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理论知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传达。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多讨论,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作为一门文学性较强的学科,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更是学习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让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此外,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感受到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解读、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收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能力、品德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展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渗透式的教学。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写作等练习,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系统性的掌握,能够准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具备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语文能力,如组织学生写小说、报道、辩论等。
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发散思维、提出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的写作,如让学生写作文、写诗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情操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欣赏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态度。
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策略
我国的语文学科有过 “ 大语 文” “ 词章 ” “ 中国
文” “ 国文” “ 国语” “ 语文 ” 等名称 , 语文学科 名称 的
改 变 体 现 了语 文 学 科 教学 重点 的变化 , 从 古 代 的 以
基础知识 的教 学提 出改进 建议 。 关键词 : 初 中语文 基础知识 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 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4 ) 1 0 — 0 0 2 5 — 0 2
作 者简介 : 许小 明( 1 9 7 8 一) , 江 苏南通入 , 本科学 历 , 中学一级教师 , 江苏 省如皋市石庄 镇初级 中学语
等基础知识是相互联系 、 内在统一的。例如 , 对句子
教 币 以程式化 的方式讲解语文知识 , 以练习的 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 不能将语文基础知识内
化为学生 的语文能力。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 教师应 以文章 、 写作等知识的讲 解为切 入点 , 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课文讲解所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去分析文
文言文教学为主到以白话文教育为主的变革 。但不
写为“ 再接再励 ” , 忽视对句法 、 修辞 、 逻辑 等语法知 识 的教学 , 学生不能掌握复 句的概念 , 对修辞 的作 用认识模糊 , 有 的甚至不能在 阅读 、 写作中正确理
解、 使用标点符号。教师这样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
论学 习的内容如何 , 语文基础 知识是学 习语文的基 础, 不论是诗词 、 文言文 、 白话 文 , 对字、 词、 语法 的
了解 是学 习这 些 知识 的 前提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1.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语文学科的定义、性质、目标、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语言的表达功能、语言文字的特点、语言文字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3.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讲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4.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5.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课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方面的知识。
6.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作文的写作方法、作文的文体、作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7.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修辞:包括字音字形、词汇的应用、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8.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古代文化、古代诗词、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9.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包括现代文化的主题、现代文化的特点、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10.影视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包括影视作品的剧情、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影视作品的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11.了解教材、素材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包括教材的解读、教学素材的收集、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12.语文教学中的学法训练: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中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所必需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1. 引言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必备的基础,它涉及到语言文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原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 词汇教学词汇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以下是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词汇的分类和整理:教师可以将词汇按照词性、义项等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词汇的拓展和运用: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造句子等方式拓展词汇的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阅读教学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问与讨论:教师可以在阅读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阅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猜词义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4. 写作教学写作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写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写作思路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结构、分析写作题目,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思路和要点。
•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如名人名言、诗歌段落等,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写作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5. 口语表达教学口语表达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以下是一些口语表达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口语练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创建各种口语练习的机会,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锻炼口语能力。
•正确的语音语调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
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我们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
在中学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很重要,下面将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探讨语文教学的重点及学习方法。
一、听的重要性语言输入的第一步是听,所以说,听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中学七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听一些简短的对话、文章、课文等,这要求我们认真聆听、理解、归纳内容,善于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大意。
学习方法:听课时,我们应重点记笔记,包括生词、关键词、固定搭配、句型等,这有利于我们后期的记忆和理解。
二、说的重要性说能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话题、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将口语作为重点,通过一些口语练习,希望我们能熟练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完成一些课堂互动,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在口语练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问题,并学会利用常用词汇、句式等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读的重要性读能够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感、语音语调、语法水平和阅读速度等。
在中学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让我们阅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实用性的文章和材料,这要求我们善于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内容。
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用适当的速度和语调朗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断句等细节,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四、写的重要性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要求我们写作文、写读书笔记、写演讲稿等,这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
学习方法:在写作时,我们要重视文化素养和语言风格,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作者:王振云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3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铺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
