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论角度看翻译策略选择
翻译目的论及其翻译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见,翻译目的论在传记文学翻译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传记文学 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传承。为了使目标读者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历史背景、文化差异、语 言表达特点等各个方面,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总结来说,传记文学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正确的翻译策略和 技巧,我们可以成功地将原作呈现在目标读者面前。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 传记文学的翻译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准确转换,更要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传承。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 传记文学翻译的挑战。
四、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目的 论与翻译策略
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翻译的目的和目标受众:在接受翻译任务前,需要对翻译的目的和目 标受众进行深入了解。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
2、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 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以便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能够 适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问题。
3、简洁明了:广告翻译应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核心信息,避免冗长和复杂的 表达。在语言上要追求精炼、生动、形象,以便目标读者易于理解和记忆。
4、跨文化交流: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跨文化交流的因素。对于不 同文化背景的目标读者,要善于运用文化元素和语言表达方式,以实现广告信 息的有效传播。同时,要注意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确保广告翻译的准确性和 恰当性。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技巧的应用同样重要。词汇选择是翻译中一个关键的技 巧。对于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词汇,译者需要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 应的表达,以便目标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作的含义。此外,语法的运用和修辞 手法的处理也是传记文学翻译中需要注意的技巧。译者的修辞手法应该尽可能 贴切地传达原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使目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魅力。
从目的论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从目的论看翻译策略的选择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
根据该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
标签:翻译功能论;目的论;策略选择;译文预期功能引言早在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Holmes 1988: 71-78)就主张,翻译应分为三个分支:描述翻译学(又称为“翻译描述”)、理论翻译学(又称为“翻译理论”)、应用翻译学。
描述翻译学的任务是“描述在我们身处的世界上出现的翻译现象”,包括译本的特点、译本在目标文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翻译的过程。
理论翻译学的任务是“利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学科提供的资料,总结出一些原则、理论和模式,以解释和预测一切在翻译范畴之内的现象”。
应用翻译学则包括翻译教学、工具制作、政策研究、翻译批评四个方面。
在这三个分支中,描述翻译学是另外两个分支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开放的翻译理论。
这种翻译理论的任务,用勒菲弗尔(Lefevere 1992: 101)的话来说,就是翻译诗学不应有一系列的规范组成,而应该描述翻译者可以采用而且已经采用过的一切可能的策略。
如,直译、意译、等效翻译、语义翻译、传意翻译等等。
可是,我们又根据什么来选择翻译策略呢?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引。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该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莱斯(K.Reiss)、费米尔( H.J. Vermeer)、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的译文功能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而“目的论”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
从翻译目的论看大学英语四六级文化翻译策略
从翻译目的论看大学英语四六级文化翻译策略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国内广为接受的重要考试,自举办以来,一直起着标杆的作用。
2013年考试题型的变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翻译题型的重大变化,段落翻译加大了中国文化的比重,也对考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选取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段落文本若干,以目的论为指导,从翻译者(学生)的角度分析这些文本的英译。
从目的论的三大翻译原则出发,讨论和分析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四六级翻译文化目的论三原则翻译策略On Cultu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ET-4 and CET-6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WANG Ting LIU Xuan(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Chengdu, Sichuan, 610100)Abstract As widely accepted tests, CET-4 and CET-6 have been playing a benchmarking role. The major change in translation after the reform in 2013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osed new challenges to students. This paper selects some texts in CET-4 and CET-6 translation and analyz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se tex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Based on the thre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Skopos Theory,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Key words CET-4 and CET-6 translation, Culture, Three Principles of Skopos Theory, translation strategies一、引言中国自古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从翻译的目的论看中式菜肴英译的翻译策略
从翻译的目的论看中式菜肴英译的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式菜肴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其英译问题也随之凸显。
中式菜肴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
现有的翻译策略往往忽视了菜肴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的目的,导致翻译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鉴于此,本文将从翻译的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中式菜肴英译的翻译策略。
本文首先将回顾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其在菜肴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现有中式菜肴英译实例的分析,总结当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套基于翻译目的论的中式菜肴英译策略,旨在更好地传递中式菜肴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华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式菜肴英译的质量,还能为其他文化产品的翻译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中式菜肴的文化特性与翻译难点中式菜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将其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翻译者面临着多重难点,这些难点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更触及到文化的传递和接受。
中西文化在饮食习惯、食材选择、口味偏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文中的“红烧肉”直接翻译为“redcooked pork”可能无法让英语读者准确理解其烹饪方法和口味特点。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同时,尽可能地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中式菜肴的食材和制作工艺复杂多样,许多特定的食材和制作手法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如“豆芽”在英语中为“bean sprout”,但“豆苗”则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需要额外解释。
一些独特的烹饪技巧,如“炒”、“炖”、“蒸”等,虽然在英语中有对应词汇,但所表达的烹饪程度和方式可能与中文原意有所出入。
中式菜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
例如,“宫保鸡丁”不仅仅是一道菜,其背后还有着与清朝官员丁宝桢相关的故事。
