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课题 1.1反比例函数(1)主备人陈春莲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②会求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程序性目标:①从现实情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②使学生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感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意识以及确立良好的认知观;②学生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简单应用,使其初步形成数学的建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反比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媒体准备教学设计过程(①教学程序设计;②教法设计;③学法设计;④教材的处理与媒体。

)一、通过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的讨论和探究,使学生感受彼此之间特殊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创设情境写出下列各关系:1.长方形的长为6,宽y和面积x之间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面积为6,一边长x和另一边长y之间要有什么关系?)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我们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借助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类比,为问题的后续探究构建感性的氛围。

(请看下面几个问题:探究:问题1:北京到杭州铁路线长为1661km。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杭州,记火车全程的行驶时间为x(h),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y(km/h),?(1)你能完成下列表格吗?X(h)12151722y(km/h)87.4(2)?Y与x成什么比例关系?能用一个数学解析式表示吗?)(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请写出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关系式.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为知识的内化和正迁移创造了条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第【1】篇〗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说教学准备表格、课件、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说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比的知识:1.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 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 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出示:a∶b=()(())=()÷()(b≠0)教师问:1.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2. 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3. 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4. 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第【1】篇〗《反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反比例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体会变化的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师:出示问题:解决问题:节日期间去公园游玩的人数和所付门票费如下表所示:人数/人 1 2 3 4 5 6 ……门票费/元 5 10 15 20 25 30 ……利用上图,说一说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哪个量是不变的,题目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生(仔细读题后回答):人数和门票费是相关联的量,每人应付的门票费是不变的,人数和门票费成正比例,因为人数和门票费是相关联的,并且门票费与人数的比值不变。

师:谁能说一下什么是相关联的量?生:如果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是相关联的。

师: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生:如果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师: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回顾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个量的另外一种关系:反比例。

(板书课题:反比例)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生:阅读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46页表1和表2。

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 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

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单位:cm)表 1 x 1 2 3 4 y 24 12 表2 x 1 2 3 4 y 11 10(2)生独立填表。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4.2.2反比例》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4.2.2反比例》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4.2.2 反比例》8-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2.2 反比例》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反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乘积为常数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比例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的应用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反比例的图象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3.巩固新知: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4.应用拓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47~48例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九”中第8、10、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使学生在建构反比例意义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初步感受函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在探究中抽象出反比例的意义,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对比感知,初步了解反比例关系1.课件出示两个表格。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请大家观察两个表格,判断每个表格里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表格中数量的变化情况,感知两个量背后的不变量。

【学情预设】预设1:第(1)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也增加,而且=速度(一定),所以这道题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第(2)题中的两种量不成正比例关系,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

预设3:我发现第(2)题中的两种量所对应的一组数相乘都得300。

2.对比感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的发言有理有据,非常棒!第(1)题中的两种量符合正比例的变化规律,而且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成正比例关系;第(2)题中的两种量不符合正比例的变化规律,那它们之间成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反比例)【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观察表格中的两种量,发现其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组织学生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通过学生对原有正比例知识的回忆,初步感受正比例与反比例的不同变化规律。

二、构建反比例概念,理解反比例的意义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7例2。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教学用具:直尺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s是常数)(s是常数)一般地,函数 (k是常数, )叫做反比例函数.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解:列表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一般地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1)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 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的讨论与此类似.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2)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同样可以推出的图象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图象的性质.函数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4、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5、布置作业习题13.8 1-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2】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 y?kx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讲授新课[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模型.2.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1.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如同已经学过的有关方程、函数的内容一样,本章内容分为3块:(1)从生活到数学:从问题到反比例函数,即建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数学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用数学解决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2.可以设计一组问题,重点归纳、整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1)由形到数——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由图象的位置或图象的部分确定函数的特征;(2)由数到形――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或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图形的位置、趋势等;(3)形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2例如: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上的一点,PD垂直x轴于点D,则△xPOD的面积为________3.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例如: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mg。

