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实际案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应用5. 练习题: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关系。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速度等。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高度等。

4. 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如滚摆上升时势能转化为动能,下降5. 分析实际案例:火车上山和下山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及相关案例。

2. 实验器材:滚摆、斜坡、小车等,用于演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

4. 网络资源: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科普视频、文章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应用,以及相关数学计算。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两种基本属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机械能守恒定律5. 动能和势能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投掷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了解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了解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受力有关。

4. 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应用实例: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势能和动能。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计算公式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动能和势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器发射、汽车设计等。

2. 探讨动能和势能的其他相关概念,如弹性势能、电磁势能等。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提出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教师引导流水、弹丸都对外做了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动能1.教师引导: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学生根据导入以及课前的预习回答:动能教师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板书)(二)势能1.重力势能教师展示视频:打桩机在工作的时候,先把重锤高高的举起,重锤落下,可以把桩打入地里,并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板书)根据动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板书)2.弹性势能教师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具有什么能量?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学生回答:弹性势能。

(板书)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板书)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请学生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能量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动能和势能的实际应用5. 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转化关系。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滑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能量形式。

2. 探究动能:介绍动能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 探究势能:介绍势能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引导学生探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理解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能和势能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计算方法的掌握。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两个重要属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机械能守恒定律5. 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转化关系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等。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物体运动状态的属性,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

4.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动能和势能的知识。

9.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动能和势能的知识。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 评价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4.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物理教材,让学生能够自学和参考。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3篇)《动能和势能》篇1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

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

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

(3)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物体运动的现象,如踢足球、抛物体等。

那么,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哪些能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能和势能》。

2.知识讲解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动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势能。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3.实验探究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动能和势能,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小球放在斜面上,让小球滚下来,观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实验二:将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物,观察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发现,小球在滚下来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

生:我们还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随着形变的增大而增大。

4.小组讨论(1)动能和势能有什么关系?(2)如何实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生:我们小组认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小球从高处滚下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生:我们小组发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需要物体发生形变。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力,更体现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用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实际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转化现象5. 能量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定量计算,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投掷物体)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

3.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开展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动能和势能转化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讲解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及应用。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问题驱动、实验观察等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其他能量形式,如热能、电能等,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多样性。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4. 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转化关系。

2. 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判断,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投掷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如质量、速度等。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势能的因素,如高度、弹性等。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如滚摆上升和下落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跳伞等。

6. 总结:强调动能和势能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动能和势能转化的例子,并进行分析。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动能和势能转化关系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3. 作业分析:分析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生活中动能和势能实例的分析是否准确。

七、教学拓展:1. 动能和势能的其他转化形式,如热能、电能等。

2. 动能和势能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汽车、飞机等。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篇1: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7面、68面和69面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列举有能量的物体:被拦河大坝拦住的河水、从山上流下的瀑布。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小组讨论:现象:1.静止的子弹没有杀伤力,而高速射出的子弹具有很大的杀伤力;2.你能用手接住一飞来的乒乓球,但你不敢也不能用手直接接住一个飞来的铅球。

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猜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实验:①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的,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进一步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②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结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速度和质量。

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问题:1.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钢球做没做功?试验中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3.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为什么要让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教师点拨:1.利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是转换法;2.此实验还运用到控制变量法。

动能和势能 教案(精选9篇)

动能和势能 教案(精选9篇)

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9篇)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洁现象。

(二)教具 1.可以转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金属滑块),木块一个,用以做课本图1-1的试验。

2.玩具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试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2.新课教学(1)“能”是什么?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亲密联系。

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今日,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启发同学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

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

当同学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老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启发同学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老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

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明显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

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老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试验。

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由于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肯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2 教学内容: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条件。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使用实例演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条件。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第二章:动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动能的计算公式:K = 1/2 mv^2。

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及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使用实例演示动能的变化规律。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运用动能的计算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学生能分析实例中动能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势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势能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势能与高度、质量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势能的计算公式:PE = mgh(重力势能)。

