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病因病位病程病情临床特点
外感六淫浅表短轻发热恶寒同见
表证入里脏腑较长较重发热恶寒分见
1.含义
瘀血:①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
②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2.形成⑴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
血行不畅而凝滞;⑵内外伤、气虚、邪热等→出血而虽
血离经脉,积存体内。
3.致病特点①疼痛、②肿块、③出血;④面唇甲舌青紫;⑤脉涩或结
代。
四、望小儿指纹
•正常指纹:红黄相兼,
隐现于风关之内。
•内容:观察指纹长短,
颜色,浮沉三个方面。
•部位:分风、气、命三
关。
•临床意义:浮沉分表
里,红紫辨寒热,淡滞
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一、外感咳嗽:风寒咳
嗽
[证候] 咳嗽,痰白
稀薄,鼻塞流清涕,喉
痒声重,头痛,恶寒,
无汗,或见发热全身酸
痛,舌苔薄白,脉浮或
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 杏苏散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俞,用泻法,可加灸。
一、外感咳嗽:风热咳嗽
[证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发热恶风,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一、外感咳嗽:风热咳嗽
[方药] 桑菊饮加减。发热较重,加黄芩、山栀子。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玄参。痰稠难咯者,加瓜蒌皮、冬瓜仁、蒲公英。
[针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曲池、大椎、肺
俞,用泻法,也可针刺放血。一、外感咳嗽:燥热咳嗽
[证候]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
或痰粘难咯,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鼻燥,咽干,喉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清肺润燥。
[方药] 桑杏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鱼际、复溜、照海、孔最,用泻法。
二、内伤咳嗽:痰湿咳嗽
[证候] 咳嗽痰多而白粘,胸脘作闷,纳呆,身重易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 燥湿健脾,化痰止嗽。
[方药] 二陈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宜用泻法或加灸。
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
[证候]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质粘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
腥味,胸胁胀满,咳时
引痛,或有身热面赤,
口渴欲饮,舌质红,舌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
二、内伤咳嗽:痰热壅
肺
[方药] 清金化痰汤
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
合谷、大椎、丰隆、鱼
际、肺俞,用泻法。
二、内伤咳嗽:肝火犯
肺
[证候] 气逆则咳,咳
嗽阵作,痰粘难咯,面
红咽干,口干口苦,咳
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
少津,脉弦数。
[治法] 清肝降火,泻
肺止咳。
[方药]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栀
子、黄芩等。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肝俞、
经渠、太冲,用泻法。
二、内伤咳嗽:气虚咳嗽
[证候] 咳嗽咯痰清稀,面色晄
白,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喜温畏
寒,自汗,容易感冒,舌质淡嫩,
脉虚弱。
[治法] 益气固表,止嗽除痰。
[方药] 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
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膻
中、太渊、膏肓、足三里,用补法。
二、内伤咳嗽:阴虚咳嗽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或咳痰带血,咽干声嘶,五心烦热,
午后潮热,舌红少津,苔薄,脉细
无力或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减。
[针灸治疗]可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孔最、太溪、阴郄,用补法。症状\证病程体质形态疼痛二便舌象脉象
虚证久病虚弱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长舌淡嫩,苔细弱\
实证新病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
结苔厚腻实而有力
辨清外感和内伤之所属。外感咳
嗽,起病较急,病程短,并伴
有外感表证,脉证多属实证;
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程较
长,兼有不同的里证,脉证虚
实互见。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在临床上
可相互转化或兼夹。
外感咳嗽治疗以疏
散外邪、宣通肺气
为主。内伤咳嗽以
调理脏腑为主。
⑴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易袭位;
善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
其性主动。
寒邪伤寒——寒邪
伤及肌表
中寒
——寒邪直中于
里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痛;
寒主收引;
寒性清澈。
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①暑为阳
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
神耗气伤
津;③暑多挟湿。
⑷湿邪①湿为阴邪,易阻气
机,损伤阳气;
②湿性重浊;③湿性粘滞;④湿性
趋下,
易袭阴位。
⑹火(热)邪。热为温之渐,火
为热之极。
①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②
火(热)
易扰心神;③火(热)易耗气伤
津;④火
(热)易生风、动血;⑤火热易致
肿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