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心理学笔记
观看2022年7月陈默老师的青少年心里心得
观看2022年7月陈默老师的青少年心里心得这几天,看了陈默老师讲的《心理健康教育》,受益匪浅。
发现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不对的地方。
陈默老师的讲座给我许多启示。
陈默老师讲的专题。
这个暑假怎么过。
暑假在孩子们眼里,就是要快乐地玩,在我们家长眼里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弯道超车。
于是亲子关系就会不和谐,产生许多矛盾。
陈老师建议我们,暑假要带孩子多出去转转,改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约同学一块儿玩,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给孩子充分信任,让他自信。
关于手机,对于初中生,可以和孩子商定协约,制定学习、运动、休息、玩手机的时间,督促孩子严格执行。
需要补习的,要有针对性,听听孩子的意见,向孩子表明,只要他有补习需要,家长尽力帮助。
暑假里的家庭社交,不要让孩子成为话题王,不要和别的孩子比。
初中生的家长可以开个家庭读书会,和孩子同看一本书,发表个人的观点,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假期调整好孩子的情绪,有利于新学期的学习成长。
当今都市学生的特性分析。
深深的孤独感,莫名伤感导致抑郁。
沉重的情感负担,还不了的情,深深自责,出现老赖现象。
空前的学业压力,面对焦虑的师长,形成高竞争感。
高话语权,孩子获得的信息量大,思考力强。
弱现实感,寻找存在感,高自尊感。
做做家务对孩子有好处。
道德判断水平高,理性化认知,正义感强。
社会性性别趋势。
性别差异缩小,婚姻态度变化。
个性化要求高。
无奈纠结,不知道怎么办。
总之,以上这些,让家长要理解孩子内心的伤感,尽力帮助化解这种伤感,减少冲突。
孩子成绩不好时,要更关爱孩子。
家长减少焦虑不安,不给孩子增加孩子压力。
陈默心理学笔记
陈默老师育儿心理问题讲座笔记华师大心理学老师陈默老师一、现如今的孩子1、高孤独感的独子上海90后、00后的孩子,都是独套公寓的独子,隔离了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交流,从而有了天生的孤独感。
而本身父母出身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养育独子。
这些孩子既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独子,又是情感上的独子。
一个人一旦孤独,就容易沉静在思考中,思考力很强。
人一思考,就会涉及到终极关怀问题,而感到痛苦。
有的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可能就在思考“活着干啥”“我不想活了”。
例:陈老师临床研究经常遇见孩子想“既然80岁也要成灰,那么我现在就变成灰好了。
”孩子一旦孤独,就开始思考行而上的问题。
而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从这个问题上教导孩子。
理论上说一个人真正成熟是看透了死亡的问题,而大部分实际上从这点来说是不成熟的。
当成人在这个问题上不成熟时候,就会逃避这个问题。
而孩子的这个问题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答案,反而父母回避这个问题。
得不到答案的孩子会越加思考这个问题,便进入抑郁状态,孩子觉得生命没有意义。
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很大,从大量的阅读里去寻找答案,但是又找不到答案,所以孩子觉得越来越糊涂。
天生的孤独感的副产品就是特别的脆弱。
2、低物欲感的贵子现在的孩子有沉重的情感负担,生下来以后6个大人都对他很好,孩子受到了6个人的情感就会报恩。
但是这6个人要求的报恩就是“好好学习”,所以孩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一定要好好读书,要超过别人。
相反,整个学习环境竞争又很激烈,要学习地出人头地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现在的孩子又面对了空前的学业压力,应试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空前的学业压力来自于:1)学校里考试成绩排名就是赤裸裸地白纸黑字地贴在那里的,而让孩子心里非常难受。
2)来源于老师的压力,没有一个职业可以一年四次量化到小数点后一位。
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以班级考试的平均分来的。
从而造成老师压力很大,很焦虑。
老师焦虑的释放渠道就是在教室里,每天课堂上释放给学生。
陈默儿童青少心理咨询感悟
陈默儿童青少心理咨询感悟心理咨询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与陈默儿童青少心理咨询的交流中,我深刻理解到了心理咨询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促进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陈默儿童青少心理咨询中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章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在陈默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成长过程中,陈默儿童和青少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学业压力、社交困境、家庭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帮助陈默儿童和青少年解决内心的问题,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陈默儿童青少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更好地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首先,我深入了解每个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调整咨询策略。
其次,我采用了针对性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共情、提问等,以建立起与他们的信任和联系。
还有,我使用了专业的评估工具,如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以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第三章心理咨询的影响通过与陈默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交流,我看到了心理咨询对他们的积极影响。
首先,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其次,心理咨询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正面的生活态度。
最重要的是,心理咨询可以促进他们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提升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陈默儿童青少心理咨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陈默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沟通困难、保密性问题和家庭参与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认为需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另外,在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保密性方面,我会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并与他们和家长进行明确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与家庭的合作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快咨询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第五章心理咨询的延伸和影响陈默儿童青少心理咨询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默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陈默教授的心理讲座。