在翻译时,如何在不牺牲原有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使外国读者理解并欣赏这些文化元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摘要:本论文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主要依据,通过对中国代表性作家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应用型文章的翻译等实例的分析,指出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目的,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了翻译方法的选择。
这对翻译策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初步接触翻译的学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目的论文学作品应用型文章翻译策略自翻译活动开始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讨论和研究翻译。
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
197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在德国出现。
“目的论”是文本翻译过程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功能主义者的主要理论。
与传统的“等值观”不同,翻译目的论的翻译是基于对原文的分析,目的是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强调并选择最佳翻译策略,而不是译文是对等的还是完美的。
译者需要能够为特定的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
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介绍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的翻译方法。
我们还认为,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的预期目的。
一、翻译目的论1970年代,德国的汉斯威默(Hansweimer)建立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基本理论。
他指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
言语交流是有目的和有意图的活动。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差异,原语言作者的意图和他们所采用的话语形式并不完全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上述习惯。
从目标语言读者的角度,根据翻译的预期目的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
该理论包含三个法则。
1.目的法则,翻译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
2.一致性法则。
在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流环境中,译文对于接收者来说必须是可理解,可读且有意义的。
3.忠诚法则。
通常被称为忠于原作者。
其中,目的法则是最高标准。
一致性法则和忠诚法则都服从目的法则。
实际上,总的来说,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翻译者的翻译目标通常包括翻译的一致性和对原文的忠诚度。
即,目的法则与一致性法则和忠诚法则是一致的。
如果目的法则与忠诚法则相冲突,也就是说,如果翻译人员的翻译目的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某些差异,则以目的法则为准。
翻译目的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目的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目的论是一种研究翻译目的和目标的理论框架,它在中文翻译中的运
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翻译目的:目的论认为翻译要考虑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需求,因此在中文翻译中,首先需要确定翻译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是为了让中
国读者理解原文内容,还是为了使译文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习惯和口味。
2.考虑读者群体:目的论强调译文要适应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和背景,因此在中文翻译中,需要考虑译文的接受者是谁,他们对原文的认知
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对一些文化背景进行解释等。
3.翻译策略选择:目的论认为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在中文翻译中,可以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增译、删译等。
4.进行文本评估:目的论认为翻译需要对译文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
了预期的目标。
在中文翻译中,可以通过与原文进行对比、借助其他翻译
专家的评价等方式来评估译文的质量。
综上所述,目的论在中文翻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确定翻译目的,考
虑读者群体,选择翻译策略和进行文本评估等方面,以确保译文能够有效
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目标。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视角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目的论”是指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功能。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让他们对目的地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更要注重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二、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1.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避免出现生硬、呆板的译文。
如果原文是充满诗意的描述,译文也要通过词语的精美和句式的优美来传达原文的意境;如果原文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译文也要具有同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2. 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
这就要求译文中充分体现出目的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地标建筑、美食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让游客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介绍北京的旅游文本时,要注重体现北京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特色小吃,而在翻译介绍上海的旅游文本时,要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
3. 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目的地的文化信息,还要根据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翻译旅游指南时,要注意将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以便游客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4. 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引导游客参与到目的地的文化体验中来,让他们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景点介绍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在翻译美食介绍时,可以适当增加口味、刺激味蕾,让游客愿意品尝当地特色食品。
5. 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首先介绍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分析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因素,最后以具体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目的论是一种以交际目的为导向来研究文字和口语交际活动的理论。
它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服务于交际目的。
目的论分为三种类型:实践目的论、交际目的论和认知目的论。
在翻译实践中,交际目的论最为常见。
交际目的论侧重于翻译前后交际行为的比较,强调翻译应该符合原文的交际目的,并转化为目标语的交际目的。
它认为,一个翻译作品的成功与否应该以交际情景下的得失为衡量标准,而非字面上的语言表达。
二、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因素1. 宗旨和目标:字幕翻译应该符合高校宣传片的宣传目的和目标,同时能够有效地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传达出高校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
2. 目标受众:字幕翻译的语言表达应该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促进交际效果。
3. 宣传内容:高校宣传片包含的内容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应该根据内容缩减、增加、修改翻译内容,为目标受众精准呈现高校的核心价值和特色。
4. 宣传形式:字幕翻译应该配合高校宣传片的音频效果和视频视觉效果,形成统一的宣传形式,使得原文和翻译作品统一整体,力求完美的宣传效果。
三、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南京大学的宣传片中出现一句话:“我们在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南大,赋予她更多的容量。
”针对这个句子,字幕翻译的策略应该如何选择?下面我们从交际目的论的角度来进行讨论。
首先需要了解宣传片的目的和受众,南京大学的宣传片旨在传达南大的精神和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志愿者加入。
其目标受众主要是国内和国外要上大学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基于这个目的和受众,字幕翻译策略应该符合于年轻人的口味和传达南大的价值观。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creating a warm and welcoming place with more capacity”来翻译这个句子。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及广告翻译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本文在阐释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 的基础上,针对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从目的论视角就“译文的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商标和口号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扩大。
