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资料自然灾害雪灾冻雨
高二地理复习:自然灾害(考试必备)
2.自然灾害的致灾原因及危害 (1) 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异变或人类活动引起自然的异变而使 人类社会受到损害,因此在分析自然灾害成因时应考虑自然 和人为两大方面,尤其是在分析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程 度加大时,应特别注意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如海底 火山、地震会引发海啸;台风(飓风)会引发风暴潮;干旱多 发区往往洪涝灾害、蝗灾也多发。 (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灾害本身( 灾害强度、发生时间等) 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如经济分布密度 ( 人口、城市、 产业的分布密度和发展水平) 、防抗救灾能力和应急机制等。
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高低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 ( 强度) 、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 ( 强度)与灾情成正比,减灾能力与灾情成反比,图解如下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 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 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 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潮的分布、成因及其 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第(1)题,可根据寒潮总次数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趋势判 定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纬度位置及地形,分析影响形 成的主要因素。第(2)题,主要根据水热力性质,(吸热慢, 放热慢)来分析其防御措施的可行性。 【参考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 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 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 减轻冻害。
1 .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 自然灾害的影响。 2 .结合最新典型案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 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 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 .以典型灾害事件,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 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高考地理雪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雪相关知识点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雪是一个常见的考点,相应的知识点也比较丰富。
本文将从雪的形成、雪的类型、雪灾等方面介绍与雪相关的知识点。
一、雪的形成雪的形成是指水分子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主要包括云凝结、核心形成、冰晶生成等阶段。
1. 云凝结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冷空气能改变云中水滴的状态。
2. 核心形成当空气中的颗粒物或气溶胶作为冷凝核,吸附水蒸气并冷却,使水蒸气直接转化为冰晶,形成雪花的核心。
3. 冰晶生成在核心的基础上,如果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合适,冰晶会不断增长,形成具有六角形结构的雪花。
二、雪的类型根据雪花的形状和形成过程的不同,雪可以分为晶体雪、霰雪和雪粒。
1. 晶体雪晶体雪是指由六角形冰晶组成的雪花,最为常见。
晶体雪的形态多样,既有平板状的,也有柱状的和星型的。
2. 霰雪霰雪是直径在0.5-5毫米之间的雪粒,它们通常较大且不规则。
与晶体雪不同,霰雪的形状受到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3. 雪粒雪粒是指直径小于0.5毫米的小颗粒状雪花。
它们通常是由水滴在低温下凝结而成。
三、雪灾雪灾是指由于大范围的降雪引发的一系列灾害。
常见的雪灾包括暴雪、雪崩、冻雨等。
1. 暴雪暴雪是指降雪量较大、时间较长且视野受到严重限制的天气现象。
暴雪会对交通、农业、人畜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
2. 雪崩雪崩是指雪的大规模下滑和滚动,造成威胁人类生活和安全的自然灾害。
主要分为冰崩和雪崩两种类型。
3. 冻雨冻雨是指在接近0摄氏度的温度下,降落的水滴立即冻结为冰。
冻雨会给交通、电力、建筑和植被等方面带来严重的破坏。
综上所述,雪的形成、雪的类型和雪灾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
了解雪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以及相关灾害的影响,对于理解地理气候、环境变化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备战高考地理考试的同学有所帮助。
复习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复习
复习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自然过程中,由地理、气象、水文等因素引发或造成的灾害性事件。
这些灾害事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对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地理自然灾害的分类、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点进行复习。
第一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分类地理自然灾害一般分为四大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台风、龙卷风、干旱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山洪、冰雪灾害等;生物灾害则包括疫病、虫灾、鼠患等。
每一类灾害都有其特定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第二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球内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岩溶地貌等;人类活动因素包括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地理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三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影响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灾害会导致生产生活秩序的紊乱,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此外,灾害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害水源和土壤等。
第四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地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预防。
首先,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提高社会应急能力。
其次,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
此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规范土地利用,减少灾害风险。
同时,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自然灾害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地理自然灾害的分类、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性质和特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1讲 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部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21讲主要的自然灾害课标与教材: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必修第一册:6.1、6.2、6.3]。
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必备知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关键能力]综合分析各种自然灾害成因,分析、评估、说明自然灾害间的关联及其影响;培养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学科素养]能够从区域空间联系的视角,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核心价值]能够从“人地相互影响”的视角,认识避灾、防灾的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020年]山东卷第1、2题;天津卷第17(4)题;海南卷第21(1)题;7月浙江卷第27(2)(3)题;上海卷第22、23、24题[2021年]山东卷第18题;1月浙江卷第1、27题;上海卷第25、26、27、28题……一、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2)分布因素主要分布区气候主要分布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特别是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3)危害[易误辨析]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提示不一定。