陈默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此次讲座主题为“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幸福。
二、讲座内容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陈默教授首先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他指出,心理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更是人生幸福的关键。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情绪、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只有保持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心理健康的标准陈默教授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稳定: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认知清晰: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
(3)人际关系和谐: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我价值感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充分的认知,具备自信心。
(5)适应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具备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陈默教授分享了以下几种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1)调整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保持乐观。
(2)倾诉与沟通:遇到问题时,学会倾诉与沟通,寻求他人的帮助。
(3)锻炼身体: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
(4)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心理压力。
三、心得体会1. 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陈默教授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讲座中,陈默教授分享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对我启发很大。
我将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倾诉与沟通,培养兴趣爱好,学会放松,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陈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陈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分享。
首先,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如今,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各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并应对这些压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其次,我发现积极的情绪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我鼓励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管理情绪。
我常常与学生分享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我还鼓励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如写日记、绘画等,以缓解负面情绪的积累。
另外,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经常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沟通和分享。
我也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加强人际交往技巧。
最后,我认为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我努力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我注重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并尽力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发现学生更加愿意开放心扉,分享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这使我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总结起来,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通过积极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以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
这样,他们将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挑战,并成为积极、健康的个体。
陈默: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正在经历战争!家长搞懂这5点,孩子就有救了
陈默: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正在经历战争!家长搞懂这5点,孩子就有救了为什么你给孩子安排得越周到,孩子却越不领情?为什么你一提学习,孩子就闷闷不乐?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激发出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今天分享儿童心理专家陈默老师的一篇文章,比较全面,也许可以给家长一些思路。
01家长需要关注的5个问题1. 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孩子生理迅速发展时,心理会有变化。
试想,当一个男孩子长得跟爸爸一样高,他心里会怎么想:嘿嘿,你敢打我吗?再比如,特别瘦的男孩和特别胖的女孩,他们平时的苦恼就可能来自于体型。
这时候家长注意千万不要对孩子体征进行评价。
比如:“我家女儿哪都好,就是眼睛有点小。
”对男孩来说,头面部特征越早趋向于成人就越有利,利于他定下来,在同龄人中有领袖潜质。
但女孩则相反。
一个男孩子学习很好,但是掰手腕掰不过别的男同学,他就可能心情不好,觉得女孩子会看不起他。
所以家长如果知道孩子在苦恼什么,就可以和他说:现在这个时代,学习能力更重要,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完全值得骄傲。
2. 一个异性朋友是不够的,要多交几个很多家长在初中就担心早恋。
早恋这个概念,其实是没有的,是不是没拿工资的恋爱都叫早恋?家长放心,在这个年龄,孩子是恋不起来的,但高中生会,你别看就差这3年。
但是,孩子会模仿。
那家长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这么和孩子说——“孩子,你这个年龄就是要学习社会交往的。