(1)写出药物燃烧前、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方能进入教室?(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时,才能有效灭杀空气中的病菌,那么这次消毒是否有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2】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 2 正比例和反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 2 正比例和反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 2 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特点、判定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上,学生可能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刻、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一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这些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涵,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于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2.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尊敬的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反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反比例的意义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的基础上,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学好这部分知识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特点,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二:说教法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复习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学习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说学法:六年级的学生相对低年级要少了很多活泼,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某种学习习惯,因此这节课我将从以下两点去教学: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2 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四:说教学流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一.复习导入首先提问:怎么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呢?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指名回答,交流反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3.难点的突破方法:用函数观点解实际问题,一要搞清题目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看看各变量间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包括已学过的基本公式),这一步很重要;二是要分清自变量和函数,以便写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图象和性质,特别是图象,要做到数形结合,这样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这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57页的例1,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函数关系式,此题实际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材第58页的例2是一道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此题的实际背景较例1稍复杂些,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函数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补充例题一是为了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二是为了提高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2篇】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反比例》说课稿

《反比例》说课稿

《反比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反比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反比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关系,它不仅渗透了函数的思想,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今后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发现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接着,教材通过比较和归纳,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并给出反比例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

但是,由于反比例关系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出发,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关系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说课稿

《反比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时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

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往后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和化学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全体同学总体基础较扎实,大多数同学都好学上进,但两极分化突出,尤其是新问题解决方面、知识迁移和灵活应用方面较为突出。

其中的几名同学学习不主动、怕动手、怕动脑,这需要教师要善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一)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三)通过学习,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由于反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反比例的量的规律,还要他们用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因此这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概括出反比例的概念是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

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教育以上因素,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是本次课的重点,正确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是难点,也是教学的关键。

正确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

《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

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大量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羊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小黑板。

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

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小黑板出示,1、复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时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

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往后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和化学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小六年级全体同学总体基础较扎实,大多数同学都好学上进,但两极分化突出,尤其是新问题解决方面、知识迁移和灵活应用方面较为突出。

其中的几名同学学习不主动、怕动手、怕动脑,这需要教师要善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反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反比例的量的规律,还要他们用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因此这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概括出反比例的概念是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

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教育以上因素,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是本次课的重点,正确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是难点,也是教学的关键。

《反比例》说课稿

《反比例》说课稿

《反比例》说课稿富源县十八连山镇腊甲小学黄玉葵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十八连山镇腊甲小学的老师黄玉葵,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反比例》,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反比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第二小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二、说学情、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此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什么是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这一切都为探究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做好了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2、说教法教学时,首先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过程。

通过观察例题情境图,让学生在比较、探讨中,初步感知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结合表中数据感知“成反比”的过程。

然后组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最后练习提升,学以致用。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法.教具预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记作5.3A)第二张:(记作5.3B)第三张:(记作5.3C)第四张:(记作5.3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生]是为了应用.[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毕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一、新授:1、实例1:(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 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答:P=600s (s0),P 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答:P=3000Pa(3)、假如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少?答: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1、(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 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电压U=36V , I=60k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假如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掌握在什么范围内? R() 3 4 5 6 7 8 9 10I(A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0k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 ,23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1.反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2.函数图像教学设计3.反比的函数教学设计4.六班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5.二次函数线段最值教学设计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7.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8.二次函数概念教学设计9.关于《长城》教学设计10.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精选篇4)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能依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能结合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小学反比例说课稿

小学反比例说课稿

小学反比例说课稿导语:对小学数学《反比例》这一课,老师打算怎样进行说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反比例说课稿,欢迎各位参考。

一、说教材《反比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教学了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辨*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时就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分为四步:a)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重新整合和利用,我从创设观察图形的变化中“找规律”引入,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出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抽象出关系式,通过对表格的填写、作图象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到这种变化关系跟正比例关系不同,哪是什么关系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b) 通过对“找规律”、“游长城”“分果汁”等不同的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在关系式、表格、图象、三种不同的表现形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逐渐领会反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和自觉*,为获取新知奠定基础。

c)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小结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讨论情境(一)中不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反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比和比例知识及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反比例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三、说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及练习,在准备题第3题中让学生发现它不成正比例,那么到底他们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例2的学习,抓住(a.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b.底面积怎样随着高度的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这三个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然后进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接着通过“想一想”来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最后通过“练一练”与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

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2﹞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把表格填写完整。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

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

(详见教材)﹙2﹚观察发现: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
﹙3﹚寻找规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变的?用表中的数据说明。

﹙同桌合作交流﹚
学生讨论反馈:10×12=120 40×3=120 80×1.5=120 ? ﹙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填表:(详见教材)
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

﹙2﹚表中有哪两种量?
﹙3﹚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数据说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体积﹙一定﹚
3、学生合作交流比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点,比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互相说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归纳概括反比例意义的概念:
反比例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数的积一定。

那么,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情境
1、情境2所讲的数量关系可以概括成怎样的式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