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一)答案

曾学过的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字音lún zhuān jì sì dú rǎn xiá bì xiàng fūfú wãi wâi

二、

2.是①助词,前置宾语的标志②代词,这

过①责备,动词②过错,错误,名词

3.①状语后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省略句④判断句⑤宾

语前置句

三、

(一)、①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

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

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

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

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二)、

①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

②指出二人没有尽辅佐之责。一是列名言。孔子先

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

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

一味苟同。二是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学案(二)答案

二、3.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忧,动词活用为名词。来、安,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三.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词,再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然后批评冉有违背了自己的这些原则,最后,指出季氏之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四、归纳总结: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1、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

2、引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

3、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

4、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

5、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

五、成语:陈力就列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祸起萧墙

七、课堂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一、1.A 2.B 3.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替

4.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②对③从,介④在,介⑤引出对象⑥在,介

5.B

6.D

【能力提高】

1. A.xǐng B.chuán

2.A.谋划,出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

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

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关于朗读的提示:

冉有三句话闪烁其辞,观点含糊,学生应该读出这种感觉。

孔子三次直呼其名“求”,次次各有特点。四次反问句式犹如急风暴雨,劈面打来,使得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第三段义正词严地批评冉有态度不端正,批评冉有、季路违背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慷慨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