告诉妈妈,你有几个好哥们?”“我哥们多了,七八个。
”“异性朋友呢?”“一个。
”“怎么才一个?!不行,妈妈希望多几个,你现在就应该广交朋友。
”这样说的好处是,孩子把交朋友当成应该做的事。
男孩子如果和多个异性朋友交往,啥事都不会有。
女孩子进入这个年龄,妈妈一定要做一件事,这件事非常重要——告诉孩子,如何防止别人性骚扰。
比如告诉女儿,当她和一个异性在一个房间里,无论他是谁,都不能让他的身体靠近你!你身体的一些部位,别人是不能碰的,穿内衣的部位,如果有人碰,一定要大叫把他推开。
2023年听陈默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2023年听陈默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____年,我有幸参加了陈默老师的一场座谈会,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知名的讲师和思想家,陈默老师在这场座谈会上分享了他对于人生、职业和幸福的独特见解,引领我们反思和思考。
陈默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丰富,他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向我们解读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逐功名利禄,而是要关注内心的需求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追求物质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声音,最终走上了焦虑和失落的道路。
而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价值的认识,并且勇敢地去追求和实现它们。
陈默老师还强调了职业的选择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它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满足感、生活质量和心态。
职业选择需要考虑自身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不能仅仅为了金钱或者社会地位而选择。
此外,职业发展也要持续地学习和成长,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陈默老师鼓励我们要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中出类拔萃。
在座谈会中,陈默老师还谈到了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他认为,人际关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真诚的态度、有效的沟通和关心他人的心态。
陈默老师鼓励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需求,并且以善意和尊重对待他人。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也才能在人生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座谈会结束后,我对陈默老师的见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他的观点非常独到,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考角度。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是否和我现在的职业发展方向一致。
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足,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沟通方式。
这次座谈会让我意识到,人生是一场不断探索和成长的旅程,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此外,我还与其他与会者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心理专家陈默:影响学习的三大心理问题
心理专家陈默:影响学习的三大心理问题为什么孩子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学习?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习,解放这一批心累的陪读父母?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陈默老师在一场关于“怎样让孩子愿意学习”的讲座中,作了一针见血的剖析——(陈默)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得慢,很可能是有学习技能障碍学习这件事,先决因素其实是身体条件。
先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几种状况:一二年级了,还在尿床;晚上睡觉鼾声阵阵;有严重的鼻炎、哮喘、慢性肾炎……可以说,如果孩子有诸如此类的生理疾病,那他就可能没法专心学习。
//良药一:父母不断给予安抚//学习是一件需要精气神的事情。
打个比方,一个孩子在教室里坐两节课,若没有足够良好的脊柱、肌肉平衡,一定东倒西歪,坐不住。
还有些孩子,可能是早产儿,可能在0-6岁吃药比吃饭多,那么小学阶段,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会暂时落后一些。
可父母却总是把这些现象解释成是孩子的态度问题,要不就是打击孩子:为什么别人做得到,你却做不到?这就像和一个老奶奶说“为什么别人跑得快,你跑不快”一样的道理。
所以面对这些“做不到”的孩子,父母怎么做最有效?——安抚。
“你慢一点,没关系的,你现在做得不好,过两天一定会做得很好。
”“不用急,慢慢来。
你现在写字不到位,是因为你手的力量还不够。
”多给孩子一些安抚的话语,保护好他们的心理,孩子才不至于被摧垮。
//良药二:营养学是父母的第一课//安抚是心理安慰,但解决孩子生理条件的缺陷,归根结底还是要家长把孩子养好。
如何养好?有两点关键:•营养为人父母,起码要懂些营养学的皮毛,在这里就不赘述。
•免疫保护有的孩子被家长折腾得太累了,上学,去兴趣班,去补习班,吃饭都是在车上吃的,又有多少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其实很累了。
这样紧张疲倦的生活,不但让孩子更易染上传染性疾病,还影响身高。
2影响孩子学习的三大心理问题:恐惧、不自信、焦虑说完了生理角度的“学习机能障碍”,再来说说心理问题。
//孩子的恐惧,来源于三重安全感的缺失//•有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潜意识里深深地埋着不安因为他在0-3岁没有建立基本的安全感。
陈默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陈默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陈默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陈默教授讲座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陈默教授讲座心得体会篇1今年,垣垣成为小学生了,这是一个全新的阶段。
不论孩子还是妈妈,我们都需要及时适应小学的生活。
为此,作为妈妈的我,提前看了不少育儿的书,很多理论都懂,但是真正面对现实情况,还是时常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周,宝贝学校里请教育心理学专家陈默教授给我们这些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做了一个针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报告,陈教授浅显诙谐的语言,让我豁然开朗,很多之前困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首先是整理收纳的问题,垣垣的书包一直是我家老大难。
学校里老师开学就教过如何用文件袋理书包。
但是我们宝贝的书包大部分时候却是“杂乱无章”的。
我和他一起理好早晨整整齐齐带到学校的书包,晚上回来一看,文件袋都折叠起来搁置了,有时甚至发生卷子被揉成团塞到书包角落里,一家人到处找不到的失踪迷案。