伴随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的同时,中国的商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广告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策略。
一则优秀的广告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死存亡。
因此,企业广告的翻译就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以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探究企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目的论目的论是德国的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是在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1年,赖斯提出了理想的译文应该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交际功能上对等的思想。
但是在她后来的翻译实践中,这种理想化的对等有时难以达到,甚至是不希望达到的。
因而,赖斯又提出了译文的功能特征应优先于对等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赖斯的学生费米尔进一步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功能派的主导理论――目的论,并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
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原文的目的为翻译准则,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费米尔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略,“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客户和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从原文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
目的论视角下进行翻译思考的三个维度
2492020年48期总第540期ENGLISH ON CAMPUS目的论视角下进行翻译思考的三个维度文/雷津菁 刘 净致,故而笔者选取这一语义。
若笔者在翻译时并未对flight进行深入查询,产出的译文则会脱离原文。
例2:The assignment of a legal lease must be in the formof a deed to be effective(合法租约的转让须具有一定的形式才具有效力). 该句来源于法律类文本,其属于法律中的一个理论概念。
初读此句的读者很可能会将assignment理解为任务、分配,据此推断其在句中所代表的含义。
然而,只要稍加查证,便可知晓assignment在法律用语中具有转让之意,将该词义置于句中,句子的含义会立现。
结合上述两例可以看出,行业领域对词语内涵的影响颇深,故而,笔者认为在从行业领域维度去进行翻译思考时,译员首要遵循的是忠实原则,即忠实于原文本,任何词汇都不能脱离文本本身所处的行业去观察。
二、文化差异维度李长栓(2004)表示目的论的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同时受目的原则的统领。
从文化差异维度,译者要想满足目的原则会遇到两大难题:一是译者不了解源语文化从而导致对译文的误译;二是译者在了解源文本含义的基础上需要判断采取何种手段能够达到自己设想的目的。
因此,译者处理涉及文化差异的译文时应首先确认自己了解原文中文化负载词的来源及含义,然后判断其在原文中的作用,再决定在译文中是遵循连贯原则还是忠实原则,更能传达原文含义以达到所需目的。
例3:A certain stereotype of the ultra rich holds that themost arrogant “bootstraps” types are those who were born on third base and assume they hit a triple(有些家境本就殷实的人却以为自己是靠自身实力发家的。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字幕翻译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观赏性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准确表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成为了字幕翻译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字幕翻译的策略及相关问题。
在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翻译目的要明确。
字幕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将源语言信息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言观众,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始终以这个目的为指导,确保字幕能够满足目标观众的信息需求。
翻译策略要与作品风格、类型相符合。
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如文艺片、商业片、纪录片等,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例如,文艺片强调对白和内心独白的情感表达,翻译时要注重情感的传递;商业片则注重剧情的紧凑和观众的娱乐体验,翻译时要尽量保持简洁明了。
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差异和受众心理接受程度。
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观众心理习惯会对字幕翻译产生影响,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以确保字幕翻译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针对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本文将研究以下内容:影视作品主题和情感的分析方法。
对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分析,是进行字幕翻译的前提。
本文将探讨如何从文本和语境两个方面对源语言信息进行分析,以便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翻译策略的制定和优化。
在明确翻译目的和作品风格、类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以确保字幕翻译的效果达到最佳。
常见翻译技巧的应用。
在字幕翻译中,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如替换、省略、解释等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本文将探讨这些翻译技巧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翻译效果的评估方法。
为了确保字幕翻译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对翻译进行评估。
本文将探讨评估字幕翻译效果的方法,包括语言质量、文化传递、观众反馈等方面。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作品风格、受众心理、文化差异等。
从目的论视角看汉英翻译研究
从目的论视角看汉英翻译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目的论翻译理论概述 (2)1.2 汉英翻译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分析 (5)二、目的论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 (6)2.1 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7)2.2 翻译过程中的目的论视角 (9)2.3 目的论与翻译策略选择 (10)三、汉英翻译的目的论视角分析 (11)3.1 汉语与英语的特点对比 (11)3.2 汉英翻译的目的与策略选择 (13)3.3 目的论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4)四、目的论视角下汉英翻译的研究方法 (15)4.1 文献研究法 (16)4.2 实证研究法 (18)4.3 对比分析法 (19)五、目的论视角下汉英翻译的策略探讨 (20)5.1 直译法与意译法的选择与应用 (21)5.2 文化因素考虑的翻译策略调整 (22)5.3 翻译中的语言转换策略探讨 (24)六、目的论视角下汉英翻译的实践研究 (25)6.1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关系研究 (26)6.2 翻译实践中的目的论运用案例分析 (27)6.3 翻译实践的反思与总结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结论总结 (31)7.2 研究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与展望 (32)一、内容概括从目的论视角看汉英翻译研究,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的目的与目标。
本文首先回顾了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其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从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分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理,强调了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英翻译的目的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文化传承、信息传递、交际功能等方面。
本文还分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如译者的主观意识、翻译目的的多样性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总结了汉英翻译研究的目的论视角的主要贡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1 目的论翻译理论概述目的论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效果。
从目的论的角度解析鲁迅的翻译策略
[3]刘文浩.余秋雨散文中的文人形象及精神[J] .湖北经济学 院学报,2007(7).
[4]司马晓雯.论余秋雨散文的双重对话[J] .华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6(3).
[5]余秋雨.余秋雨文集· A 卷[M] .南海:南海出版公司,2003. [6]葛培贤.林语堂现代小品文创作渊源浅析[J] .中央社会主 义学院学报,2007(4).
难懂,关于这一点,他自己也有清醒的意识,但他同时也明确阐明了 自己的目的。“固有的白话文不够用,便只得采些外国的句法。比较 的难懂,不像茶淘饭似的可以一口吞下去是真的,但补这缺点的是精 密”。“但这情形也当然不是永远的,其中的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 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这最要紧 的是我们自己的批判。” 所以从“益智、移情”与改造汉语的角度来 讲,这一方法是恰当的。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反 思,勇于面对和承认本国文化的不足,极力想通过翻译来输入新鲜的 血液,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出于这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又何尝不应 肯定呢?