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2.干旱灾害(1)(2)分布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最严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3)危害⎩⎨⎧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次生灾害: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思考] 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频发旱灾?提示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3.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①世界: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4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①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②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表现在:
①同一时间,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
②同一地点出现多种自然灾害,不同灾害会连续发生
③同一灾害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雅地震带。
二、防灾减灾
1、防灾
①灾害预报: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精确预报台风、地震等
②修建大量防灾工程防御自然灾害,如“三北”防护林
2、减灾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保证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3、科学自救方法
①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②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当遇到滑坡时,向两侧跑离滑坡体。
③洪涝: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④当遇到洪水,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和泥坯房的屋顶。
⑤当遇到台风时,应及时躲避到房间,关闭门窗。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四章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又称自然灾害性灾难,是指由天文、地质、大气、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的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我国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方面:我国是地震、喀斯特、泉奥等灾害分布最集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气象灾害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灾、寒潮、旱灾等。
(3)水文灾害方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方面: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社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生态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1)预测方法:重点是对天气、地震等方面进行预测。
(2)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部分 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是什么? (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 影响最严重。
第二步:调用知识 汇水速度主要受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 _植_被__覆__盖___率_)的影响;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诱发或加剧洪涝灾害。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❶❷❹可知,在 t4 时期可能出现丰水期流量增__大__、 枯水期流量_减__小_的情况。
第(2)题,由信息❶❷❸❹可知,该地由于过度砍伐、开垦山地, 造成地表植被减__少__,水__土__流__失__加剧。城镇出现后,加快了径流汇__集__的 速度。
[答案] (1)甲 ③ (2)秋末到春初 丙 (3)高纬度地区因为接收到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干冷空气堆积, 形成密度大的冷气团;当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并迅速从高纬向低纬 移动时,就形成了寒潮。 (4)降温 大风 雨雪 (5)有助于地表热量的交换;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可作为天 然杀虫剂,减少农作物虫害;带来风力资源;形成雪景。
五、地震灾害 1.什么是地震?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 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 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 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 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地理课标解读知识点---自然灾害
地理课标解读知识点第一部分自然灾害的防治考点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气象灾害:台风(热带气旋)、寒潮、旱灾、暴雨、沙尘暴、冻雨、低温冷害等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啸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病害等考点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3:简述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考点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如寒潮、沙尘暴、地震等),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考点5: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考点6: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考点2-6课标解读知识点【气象灾害】(1)、台风:成因:两个条件---热带海洋(广阔的高温洋面----位置),热带气旋(低气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时间:夏秋季主要分布:热带、副热带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东亚、东南亚沿海,南亚孟加拉湾沿岸,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沿岸我国: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路径:向西、向北影响:有利-----带来降水,缓解旱情;危害---特大暴雨、狂风,引发风暴潮、洪灾、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①财产损失:毁坏农田、建筑、交通设施等;②造成人员伤亡(2)、寒潮成因:强冷空气南下。
天气系统---冷高压,冷锋时间:冬半年(秋末---次年初春),春秋影响大主要分布:中高纬,我国:大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谷地外),东北、华北、西北严重路径:由西北向东南(西北冬季风引起)影响:有利---减少病虫害;危害---引发冻害、雪灾、风灾等,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交通,危害人体健康(3)、干旱成因:气候条件: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季风区要说明降水变率大);地形条件:坡度较陡的地形,不易存水;(如喀斯特地形区)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差,土壤保水性差。
人类活动: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时间:华北—春旱(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长江流域---伏旱(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主要分布:干旱、半干旱区及降水不稳定区(如季风气候区)(4)、沙尘暴成因:气候条件----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土地条件----多沙质堆积物(沙漠广布);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差;水文条件----地表水缺乏,土地干燥时间:冬、春季主要分布:气候干旱的热带沙漠、温度大陆性气候区及我国温度季风区。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各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增多,成为命题的热点情境。
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
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
考点一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典型自然灾害分析(1)寒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天气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影响较大。