对此,我三番五次教育,但是效果不好。
没想到陈教授的办法一下子有了明显作用:文具分类训练。
几次训练下来,回家看书包,果然清爽多了:书、本子、卷子和教具分门别类。
早听到陈教授的方法,就可以避免那么多次发脾气了,看来不是孩子不肯做,是妈妈方法不对。
其次,陈教授关于妈妈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对我触动很深。
现在回家是第一件事是拥抱一下孩子,而不是复读机一样的问:今天作业做了吗?中午吃的什么?我能从垣垣脸上看到开心的笑容,这是如此愉悦的体验。
在陈教授看来,孩子的情感体系是家庭关系的投射,孩子的行为是妈妈行为的一面镜子。
攻击性强的孩子一定有一个歇斯底里的妈妈,这让我时刻审视自己,是不是自己又焦躁了,为什么又要发脾气?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外是对孩子的学习态度。
陈教授说,孩子生下来不是来比赛的,我们要培养竞争力强的孩子而不是竞争感强的孩子。
心得体会doc
听陈默教授讲座有感今天我听了陈默教授题为《提升教师素养,关注学生成长》的讲座,很有感触!专家简介中介绍陈默教授是上海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
她今天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解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1、工作的激情;2、教师的觉察力;3、怎样和孩子沟通;4、掌握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学的技巧;5、了解自己的学生;6了解幼儿、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此外,她还着重讲解了青春期的矛盾、正确的批评和正确与家长沟通等问题.陈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就教师的教育信念、基本素养等方面,向全体教师诠释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复杂性和深远意义。
陈教授从很多生动的实例入手,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理论联系实践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她激情四射,她语言幽默诙谐,表情丰富而夸张,案例鲜活而生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育需要科学的方法,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明白自己职业的优势,勤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懂得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了解教师职业的内涵,才能真正实现耕耘便有收获。
比如怎样和孩子沟通?要做到倾听、询问、对话,倾听要做出倾听的姿态,询问要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对话要理解学生的情绪并且表达出来.陈教授所讲的这些内容都能指导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多的是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也很困惑!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很多问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对学生的很多心理特点不是很了解,不能顺应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很多工作是事半功倍的甚至是无效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它的规律,作为教师必须掌握这些规律。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作为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习一点儿童心理学,按照儿童心理规律来办事,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陈默:婚恋中的心理学
婚恋中的陈默导语人生一半幸福来源生命平衡的需要——阴阳和合相识相恋容易,但相处难说声爱你不容易失败的感情会伤人认识男人和女人男人女人体能爆发力优势持久力优势免疫功能生理结构不稳定生理结构稳定大脑构造胼胝体窄胼胝体宽情绪受压抑易宣泄思维逻辑优势感觉优势心理需求被跟从被呵护性与爱以性而爱以爱而性思考•爱一个人的权力是什么?•爱是索取还是付出?爱的真谛•内在创造力的表现,激发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关怀、尊重、责任心,与被爱的人去发展一种共同的幸福。
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爱的定义•激情之爱强烈渴望与对方在一起•伴侣之爱对对方的深深依恋以及友情的渴望爱的类型•浪漫之爱——带有性欲的喜欢•伴侣之爱——没有性欲的喜欢•色欲——没有喜欢的性欲什么是爱情激情爱情亲密承诺爱情的特点•实现合二为一(从精神到肉体)•专一的、排他的影响亲密的因素•渴望促进爱人的福祉•与爱人分享喜悦•对爱人高度关注•在需要得到帮助时能指望爱人•与爱人互相理解•与爱人分享自我与所有•从爱人那里得到情感的支持•为爱人提供情感支持•与爱人亲密交流爱情的类型亲密激情承诺无爱×××喜欢√××迷恋×√×空洞之爱××√浪漫之爱√√×伴侣之爱√×√愚昧之爱×√√爱情的风格•激情型•游戏型•友谊型•实用型•占有型•利他型真爱和迷恋的差别真爱迷恋渴望了解一见钟情全面的了解自恋的投射帮助成长自我中心细水长流的情谊激情涌动(18个月)承诺无法持续两性关系中的误区•要求对方给自己幸福•控制对方行为•试图改造对方不成熟的情感倾向•用婚姻关系来填补自己精神空虚•理想化•依赖倾向•不能包容对方哪类人不可恋•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婚姻关系•个性互补•边界清晰•权力界限•文化背景•生活模式•情绪能量•智慧•心机婚姻关系的内在模式内在模式婚姻关系的趋势两个心智成熟的伴侣婚姻过得很和谐那个心智成熟的人累死一个心智成熟与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伴侣两个心智不成熟的伴侣婚姻很快解体婚姻中常面临的具体问题•结婚买房还是租房?买房钱的来源?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如果是男方父母出资,房子的主人是他父母还是男女双方当事人自己?父母有钥匙吗?可以随便来吗?跟父母住吗?•男女双方当事人能不能尊敬对方的父母?有没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男女双方当事人的关系?男女双方当事人的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男女双方当事人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如果没有,我们如何面对?婚姻中常面临的具体问题•多久去看一次父母?除夕去谁家?•自己的家族最让对方心烦的事情是什么?•男女双方当事人要赡养父母吗?结婚时父母会给男女双方当事人经济上的帮助吗?具体是多少钱?婚姻中常面临的具体问题•婚后多久生孩子?具体生几个孩子?不打算马上生的话,能不能顶住双方父母的压力。
陈默教授讲座观后感
陈默教授讲座观后感篇一陈默教授讲座观后感哇塞,前几天去听了陈默教授的讲座,我这小心脏到现在还激动得不行呢!说真的,一开始我也就是抱着“去听听看呗,说不定能有点收获”的心态去的。
可没想到,这一听,简直就像给我的脑袋来了一场超级大风暴!陈默教授讲的那些东西,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解开了我心里好多好多的疑惑。
她讲到现在孩子们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说学习压力、社交压力,那叫一个深刻啊!我就忍不住在心里想:“可不是嘛!我身边的小伙伴们不都这样嘛!”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有啥新鲜的,大家都知道现在孩子压力大。