而老庄之精神在焉”的明证。“天人合一”是老庄哲学的最高境界,也 是林语堂最为推崇的,他用“性灵”来代替“天人合一”,强调了人对无 穷自然的认知的局限性和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还将明代公安派 的“性灵说”融入进来,讲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注重作者内心的 真情实感的表达,将传统“淡雅”进行了革新。
余秋雨所处的背景则不同,中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对新中国 成立前后作家的美学理想和话语方式的清算之后,散文从原来的题 材、观念中走向新领地,转向抒发作家的自身观照和个人性灵,主张 精神和个性的解放。但又不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散文被等同于抒 情美文,认为散文就应精美、雅致、玲珑,拘泥于身旁琐事和个人隐私 的叙说,于是“小女人散文”大量涌现,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柔媚有 加、厚重缺乏,精英文化逐渐失落,知识分子阶层面临着人文精神的 失落和理想价值消解的危机。余秋雨感叹:“做不成现代人是悲哀 的,斩断了自己的生命根源的现代人,就更悲哀了。”他毅然辞去上海 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自觉肩负起一个文化精英历史的及现实的使 命:“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 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 在那纷乱、喧嚣、浮躁的年代,他 将自己关在书斋,以古籍为伴,静心探寻民族文化的命脉,认真反思 中国文化内在的生命力及其结构性缺陷,成就一系列“雅正”散文。
从目的论角度解析严复和林纾的翻译策略_外语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解析严复和林纾的翻译策略_外语翻译外语翻译摘要: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目的直接影响着译者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翻译家严复和林纾出于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社会思想的目的译介外国作品,特别重视其中的思想性。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出发点,他们的翻译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也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和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直译—意译;增添与删节;按语与评注;思想启蒙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里必然涉及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问题。
对于具有历史使命感的翻译家来说,只有明确了“为什么翻译”这一根本问题才能解决“翻译什么”的选择,而这两个问题一旦找到明确的答案,如何翻译的问题便能在原则上得到解决。
在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家的翻译动机对他们选择什么文本来译,采取怎样的策略来进行翻译,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1]中国近代翻译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从这一时期开始了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国内译介各种外国作品。
将翻译置于文化的背景上考虑,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翻译活动(包括翻译论述)带有功利的色彩,受到时代亦即当时民族文化的制约。
翻译事业发达与否,也与翻译的目的、社会反响,即文化上是否有此需要关系极大。
[2]7一、理论探讨(一)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一些翻译学者提出来的,开辟了在新的跨文化背景下翻译研究的新视野。
1971年,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在《翻译批评的可能与限制》( Pssibilities and Liitatins in Translatin ritiis )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她仍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并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此后,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eer)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pstherie)。
从目的论角度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和实践。
目的论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活动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认为翻译应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和受众,而非简单地追求语言对等。
在新闻标题的翻译中,目的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翻译中的种种问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阐述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接着,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翻译难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准确性和传达效果。
本文还将对目的论在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估,以期对实践中的翻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理解和认识,推动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为跨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做出贡献。
二、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提出的翻译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强调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而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Skopos Rule),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这一原则强调了翻译活动的目的性和功能性,突破了传统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
在目的论框架下,翻译被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
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期待以及译文的传播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
这一观点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指导原则。
在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实践中,目的论强调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习惯,以及标题在目标语境中的传播效果。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 216-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瑾【摘要】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英语和传统的翻译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的英文翻译的中心是以原文为主,而目的论翻译是以翻译目的为主进行翻译,翻译原则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全文的目的性。
本文首先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目的论,然后阐述了目的论翻译的有关要求,为了促进目的论翻译方式的应用,探究分析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 英语翻译 原则 策略翻译既要包含技术性,又要包含艺术性。
在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能来达到翻译的要求,这体现了技术性要求。
从译入语文化背景出发,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翻译中包含艺术性。
翻译目的论时就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到文化背景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一、目的论概述1.引入阶段。
