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的细胞与分子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部是运动装置,可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
尾内部全长是轴丝,由9+2排列的微管组成;中段的 轴丝外有9根纵行外周致密纤维,外侧再包有一层线 粒体鞘;主段最长,外周有纤维鞘;末段仅有轴丝
人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644.5天
A型
精原细胞:A型
B型
初级精母细胞:46,XY 次级精母细胞: 23, X/ 23, Y 精子细胞: 23, X/ 23, Y 精子: 23, X/ 23, Y
尾部(鞭毛)的主要结构
线粒体聚集,包绕轴丝近端,形成线粒体鞘 多余的胞质汇聚在尾侧,称残余体,后脱落
5. 精子(spermatozoon): 人精子蝌蚪状,长约60 m;分为头、尾两部
头部嵌入支持细胞的顶部胞质中,尾部游离于生精 小管内
头部正面观呈梨形,长4-5 m 头内有高度浓缩的核,核的前2/3有顶体覆盖 顶体含有溶酶体酶:顶体素、透明质酸酶等
精 子 发 生
精子形成
精 子 发 生
精 子 形 成 及 精 子 结 构
由一个精原细胞增殖分 化所产生的各级生精细 胞,其胞质并未完全分 开,有胞质桥 (intercellular cytoplasmic bridge)连 接,形成同步发育的细 胞群,称同源细胞群 (isogeneous group)
减数分裂仅见于生殖细胞发生过程
4. 精子细胞(spermatide): 位于近腔面,直径约8 m 核圆,染色质细密 经过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由圆形变为蝌蚪形
的精子—— 核浓缩,成为精子头部的主要结构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acrosome),位于核的一端 中心粒迁移到顶体对侧,微管延长,形成轴丝,成为
附睾管腔HCO3-的重吸收
精子成熟
生理学意义
▪ 使精子获得前向运动能力 ▪ 掩盖精-卵相互作用的膜结构,该遮盖蛋白又称去能因子
Spermatogonia 精原细胞 Primary Spermatocytes 初级精母细胞 Secondary Spermatocytes 次级精母细胞
Spermatids 精子细胞 Sperm 精 子
形态变化
形态变化
spermiogenesis
Nucleus 核
Head 头
Golgi complex
受精的细胞与分子机理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ertilization
人类的受精与 胚胎发育过程
伦纳特•尼尔松 [美国] 1965
4.5M
8d
6W
11W
一、两性配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一)精子的准备
▪ 精子的发生 —— 睾丸 ▪ 精子的成熟 —— 附睾 ▪ 精子的获能 —— 女性体内
细密,染色浅。是干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增殖, 一部分子代继续作为干细胞,一部分分化为B型 B型:核圆形,核周边有较粗的染色质颗粒。 B型 精原细胞经过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2. 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圆形,体积较大,直径约18 m 核大而圆,核型46,XY 初级精母细胞经过DNA复制后(4n DNA),进行第1次
MTA1 和ER在成年大鼠附睾的分布
MTA1
ER
Caput
MTA1
Corpus
ER
Cauda Control
MTA1 ER
精子成熟
在附睾中的变化
胆固醇被转运入精子膜 膜抗原:出现与消失 附睾酸性环境 膜负电荷增加,等电点降低 膜结合的ATP酶活性下降 凝集素(WGA, RCA)引起的精子凝集度下降 二硫键形成:精子膜、核膜、线粒体膜结构更稳定 顶体后区膜内蛋白颗粒(IMP)数量明显增多 PH-20:由整个头部移向头部后区
乳 酸(女性生殖道) LDH-X 丙酮酸(提供能量)
精子的成熟 (maturation)
▪ 部位:附 睾 ▪ 成熟过程的一系列变化 ▪ 生理学意义
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包括精子活动力差或精子与卵子的 相互作用障碍
精子在附睾获得运动和受精等关键功能
人、大鼠、小鼠的附睾分段
wk.baidu.com
附睾上皮的各种细胞类型
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 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
位置近腔面,圆形,直径约12 m
核圆形,染色较深,核型23,X或23,Y(2n DNA )
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复制,迅速进入第2次减数 分裂,形成两个精子细胞,核型23,X或23,Y(1n DNA )。生精小管中不常见到次级精母细胞
高尔基体
Acrosome
顶体
Centrioles
中心粒
Flagenum
鞭毛
Mitochondrion
Helix
线粒体
螺旋鞘
Cytoplasm
细胞质
Residual body
残余体
形态变化
精子发生过程中核型的改变
Germ cell
Spermatogonia
Nuclear protein
核蛋白变化
精子的使命:(1) 运动到达输卵管壶腹部;(2) 将携带的DNA送入卵子; 卵子:等待于输卵管壶腹部
睾丸
卵巢

卵子

精子的发生 (spermatogenesis)
▪ 部位:睾 丸 ▪ 形态上的变化 ▪ 核蛋白的变化 ▪ 精子代谢的变化
形态变化
(一)生精细胞
1. 精原细胞(spermatogonia): 紧贴基膜,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2 m 分为A、B两型精原细胞 A型:核卵圆形,染色质细小,染色深;或染色质
Primary Spermatocytes Secondary Spermatocytes
Histone(组蛋白)
Spermatids
early stage elongating
Sperm
Protamine(精核蛋白)
▪ 核蛋白转型 ▪ 转型的意义
精子代谢变化
▪ 合成蛋白质的程度 ▪ 出现乳酸脱氢酶(LDH-X) ▪ 生理学意义
(二)卵子的准备
二、受精的细胞与分子机理
(一)顶体反应 (二)精子与卵子(透明带)的识别 (三)精子与卵子膜的融合 (四)卵子的活化、两性原核的形成与融合
一、两性配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一)精子的准备
▪ 精子的发生 —— 睾丸(72天) ▪ 精子的成熟 —— 附睾(14天) ▪ 精子的获能 —— 女性体内(5-6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