但陈默教授不一样,她不是光嘴上说说,而是用一个个真实又生动的例子,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无奈和痛苦。
我觉得吧,她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心灵魔法师,能看穿我们内心深处的小秘密。
听到她讲那些故事的时候,我都有种错觉,好像她就一直在我身边,看着我长大似的。
讲座过程中,我也有过疑惑。
比如说,她说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可有时候家长们会担心,这自由要是给多了,孩子会不会就“跑偏”了?但后来又想想,也许适当的放手,反而能让孩子飞得更高呢?这一场讲座下来,我真的是感慨万千。
我在想,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我得好好记住陈默教授说的这些话,可不能让孩子也受那么多的苦。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陈默教授讲座观后感嘿,朋友们!前几天去听了陈默教授的讲座,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良多啊!一开始走进那个讲座厅的时候,我心里还在嘀咕:“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来?”可没想到,陈默教授一开口,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她讲的那些关于孩子心理的东西,简直太对我胃口了!就拿孩子的自卑心理来说吧,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卑不就是自己想太多嘛。
但陈默教授说,这背后可能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等好多复杂的因素。
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琢磨着:“难道我以前的想法太简单粗暴了?”陈默教授还举了好多例子,有个孩子因为家长总是批评他,结果变得越来越胆小怯懦。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有时候我爸妈一唠叨,我心里也会特别难受。
陈默: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国家职业版陈默发展心理学定义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展过程和个体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种系种族个体规律●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增长和衰退辩证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由低到高●顺序性:有规律发展不平衡性一生发展不是相同速率普遍性和差异性●发展的规律——普遍●个体差异——差异增长与衰退统一●增长为主的阶段●衰退为主的阶段研究任务各年龄段基本特征心理机能发展特征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基本原理遗传、环境、教育连续不断与阶段性内外在动力关键期发展心理学的里程碑人物国别人名理论贡献爱尔兰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儿童心理最早的研究成果之一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美国霍尔首用问卷调研儿童掀起儿童研究热,推动儿童心理学发展法国比纳首创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量美国格赛尔提出婴儿发展常模对儿童发展心理测量作出贡献美国杜威机能主义、儿童中心说、学校教育模式实用主义奥地利佛洛依德精神分析说儿童发展心理阶段说美国华生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创始人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儿童认知发展俄国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儿童认知发展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20世纪初、中20世纪后期-毕生发展论《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研究方式横向纵向横纵交叉优点:大样本、省时、省人缺点:不利连续变化研究因果关系不清组间差异问题优点:有利连续性研究量变、质变了解因果关系清晰缺点:样本少、时间长成本高、耗人力取横纵各自的优点理论问题-决定作用●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遗传环境共同决定论●相互作用论●遗传PK环境●连续PK跳跃●内在PK外在●关键期PK可塑期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基因型/环境相关●被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亲生父母提供给孩子的养育环境受父母自己的基因影响,并因此与孩子自己的基因相关。
●唤起的基因型/环境相关:我们的遗传特征影响他人对我们的行为反应,并因此影响了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
听陈默老师《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心得体会
听陈默老师《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心得体会
上游完小陈永会通过今晚培训,收获很多,感慨很多,我就教师的基素养谈谈具体体会如下:
1、教师的软实力之一:讲台前的好状态
重要性:教师情绪状态与小学生学习效果正相关系
来源:健康人格情绪调控人际处理自我培养:处理早期创伤提高思想水平个孩子如果一天内被两个成年人怒斥,那么他会做噩梦,会尿床。
2、个人的情绪与他的母亲有关。
如果你是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人,不妨与你的母亲敞开聊聊
3、教师的软实力之二:觉察力
重要性:准确把握学生问题正确帮助学生成长自我培养:阅读提升,自我训练,相互交流做班主任需要提升觉察力。
以上是今天听课其中一部分陈默老师的上课笔记内容,受益很多,老师告诉我们很多生活中师生关系怎么处理好,很想再听陈默老师的课,讲的实在,透彻,本次培训对自己以后教学肯定帮助很大。
陈默儿童心理学讲解
陈默儿童心理学讲解陈默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他专攻心理学中的儿童心理学领域,为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和儿童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陈默儿童心理学的介绍陈默是我国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相关问题。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陈默儿童心理学的理论1.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陈默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其中包括0-6岁的婴幼儿期、6-12岁的儿童期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期。
他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儿童的行为表现、思维方式和情感变化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2. 儿童心理健康的理论陈默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儿童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
他提倡通过培养儿童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引导儿童健康的情感体验来保持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陈默儿童心理学的应用1. 儿童心理治疗陈默在儿童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尤其是儿童焦虑和儿童抑郁的治疗。