衡量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再是一节课内老师讲解了多少个问题,也不是本节课内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及其主动性发挥的多少。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何上好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值得经常思考的问题。
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一节课时间一般40到45分钟,课堂展开的各环节应有相信对的时间安排,应在各个环节中做最有利最重要的事情。
而一般课堂都缺少导入新课、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讨论问题、小结布置作业及教学反思等环节,在此,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一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上课前先收束学生思维的散漫情绪,以引起学和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巧用教具,借用插图,选择录音,渲染气氛等。
然后点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因此,导入教师用时不宜长,着力把关键集中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活学习潜能上。
一般导入最佳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后内。
二是讲解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最关键所在,要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
根据课堂心理分析,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在开始上课后的15-20分钟内,故教师应在导入后抓住这段时间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如现代文的教学,抓住本节课的精彩部分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收益快,效果好,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记忆会更深入。
三是练习,练习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进行的读写听说思训练,它是学习活动的另一种转换。
是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也是知识向技能的转换。
出练习时要面向全体同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难易把握要妥当。
因此课堂练习一般掌握在15-20分钟。
四是讨论问题,在组织学生训练后,通过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小组讨论解决,归纳问题的答案。
浅谈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
浅谈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摘要:语文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
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
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字:语文教学重要性方法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笔者对语文教学有了较深地了解,新课改的实施,让广大教师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学习好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
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鲜活的生命在欢唱,在愉悦。
《语文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语句的韵律美及表达的丰富多彩。
执教老师规范的汉字书写,简明的板书,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流畅地分析讲解,充满期待与真诚善意的微笑,无不凸现出爱的真谛。
二、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因担心学生学得少了,进而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口干舌噪,学生在下面却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
担心学生精力不集中,注重课堂提问,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回答。
担心教学进度不能完成,不得不提问好的学生,殊不知那些好学生的心理,多希望给别人一些机会。
担心学生学得少了,下课铃声响起,还在没完没了的布置任务,学生却心已在窗外。
教师一片好心,可往往事与愿违,殊途不能同归。
能不能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教会学生学习,主动学习,发自内心地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这是困扰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要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与探索。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浅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新局面,迎来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在新课改下,如何使初中语文教学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适应新的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对教学的要求,将语文教学改革落实在课堂中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我在新课改实践中的感悟和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限定在教材的方面,课堂采用灌输式、满堂灌的教学,教师主宰了学生的学习。
导致了学生学习被动、机械,依赖于教师和教材,学习过程只是死记硬背和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自我建构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教师要从教教材改为教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由原来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有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探究,才能获得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脱离教师的“搀扶”,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该转变主观的因素,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的思想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得学习体验,学会探究性学习。
自主性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是学生进行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学生有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性。
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调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其产生“内驱力”,发展创造力。
合作性探究学习。
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大家共同讨论探究,集思广益。
个体的学习有局限性,在合作中,互相弥补思维的差异,实现了资源共享,给予思维灵感的火花,活跃了思维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现代语言基础与中学语文教学浅谈
现代语言基础与中学语文教学浅谈作者:任择邻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24期摘要: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地推进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这两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关键词: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60-01当我们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时就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知识创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大量知识信息的大氛围中,中学语文教学却依旧沿袭着近百年来的的老路子艰难跋涉,踽踽不前,致使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疏离的现象愈来愈重。
对此情况,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一、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
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我们知道,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的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
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法穷尽;人们的言语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组合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基础
第21卷第3期2008年9月潍坊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O F W EW A N G 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II E G Evd.21N o.3Sep.2008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基础牛序芹(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了解学生知识和经验的来源,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改变教学方法并努力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个人素养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知识基础;师生关系中图分类号:G635.12文献标识码:A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关系,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笔者对一所重点高中调查发现,市场经济像一层薄薄的轻纱,使千百年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学生不再单单满足于老师的知识传授,不再甘心情愿地聆听老师的教诲,他们盼望老师能够回答自己急于要知道的更多、更新、更实际的知识……新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数量和质量受到挑战。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了解学生知识和经验的来源,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变教学方法,从而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基础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
[1】笔者摘取了其中有影响的一些论述。