势能与高度、质量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势能的分类及计算公式。

使用实例演示势能的变化规律。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运用势能的计算公式计算物体的势能。

学生能分析实例中势能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让学生了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

让学生掌握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条件。

4.2 教学内容: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

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条件:无外力作用、能量守恒。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及条件。

使用实例演示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现象。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

学生能分析实例中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条件。

第五章:应用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进步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3.理解机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

教学难点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钢球、斜槽轨道、小木块、砝码、弹簧。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开发等等。

“能”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亲密联络。

我们说一个物体可以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二〕动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飞行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飞行的子弹能做功;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

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

它们的能量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

水由于流动、子弹由于飞行、空气由于流动而具有能。

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物体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静坐的人,足球场上奔跑的运发动,炮膛中准备发射的炮弹,从飞机上投出的____,被电风扇吹动的空气。

〔学生答复〕。

奔跑的运发动,飞机投出的____,被吹动的空气具有动能。

原因是运发动、____和空气是运动的。

而静坐的人和炮膛中等待发射的炮弹是静止的,所以不具有动能。

3.动能的大小或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可以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如今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这是个带槽的木板,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滚下,到达平面上打击一个小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间隔远近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

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

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课题】【重点难点解析】;分析转化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设计目标1. 理解力学中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2. 能够解决与动能和势能相关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它们的转换关系;2.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能量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转换关系;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能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兴趣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实验现场观察及问题解决引入学生;并回顾学生已学过和了解到什么内容,为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2. 简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换关系广义上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拓展一些文化内涵及历史事例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深度的了解中深化认识。

3. 分别分析能量守恒定理及动量守恒定理能量和动量的守恒性,希望借此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4. 以实例详解动能和势能的转换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并以动量的守恒性为出发点,详细解释两种能量的转换。

5.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物理实验学生分小组设计用来证明动能和势能之间互相转换关系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6. 疑难问题解答依据学生分组作业的结果、学生的问题疏解,对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分析,引领学生理解小实验的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转换关系,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并在合作设计实验和问题疏解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学生会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答疑,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更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动能和势能》第课时教案

《动能和势能》第课时教案

《动能和势能》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动能和势能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2.探究动能(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观察小球落地前的运动状态。

(2)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落地前,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动能越来越大。

(3)教师提问: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3.探究势能(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小球放在一定高度的斜面上,观察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小球在滚下斜面过程中,速度逐渐加快,动能逐渐增大,而高度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减小。

(3)教师提问: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小球放在一定高度的斜面上,观察小球滚下斜面后,再抛向空中,落回地面的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3)教师提问:动能和势能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应用拓展(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现象。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利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大小影响因素以及转化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教师展示一辆小车在不同斜坡上滑下的视频,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小车在滑下斜坡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那么,小车的动能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呢?”2.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教师拿出一个弹簧,压缩后释放,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学生回答:“弹簧弹回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节课的主体思路,以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了解到动能、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以观察现象为基础,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学生的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再把学生的认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情景引入:1.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能量2.列举所了解的能量形式思考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教学:一、动能和势能1.展示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

A.滚动的小球B.高挂在枝头的苹果C.压缩变形的弹簧D.高举的重锤E.拉长变形的弓F.流动的水2.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将上述事例按动、势能进行分类,引入动、势能的概念。

3.引发学生对势能进行再分类4.反馈练习5.列举生活中具有动能、势能的例子二、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找出这些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关1. 演示实验:铁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撞击物体,观察物体的移动距离2. 提示学生在控制变量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并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3. 演示实验4. 反馈练习5. 演示:小球质量、速度各增大一倍,推动木块前进情况三、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1. 请学生阅读教材,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2. 引发学生按上述实验探究过程,用身边随手可得到得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对它们进行分类思考、分析,找出动、识别各种能量的形式学会利用分类法找能的本质特征思考、分析、比较。