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然而寒潮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寒潮也有益处:①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的交换。
寒潮挟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亚热带地区移动,使地表进行大规模热量交换。
②寒潮可缓解冬季旱情。
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季气候干旱,但寒潮南侵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③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杀死大量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注意】①并非最冷的时候寒潮最频发:11月寒潮天气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②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季少呢?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
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会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非常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
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2)洪涝灾害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考点二地质灾害1. 据地质灾害的分类知识,完成填空。
[知识点]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答案]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解析]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
地理I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2、分布:
3、危害
4、防治
(二)地质灾害——泥石流与滑坡
1、概念:
2、分:
3、成因:
泥石流与滑坡
地形:
坡度大
自然
松散物质多 地表物质:
植被:
气候:
缺乏 暴雨或或冰雪融水汇集
人为: 植被破坏
地震和采矿
3、危害
4、防治
危 害
39、(05江苏)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 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工程: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 退耕还湖,提高湖泊蓄洪能力 非工程: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实行保险制度、 5、防治: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进 生物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 行。
(一)气象灾害——台风 概念与成因 结构与分类
时空分布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中上游毁林,降低涵养水源的 能力;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 高。 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
(二)洪涝
4、危害: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社会稳定 电力设施等,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破坏。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 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 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因地 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推广先进的 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 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 —— 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 (或 B)、旱灾面积占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 (副高 )控制,盛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入海口少,泄洪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等。
2、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和村庄,破坏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
(2)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引发疫情,影响人类健康。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③开辟分洪区,滞蓄洪水。
(2)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②建立健全防洪法规,加强洪泛区管理。
③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干旱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地形: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土壤: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2、分布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3)引发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
4、防御措施(1)农业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品种。
(2)工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污染。
(3)生活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节约用水。
(三)台风灾害1、形成原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由于强烈的大气涡旋形成台风。
2、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
3、危害(1)狂风:摧毁建筑物、电力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道路和桥梁。
(3)风暴潮: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港口和养殖场。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象灾害
6-7级
8-9级 10-11级 12-13级 14-15级 ≥16级
@时光
台风 热带气旋
飓风
台风眼 旋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天气特征 多云大风
狂风暴雨
台风眼
少云无风
台风(飓风)形成条件
(1)热力条件:广阔洋面水 温高(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 持在26℃以上)。 (2)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 充沛的水汽。 (3)其他条件:水平方向上 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②排水不畅
弯曲,排水不畅
河道
淤积或占用河道
③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 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①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②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推行防洪保险
[例1] (2021·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巢湖多年平均水位 8.03米。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地势低,为洪水区,积水快,易内涝; 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 堤威胁。
1.我国旱灾多发区及成因 (1)我国旱灾多发区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 纬度的河段,如黄河上游和下游的 部分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 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 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 水
(2)洪水灾害的成因
气候:降水多,变率大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1500字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台风、海啸等多种形式。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下面是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1. 地震:地震是指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
地震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房屋损坏、基础设施破坏等。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及断裂带有关。
