)分级管控。

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管理。

1.3 风险点确定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1.4 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1.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

1.4.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2和GBZ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4.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1.5 风险评价1.5.1 风险评价方法1.5.1.1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a)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参照GBZ/T 229.1的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式(1)计算:.........(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L B M W W W G ⨯⨯=式中:G ——分级指数;W M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轻度危害
2
10
4
16
中度危害
噪声
83.9
0
相对无害
2
车间
工种
接触危害因素种类
CTWA(LEX,8h)
mg/m3
dB(A)
PC-TWA
(mg/m3)
dB(A)
CSTEL
(MAC)
mg/m3
PC-STEL
(MAC)
mg/m3
职业接触比值(B)
权重数
(WBi)
权重数
(WB)
危害程度级别
(或SiO2)
车间
工种
接触危害因素种类
CTWA(LEX,8h)
mg/m3
dB(A)
PC-TWA
(mg/m3)
dB(A)
CSTEL
(MAC)
mg/m3
PC-STEL
(MAC)
mg/m3
职业接触比值(B)
权重数
(WBi)
权பைடு நூலகம்数
(WB)
危害程度级别
(或SiO2)
权重数
(WD或WM)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权重数
(WL)
分级指数
权重数
(WD或WM)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权重数
(WL)
分级指数
(G)
作业等级
作业分级权重数(Ci)
作业人数
作业人数权重(P)
作业岗位分级指数(T)
作业岗位危害级别
清理
车间
清理工
粉尘
2.96
0.7
6.33
5
4.2
1.26
1.26
<10
4

1.5
7.56
中度危害
2
30
5
15
中度危害
噪声
77.0
0
相对无害
1
喷漆工

〈0.5
6
〈0.5
10
0.025
0.025
0.025
<10
1

1.5
0.0375
相对无害
1
2
1
2
轻度危害
噪声
75.5
0
相对无害
1
(G)
作业等级
作业分级权重数(Ci)
作业人数
作业人数权重(P)
作业岗位分级指数(T)
作业岗位危害级别
铸造
车间
造型工
粉尘
2.73
0.7
5.97
5
3.9
1.1
1.1
<10
4

1.5
5.6
轻度危害
2
50
5
20
中度危害
噪声
90.7
0
中度危害
2
清铲工
粉尘
2.65
0.7
5.70
5
3.7
1.1
1.1
<10
4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