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七下《黔之驴》word教案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下《18黔之驴》word教案 (6).doc
《黔之驴》学习目标:反复诵读课文,梳通文意,读出古文的韵味。
能说出作者对驴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寓意学习过程导入:在如今这个脚步匆匆,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寓言是一种别致的快餐,它短小精悍,却又含蓄隽永,发人深省。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唐代古文家柳宗元所写的寓言《黔之驴》。
反复诵读课文,粗通文意,读出古文的韵味(一)、读准字音: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
学生活动:齐读。
教师评价:从音量、字音两方面来评价。
刚才大家声音洪亮地准确朗读了课文。
(二)读懂文章教师活动:1、过渡:本文讲述了一个老虎吃驴的故事。
2、创设情景:这只虎吃掉这只驴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先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文章,然后从文章中找出理由告诉我不容易在哪?(投影)找出来后请举手示意。
学生活动: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找理由。
全班交流:1、因为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给虎吃掉驴创造了条件。
2、好事者认为驴无可用,放之山下,给虎吃掉驴创造了条件。
3、老虎发现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读出节奏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概括,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读懂了文章。
在此基础上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读出节奏来。
学生活动:自由放声朗读教师检测:一人读,组织互评,然后全班齐读。
三、说一说教师活动:1、过渡: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本文题目是《黔之驴》,可是文中写驴的却只有寥寥几笔,写虎的却笔墨很多,那题目为什么不是《黔之虎》呢?后来我一查资料,发现本文被选入教材时被删掉了最后一节,读了这一节才知道驴才是作者要表现的对象。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节。
(出示投影)教师说解释2、(出示投影问):你能从这一节读出作者心中的驴是什么形象吗?并模仿《驴和马》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两篇寓言的结尾用一句话说出本文的寓意。
附:驴和马马和驴一起旅行,马拉着轻便的车轻松地前行,而驴驮着很重的鞍囊走路。
“我多希望我是你,”驴感叹道,“你什么也不用做,却佩带这么漂亮的马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黔之驴》word教案 (5)
黔之驴教学目标:1.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 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介绍作家作品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
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
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威礼部员外郎。
这是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遭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改为柳州刺史。
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他被贬为永州刺史后所作。
是著名讽刺小品《三戒》(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
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三、整体感知课文1. 点名学生试读2. 正音黔(qián)好事者(hào)窥(kuī)慭慭然(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搏(bó)狎(xiá)跳踉(lián g)口阚(hǎn)3. 全班齐读四、疏通字词1. 置疑2. 字词训练船载以入 ( 用船 ) 驴不胜怒,蹄之( 踢 )以为神 ( 神奇的东西 ) 技止此耳( 罢了)稍出进之( 渐渐地 ) 至则无用( 却 )慭慭然 ( 小心谨慎的样子 ) 乃去( 离开 )虎大骇,远遁 ( 逃走 )以为且噬己也( 将要 ) ( 咬 )觉无异能者(特殊的本领 ) ( ……似的 )蔽林间窥之( 隐藏 ) ( 偷看 )五、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六、课文分析1. 问: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明确:体态:庞然大物;声音:鸣;动作:蹄。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黔之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介绍课文《黔之驴》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2)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黔之驴》,巩固学习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语文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认真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培养谦虚谨慎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生僻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领悟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会通过分析来深入理解文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四、教学准备:课文文本《黔之驴》。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柳宗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黔之驴》。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僻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 寓意探讨:学生分组探讨课文的寓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领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发音准确性、语调、表情等,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清晰度。
3. 字词掌握:通过课后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
4. 寓意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检验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苏教版初一下学期(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黔之驴》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教案【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引导他们用“三看一查〞〔即看课文、看注释、看“探究·练习〞〕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络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教学目的:1.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
2.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情节。
3.通过比照“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络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步骤:一、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讲,老师适当点拨、补充。
1.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重点词语的翻译: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名词充当状语。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
这里作动词用。
三、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复述大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情节。
考虑:①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故事发生的背景:“黔无驴〞“船载以入〞。
这样安排一可见其是外来户,二来铺垫虎被迷惑的情节,三来暗说其形体庞大。
②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响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虎的最初反响是“以为神。
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而且“庞然大物也〞,所以觉得神奇。
③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从哪里看出?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如:“蔽〞“窥之〞,“近之然〞,“远遁〞“甚恐〞,“觉无异能者〞,“近出〞“不敢搏〞,“稍近〞,“荡倚冲冒〞,“跳踉大〞等。
虎的态度变化为:恐惧—疑心—挑衅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结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读完寓言后,你觉得驴、虎这两个寓言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讨论、概括:黔驴:庞然大物,擅长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蠢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内幕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响迅速,行动灵敏。
语文七年级下苏教版 18《黔之驴》教案
《黔之驴》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当素未谋过面的一只驴和一只老虎见面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一篇寓言故事。
2、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柳宗元?(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小结)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调任柳州刺史,逝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
《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狠,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包括《临江之麋[mí]》《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其作品文学艺术价值极高,和韩愈合称“韩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流于后世。