他提出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治疗方法,同时将亲子互动和家庭治疗纳入治疗体系中。
2. 儿童教育陈默的研究成果对于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了在儿童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他还关注夹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未成年人,为他们的成长探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四、结论陈默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将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们观念有所变革,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心理讲座笔记华师大陈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华师大陈默国度背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急,家长总在家诋毁应试教育,确非常关注默写生字分数。
不会输不能成功,一、孩子是你单方面的选择——你将给她什么?——你想要她什么?我们真正想给她的是将来把生活过好的素质:好的身体,、适应环境的心理,、能够欣赏自然美艺术美为所感动、,愿意帮助别人、你努力向前,真正的动机是因为自己,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
要真正独处,学会独处,心理要学会有别人,要有会和伴侣发展良好关系的能力,愿意为人类作贡献,这是涉及到生命意义的事情,我们的孩子会很早涉及到。
人在意识和精神里,二、起跑线问题:起跑线在哪里?——赢了起跑线等于赢在终点站吗?误区:把起跑线放在一年级,放在认字。
起跑线:幼儿时神经功能的发育,动作发育。
一个人一生是马拉松,要给孩子愿意持久运动的动力。
现在,我们把孩子塑造成竞争感很强,竞争力不强的人,这种人成绩好倒也行,但是我们的状况?只能赢不能输,当别人比她强,就瓦解掉。
什么样的孩子都要穷养三、发展性的问题:各年龄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哪些是原则性的错误;具体的操作各个心理阶段的问题,小学生最简单最可爱,反而幼儿园复杂。
小学生是幸福感最强的时期,每一个阶段要满足她。
1、11岁前要让一个人疯过。
2老师是真理的化身,妈妈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时,要小心,否则会混乱,会维护孩子。
老师的话。
3满脑子想玩,4、是一个种树的年龄,老师种树妈妈浇水。
小学阶段不好对人下定义。
我50岁还记得小时候我妈妈下的定义。
5、愿意同伴游戏,非常渴望,任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会疗伤、会和人相处、。
初中生很烦,青春期和更年期,初二到初三,高八到九公分。
初中生不会谈恋爱,只会模仿,高中生会谈恋爱,会避孕。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广交同性朋友交异性朋友。
防止性骚扰,当你和一个男人单独在一起时,不要让他靠近。
整个中学阶段就是蛇蜕壳,很痛苦,但是成长,整合自己阶段,重新确立队自己的认识,这个主要来自同伴的评价。
陈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
陈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我最近参加了一场由陈默主讲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收获颇多。
在这场讲座中,陈默用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为我们深入解析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我对这场讲座的心得体会:第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陈默在讲座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
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注重了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的心理状态不良好,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二,心理健康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处理。
陈默告诉我们,很多人对心理健康存在一些误解,比如将焦虑和压力等情绪问题视为短期的情绪波动。
实际上,这些问题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需要我们重视和及时处理。
同时,陈默也教给我们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比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求专业的帮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第三,心理健康需要社会的关注。
陈默在讲座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心理健康的数据,让我们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被忽视,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法获得及时的帮助。
因此,陈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保障每个人的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这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会将讲座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时刻关注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同时,我也会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网络听课笔记(周志恩):陈默老师的讲座:
网络听课笔记(周志恩)第一集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关注学生心理成长主讲嘉宾陈默(上海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师的职场心理架构:概念:具有动力作用的教师职场心理系统。
积极的教育信念——效能感——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专家教师——个人成就感——价值感、目标感高峰体验——生命需要——潜能开发、能量集聚最高点职业效能感,教师要自问:“我能干好教师这个职业吗?我行吗?”教师职业效能感,取决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成分。
职业的自由度应该挺高的,你在空间上是比较自由的,教学楼、图书馆、操场等空间,你完全可以到处溜达。
你干的活,是个体性的,你的备课、编辑教案是独立的,校长是管不了你的。
你什么时候干,怎么干,时间上是自由的。
老师的人际摩擦是最小的。
你的职业的职场的自由成长性是最好的。
你要搞科研,是自由的,有这么多的报刊杂志,你要搞教学研究,你要发表文章,你随时都可以干,没人干涉你。
校长巴不得你成为教学名师,科研专家。
这样,他就成了名校长了。
所以,教师的职业成长是自由的。
你的工作休假很长,将来会越来越彰显它的好处。
你要去哪里,是要时间的。
其他职业的人,是没有时间出去的。
而你作为教师,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同步,孩子上学,你上课,孩子放假,你休假,你可以与孩子同步。
当教师,精神上的好处更明显。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