凯瑟琳娜提出的理论是功能派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主张把功能范畴与翻译批评融合在一起,使得语言功能运用与翻译方法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进入了翻译批评的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该翻译批评是在原文与翻译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凯瑟琳娜发现理想的翻译和实际的翻译存在着一定差距,实际翻译更加注重译本的功能性,达不到理想翻译中各功能都完全原文对等的状态。
2.提出阶段。
汉斯是凯瑟琳娜的学生,在老师提出的理论启发下,汉斯提出了以翻译目的为翻译出发点的目的论。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把目的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和结果性的翻译。
除此之外,“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这两个原则也是必须要遵守的。
第一个原则就是说译本语句要通顺,能让受众者理解。
第二个原则是指要把译本和原文连接在一起。
在此之后,翻译的评价标准就由实现原文和译本的完全对等变成了译本满足实现翻译目的性要求。
在汉斯看来,在翻译中首先要考虑到的不是原文内容,而是翻译的目的,因为翻译的目的的不同会改变翻译采取的方法。
“目的论”在理论上都对中西翻译史上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翻译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目的论视角下的游戏本地化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游戏本地化翻译策略研究游戏本地化是将游戏从一种语言和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的过程。
在目的论视角下,游戏本地化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受众能够更好地理
解和享受游戏,提供给他们与原版游戏相似的体验。
下面将探讨在目的论
视角下游戏本地化中的中文翻译策略。
1.语言风格的调整:将原版游戏中的语言风格转化为适合中文受众的
风格。
这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结构的调整等。
比如,如果原版游戏中使
用了大量的俚语和口语,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普通的口语表达或者适当的
俚语和成语。
2.文化适应:游戏的故事情节和背景常常与特定的文化有关,因此在
翻译时需要进行文化适应。
这包括将特定的文化元素转化为中文受众熟悉
的相应元素,或者进行解释和注释以便受众理解。
3.游戏术语的翻译:游戏中常常有很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如游戏操
作指令、道具名称等。
在翻译时,可以选择直译、音译或者意译,以确保
受众能够理解和使用这些术语。
4.幽默和双关的翻译:游戏中常常包含幽默或双关的表达方式,这需
要翻译者在翻译时灵活运用中文的幽默和双关表达方式,以保留原文的效果。
5.用户界面和字体的调整:游戏的用户界面通常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中文的显示方式和阅读习惯。
同时,游戏中的字体选择也需要考虑
中文特色,以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总之,目的论视角下的游戏本地化中文翻译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
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翻译策略选择,以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目的论三大原则下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三大原则下的翻译策略
一、目的法则
翻译“目的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的过程应该以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达到它预期的功能为标准,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不再以对等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及其功能为标准,而是注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实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目的性原则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
二、连贯性原则
译文必须语内连贯,换言之,译文必须对于具有目的语交际环境和知识背景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
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
三、忠实原则
在目的论中,忠实性法则仅仅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
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的目的。
诺德认为,“在能够达到译文预期功能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
”。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策略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壮大,涉外金融业务也日益增加,由此与X,f,t-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金融英语学科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
金融英语的翻译问题也成为一些学者探讨的话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金融英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翻译技法。
本文尝试从翻译目的论着手,探讨利用这一翻译理论,为金融英语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德国学者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这一理论,它彻底突破了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理论,奠定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Skopes在希腊语中意为“目的”。
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法则”。
根据目的法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张美芳,2005)。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
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张美芳,王克非,2005)此外,“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法则,即目的法则、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
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也常被称为对原文的“忠实”。
语内连贯指的是译文在泽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的意义,它强调译入语文化以及交际情景。
弗米尔认为,语际连贯或忠实应从属于语内连贯,同时二者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文军,2006)。
在弗米尔看来,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泽的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翻译目的论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译人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它对翻译采取前瞻的态度,使得译文在完成译语情境中交际功能的同时,又符合各参与方的意愿。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作者:李瑾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2期【摘要】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英语和传统的翻译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的英文翻译的中心是以原文为主,而目的论翻译是以翻译目的为主进行翻译,翻译原则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全文的目的性。
本文首先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目的论,然后阐述了目的论翻译的有关要求,为了促进目的论翻译方式的应用,探究分析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英语翻译原则策略翻译既要包含技术性,又要包含艺术性。
在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能来达到翻译的要求,这体现了技术性要求。
从译入语文化背景出发,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翻译中包含艺术性。
