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看客”现象反思中国公民教育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看客”现象反思中国公民教育问题摘要:“看客”现象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病态的表现,严重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看客”这一不良的社会现象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而改变,反而一直存在,成为社会上的反映道德品质高低程度的一大形式。“看客”行为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诚信危机、道德冷漠、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真实写照。基于对”看客”现象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的公民教育的推动与改善是减少此类现象的重要途径。其中对于社会公民的所必须经历学校教育的学校公民教育更是“疗救看客”措施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大致是未完全摆脱应试主义、将公民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问题上、公民教育的相关课程作为“副科”搁置起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消除“看客”现象,要做到加强公民公共意识教育,弘扬社会公共精神、加强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形成爱的共同体、加强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公民主动性。

关键词:“看客”现象;公民教育;功利主义;公共精神

“看客”这一概念始于中国杰出思想家鲁迅笔下的小说中,其中小说《药》向我们深刻地描述了”看客”的丑陋模样:“脖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他人所有的痛苦都可以被“无关”的“群众”拿来当戏看,以打发无聊的生活,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反复思考这一句话,鲁迅先生沉重地披露中国群众身上存在的一个道德漏洞。“看客”这一不良的社会现象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而改变,反而一直存在,成为社会上的反映道德品质高低程度的一大形式。许多人看见有打架,围观却不阻止;若有人落水,有人无动于衷,有人救人喊价;常常有人看见别人不小心摔跤,不上前搀扶,反而在旁暗笑;公车上、车站上是被偷东西事件频发的场所,人们往往在发现小偷的可恶行径时,却选择保持沉默;人生总有不如意。当有人错误选择跳楼轻生时,很少的围观者会出言相劝或出手相救,大多数的人像是在观看一场闹剧般,甚至有人发出怂恿快跳的叫喊声……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的”看客”现象只是一小部分,”看客”的种种行为可以是植入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看客为什么会存在,到来了哪些不良危害,是值得人深思的。如何认识”看客”现象,从而“疗救看客”,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对”看客”现象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的公民教育的推动与改善是减少此类现象的重要途径。其中对于社会公民的所必须经历学校教育的学校公民教育更是“疗救看客”措施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拟把“看客现象”做为一个窗口,从中审视我国公民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方法。

一、“看客”现象的认知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看客”现象的认知

所谓“看客”,是指那些麻木不仁,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幸灾

乐祸为生活态度的人。他们拔一毛以利他人而不为,总是报着一种看笑话的心理去面对遭遇不幸的人。而“看客”现象的概念主要表现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个人明知他人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威胁,需要自己帮助时,却持坐视不救、袖手旁观的态度。心理学上将“看客”现象界定为个体在紧急状态下的心理反应意向,即紧急状态下的冷漠行为。“看客”现象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病态的表现,严重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看客”现象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事态紧急,认知明确,情感冷漠,众人在场这四个词描述。即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众人在场,明知受害人的生命或财产会受到侵害,急需人帮助,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有的只是冷漠的观看。

简单来讲“看客”就是看着事件的发生而自己置身事外。这里的事件专指负面事件,其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突发性灾难,如落水、车祸等;一类是犯罪行为,如抢劫、行凶等。[1]“看客”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

(二)“看客”现象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1.影响和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助长金钱至上的极端功利主义。不能给自己带来切实利益的事坚决不干,即使眼前的人生命受到威胁。这种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只会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使人们长期存在与这中利己至上的风气中,如果任其滋长,将来的社会必将再回到那种“人吃人”的社会。

2.助长了人们畸形心理的培育,使得人们变得灵魂麻木、精神失落。

“看客”心理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也影响着自身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一个“看客”在这个社会的生存空间必然是很狭小的。

3.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看客”现象的泛滥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歹徒们光天化日下作案却无人制止,这无疑会让他们更加有胆量去继续作案,其结果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财产都会受到威胁。

4. 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扰乱社会和谐。

二、从公民教育维度分析目前“看客”现象产生的成因

“看客”行为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诚信危机、道德冷漠、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真实写照。从心理学意义上讲,“看客”的冷漠心理似乎对“恶行者”是一种默认、暗示和支持。正如齐格蒙特鲍曼所说:“如果他们没有依靠周围人的冷漠和不干预;如果他们不能确信或没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目击者不可能转变成行动者;如果他们相信,目击者对人们行为的厌恶与义愤会变成大声的抗议或积极的抵抗,那么,作恶者还会进行邪恶的行为吗?”[2]可以说,正是“看客”这种不作为和与己无关的心理,助长了作恶者的行为。从这一点上分析,恶行的发生,“看客”有着无可逃避的责任。

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人以市场价值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成为逐利的“经济理性人”。面对负面事件,这些“经济理性人”会本能地进行“道德”与“利益”的博弈:一方面,道德感驱使

其见义勇为;另一方面,又担心自身生命与财产安危,担心自己会不会落到“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境地。

目前中国社会尚未普遍建立见义勇为方面的保障制度,从而造成一些见义勇为英雄得不到补偿甚至没有好报的尴尬现实,这使得一些人对社会道德产生怀疑。“当人们对社会上的道德现象屡屡感到失望的时候,必然也会对整个国家的道德信仰、主导价值观甚至道德制度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其结果必然导致主观上浪漫的道德幻想,客观上冷漠的道德实践。”[3]

随着人们的过度冷漠,道德的渐渐淡薄,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必然日益加重,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也会腐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旧社会的“看客”现象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制度的成果,但是在当今社会中的“看客”现象未减只增的趋势来看,公民教育中的漏洞直接影响了公民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学校公民教育是我国整个公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公民教育中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问题如下:

(1)我们学校教育整体上依然未能摆脱应试主义的窠臼,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陶冶空间日渐缩小,他们在获得应试教育阶梯上的晋升的同时,并没有获得个体人生气象的同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经历主义症状的产生,这使得当前教育实践中依然弥漫着浓郁的功力主义的倾向。公共生活中,医生随意的诊断,教师随意的批评、惩罚,都是人性的麻木与平庸之恶的显现方式,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不过是照章办事,没有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进入职业生活中。这种人性状态,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