影响老师对职效能的,还有情感成分。
如果不认同自己的职业,他会很痛苦,对教师工作很怨恨,他就会很累。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严格上是心灵的成长过程。
早期的家庭教育不健康,这种人是不适合做教育的,他的心灵有创伤,需要调治。
一个教师的效能感高的话,他的成就感就高。
老教师听了新老师小王的课,课后对小王老师说,小王老师啊,你的一二三四都很好,你的基础很好,很有潜力。
小王老师回到家里,就非常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学校老教师说我上课很好也,我一定要当一个非常出色的老师,我要做名师。
”这表明小王老师,一入职场,就很有成就感。
2022年心理学家陈默的讲座观后感
2022年心理学家陈默的讲座观后感上周四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学园”,陈默教授专门针对一年级新生家长的讲座生动务实,深入浅出,令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我本身是个脾气比较急的妈妈,在孩子磨蹭、拖沓或者不能达到自己心理预设的要求时难免会有各种催促和不耐烦,而孩子往往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抗行为,于是造成我更加生气,而他则很委屈,常常抱怨我没有耐心。
通过陈教授对幼儿心理的剖析和父母信念的引导,我深刻认识到这种糟糕的互动是我作为家长的急躁和焦虑情绪引起的。
我们太习惯于快节奏和目的导向,以至于常常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恨不得孩子一下长大到不需要操心的程度。
而陈教授说:“孩子的长大是需要慢慢等待的。
”家长必须要学会的是“慢”和“等”,必须要克服的是“催”和“逼”。
家长学园后,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急脾气,并按照陈教授的方法,更多的拥抱、陪伴和鼓励孩子,在他不能达到我的预期时尽可能避免生硬的指责,平心静气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慢慢来”。
结果超出我的预期,小朋友在这一周内说的“我最喜欢妈妈”的次数比之前一个月加起来还要多,前两天还用课堂上攒了两个多月的大星星给妈妈换了一副十分可爱的眼镜,令我非常感动。
陈教授讲座中另一个使我醍醐灌顶的观点是“我们需要培养有竞争力的孩子,而不是有竞争感的孩子。
”从孩子出生以来,我从未对他抱有过出人头地的期望,只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当然我并没有理想主义到认为幸福感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这一代从各种考试和求职中拼杀过来的家长,比谁都清楚幸福需要能力做后盾,能力越大则选择权越大,也就越有机会选择自己幸福感最高的生活方式。
所以,当孩子进入小学,真正迈入社会第一步后,我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暗自评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焦虑于他暂时落后的方面。
而这种焦虑心情难免会通过言语和行动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陈教授旗帜鲜明地区分了“竞争力”和“竞争感”,使我豁然开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默心理学笔记陈默老师育儿心理问题讲座笔记华师大心理学老师陈默老师一、现如今的孩子1、高孤独感的独子上海90后、00后的孩子,都是独套公寓的独子,隔离了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交流,从而有了天生的孤独感。
而本身父母出身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养育独子。
这些孩子既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独子,又是情感上的独子。
一个人一旦孤独,就容易沉静在思考中,思考力很强。
人一思考,就会涉及到终极关怀问题,而感到痛苦。
有的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可能就在思考“活着干啥”“我不想活了”。
例:陈老师临床研究经常遇见孩子想“既然80岁也要成灰,那么我现在就变成灰好了。
”孩子一旦孤独,就开始思考行而上的问题。
而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从这个问题上教导孩子。
理论上说一个人真正成熟是看透了死亡的问题,而大部分实际上从这点来说是不成熟的。
当成人在这个问题上不成熟时候,就会逃避这个问题。
而孩子的这个问题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答案,反而父母回避这个问题。
得不到答案的孩子会越加思考这个问题,便进入抑郁状态,孩子觉得生命没有意义。
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很大,从大量的阅读里去寻找答案,但是又找不到答案,所以孩子觉得越来越糊涂。
天生的孤独感的副产品就是特别的脆弱。
2、低物欲感的贵子现在的孩子有沉重的情感负担,生下来以后6个大人都对他很好,孩子受到了6个人的情感就会报恩。
但是这6个人要求的报恩就是“好好学习”,所以孩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一定要好好读书,要超过别人。
相反,整个学习环境竞争又很激烈,要学习地出人头地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现在的孩子又面对了空前的学业压力,应试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空前的学业压力来自于:1)学校里考试成绩排名就是赤裸裸地白纸黑字地贴在那里的,而让孩子心里非常难受。
2)来源于老师的压力,没有一个职业可以一年四次量化到小数点后一位。
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以班级考试的平均分来的。
从而造成老师压力很大,很焦虑。
老师焦虑的释放渠道就是在教室里,每天课堂上释放给学生。
例:学生告诉心理师,老师会因为教室里课桌椅没有放好而发脾气。
3)来源于家长。
在学校里遇到焦虑的老师,回家要面对一个更加焦虑的妈妈。
聪明的妈妈看见孩子回家会抱抱她(对幼儿),或者聊聊开心的事(对少儿)。
3、第三只笼子里的鼠例:心理学实验。
第一只笼子,鼠放在笼子里,设计成打开笼子就会送进来食物。
由于食物有奖励鼠打开笼子开关的行为,那么鼠就会不停地打开笼子以寻求食物。
第二只笼子,设计成打开笼子就会送电击,那么鼠就不敢去打开笼子了。
第三只笼子设计成,打开笼子送来食物,在打开笼子送来电击,再次打开笼子可能是食物也可能是电击,那么这只老鼠会如何做呢?这只老鼠会发疯,因为它不知道接下来会得到什么?现在的孩子就是这第三只笼子里的鼠,这边非常宠爱,就好像食物,另一边严厉要求,要好好读书,就好像电击。
出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分裂,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我们的孩子是生活在和我们不一样的环境下,处于不同的压力下的孩子,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下,才能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的观念需要更新:?孩子的长大时需要等待的!特别有的男孩子,可能要到初二才会真正长大。
?孩子不是你的替代!你没实现的事,就不要期望在孩子身上实现。
如果家长要孩子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事情,这样你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就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还是心理把孩子当作你的替代品。
甚至有更加恶劣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家长去战胜别人的工具,要让自己的孩子去战胜家长的朋友、同事、亲戚的孩子。