观察、思考事物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进一步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

联想、交流观察、联想,发现动能有养学生观察能力从物理走向生活从日常生活小,并猜想其影响因素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法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分析、评估观察、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高中知识衔接培养自学速度对动能影响更大阅读、分析运用生活事例或力使所学物理知识再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科学的训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能量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势能:物体存储的能量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 速度:当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 质量:当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三、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2、质量相同时,举得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3、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_____越大,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四、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课题: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自制纸盒、弹簧、橡皮筋、斜面、不同质量的铁球、玻璃球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入新课]:播放汽车冲撞物体,大水推翻房子,太阳能汽车,飞机撞击世贸大楼,等图片或视频加深对能量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1、动能[动手探究]:手能推动纸盒移动一段距离,手也具有能量。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探究有几种方法也能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可以是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其他方向。

[同学交流]:用口吹、用滚动的球撞、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或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

[启发归纳]:用口吹、用滚动的球撞,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推动纸盒的物体都在运动)[得出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提出问题]:狂风能撼动大树,而微风只能摇动树叶,说明动能有大有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启发同学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要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实验前,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1)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答:使小球从斜面滑下,撞击平面上的物块,被撞物块的运动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中应如何具体操作?(答:采用控制变量法。

)(3)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答:使它们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

)(4)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小球撞击物体的速度不同?(答:取同一个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

)[动手探究]: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

[交流结论]:1、质量相同时,速度_____的物体具有的动能_____;2、速度相同时,质量_____的物体具有的动能_____;3、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_____越大,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加深理解]:刚才我们列举的几种能量中属于动能的有哪些?[投影图片]::流动的水、风、行驶的汽车、飞行的飞机等2、重力势能[启发归纳]:刚才我们探究如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的实验中,有的同学采用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的方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说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把物体举高。

)[引导思考]:刚才同学举高的是一个纸盒,你能否想象如果举高的是一个铅球,落下后砸到脚上会有什么后果?(答:一定很痛。

或一定会受伤。

)说明物体被举高后也具有能量。

[得出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小组讨论]:同学们请想一想:(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3)如果我们把桌上的纸盒倒置,让小球举高后落下来砸到纸盒上,从纸盒受破坏的程度来比较小球被举高后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

你应该分几部来进行实验探究。

[动手探究]: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

[交流结论]:1、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2、质量相同时,举得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3、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_____越大,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学生讨论]:如果一块石头静静地躺在高山上,它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能量?你能告诉它吗?[加深理解]: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投影图片]:高山上滑雪的人、空中的飞机等。

3、弹性势能[启发归纳]:刚才我们探究如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的实验中,有的同学采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的方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说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推动纸盒的物体都发生弹性形变。

)[得出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动手做做]:请同学把橡皮筋套在手掌上,拉开橡皮筋后放手,使橡皮筋弹在手掌上。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问轻轻弹的学生:为什么你只拉开一点点而不拉得更开些弹?(答:怕痛。

)拉得越开的橡皮筋弹在手上就越痛,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得出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加深理解]:你能举出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投影图片]:张开的弓、拉开的弹弓、弯曲的撑竿、压弯的跳板、形变的网球及网球拍等。

4、知识小结[教师分析]: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与其他形式的能一样,动能和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

把两个鸡蛋举高1m获得的能量大约等于1J。

[学生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了:(1)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其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课堂练习:(1)课本第115页:想想仪仪(2)课本117页第2,3题。

六、教学说明和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了能突破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我设计了探究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自制纸盒、弹簧、橡皮筋、斜面、不同质量的铁球、玻璃球等)探究有几种方法也能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可以是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其他方向。

这样,有的同学探究出用口吹、用滚动的球撞、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或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等方法。

再从中归纳出能量的三种形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的理解,更懂得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三种能量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并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列举出几种具有以上三种能量的例子。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

本节课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特别是探究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