翻译目的论时就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到文化背景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一、目的论概述1.引入阶段。
凯瑟琳娜提出的理论是功能派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主张把功能范畴与翻译批评融合在一起,使得语言功能运用与翻译方法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进入了翻译批评的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该翻译批评是在原文与翻译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凯瑟琳娜发现理想的翻译和实际的翻译存在着一定差距,实际翻译更加注重译本的功能性,达不到理想翻译中各功能都完全原文对等的状态。
2.提出阶段。
汉斯是凯瑟琳娜的学生,在老师提出的理论启发下,汉斯提出了以翻译目的为翻译出发点的目的论。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把目的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和结果性的翻译。
除此之外,“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这两个原则也是必须要遵守的。
第一个原则就是说译本语句要通顺,能让受众者理解。
第二个原则是指要把译本和原文连接在一起。
在此之后,翻译的评价标准就由实现原文和译本的完全对等变成了译本满足实现翻译目的性要求。
在汉斯看来,在翻译中首先要考虑到的不是原文内容,而是翻译的目的,因为翻译的目的的不同会改变翻译采取的方法。
“目的论”在理论上都对中西翻译史上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翻译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csq3011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1 卷第4期7 20 10 年8 月东莞理工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D O N G G U A N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17 N o .4A ug20 10从目的论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朱德财, 黎土旺( 1.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 广东东莞52 3 8 0 8 : 2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5 10 6 4 ) 1摘要: 人类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翻译也不例外. 对同一作品的翻译, 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翻译目的, 而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又会根据各自的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运用目的论的观点, 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关健词: 目的论; 翻译目的; 翻译策略中圈分类号: H 3 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一0312 (20 10 ) 04 一0094 一05! 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可以这样说, 从材料的选取到词汇的运用, 翻译行为的每一个阶段无不涉及对多种选择的确定?在选取源语材料时, 需要确定材料选自的国别# 原作者# 原著等, 这些通常由翻译行为的发起者根据既定的目的进行定夺?选取材料之后, 译者即面临对文化立场# 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 ? 川于对该观点的认同, 笔者认为, 翻译策略的基选择是由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的, 即翻译目的决T h o y )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 e r 该理论强调外界非文本因素的影响, 重视译者的主体性?他认为, 决定翻译过程各种选择的因素就是翻译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就是目的决定翻译行为, 这种视野弥补了传统翻译研究的很多不足, 开拓了新的翻译研究角度4, ? 根据V er e r的目的论, 人类的行为被定义m 为! 发生在一定语境中的有意图# 有目的的行定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体现翻译目的?为, 它既是语境的组成部分, 又能够改变语境? ; 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转换行为, 而任何翻译行为都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 甚至产生一种结果# 一种新的语境或事件? 这样就产生了目的论l ? ] 4 在该理论框架下, V e m e r还区分了翻译领r 域中三种主要目的: (l )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2 ( ) 译语文本在目标一# 目的论及翻译目的关于翻译目的性的探讨, 最早是19 64 年Eugene N i da在%翻译的科学探索& (T 叨d a o ar c ec f S t n o o 7乍n l t 吧) 一书中提出的! 动态对在a i s 等? ?他认为,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文表达形式完全自, 尽量在译文接受者和与其本族文化然语境相关的行为模式之间建立联系2 ? 1979年, 1一般性目的( 如谋生) :语文化中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如教育读者) : (3 ) 特殊的翻译策略或方法要达到的目的(如L . K el er 在l n e ee) I t 净r t r%真正的译者&(T e T 六e h 碑为了显示源语结构特征而进行的直译) 4 ? ] 概括起来, 翻译目的论的主要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l ) 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有意图的# 人际间的# 部分地通过语言媒介的跨文化互动行为?一书中指出, 完整的翻译理论应该有三个部分, 即对翻译的功能和目标的说明, 对翻译操作的描写与分析, 以及对目标和操作之间关系的批评性评述?他对翻译目的的探讨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翻译目的论( sk op o sth eorie ) 的提出可以(2 ) 翻译行为的语境条件与历史和文化相关, 语境中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决定行为者的语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该理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H ans V er eer在行为理论(A et on m i收稿日期:20 10 一0 3 一2 4言或非语言行为, 也决定其知识结构及其对世作者简介:朱德财( 19 85 一), 男, 聊城人, 硕士,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4 期朱德财等: 从目的论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等一5 9界的看法? (3 ) 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互动行为, 翻译的意图是要改变现存的事件所处的状态, 使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4 ) 在这一行为实施的过程中, 不同的参与者起着不同的作用? 客户(c i n ) 通常是翻l et 译行为的发起者(i i a o ) , 由他们确定翻译n t t r别时才会出现西化( 笔者认为此处同于异化西化) ?但这种情况下, 一般有两种方法, 译者采取译入语的表达方式, 避免西化, 另外就是采取原语的表达方式导致西化? ,, ? 5] 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 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就翻译现实来看, 两种翻译策略长久并存, 并且互为补充, 而不应像V en u i那样认为译者应只选取一个原则? 也可t 以说, 翻译原则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是多的目的; 译者制作出目标文化的文本, 以表达源文化文本施授者(s n d r) 的交际意图; 目标文e e 本的接受者人承当?r c ie ) ( e ev r是文本的使用者(u e ) ? 当然, 不同的行为角色也可以由同一s r (5 ) 源语文本并非处于权威的中心地位, 而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实体, 是译者所使用样的, 不是单一的? 总之, 不管归化还是异化, 都要满足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 不同的译者对相同的源语文本会有不同的翻译目的, 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同样地, 对不同译文进行策略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译者的翻译目的?