2.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或湖泊水位超过警戒线引起的涝灾。
洪水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农田淹没、城市内涝等。
洪水的发生与降雨量、地形地貌、下垫面等因素有关。
3. 干旱: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降水量偏少,导致地表水资源不足的气候现象。
干旱灾害的影响包括农田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干旱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地表蒸发等因素有关。
4.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和暴雨的天气系统。
台风灾害的影响包括狂风肆虐、暴雨引发洪水等。
台风的发生与地球自转、热带海洋的海温等因素有关。
5. 海啸:海啸是指地震、海底滑坡等原因造成海洋中的大规模海浪,可引发沿海地区的灾害。
海啸灾害的影响包括海水侵蚀、房屋被摧毁等。
海啸的发生与海底地震、大规模海底滑坡等因素有关。
6.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风暴,具有旋转的狂风、破坏性强。
龙卷风灾害的影响包括房屋被摧毁、树木被拔起等。
龙卷风的发生与强热带气旋的形成有关。
在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时,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防御措施。
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灾害事件,了解其影响和教训。
此外,还应掌握一些灾害监测、预警和救援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监测、洪水预警和救援组织等。
以上是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自然灾害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预祝你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 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整合构建]
1.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 广阔的暖洋面(热
热带 气候
海地区、中国东南 带、副热带);充足 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 沿海、日本和东南 的水汽;上冷下热 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 亚、加勒比海和美 的不稳定的大气结 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4.台风带来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5.我国的台风灾害 (1)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知识巩固]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在12级以上。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 ①破坏性大 ②季节性强 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
知识点1 洪涝灾害
[知识筛查]
1.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1)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等。 (2)从地形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暴雨 及热带气旋影 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 命财产安全。山区暴雨可能
响的沿海地区 程
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类型
寒潮
沙 尘 暴
分布
深秋到初春季 节的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课外地理】关于冻雨应该会考察的知识点(附高考题)
【课外地理】关于冻雨应该会考察的知识点(附高考题)高考地理备考专家数据库经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某某地区下了冻雨。
冻雨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它不是雪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冻雨。
冻雨与雨凇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
冻雨的成因形成“冻雨”,要使过冷却水滴顺利地降落到地面,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条件:近地面2000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低于0℃;2000米至4000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0℃,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0℃,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一点的气层,都变成液态水滴。
再向下降,又进入不算厚的冻结层。
当继续下降,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已经以过冷却的形式接触到冰冷的物体,形成坚实的“冻雨”。
冻雨的特征气候特征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
冻雨发生时,风力往往较大。
时间特征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
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期略长。
如皖南黄山光明顶,冻雨一般在11月上旬初开始,次年4月上旬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
地域特征冻雨以山地和湖区多见;中国南方多、北方少;潮湿地区多而干旱地区少;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
据统计,江淮流域的冻雨天气,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
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
冻雨的危害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灾冻雨”试题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李庆敏一、选择题1.本次灾害造成南方大部分地区用电比往年紧缺、局部地区大面积停电的主要因素有①降水量少,水电发电量少②各主要交通线路受雨雪、冰冻影响,煤炭输送严重受阻③生活用电量大增④受冰雪冻害影响,输电线路严重受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形成此次灾害的天气系统是A B C D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大雪灾,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②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③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④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⑤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及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⑥北方位于冷锋锋面前方而被高压及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雪量比南方少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4.下列四图表示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分布,其中最能反映出南方这次冻雨形成的是(北京东城2008学年度高三综合)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灾中应急行动见图1-4。
据此做5~6题。
5.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6.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储备基地的位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1.D 2.D 3.A 4.D 5.D 6.C二、综合题1.(山东青岛质检)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20多天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电力、通信、农业等部门造成严重的损失。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最长连续日数历年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分)A.上一次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低温灾害是1954~1955年B.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低温、雨雪灾害的平均周期为53年C.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最长连续日数平均约为5~10天D.2007-2008年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最长连续日数较平均日数多出近10天(2)这次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原因是什么?(4分)(3)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的这次灾害,气温并不比北方低,降水量比北方一些地区也少,而损失却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⑴ A D(3分)⑵①大的环境是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②具体原因是北方的冷空气南侵,与南方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上空连续交汇且异常稳定(4分)。
