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学案.doc
学案3:1.4 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

1.4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明确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3.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知识梳理】一、分子动能1、分子动能: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单个分子的动能(1)定义: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分子具有动能.(2)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3、分子的平均动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2)决定因素:物体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的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个别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小或不变,但总体上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一定是增加的.4.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总动能是指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它等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数的乘积.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与物体的温度和所含分子总数有关.二、分子势能1.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子间距离r r=r0r>r0r<r0分子力F 等于零表现为引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功W 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间距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E p最小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2.分子势能的特点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分子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大小,具体的值与零势能点的选取有关.3.分子势能的影响因素(1)宏观上: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2)微观上:分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有关,分子势能与r的关系不是单调变化的.三、物体的内能1.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相关因素(1)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物质的量决定.(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3)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共同决定,同时受物态变化的影响.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比较(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3)热量指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一些物质在物态发生变化时,如冰的熔化、水在沸腾时变为水蒸气,温度不变,此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分子势能变化,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随堂演练一、单选题1.根据分子动理论知,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 0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 B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 C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大值 D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小值2.两分子间距离0r r =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取0r 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正值 B .取0r 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正值 C .取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负值 D .取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负值 3.关于分子和分子力、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 .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分子势能不一定最小C .分子之间一定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D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可忽略 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一个物体加速运动时,其内能一定增加B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先减小后增大C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小颗粒受到各个方向液体分子的冲击力就越不平衡,布朗运动就越明显D .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与温度无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B .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越小C .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大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 .若某气体摩尔体积为V ,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 表示,则该气体的分子体积为AV N6.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
动能和势能(学案第一课时) 2

查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执笔:訾刚审核:陈杰内容:动能和势能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总案数24 备课时间:2014.5.12 授课时间:2014.5.15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物体做功的实质。
2、理解动能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体具有动能。
(重点)3、知道动能的大小分别和哪些因素有关,能分析动能大小的变化,并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判断。
(重、难点)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物体能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功的单位是,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符号是。
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二、合作探究1、现象①静止的子弹没有杀伤力,而高速射出的子弹具有很大的杀伤力;②你能用手接住一个飞来的乒乓球,但你不敢也不能用手直接接住一个飞来的铅球。
猜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阅读P67-68的实验内容,并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下列问题。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
(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
(4)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小段距离后停止。
①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探究动能和速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____球动能最大。
动能和势能学案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4.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5.能用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课前预习学案】(一)知识回顾1、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2、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的国际单位是(二)能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你能说出几种来?例如:。
能量与功有什么联系?(三)动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2动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四)势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有关?3、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课内探究学案】一、能量的定义及单位思考:破坏力巨大的龙卷风具有能量吗?你是怎么判断的?龙卷风对大树、汽车等物体有力的作用,并使它们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对物体做了。
1、能量含义:物体能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吗?2、能的大小:微风使树枝晃动,而龙卷风却能将大树连根拔起。
具有的能量多,你判断的理由是。
能量的大小可以用的多少来衡量。
3、能量的单位与功相同,能量的单位也是,符号。
反馈练习一判断:1、正在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2、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二、动能讨论一:风为什么有能量?风停下来还会有能量吗?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______而具有的能量。
2、例子:实验一:如何让小车具有动能?如何让小车的动能更大些?3、动能的影响因素: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动能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实验检验:器材:斜面、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木块(各小组先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方案,然后实验,并准备展示本组的实验)研究方法:(1)(2)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滚下,观察 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这种研究方法叫 。
表格: 速度一定 质量一定结论:(1)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 ;(2)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 ;评估: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创造:(1)分析P68想想议议;(2)列举应用动能的实例:反馈练习二1、判断(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通过对动能和势能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 实例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5. 能量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实例分析中涉及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投篮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分别讲解动能、势能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明白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性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能、势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通过滑梯、滚轮等设施,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例如,分析投掷物体、弹簧振子等现象。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提出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教师引导流水、弹丸都对外做了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动能1.教师引导: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学生根据导入以及课前的预习回答:动能教师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板书)(二)势能1.重力势能教师展示视频:打桩机在工作的时候,先把重锤高高的举起,重锤落下,可以把桩打入地里,并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板书)根据动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板书)2.弹性势能教师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具有什么能量?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学生回答:弹性势能。
(板书)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板书)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请学生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动能和势能-学习任务