著有《柳河东集》。
师: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二、分析新课1、导入:同学们,有一句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文章要多读才能领会其内容,尤其是文言文。
好,下面就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散读课文,读出感情注意节奏,还要注意手中的笔,也应该动起来。
圈画出文中生字读音。
)师:好下面再来听课文录音一遍。
注意自己刚才练读与录音比较。
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
哪位同学来读?请举手!(生读)师:读得很流利,请坐。
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他读的有不足的地方?(纠正)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师:注意“载”,读四声。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进行例子练习。
4.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短语。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3. 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黔之驴》教学设计 苏教版
《黔之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二)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驴,在人们眼中,仿佛只知整天拉车、拉磨,是一种驯良的动物。
殊不知它也曾让百兽之王老虎心惊胆寒而远远逃遁。
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把握这大好机会,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终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腹中食。
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二)整体性点拨1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矫正字音,如慭(yìn)、狎(xiá)、踉(liáng)、(kǎn)。
(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3)学生质疑(学生对书未下注的部分生字难句可提出疑问)。
(4)师生共同解疑,教师提示应着重掌握的文言现象。
实词出近:接近,靠近。
胜:能承受。
技:技艺。
词类活用蹄:用蹄子踢。
(名词作动词)句式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
(5)朗读全文。
要求:朗读时体会词句含义,并想象具体的故事情节。
(6)即兴表演《黔之驴》。
具体安排:请两位学生分别饰演驴和虎,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7)请学生当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表演进行指导、评说。
①表演时,动作、神态、语言结合课文。
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虎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语言:技止此耳驴动作:一鸣、蹄之神态:不胜怒②驴与虎的关系变化,即虎是如何一步步进逼,驴是如何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的。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③虎与驴的形象分析虎: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8)再邀请两位学生表演,注意刚才“导演”所提的要求在表演中有无体现。
(9)朗读全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3)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举例说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3)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
(2)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的课文《黔之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黔之驴》,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鼓励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黔之驴的描绘,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 写一篇关于《黔之驴》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黔之驴的描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黔之驴》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和段落分析。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抽象概念。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图片。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黔之驴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准确发音和句子的流畅阅读。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4.3 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4.5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第六章:教学内容与资源6.1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黔之驴》教案3
《黔之驴》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讲述文中的故事。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驴家族里有这样一头驴,有一天他独自在外游玩时,被一个喜欢多事的人带到了黔地,结果发生了一场悲剧,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呢?这场悲剧又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讲义,自由朗读《黔之驴》。
(学生朗读)昨天我已经叫同学们先预习一下这篇寓言,那么下面我就来考一考大家。
好事者()至则无可用()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远遁()且噬己也()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蹄之()跳踉大()()益:益习其声()稍近益狎()以为: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今天同学们能否把这篇寓言的大致意思讲出来?(学生翻译,教师点拨)二、案情陈述驴就这样被虎吃掉了,驴的死讯传来,惊动驴界,它的儿子驴二悲痛万分,于是想替父亲伸冤,便把老虎和好事者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驴二、老虎、好事者分别进行了案情陈述。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从下面三个不同的角色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来陈述案情。
A.我就是驴二B.我就是黔之虎C.我就是那个好事者要求:1.案情叙述完整、清晰。
2.语言简明扼要,符合角色身份。
3.四人小组活动,交流,推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点评。
三、寓意归纳1.讨论:案情陈述到这,现在大家想一想,驴二的爸爸能否避免这场悲剧呢?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
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
2.学生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第一种可能,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驴起初叫喊时,把老虎吓跑了,如果它这时候趁机逃走,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第二种可能,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因为它除了一鸣、一蹄之外没有什么真本事,当老虎看清了它的真本事之后,就把它吃掉了。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黔之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成语的含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黔之驴》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2.2 故事情节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3 主题寓意探讨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如自信、勇气、智慧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
3.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续写或感悟。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引入《黔之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阅读理解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续写或感悟。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与《黔之驴》类似的故事或成语,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等。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这些故事或成语的含义和寓意。
6.2 比较分析学生比较《黔之驴》与其他故事或成语的异同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或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驴、老虎、农民等)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期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学习收获。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黔之驴》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的介绍3. 图片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或图片4. 视频资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5.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七、教学步骤1.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
教案名称:《黔之驴》教学目标:1.了解《黔之驴》的情节和主题;2.学习使用句子加以描写事物的方式;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主题;2.学习使用句子加以描写事物的方式。