二、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心理任务1、婴幼儿的心理任务(0-1岁,大概是最初的年龄)小婴儿要完成的心理任务很重,要信任别人、信任世界。
所以婴儿刚出生下来,会大哭,表达了恐惧害怕的情绪。
母乳喂养对孩子有好处,没有母乳喂养的孩子就没有享受过这种温暖的怀抱。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觉得世界是不可靠的,别人也是不可靠的,对待别人也不是真诚的。
反映出来的能力缺乏就是社会交往能力缺乏。
例:心理学实验,这还会影响成人将来面对困难的情况。
用钢丝做一个假猴子,吊两个奶瓶,和一个刚出生的小猴子放在一起。
小猴子爬上去喝了奶之后就恐惧地躲得远远的。
在用毛绒布做一个假猴子,吊两个奶瓶。
小猴子喝了奶之后会盘在那个毛茸茸的假猴子那里玩。
接下来再放入一个钢丝做的假蜘蛛,两个猴子看见这个从来没看见过的假蜘蛛,吓坏了。
前面的猴子是逃到笼子上面吊着,后面的猴子是逃到绒布做的假猴子那里,逃到妈妈那里去,把妈妈抱紧。
过了一会儿,后面的猴子从妈妈身上下来,去惹、逗弄那只蜘蛛,发现蜘蛛是假的,就和蜘蛛一起玩了。
前面的猴子即使被放到蜘蛛面前,还是只会恐惧地扑打。
结论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得到母亲的温暖和安全感,将来面对困难会选择逃跑。
2、儿童发展的心理任务2-3岁孩子会控制大小便后,就明白自己是能够掌控的,有自主意识。
如果全程约束这时候的孩子,4个老人+保姆限制孩子的每个动作,剥夺孩子的自主感,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能动的,觉得自己无能,内在有很强的羞怯感,长大后他不敢面对别人讲话。
例:大学生到陈老师那里治疗,要把灯关了,他躺在地上才能讲话。
老人带孩子只有宝贝孩子的本能,但是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
所以老人只能完全地保护孩子,不能有一点儿差池,等于剥夺孩子的自主权。
所以现在有很多孩子意志脆弱。
4-5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大脑飞速发展,很聪明,特别是很想去探究不知道的事务,打破沙锅问到底。
并且会去做破坏性的事情来探究,比如说把沙发弄坏,只是想知道弄坏以后会怎么样,而不是调皮捣蛋。
但是这时候的家长常常会不耐烦地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还会比较其他的孩子,你怎么做不好,隔壁家的孩子怎么做得那么好。
这样的话,这样的孩子就形成的内疚感,感觉自己是无价的,是别人不欣赏的,那么长大后也不会成为果断性、开创性的领军人物。
4-5岁孩子在心理上还会有恋父、恋母情结,就是希望父母当中那个同性的不存在,而另外一个异性的就完全被孩子占用。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孩子长大后还是有这种情结,就会对他的婚姻不利。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最太平的,人一生中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这个年龄容易种下自卑的树。
进入小学后,小孩子就会有社会评价,老师会给她社会评价。
如果这个评价是负面的,孩子会把老师的评价内化为自我评价。
例:妈妈带孩子来治疗恋母情结,陈老师觉得问题不大,这个年龄是会有恋母情结。
后来发现妈妈很痛苦,找来爸爸聊聊,发现爸爸是事业非常成功的,妈妈是小老婆,是公开的。
但是妈妈觉得自己见不得阳光,心理痛苦。
陈老师和先生说,你太太很痛苦。
这位先生说我们俩有感情,婚姻以感情为基础,那么我们俩在一起对不对呢?如果有感情,一张纸有那么重要吗?我现在为她提供的生活,全世界也没有几人能提供。
物质上我能提供最好的,感情上也有感情,又何必拘泥于一张纸?陈老师认为这个先生很特别,他找两个太太,并且需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陈老师认为根源应该是小时候种下的。
他的身高不高,小时候总是被男伙伴欺负,所以他发誓要很出色,来让向别人证明。
这就是小时候埋下自卑,将来不管有多成功,仍然会不自信。
小学阶段,妈妈要做一块橡皮,把老师的负面影响擦掉。
老师说的负面评价,妈妈对孩子要说那是老师失控了,妈妈最了解你,妈妈认为你很好。
学习是长跑,是马拉松,谁跑到最后还不知道。
小学老师有个特点,你去问他小孩子好不好,他都说不好的。
老师不来找家长就好了,有事老师会马上找家长的。
老师看学生肯定看不顺眼,你想50岁的人看7-8岁的孩子肯定是看不顺眼的。
如果老师找家长,那么家长一定要穿上铁马夹,把老师说的话全部都扛在自己身上,对小孩子说老师说你很好,就是有一些小瑕疵。
现在有很多老师非常焦虑,妈妈不能做老师的帮凶。
如果你一旦作了老师的帮凶,那么你的孩子会变得很焦虑,因为孩子都希望做一个妈妈眼里的好孩子,但是由于他年龄段的特点,他做不到,那么他就会焦虑。
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只要你有好心态,你的孩子就会笑到最后。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特别的苛刻。
比如说公交车上,孩子在座位上爬上爬下就会找来家长的一顿骂,其实这是孩子的天性。
等孩子长大就不会这么做了,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在座位上爬上爬下呢?如果孩子小学的时候受到很多鼓励,那么将来孩子会很努力勤奋,能成功。
但是现在又有过度的情况,如果这个孩子非常乖,非常好,大人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这个孩子为了要继续做到大家眼中的好孩子,这个孩子就认为自己必须是最好的,自己把神经绷得很紧,这样到了青春期就容易崩溃。
有很多小学年级组第一名的小孩子到了青春期不愿意读书,崩溃了,读书读不下去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很出色,那么不要让他受到老师过度的美誉。
例:有个医生的孩子,小时候非常好,不用家长操心。
到了高中读书读不下去了,崩溃了,他在学校里用拳头打墙,把手也打坏了。
他说我现在什么都不要,只要把我的童年还给我。
他长大后思考,用童年来换分数,换高评价有没有意义。
3、青春前后期孩子的心理任务12-20岁青春期是心理学上非常麻烦的时候。
人生有两大时期最麻烦,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往往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
12-16岁是脱毛期,找一张那时候的照片会发现很难看,身高长得很快,可能一年长20工分,甚至可能长得比爸爸高。
如果儿子长得比爸爸高,儿子就不会认命被挨打,还是反击还手,这时候的爸爸一定要领得清,不能再靠打孩子来树立威信。
孩子身体长大了,但是心里没长大,所以陷入疑惑,我到底是大人还是小孩。
虽然心里没长大,但是像装作大人的样子,就是懒得和你说话,电报语,“做啥”“烦来”。
这时候妈妈开始失落,疑神疑鬼,怀疑是不是又喜欢女孩子了。
如果这时候妈妈反而粘着孩子,一定要孩子说话,反而引起孩子反感。
妈妈的明智的做法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孩子叫妈妈,妈妈马上来帮忙,帮好忙就识相地走开。
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将成为怎样的人,我是否要成为我爸妈希望我成为的人。
就好像车子买来校正好,可以开始上路跑起来了。
而且这个时候还要高考选择专业,更加容易使孩子混淆。
这个时候很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整合好,让他找到自己。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整合好,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缺失忠诚度,对工作,对家庭都会缺乏责任心。
例:有对夫妻来找陈老师,说要离婚。
女的控诉男的,年轻的时候读书,读了好多书。
后来又搞发明创造,搞了很多也没搞出啥名堂。
一直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
陈老师评价这个男的就是青春期没有整合好,不知道自己该做啥,不了解自己的强处弱处。
16-20岁青春期步入成人期的一段时间,是寻找人生的伴侣,寻找亲密感,有爱的能力。
如果前面几个心里成长期都做得很好,那么这个阶段就不会有啥问题。
如果前面几个成长期长得不好,那么青春期纠正一下有效果。
就像老人常说身体没长好,那么长法头里弄好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