观看视频,
得出初步结论
归纳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弹性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练一练
课程小结
完成作业。
观看视频,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②实验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看视频,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归纳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重力
势能,学习概念
提出问题:物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
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实验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看视频,
得出初步结论
②实验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 1. 课题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能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2. 学习任务: (1)能说出能量、动能、重力势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弹性势能的概念; (2)会用实验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动能、重力
势能大小的因素。
3. 学习准备: 准备好笔记本,边观看边做记录。(紫色字体为笔记内容)播放微课视频时,记笔记的 时候自己暂停播放,进行思考或者完成各种体验活动的时候,也暂停播放。
4.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堂活动,学习环节主要有:
了解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认识能量 归纳
能量的相关概念
认识动能,学习概念 提出问题:物体动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
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实验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阳县物理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校一年级班级学生姓名
课题动能和势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学习目标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要求,你能行!)
自主学习一:能量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你能说出儿种来?如:
2、“能”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比如:电流能做功, 说明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说明具有热能;因此,我们认为:一个物体能够
它就具有o
3、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它一定做功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功和能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动量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
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飞行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飞行的子弹能做功;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
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
它们的能量由于才具有的。
水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弹由于_____ 、空气由于_______ 而具有能。
物理学中把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
2、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A.静坐的人;
B.足球场上奔胞的运动员;
C.炮膛中准备发射的炮弹;
D.从飞机上投出的炸弹;
E.被电风扇吹动的空气。
具有动能的是:; 理由是 ;
3、动能的大小跟和有关。
自主学习三:势能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人们在打桩时,必须把重锤高高举起,当重锤落下时可以做功,因为重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重锤下落时沿着重力的方向向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举高的重锤可以做功,将木桩打入地里。
试想,一个重锤如果静止地压在本桩上是不能做功的。
重锤只有在被的情况下才能做功,即重锤被举高时才具有做功的本领一一能。
一池静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这一池静止的水如果处在高山上,水落下时就可以做做功,把水车冲得转起来。
因此,物体由于叫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和有关。
3、把一个砥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
此时,弹簧
静止,没有—能。
弹簧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0放开手,我们观察到
4、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
性势能。
请你举出儿个应用弹性势能的例子:
我们住地上拍打篮球的时候,球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球就弹起得越—,这说明: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二、合作探究(各抒己见,真诚合作,你们小组是最棒的!)
探究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1)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采用什么研究方法?那些实验采用过这种方法?
(2)实验分儿步完成?如何控制变量?
(3)试验如何比较动能大小?
(4)实验观察什么?注意什么?
展示设计的实验
进行实验
形成结论:;
探究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用身边的物品完成探究二。
形成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器材:劲度不同的橡皮筋
三、分层设练,拓展延伸(细心认真,展示你自己,)
1、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2、势能包含势能和势能两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
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的大
小与有关。
3、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4、判定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假如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假如没有,说明原因:
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 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
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④弹簧:;
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⑦高速升空的火箭: ⑧被拉弯的钢板尺:
⑨被水电站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 ⑩空中下落的皮球。
5、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假如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______ 飞得快。
或“等于”)
6、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能逐渐增大,能逐渐减
小。
7、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A.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C.动能、势能都不变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8、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
A.增大动能
B.增大势能
C.增大惯性
D.减小阻力
9、西吕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州七号”飞船送人太空。
在飞船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天空的过程中()
A.飞船的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
B.飞船的势能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减小
C. R船的势能和动能都在不断减小
D. '船的势能和动能都在不断增大
10、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的
A.内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
学习笔记
学习收获或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