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学案
学案3:1.4 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

1.4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明确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3.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知识梳理】一、分子动能1、分子动能: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单个分子的动能(1)定义: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分子具有动能.(2)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3、分子的平均动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2)决定因素:物体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的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个别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小或不变,但总体上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一定是增加的.4.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总动能是指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它等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数的乘积.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与物体的温度和所含分子总数有关.二、分子势能1.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子间距离r r=r0r>r0r<r0分子力F 等于零表现为引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功W 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间距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E p最小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2.分子势能的特点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分子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大小,具体的值与零势能点的选取有关.3.分子势能的影响因素(1)宏观上: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2)微观上:分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有关,分子势能与r的关系不是单调变化的.三、物体的内能1.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相关因素(1)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物质的量决定.(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3)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共同决定,同时受物态变化的影响.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比较(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3)热量指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一些物质在物态发生变化时,如冰的熔化、水在沸腾时变为水蒸气,温度不变,此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分子势能变化,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随堂演练一、单选题1.根据分子动理论知,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 0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 B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 C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大值 D .当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小值2.两分子间距离0r r =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取0r 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正值 B .取0r 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正值 C .取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负值 D .取r →∞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0r r <时分子势能为负值 3.关于分子和分子力、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 .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分子势能不一定最小C .分子之间一定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D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可忽略 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一个物体加速运动时,其内能一定增加B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先减小后增大C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小颗粒受到各个方向液体分子的冲击力就越不平衡,布朗运动就越明显D .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与温度无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B .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越小C .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大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 .若某气体摩尔体积为V ,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 表示,则该气体的分子体积为AV N6.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
动能和势能学案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4.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5.能用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课前预习学案】(一)知识回顾1、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2、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的国际单位是(二)能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你能说出几种来?例如:。
能量与功有什么联系?(三)动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2动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四)势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有关?3、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课内探究学案】一、能量的定义及单位思考:破坏力巨大的龙卷风具有能量吗?你是怎么判断的?龙卷风对大树、汽车等物体有力的作用,并使它们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对物体做了。
1、能量含义:物体能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吗?2、能的大小:微风使树枝晃动,而龙卷风却能将大树连根拔起。
具有的能量多,你判断的理由是。
能量的大小可以用的多少来衡量。
3、能量的单位与功相同,能量的单位也是,符号。
反馈练习一判断:1、正在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2、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二、动能讨论一:风为什么有能量?风停下来还会有能量吗?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______而具有的能量。
2、例子:实验一:如何让小车具有动能?如何让小车的动能更大些?3、动能的影响因素: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动能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实验检验:器材:斜面、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木块(各小组先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方案,然后实验,并准备展示本组的实验)研究方法:(1)(2)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滚下,观察 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这种研究方法叫 。
表格: 速度一定 质量一定结论:(1)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 ;(2)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 ;评估: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创造:(1)分析P68想想议议;(2)列举应用动能的实例:反馈练习二1、判断(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通过对动能和势能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 实例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5. 能量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实例分析中涉及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投篮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分别讲解动能、势能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明白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性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能、势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通过滑梯、滚轮等设施,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例如,分析投掷物体、弹簧振子等现象。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提出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教师引导流水、弹丸都对外做了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动能1.教师引导: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学生根据导入以及课前的预习回答:动能教师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板书)(二)势能1.重力势能教师展示视频:打桩机在工作的时候,先把重锤高高的举起,重锤落下,可以把桩打入地里,并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板书)根据动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板书)2.弹性势能教师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具有什么能量?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学生回答:弹性势能。
(板书)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板书)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请学生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学案

八年级物理动能导学案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情景导入】子弹能击穿靶子,流水能推动竹排,子弹和流水都做了功。
【学习目标】:1 了解能的含义。
2.知道什么是动能。
通过实验,探究动能动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 能用动能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养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动能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动能动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斜面、钢球、玩具小车、刻度尺等二、新知感悟,自主学习1、能量:物体能够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
一个物体具有能,说明物体有做功的本领。
在物理学中,能量的单位与的单位一样,也是简称符号是。
2、动能:流水、子弹能够做功,因为它们是运动的,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重力势能从空中下落的铅球能把地面砸个坑,说明空中的铅球具有能量,空中的铅球具有能是由于被举高了,存储了能,物体由于叫做重力势能。
4、弹性势能观察课本图11.3-6,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具有能量;被球拍击扁的网球也具有能量。
拉弯的弓、被击扁的网球具有能是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存储了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
5、势能和机械能:和统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三、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探究一: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动能的大小通过小球把木块推动的反映出来。
2.要使小球到达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应使小球从斜面上滚下。
结论:(1)对于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比较图和)(2)对于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
(比较图和)小资料:阅读课本69页的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完成想想议议:因为同一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填容易或不容易刹车);不同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更小。
四、精讲点拨、知识升华推动的距离来比较做功的多少进而比较能的大小。
此物理方法叫。
问题三: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有两个量“质量”和“速度”共同影响动能大小。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3篇)《动能和势能》篇1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
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
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和势能
【学习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5.能用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课前预习学案】
(一)知识回顾
1、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功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 ,功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二)能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你能说出几种来?例如: _________________ 。
能量与功有什么联系?