⑶①北方空气干燥,南方空气湿润;②这次的灾害,多是雪凝、冻雨造成;③低温天气持续时间长。
(3分)。
2.(江苏台州模拟)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天气,导致南方多省大范围输电线路破坏,电力中断。
国家组织北方产煤大省紧急向南方输送电煤,以解决燃眉之急。
⑴与铁路运输及海洋运输相比,管道运输有何优点?(3分)⑵今年的冰雪灾害给南方地区的能源供应造成了很大压力,这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参考答案:⑴连续性强安全可靠基本不受天气影响(3分)⑵应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应对预案;储存能源;发展核电、管道输气等受天气影响小的能源工程(6分)3.材料一: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中东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冰雪冻雨灾害区,这个区域的暖湿气流主要来自美国的五大湖区。
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并常伴随大风。
在国外,“冰风暴”一词就来源于这个地区。
材料二:2008年某月30日2时地面天气图(见下页图)(1)图中所示时期为2008年的哪月?你判断的理由是? (4分)(2)这一天,连霍(连云港一霍尔果斯)高速许多路段封闭,据图分析原因? (4分)(3)此段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此类灾害常发于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中东部地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南方较美国、加拿大受灾严重的原因? (12分)参考答案:(1)1月;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为强高压,我国南方为雨雪、冻雨天气,说明此时为冬季,12月不可能,2月没有30日。
(4分) (2)大雾、行车不安全(4分) (3)影响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影响通信业;影响电力供应;农业生产等。
(6分)(回答3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题总分)美国、加拿大冻雨灾害区人烟稀少,灾情影响相对较弱,我国长江以南正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从寒假到春节这段时间的人口迁移规模大,其影响力无形中成倍增加;我国灾情预防、应急缺乏经验。
(6分)4.材料一新华社2月5日电,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长时间的雨雪天气过程已造成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9个省(区、市)7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4人,失踪2人。
此外,本次雪灾还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219千公顷;倒塌房屋10.7万间,损坏房屋40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900亿元。
材料二如图⑴关于这次雪灾的成因,叙述错误的是(4分)A.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大气环流形式的改变,造成了我国南方长时间的雨雪天气B.北方的冷气流南下,与南方北上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C.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是这次雪灾的主要成因D.1月10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各地的太阳高度在增大,太阳辐射在增强,空气强烈受热作上升运动,形成大面积的雨雪天气⑵这次雪灾造成数条交通线路受阻,给我国“春运”带来极大影响,其中京九铁路、京珠高速部分路段被迫关闭。
请在图6上较准确地画出京九铁路。
并说明我国兴建京九铁路的意义。
(8分)⑶这次雪灾,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六省(区)受灾最为严重,在图上用A、B字母分别标出安徽、湖南。
(2分)⑷雪灾又称“白灾”,是我国冬季主要的灾害天气,请分析雪灾的危害。
(6分)参考答案:(1)C D(2)(画京九铁路要求比较准确: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位置,并画出通往天津和武汉的支线)意义:合理布局交通网的需要;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3)(如图)(4)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影响交通和通信;影响工业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等等(任答三项即可)5. 2008年初,低温雨雪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地区。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08年1月10到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经历了四次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过程。
这次气象灾害在很多地方都为50年一遇,部分地区的灾害甚至为百年一遇。
材料二:中央气象台2008年1月28日六时再发暴雪红色警报:受冷暖空气影响,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上图所示地区将发生大雪、暴雪和冻雨灾害。
⑴材料所示期间,北太平洋上主要受(气压中心)控制。
⑵图中多个省级行政区发生冻雨灾害,简述发生冻雨灾害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该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⑶1月28日正值运输高峰——“春运”,试述强降雪或冻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⑷据报道,今年上海新茶上市较往年晚得多并且价格偏贵,试分析原因。
⑸通过今年的冰雪灾害,使我们在预防、减轻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方面获得怎样的启示?(至少答出3点)参考答案:⑴阿留申低压(1分)⑵低温少雨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受来自高纬内陆的冬季风控制(3分)⑶强降雪或冻雨引起道路积雪、结冰,使公路、民航、铁路全面受影响,高速公路关闭,机场航班取消,火车营运受阻。
(3分)⑷我国茶叶主要产区在秦淮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今年该地区受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的影响,茶树受冻害,损失较大。
(2分)(5)如: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报;建立有效的“防灾机制”,及时应对突发的灾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灾害的应急工作,开展保险业务;宣传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让人们学会合理的自救、营救措施。
(3分)6.(安徽安庆市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
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巨大影响,灾情十分严重。
材料二(1)受冰冻雨雪影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这次冰冻雪灾引起输变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分路段因停电而中断,导致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
广州火车站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线.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路线返乡。
(6分)(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区(如图)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选择填空)。
(6分)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C.位于南岭北部,地势较高 D.大气环流异常稳定,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E.位于平原地区,积雪深厚 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高峰期(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
“瑞雪兆丰年”,就是说冬季雨雪多预示着来年农业生产可能会获得大丰收。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
(8分)参考答案:(1)公路运输京九线焦柳线(6分)(2) BCD(6分,每答对一个2分)(3)①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农作物安全越冬;③低温不利害虫的越冬,减轻来年的虫害(8分,任答两点即可)7.(山东威海3月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8年1月13日以来,我国广东、湖南、贵州、安徽等省自北向南出现入冬以来大幅度的降温过程,遭受1954年以来50年未遇的极端雨雪冰冻灾害。
据专家介绍,此次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持续雪灾原因主要是:拉尼娜现象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大气环流异常。
孟加拉湾暖气流异常强大,暖气流抵达我国长江以南,滞留在我国南方,遭遇北方的强冷空气后,南北两强各不相让,上演了这场已经争斗了20多天的持久“角力”。
多重原因的叠加使蓄势待发的冰雪冻雨灾害粉墨登场。
忽视温度短期波动变化的自然规律,片面强调全球变暖长期趋势,是导致防灾准备不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