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观研究者教师的基础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舒尔曼学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课程的知识、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评价泰默的知识学科教学目的的知识、学生理解学科的知马科斯识、学科教学媒体的知识、学科教学过程的知识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的知识、教学策略的格劳斯曼知识、教学目的的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伯利纳法知识斯腾伯格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实践的知识学科知识、行业知识、个人实践知识、个案知考尔德里德识、理论性知识、引喻和映象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林崇德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谢维和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傅道春原理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文章编号:1009—2080(2008)03—0089—02基于对如上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基础应包括三方面:个人素养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的条件性知识及实践方面的知识。
中学语文基础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基础教学摘要:语文基础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语文高阶段教学——文学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针对目前中学阶段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据此,笔者也结合自己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给出了夯实语文基础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基础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1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中学语文教学就应该是那水天一色、风光无限的池水一潭,它虽无江河湖海的壮阔气势,却独有半亩方塘的清景半片。
语文教学作为第一语言教育,是由言语教育与文学教育构成的有机整体。
其中,言语教育即通常所说的语文教育,是文学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它引导着中学生流连陶醉在芳香馥郁的文学花丛,它承载着中学生驶向浩瀚的文学海洋。
然而,经过六年的小学语文教育升入中学的学生,在语文方面是否已经具备了驶向浩瀚的文学海洋的能力呢?笔者认为,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因此,如何在中学阶段尽快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不足在哪里,从而明确目标,进一步对症施治。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述:一、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究竟怎么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学生的语文基础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思考,只记“结果”,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对内容进行理解、揣摩;完成作业不主动。
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十分薄弱。
相当比例的学生尚不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甚至区分不了声母和韵母,不会标声调;书面表达能力弱,作文很难做到文从字顺;解题过程思维僵硬,不能融会贯通,更妄谈举一反三;三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限。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阶段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基础薄弱的“病根”在哪里我们一直强调语文基础,小学阶段也一直在“夯实”,可是六年过后如此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再去反思这个问题。
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作者:曾纪林来源:《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12期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
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就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愈加深入,语文教学工作发生了一些改变。
相比较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现今的语文不管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观念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改革,需要立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语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愈加深入,语文教学也改变了过去固步自封的局面,开始做出一定的改变,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应该看到的是,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使素质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语文的教学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同时,也应该注重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性作用。
一、初中语文基础性知识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就是其中的基础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的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对所有语文知识都进行讲授。
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打开接触语文知识的窗口。
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更主要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词语、语法、修辞、阅读能力等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有充分了解,继而为之后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这样的条件下,不论是语文改革还是语文教学都应该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从而开展语文教学以及语文改革工作。
掌握初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掌握初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掌握初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展开讨论,从字词、句子和篇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初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字词篇章1. 字词的基本认识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文学科的基石。
初中学生应该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顺,并能正确辨认、书写和使用常见字词。
2. 词语的辨析和拓展词语是汉语中具有意义的基本单位,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常见的词语,并能通过辨析词义,拓展词汇的应用范围。
3. 词语的搭配和运用词语的搭配是指词汇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和习惯性原则进行搭配。
初中学生应该学会辨别和运用词语的正确搭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二、句子篇章1. 句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句子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初中学生应该了解句子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等)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并能够熟练地分析和构造各种句子。
2. 句子的语法和修辞句子的语法是指句子在结构和用法上的规范,初中学生应该熟悉句子的基本语法知识,并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句子的表达力和丰满度。
3. 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文章是由一系列有机组织的句子所构成的,初中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导言、主体、结论等)和写作的基本技巧(段落的划分、过渡的处理等),进而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
三、阅读篇章1. 阅读理解和鉴赏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要点和细节。
初中学生应该学会从文章中获取信息、抓住重点,并能通过鉴赏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2. 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初中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是当代语文教育的进步,能够规范、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等等。
因此,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时就要注意到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如讲解引导法、整体把握法、比较总结法等。
应该适度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注重在学生已拥有丰富的语感的基础上,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标签:基础知识;语文教学;教学方法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是指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求中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语文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其内容一般包括“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常用文体读写知识、文学体裁及鉴赏知识、文学史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等。
虽然在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中学基础知识的传授。
相反,古往今来,无论什么时候,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下面笔者就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管窥之见,仅作大方之家参考。
一、中学阶段教授基础知识的必要性(1)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是当代语文教育的进步之举语文知识就是语文规律的科学概括和语文学习方法的科学总结,是进行语文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
从语文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古人尽管没有学过语文知识,但他们是从语言实践中学习,而且是下过非常艰苦的功夫去学的。
今天探索并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至少可以比古人少走一些弯路,少花精力和时间,是当代语文教育的进步之举。
(2)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语言理论的指导。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基础教育阶段是个体“潜能刺激阶段”和“完善潜能阶段”,本阶段的语言习得强调科学性,需要一定的语言理论指导和科学知识的刺激,以开拓个体潜能的发展。