的多种信息源的一个, 译者之所以选择某些信息, 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满足某种目的. (6 ) 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 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基本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 (7 ) 译本的充分性(ad e职aey ) 比对等(eq u ivalen ee ) 更为重要?充分性指的是目标文归化和异化之争在中国由来己久, 如果把直译和意译笼统地算作异化和归化的话, 我们可以发现, 中国两千多年的翻译史, 是一部异化和归化此起彼伏# 交相辉映的历史?我国最早的翻译主要是佛经翻译, 开始于汉, 繁荣于隋唐, 继续发展到宋元, 历时上千年, 这其本就翻译要求而言具有的各种性质: 译本应该! 充分满足于? 翻译要求中的各项?翻译的目的决定充分翻译( adequ ate tran slatio n ) 所需要的对等形式? 根据目的论, 可以发现, 人类进行翻译活中译者甚众, 大师辈出?佛经翻译的目的不但是要向中国传输! 西天? 的思想, 满足精神信仰和政治统治需要, 也注意吸收异域文化, 借以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这些不同的目的, 会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 如释道安坚决主动总是要服务于某种目的, 满足某些意图, 而为了达到自己相应的目的, 译者总会采取其相应的# 各种不同的手段或策略来指导和执行翻译实践?翻译活动中人们讨论最热烈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就是译者根据自身目的采取的最常见的两种原则?! 质? , 即异化翻译; 鸿摩罗什主! 文? , 即归化翻译: 而玄类则提倡调和二者的! 新译? ? 这时并未出现某种策略占主导地位的现象? 到了近代, 中华民族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和欺凌, 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译介西方文化, 抱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意识, 那就是救亡图存, ! 吸彼欧美之灵魂, 淬我国民之心志? ? 为了救国强民, 这一时期在外国文学翻译中, 关注民族命运# 反抗外国侵略# 讴歌民族独立和解二# 翻译策略选择与翻译目的就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转化而言, 异化以原文化为归宿(so u ree la g uag e n eu lt re uoriented ) , 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 et lang uag e eu lt re o rien ed ) ?异化提倡译文应当u t尽量去适应# 照顾原语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词用字习惯; 而归化则主译文应尽量适应# 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 为读者着想, 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 叶子南认为, ! 只有当表达同一概念时, 原语( 如英语) 与译入语(汉语) 的表达法有差放, 就成为选择的风尚? 这个时期, 将异域文化! 嫁接? 到中国文化的! 归化翻译? 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翻译原则? 如林纤翻译的%黑奴吁天路& 即是明显归化的例子? 美国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描写美国南方黑奴的悲惨生活, 对美国奴隶制进行了沉痛批判?为了引起当时将要成为! 亡国奴? 的国人的深思# 觉醒, 林纤对该书的进行了归化翻译, 仅看书名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就可见一斑?又如严复%天演论& 的归化翻译, 原书名为E 刃? tl n a n d E t l , 即% 化论与伦u l o h c s 进理学& ?而严复则将其译成了%天演论& , 以更的接受能力和对异域文化的兴趣也大幅提升, 翻译的主要目的变成了跨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这个时期, 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也空前热烈? 英凯l 指出了! 归化? 的种种弊端] 6及其表现, 认为! 归化是翻译的歧路? , 异化翻译应该占主导地位; 重德f 认为, l 7 !翻译中好地宣扬!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理念, 号召国人团结一致, 奋起抗争, ! 与天争胜? ?除了救国强民的目的, 很多译者采取归化翻译来达到宣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如林纤就将雨果的%九三年& 译为了%双雄义死路& ,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2 0 世纪20 年代, 中国掀起了一场! 新文化运动? ?这个时期大部分翻译的目的依然是爱国兴国, 为革命服务? 在当时那样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出现欧化(即洋化) 现象? 是大势所趋; 丽莉I 强调, ! 异化是大势所趋? : 海凌1 提出l s 1 9! 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 即保持异化适度? 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 致礼? 认为, ] 0 I ! 2 世纪的文学翻1! 现在译: 异化为主导? ; 谭慧娟1 l也呼吁,环境下, 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选择上, 大部分人倾向于前者?从历史上看, 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 特别是清代, 闭关锁国, 对外交流长期处于封闭# 停滞的状态, 中国的读者对外国文化, 特别是西方文化知之甚少, 甚至一无所知, 即使有些接触, 也会有很多格格不入的情绪? 因此, 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 理解能力, 很多译者为了满足读者需要, 采取了! 靠近目的语? 的归化策略是情有可原的?例如, 必在翻我们应该尽可能采用异化的译法? 等等? 由此可见, 由于翻译目的的转变, 翻译策略主要趋势也转变为异化翻译?从以下例子中, 可以更好地分析译文采取的翻译策略, 从而推断出译者的翻译目的?%红楼梦&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翻译, 其中翻译得最好的当属宪益的和D a i H aw k 的v d s 译本?两位译者语言# 文化背景各不相同, 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因此可以看出两者对%红楼梦& 的翻译目的也不一样? 例如下例, 二者对! 红? 色的翻译大相径庭?译魂df e ? 和! g d o ? 时, 考虑到读者的接o t g a r h o sn受能力和# 文化差异, 将其分别归化成汉语中的传统表达! 干爹? 和! 干儿子? , 这样做虽然让读者很容易接受, 但作品原意和文化色彩就消失殆尽了?又如, 友松翻译英文名!G eor e ? g 的拼写时, 担心大部分读者不具备相应的英语知识, 便将其归化成很有中式色彩的! 荞麦的荞, 自治的治? ; 严复翻译%天演论& 时, 故意将原作者使用的人称代词! I 改成了第三人称的原作1. 台矶之上, 坐着几个穿红戴绿的Y 头.( 第三回)译为: Sever l m aids dressed i r d and a n er g e e n ro se f o m r th e te r a e e . 2](直译: 几个穿红戴绿的仆人出现在台阶上?)者名字! 赫青黎? , 这样译文读起来就不像译H aw k s 译为: S om e g aily 一dressed m aid sw ere sittin g o n th e ste P s o f th e m a in b u il in g d o P P 0 site . I,31文, 而更像中国人自己写的历史书籍?总体来看,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翻译中, 漏译# 误译# 增删现象十分普遍, 这受到了当代很多学者的严厉批评, 但是目的论认为, 翻译目的决定其忠实程度, 译文文本和原文所传达的容和文化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忠实, 也可以是最小限度的忠实, 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 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历史证明, 当时文学翻译的成就还是很高的, 对当时社会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多影响和积(直译: 一些穿着喜气洋洋的仆人出现在对面主楼的台阶上? )2.可叹这, 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阂. (第五回)译为: B y the d im lig h t o f an old shrin esh e w ill f d e a w ay , a H er P o w d er a n d re d c h a m b e r, h er y o u th a n d极作用? 