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妖娆——巴陵戏(原创教案)
小议“岳阳巴陵戏”的声腔艺术_开题报告
5、五月初上交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
1、龙华:《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种类和流派》《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2期
2、吴兆丰:湖南戏曲音乐集成•岳阳市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文忆萱:湖南地方剧种志(三)【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2
9、何为:戏曲音乐散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开题报告会纪要
时间
地点
与
会
人
员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职务(职称)Fra bibliotek会议记录摘要:
会议主持人:
记录人:
年月日
系工作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2、感受岳阳巴陵戏的独特美,培养我们对自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使文化艺术更好的传承。
意义
1、通过对岳阳巴陵戏的调查研究,感受巴陵戏声腔艺术的特点,及岳阳传统文化的魅力。
2、发扬并宣传岳阳巴陵戏,保护岳阳巴陵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3、对岳阳巴陵戏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4、岳阳巴陵戏研究有利于系统分析、总结其优劣得失,并通过如何处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阐释,探索其在心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的途径。
研究动态:
2005年06月20日,毅岛在《学习导报》发表《湘北大剧种——巴陵戏》一文;2007年,王月明撰写了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深析;1980年,贾古出版了《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课题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岳阳巴陵戏的整体阐述分析,本文主要从其发展历程、声腔艺术特点和声腔演变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举例分析研究。,使人们可以更加的了解岳阳巴陵戏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爱上岳阳巴陵戏。
巴陵戏声腔特点与传承
目如 海 , 形式 千 姿百态 , 美不 胜 收 。
新” 两 者 之 间 的“ 度” , 合 理 安排 它们 的 比例 , 也成 了 将 传统 南音 舞 台化一 不可 忽视 的关键 。 南 音 作 为流 传 至今 的古 老 乐种 , 是 几 百 年来 所 孕 育 的艺 术 精 华 , 作为传统乐种 , 南 音 的舞 台化 创
传 统 的坚 守 ,为 南音 的创 新 提供 了很 好 的根基 , 当 然 , 从 另一 个 角 度 上 看 , 如果 坚 守 传 统 而 流 失 了更
多 的受 众 群 体 , 那 么 如 何 改 变 这 种 现 状 就 成 了 必 要 探 讨 的 话 题 。传 统 南 音 舞 台 化 的 创 新 是 一 个 很 好 的
艺 术是 一个 重 要 的构成 部 分 。戏 曲艺 术 是集 文 学 、
音乐 、 舞蹈 、 表演 、 美术 于一身 , 演绎故事 , 刻 划 形
象 。 由于 中 国是 一 个 历 史 悠 久 , 地 域辽 阔 , 民族 众 多 的 国家 , 在 漫 长 的历 史 长 河 中 , 各 族 人 民 创 造 了 绚
途径 , 但 将 自娱 式 的南 音 搬 上 舞 台 , 必 然 会 削 弱 其
原 本 的灵 性 , 会 限 制 演 绎 者 在 自娱 过 程 中 所 产 生 的 内 心 享 受 和 自在 , 因此 , 如何 把 握 好 “ 传统 ” 与“ 创
“ 忠” 、 “ 孝” 、 “ 仁” 、 “ 爱” 、 “ 礼” 、 “ 仪” 、 “ 廉” 、 “ 耻” 等 等
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推广经典案例研究——以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为例
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庞毅,男,河南南阳人,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李启明,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省文联文化交流处高级科普师。
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推广经典案例研究———以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为例庞毅1李启明2(1.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岳阳414006;2.湖南省文联文化交流处,湖南长沙410001)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是一个庞杂的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在对无形无相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进行保护的同时,需要对有形有相的客体、载体、方式、制度、媒介、环境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整体性的考量。
岳阳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本着全方位、整体性、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的理念,在巴陵戏的保护传承与普及推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巴陵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3)04-0037-06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学界历年来形成了两种相反的理论思潮,简而言之就是保守派和激进派。
顾名思义,保守派主张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田青关于昆曲保护的那句著名的言论可以作为保守派的代言:昆曲已经等了你600年,也不在乎再等你30年。
激进派主张以现代的方式对戏曲进行改良和创编,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口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寻求和拓展市场。
两种方式各有困境,前者将遇到市场需求和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后者则有丧失文化样态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折中的主张,即生产性保护。
安葵在《传统戏剧的生产性保护》一文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1]尽管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学界还存有争议,但对于“生产性保护”的愿景是有共识的,即在保护非遗原生文化样态的前提下,通过生产生活实践来帮助非遗摆脱生存困境,最终达到非遗活态传承和整体性保护。
巴陵戏《远在江湖》演出之妙
巴陵戏《远在江湖》演出之妙〔摘要〕近年来,堪称中国戏剧艺术“活化石”的巴陵戏在博采众长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
戏剧《远在江湖》的成功演出,无疑为巴陵戏的发扬光大更添魔力。
笔者有幸目睹之艺术魅力,在此悉心探讨之成功演出的表现因素,进而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与大家分享精彩戏剧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巴陵戏《远在江湖》滕子京地域特征人文精神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们便会毫不思索地联想起范仲淹那篇家喻户晓的《岳阳楼记》;谈《岳阳楼记》,便不能不提到一位巴陵郡太守―――滕子京。