再者,现代语文教学须有一套对训练语文能力给以有效指导的完备知识,绝不能像传统语文教学那样“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的而非自觉的、凭朦胧的感觉和经验办事的状态,靠老师耳提面命,靠孩子们自己去体会、摸索”。
(3)语文教育需要通过语文知识来规范、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现代信息社会,电脑的普遍运用,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人们“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
(4)个体不能满足于单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中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绝不能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现实。
语文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语文知识来辅助、规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至为重要的。
二、教授基础知识应该做到。
(1)教学内容精简化,适当降低难度,但不能“淡化”到没有。
语文基础知识(语法)新纳入华文课程之际,由于教材注重语法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内容庞杂繁琐,学习难度大,教师难于掌握,教学不得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了没有多大用处,最终自然产生要“淡化”和“取消”语法教学的念头。
近年,随着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任务的认识的深化,中学华文语法教学已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改革重点是精简教学内容,降低难度要求。
就教学规划方面看,不纠缠于体系的纷争,避免讲过多的概念、定义,不要求系统性与完整性,着重从应用实际出发,使学生能理解和分辨一些简单的语言现象,利于正确使用华语华文。
例如不教语素和句群,只讲词、短语和句子。
对于短语的教学,按汉语的基本结构关系,只讲并列、偏正、动宾、主谓、谓补五种类型,不涉及其它。
(2)注重在学生已拥有丰富的语感的基础上,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华语是独中学生的母语,在上中学之前他们在华语运用方面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和语言的常规用法,具有一定的语感。
但却还没有全面掌握书面语言的语法和一些非常规用法。
语文知识教学就在于把感性的语言运用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认识。
这符合母语习得规律,也增加对母语的科学认识,从而运用语文知识来指导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对象是以华语为母语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还不熟悉,还没有掌握好的语言现象和用法,而不应该是对已经掌握了的语言现象和用法进行理论分析。
三、几种可以做的方法(1)讲解引导法讲解引导法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述、解释,引导学生认识和获得语文知识的方法,现在仍然可以使用,并且有时还必须要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课文和知识点,如一些完全通过自学学生不可能完全理解而需要集中讲授的新知识和需要解释的难懂词语、文章体裁知识、文学史知识、成语典故等。
讲解引导法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引导,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了探索学习,从而快速的、准确的掌握新知识、避免自我摸索,自我学习的盲目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讲解引导法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要做到:首先,教师要明确“讲解”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取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直接“灌输”知识,要“讲”中有“导”,为“导”而“讲”。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获取的新知识,要远比直接通过教师灌输获取的新知识深刻。
所以应当避免知识的灌输,变直接灌输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自我获取新知。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教师“越俎代疱”是办不到的,关键要“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积极主动探索求知领域的过程”。
其次,要选择讲解的时机,讲解引导法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机都可以使用的,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知识初步掌握的基础上。
学生通过初步学习之后,对一些问题未能“甚解”,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沿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获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但若学生没有丝毫准备,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与问题一无所知的话,那么无论教师怎么地去引导、去启发、既使天花乱坠,也将无济于事。
再次,要注意讲解的内容。
教师应该抓住重点与难点,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讲解的科学性与可接受性,保证知识的正确无误与深浅适度。
柳友荣先生主编的《新编心理学》一书中说:“很容易实现的目标不能引起学生的成就感,不足以激发新的动机;难度过大无实现可能的目标,学生也会退避三舍,兴趣索然。
通过中等难度学习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得到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后的理智感的满足,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
”所以讲授内容既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过易与过难都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碍知识的传授,不利能力的提高。
(2)整体把握法整体把握是指教师应了解教材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分布情况,把握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具体分布点,明确近期应该教学哪些知识和每项知识在整个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及作用。
整体把握法是指教师运用教材的“整体性”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前后勾联、循序渐进,完整系统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以便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
布鲁纳说过: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整体性、系统性学习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既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整个中学语文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共同来达到提高中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作用。
语文基础知识分散在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网络中都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如何运用整体把握法组织教学呢?首先,教师要全面通读一篇课文,一单元课文、一册课文、甚至各个年级、各册语文课本中以及在每册课本中各单元、各篇之中的分布情况,把握知识体系,明确各篇课文、各个单元所应传授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与其他语文基础知识的联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纵观全局,更好地教授语文基础知识,打好漂亮仗。
否则就会使每课的教学孤立起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只是星星点点的零碎记忆,形不成体系,不便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当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接受新知识,以旧知带新知,会效果更好。
其次,整体把握法要注意文章的独特性,不能“只看森林,不见树木”,只看整体联系而不顾文章的个别特征。
课文中的文章类型很多,从体裁上分有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时代上分又有文言文和现代文。
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所含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文章侧重于字词教学,有的文章侧重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还有的文章涉及的文学史常识与文化常识知识较多。
教师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实际教学中,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也就是“面面不到”。
整体把握并不排拆讲课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的有重点的安排与处理。
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文,在此基础上,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基础知识讲解的重点所在,既理清这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以及整本书的基础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又明白本篇课文自身的侧重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实现“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目标。
(3)比较总结法比较总结法是对不同项目的知识进行比较总结或者对同一知识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认识语文知识之间的异同点的方法。
这是一种很有效、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论何时它都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运用这种方法通过鉴别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可以化难为易、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可以使学生深刻掌握一些较难、较复杂的知识,避免由于肤浅理解而导致的知识的混淆。
比较总结法主要适用于那些相近、相似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或者是不同种类而有其共同点的知识,如语法知识中的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与兼语句的比较分析、单句与复句的比较分析;修辞知识中的“借喻”与“借代”的比较分析;近义词的比较分析;相近文体的比较分析等。
综上所述,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语文基础知识,但在学校教育语境中,语文基础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能满足学生基本的语文生活、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的一个系统,静态与动态结合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特征。
只有正确地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辩证地看待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文中高考改革,我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有发展的根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有凭借和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