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内涵;2.根据故事中的句子理解人物和事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课文《黔之驴》;2.图片资源:黔之驴的图片、大山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展示黔之驴的图片,让学生们猜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故事(10分钟)让学生们阅读课文《黔之驴》,并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三、故事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们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小驴为什么愿意承担沉重的负荷?(2)为什么小驴会被封为黔之驴?(3)故事中的大山有什么特点和象征意义?(4)小驴和大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5)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四、学习描写事物的句子(20分钟)1.让学生们找出故事中的描写句子,并分析句子的用途。
2.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尝试使用句子来描写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五、品德教育(15分钟)1.以故事中的小驴为例,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平时经常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们是如何应对的?”2.结合故事中小驴的坚持和努力,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六、小结(5分钟)1.总结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2.布置作业:请学生们用一句话总结故事的主题,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教学延伸:1.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关于黔之驴和大山的信息和图片,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想象。
2.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有关坚持和努力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黔之驴》这篇文章。
(2)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文中的寓意和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机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挑战,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理解文章的寓意和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挑战,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黔之驴》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文章的寓意和道理。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寓意和道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朗读《黔之驴》,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小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提问、回答和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3. 价值观培养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和作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寓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黔之驴》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黔驴因为自负自己的力量而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
2.2 教学重点: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课文的结构和叙事手法分析。
课文中蕴含的寓意和哲理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出黔驴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黔驴的特点和为什么黔驴会被称为“黔驴”。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进行标注和解释。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叙事手法。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课文中黔驴的特点和行为。
3.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黔驴的行为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示。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黔驴的寓言故事。
选择一个生词或重点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4.2 作业要求:寓言故事要具有创意,能够体现黔驴的特点和寓意。
分析和解读要准确,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对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对课文寓意和哲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黔驴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掌握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诚实、自信、勇敢面对困难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
(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展学习视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黔之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
3.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下《18黔之驴》word教案 (1)
《黔之驴》
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
课时数:2
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积极
参加王叔文
补
n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
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至则无可用:到了
然往来视之:但是
计之曰:。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8黔之驴word教案(3)
《黔之驴》
班级姓名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不胜: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体裁为作者,是我国代文学家。
他和唐朝的韩愈同列之列。
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成语是
3.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顺畅朗读课文,能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内容和寓意。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
2.难点: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
三、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学过很多有关动物的成语吧?你们还记得哪些呢?(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它们都来自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这样的故事。
《黔之驴》
二:顺畅朗读:
1、齐读:请大家齐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抽查:抽学生个人读第1 段
三:译读,
1. 边读边译:同学们能够读准文章的字音了,是否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了呢?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下的解释,一边读课文一边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
(教师举例子,说明翻译方法——字字落实)
2. 质疑交流,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或句子呢?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它。
3. 抽查重点字句:
(1)字词:
“以为”:①“以为神”:把(它)当作,
②“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因”:①“虎因喜”因而
②于是。
“因跳踉大阚。
”
(2).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名词充当状语。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
②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用脚踢。
这里作动词用。
)
3. 齐读:请大家高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理解课文:
1.谁能大概地说一下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说出虎吃驴的过程:惧驴,识驴,吃驴。
)2.找出描写老虎和驴子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组合作探究,说出理由
(1)描写方法按内容分有:⒈概括描写⒉肖像描写⒊语言描写4动作描写⒌心理描写⒍细节描写7.神态描写等几种,这篇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们找出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老虎或驴子的什么性格特征?
(2)在这篇文章中,你们更喜欢老虎还是更喜欢驴子?(我们先来分析老虎)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文中(原句)用了(描写方法) ,写出老虎
文中(原句)用了(描写方法) ,写出驴子
(3)寓言故事常常借用或假托动物的行动,道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进行劝喻或讽刺;同学们认为《黔之驴》这篇寓言通过哪个动物讽刺了什么人?或者通过哪个动物劝人们怎么样?
4.有哪些成语出自这篇课文?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
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
显然,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
[板书设计]
黔之驴
柳宗元
驴:“鸣”“啼”“技止此耳”(外强中干)
虎:惧驴——识驴——吃驴(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