(三)动能
1 •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2动能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势能
1 •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有关?
3、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课内探究学案】
一、能量的定义及单位
思考:破坏力巨大的龙卷风具有能量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龙卷风对大树、汽车等物体有力的作用,并使它们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对物体做了________________ 0
1、能量含义: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 ,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具有能的物
体一定正在做功吗?
2、能的大小:微风使树枝晃动,而龙卷风却能将大树连根拔起。
具有的能量多,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能量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 的多少来衡量。
3、能量的单位与功相同,能量的单位也是 _____ ,符号_____ 0
反馈练习一
判断:1、正在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
2、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
二、动能
讨论一:风为什么有能量?风停下来还会有能量吗?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______ 具有的能量。
2、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如何让小车具有动能?如何让小车的动能更大些?
3、动能的影响因素:
探究一 |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动能与 ________ 和 ______ 有关
实验检验:
器材:斜面、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木块
(各小组先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方案,然后实验,并准备展示本组的实验)研究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滚下,观察 __________ 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
的大小。
这种研究方法叫 ______ 。
表格: 速度一定 质量一定
结论:(1 )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 _____________ ;
(2 )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 ____________ ;
评估: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造:(1)分析P68想想议议;
(2)列举应用动能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二
1、 判断
(1)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
) (2)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 )
2、 判断动能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 )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_____ ;停止后,它的动能= _________ 。
(2) 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 洒水,它的动能_______ 。
三、重力势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并没有运动,但是它们也能做功,也具 有能。
讨论:举高的重锤能做功吗?如果放在地面上还能做功吗?
1、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 ______________ 具有的能量。
(2)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你能让小球具有重力势能吗?怎样使小球的重力势能更大些? 探究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势能与 ________ 和 ______ 有关
实验检验:(各小组先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方案,然后实验,并准备展示本组的实验 )
评估:(1)实验主要运用了 __________ 法和 __________ 法; (2)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造:列举应用重力势能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三
1、下列动物飞行过程中,如果它们的飞行 高度相同,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
A 、麻雀
B 、鸽子
C 、乌鸦
D 、大雁 2、一架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它的动能 _______ 重力势能 _______ 3、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
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 _______________ 来判断物体
重力势能的大小。
(2 )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
口图—行分析比较。
四、弹性势能 讨论:拉弯的弓能对箭做功吗?怎样把箭射得更远?
1、 弹性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 ________ 具有的能量。
(2)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实验三:你能让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吗?
探究三
I 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弹性势能与 _____________ 有关
实验检验:
(各小组先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方案,然后实验,并准备展示本组的实验)
结论:同一物体, _________ 大,弹性势能越大。
创造:列举应用弹性势能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四
1、 判断:
(1)橡皮泥的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 )
(2 )弹簧越长,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
2、 钟表里的发条拧得越紧则能够走的时间越长,是因为 ____________ 大, ___________ 也越大。
【小结】
表格: _______ 一定 (2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越大,它的重力势
能 ________ 一疋
精选文档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能力提升学案】
1、一个物体能够_______ 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_______ 。
能的单位是_____ 。
2、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
程中,动能____ ,势能______ 。
(填“变大”或“变小”)
3、一个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它的动能________ 势能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关于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距离地面位置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D.物体能够做功,它就一定具有能
5、如图,是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
动能的大小。
________ 次实验是为了研究运动与速
度的关系。
图甲和图乙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 的关系。
可得出结论:
_______ 一定时,_____________ 大,动能越大。
(3 )实验主要运用了_____ 和_________ 法
【作业】
1、请你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
2、列举生活中应用动能势能的例子各两个。
4、从空中自由落下的苹果,动能 _______ ,重力势能 ____ 。
(填“变大”、“变小”、“不变”)
3、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 (钢球/木
块)动能的大小与 ________ 的关系。
(2 )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钢
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