也应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近代中国文学翻译家们带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鲜明的翻译目的创造出来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翻译掀起了新的高潮,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扩大,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读者bea t w a sted . , l u y(直译: 靠着旧神完发出的微光, 她将慢慢老去: 她的脂粉和红房, 她的青春和美丽都被浪费了? )H aw k s 译为: S a d i seem ed that yo ur lif t esh o u ld in d im 一sh rin e s b e w a ste d , lit第4 期朱德财等: 从目的论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A ll th e sw e e ts o f sp rin g u n ta ste d . l l ,e v er y o n e . l31( 直译: 似乎很悲伤, 你的生命将浪费在发微光的神完里; 所有春天的美好都没有体会? )(直译: 所有人都知道灵魂会被拯救?但是有野心不会如愿? 以前的名人们到哪里去%红楼梦& 中! 红? 字是个中心词汇, 富有浓厚的褒义色彩?众所周知, 在中国, 红色富有传统意义和文化色彩一往往象征希望# 吉祥和!红? 色喜庆的积极意义?但是在英语文化中,了? 他们都躺在长满荒草的坟墓里? ) 在这首小诗中提到了! 神仙? ? 众所周知, 在中国, 那些修行境界极高的! 道士? 被认为是! 神? 或! 仙? , 如著名的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便是?而这些! 神仙? 一般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 为了充分表达! 神仙? 这一中国却只有十分不同的涵, 而没有跟汉语近似的涵?从例句中我们发现, 在对! 红? 字的翻译方法上, 两位译者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作为西方人, H aw k 对re 的理解中, 并没有汉语文化的s d ! 大吉大利? 和! 喜气洋洋? 的涵, 因此他在特色的文化涵, 宪益将其异化翻译为! im m or a s ? , 用英文表达长命百岁, 不朽的tl译文中避免使用该词, 而是归化地将其译成了一个概括性的词! g ly ? , 这体现出H aw k s的翻译a 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英语读者对作品的理解,重点在传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相反地, 宪益采取了异化策略, 直接翻译出! 红? 的色彩, 将汉语文化移植到英语文化中, 他的翻译目的也就是尽量做到在语义和形式上都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风貌, 让西方读者感悟文化, 传播汉语文化? 对宗教词汇的翻译很能体现译者的翻译策含义, 保留了汉语原意, 比较接近原文涵? 这个翻译对想要详细了解中国文化的读者而言, 是佳译?而H aw k 作为西方人, 在译文当s 中很明显地表现了基督教的概念, 他将! 神仙? 归化地译为了! w i sal i ? , 在西方宗n vat o n教中, 这表达了被上帝宽恕, 获得拯救的意思? 虽然中国文化的特色色彩消失殆尽, 但这样对很多西方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两位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 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翻译文化词汇?略?在%红楼梦& 中最富有色彩的莫过于一位跋脚道士哼唱的% 了歌& ? 好3 . 好了歌三# 结语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翻译也不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家一堆草没了.译为: A ll m en lon g to b e i m o rtals Y et mto rie h e s a n d ra n k e a e h a sP ire s. T h e g r ea t o n e s o f例外?翻译目的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翻译目的论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探索和研o ld , w h e re a re th e y n o w ? T h e ir g r v e s a re a m a ss ao f b riar s.I,21究, 使人们加深了对翻译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摆脱了传统翻译思想的束缚, 极大地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 译者也更加明确各种影响因素, 从而更有意识地去确定自己的翻译目的和(直译: 所有人都渴望永生? 而且人人追求财富和地位?古代的贤人们现在在哪里呢? 他意图? 归化和异化是不同文化间翻译必然出现的两种翻译现象, 他们的出现是受译者翻译目的的影响? 因此, 可以这样认为, 归化和异化并无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译文只要能达到译者本来的翻译目的, 就是一个好的译文, 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就是好策略?们的坟墓布满了石南? )H aw k s 译为: A ll m en k o w t at salvation n hsh o u ld b e w o n . B 爪w ith a m b itio n w o n d o n e , h a v e d o n e . W h er ed a y s g o ne b y ? In r g a s syt h av er a e th e f m o u s o n e s o f ag ra v e s th e y lie n o w ,参考文献1 ] 祥涛, 全福. 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 . ] J 中国翻译,2 ?? ) :25一. 2(6 8 2E ugene A , N ida .T ow ar A Sei 2] d enee o fT r anslati ngIM ].L ei don, N et herl ds:E J B ri , 1964. an ll [ 31 K e (or L , T e T rue In亡P 传招r [ I.N ew Y o r :S r ar i 5 Pr ss, 1979. I h er M k .M t ne [ R ei V erm eer.G r undw orkf r a G ener l T heo r ofT r nsl onlM ].H ei eber :H ei 4] ss, o o a y a ati dg deber U n i si , 1984 . g ver t y[ 叶子南. 论西化翻译I 中国翻译, 19 91( ):26 一. 5] J]. 2 29 6 [ 1 英凯. 归化) 翻译的歧路I (现代外语, 1, 87(2 :58 6 . J . ) 4 [ 重德产欧化?辨析一一兼俨归化? 7] 现象I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 95(5):46一J]. 50.8 9东莞理工学院学报0 2 10年8 [ ( 丽莉. 译的异化和归化[ ]. 国科技翻译, 1999 2 :44 46 翻J 中( ) .9 1 ] 海凌.译语的异化与优化[ 1.中国翻译, 20 0 (3 :3 7 J 1 ) . [10 致礼. ] 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IJ . ] 中国翻译, 2 02( 卜39一 . 0 l 3 4 ?川谭惠娟. 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I .中国翻译, 1999(1 4 5 4 7 ] J : ) . [12] Y ang H si yi G l s Y ang.A D r am of R ed M ansi en , ady e ons IM ]. ei i B j ng: Forei L ang uages P ress: 1978 gn [13] H aw kes, D avi .T he St y ofthe Stone [M ].L ondon :Pengui B ooks L t , 1986 d or n dT h e S t u d y o f T r n s la t in g S t r t e g ie s f ro m a a P e r P e c t iv e o f S k o P o s t h e o r ie sz H u o e c a i, , L I 了u w a n . 1th e(1. D ePart ent o f F orei n L angu ages, D ong guan U niversi of T echn ol gy, D o ngg uan 52 380 8, C hi a: m g ty o n2 .C oll ege of F o r i S t d es, Ji an U n i e gn U n versi y , G u angzho u 5 106 32, C hina) tA b s t ra c tE ae h h u m a n aeti it 1 m o tivate d , an d t v y 5 ran sl i n m ak e s n o ex ce Pti n . D i t a o o e fren t t n sl rs m a a r ato yha v e d if rent tra nslatin g P u rP o ses i t e e ou rse o f tra n slatio n , a eeo rd in g to w h ieh d if e f n h e fre nt tra n sl n g stra eg ies are ati tad o Pted . E m P l y in g S k o Po sth eo ri , t i P aP er tries to stu d y the in f uen e e o f tran sl ting P urP o ses o n t e eh o i o e h s l a h ee o ftra n sl atin g stra eg ies. tK e y w o rd sS ko P o sthe o rie ; t n slati g P u rP o ses: tra nslating strateg ies a r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