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被害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犯罪被害人研究

第一节犯罪被害人研究现状

在犯罪学中所说的被害人,单纯只因受犯罪行为侵害而使其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失的人,它是相对于犯罪人而言的。为了区别于其他被害人,犯罪学家把这类被害人称之为“刑事被害人”。

根据现有资料,首先提出研究被害人问题的学者是德国的犯罪学家汉斯?亨蒂(1887—1974)。他早在1941年就发表了题为“论犯罪者与被害者的相互作用”的论文。他的观点是把犯罪者和被害人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动态关系,犯罪的被害者不单纯是犯罪行为的消极客体,他们在犯罪发生过程中或在减少犯罪过程中可能会成为积极主体。1947年,以色列律师门德尔松发表了“被害者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新学科”的演讲,提出了“被害人学”的概念。之后,很多学者如艾连?伯修、威廉?南戈等,都以自己的观点论述了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辩护人的类型

被害人的分类和类型,与被害人受害的程度,被害人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有无责任或责任大小等有直接关系。被害人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犯罪性质分类

(1)暴力犯罪的被害人。

(2)财产犯罪的被害人。

(3)性犯罪的被害人。

(4)经济犯罪的被害人。

二、按被害人的生理学特征分类

(1)少年被害人。

(2)女性被害人。

(3)老年被害人。

(4)智能低下或精神上有缺陷的被害人。

三、根据被害人心理特征分类

(1)贪财型被害人。

(2)轻浮型被害人。

(3)暴怒型被害人。

(4)轻信型被害人。

四、根据被害人的罪责大小分类

(1)纯粹的被害人。

(2)罪责小于加害人的被害人。

(3)罪责等同于加害人的被害人。

(4)罪责大于加害人的被害人。

(5)被害人就是实际上的犯罪人。

五、根据被害人受害程度和性质分类(1)被剥夺生命的被害人。

(2)受严重伤害的被害人。

(3)受一般损害的被害人。

(4)无损害的被害人。

第三节被害人与加害人

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关系已为很多学者所研究。一般认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相互关系,在犯罪的全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关系。被称为“被害人推动模式”。犯罪者与被害人的相互关系是“互补的合作者”。只认为犯罪者是积极主体,而被害人是消极客体,还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实际存在的相互关系。按照亨蒂的观点,甚至在很多场合被害人“造就着”罪犯。犯罪者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一、被害人无过错的情况

这种被害可能发生的情况有:

(1)被害人与加害者根本无关系。

(2)被害人与加害者相识。

(3)被害人与加害者有较密切的关系。

(4)被害人与加害者是亲属关系。

二、被害人有过错的情况

(1)罪责小于加害人的被害人。

(2)罪责等同于加害人的被害人。

(3)罪责大于加害人的被害人。

三、被害人是真正的犯罪者

第四节犯罪被害的预防对策

一、盗窃犯罪的被害预防对策。

二、杀人犯罪的被害预防对策。

三、性犯罪的被害预防对策。

四、诈骗犯罪的被害预防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