《岳阳楼记》即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古往今来,这篇传世佳作以其彰显的济世情怀及乐观精神,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勇于担当、勉励自身的情感标尺和精神慰藉;而如此忧国忧民的感人精神,正是作者范仲淹笔下的主人公“腾子京”最切实的写照。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特定人物承载的人文精神虽被绵绵传承,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却常常已成渺渺云烟。
笔者以为,若要将璀璨的人文精神发扬光大,还原历史人物形象,再现历史人物经历故事,不失为一种传承精神传播文明的有效方式。
而戏剧《远在江湖》,便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有效尝试―――其塑造的核心人物“滕子京”,生动而淋漓地诠释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核心精神。
20XX年11月12日下午,巴陵戏《远在江湖》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大舞台参加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得到业内权威专家的充分认可及全体观众的大力称赞。
《远在江湖》由岳阳著名剧作家陈亚先编剧,著名导演彭自兴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刘茂林作曲。
该剧以滕子京任职岳阳期间兴学、练兵、筑堤、修楼、求记为线索,通过滕子京及一系列人物的行为及心路历程,讴歌了滕子京心怀天下的崇高品格及为民务实的公仆精神。
的确,好的作品总让人不禁赞叹。
笔者以为,《远在江湖》这部剧的演出的确是成功的。
论胡琴在巴陵戏伴奏音乐中的运用
论胡琴在巴陵戏伴奏音乐中的运用周力庞毅(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岳阳414000)摘要:巴陵戏是湖南省的地方大戏,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因艺人多出自巴陵、湘阴和临湘而又称“巴湘戏”。
巴陵戏分唱腔和伴奏音乐两部分,胡琴在伴奏音乐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除了声腔伴唱之外,还担负有唱腔过门、过场曲牌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文章将分别从胡琴伴奏的技法特征、演奏创新、过门运用、丝弦曲牌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全面揭示胡琴在巴陵戏伴奏音乐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巴陵戏;胡琴伴奏;技法;过门;曲牌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3-0138-04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3.063一、前言巴陵戏是湖南省的地方大戏,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因艺人多出自巴陵、湘阴和临湘而又称“巴湘戏”。
流行于今湖南岳阳、湖北通城、江西修水等地。
巴陵戏以弹腔为主,兼唱昆腔、杂腔、小调,唱腔以中州韵湖广音结合湘北方言为其唱腔语言,风格粗犷朴实、细腻生动。
巴陵戏分唱腔和伴奏音乐两部分,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文场三人(即胡琴、月琴、三弦俗称“九根弦”),武场三人(板鼓、锣与钞打夹手、小锣),文场后来加入二胡(京二胡)。
过去的巴陵戏伴奏琴师不仅要演奏胡琴,还需要兼吹笛子、唢呐等,只有吹、打、弹、拉、唱融汇于一身的人才能成为文场“掌正”。
因此,胡琴在巴陵戏乐队伴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巴陵戏胡琴的伴奏除了声腔伴唱之外,担负有唱腔过门、过场曲牌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文章将分别从胡琴伴奏的技法特征、演奏创新、过门运用、丝弦曲牌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全面揭示胡琴在巴陵戏伴奏音乐中的具体运用。
二、胡琴伴奏的技法特征在巴陵戏的伴奏乐器中,胡琴的技法和表现力最为丰富,能适应各种变化。
如伴奏中左手的掸、滑、打、揉手法擅长模拟人声的各种润腔效果,旋律进行中“低翻高,高翻低”和“你简我繁,你繁我简”的处理,与唱腔形成完美的互为补充。
初中语文_《乡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戏》教案初三语文教学目标:1.领略浓郁的乡土人情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篇《社戏》吗?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描写了小时候去看社戏的情景,戏并不好看,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将来看另一出戏,这就是韩少功的《乡戏》。
一、文学常识韩少功,1953年1月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历任《海南纪实》杂志社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主席。
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1997年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西望茅草地》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飞过蓝天》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桥词典》获上海市第四界中长篇小说大奖一等奖,台湾《中国时报》1997年“十大好书”奖,台湾《联合报》“最佳书奖”,“还获得其它文学,出版管理部门颁发的奖项二十多次。
本文选自小说《暗示》。
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古代言意观的智慧闪光,《暗示》可当做是一部立象的著作。
本篇用“既庄重又风趣”的语言回忆了当年在农村观看可以说完全是一团糟的演出。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这一切,很好玩,很有趣味。
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边读边标出生字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每个句子,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看谁读的准,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程度。
禾场跋山涉水旋伞因陋就简晒垫啧啧称赞七零八落硫磺蓑衣三、品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乡戏好看吗?为什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来看戏?(也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作者描写了人们看戏时欢快的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的?3、你能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欢乐”吗?这和《社戏》故事里的我所怀念的情景是否类似?为什么?1、乡戏好看吗?为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点拨:乡戏不好看,表现在:戏台简陋,道具简单,演员表演一般,剧情让人看不懂。
巴陵戏器乐曲牌的艺术特征
巴陵戏器乐曲牌的艺术特征严珊王伊人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摘要:巴陵戏是湘北地区的地方大戏,其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器乐曲牌是其重要体现。
本文详细梳理巴陵戏器乐曲牌的类型,并通过分析多个曲牌实例,从调式、旋律、节奏、音乐风格、乐队合奏等方面探讨来巴陵 戏音乐的特征;同时,还以使用场合、伴奏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巴陵戏器乐曲牌的演奏特色,从而全面理解巴陵 戏器乐曲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巴陵戏 器乐曲牌 音乐特征 演奏特色 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04-03巴陵戏是湘北地区的地方大戏,又称“巴湘戏”,是 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巴陵戏传统剧目丰富多样,地方特色明显,独特的表演 风格和表演技巧,使其成为洞庭湖区最为重要的艺术 文化之一。
巴陵戏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音乐形态方面,由声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组成。
在巴陵戏伴奏 音乐中,各种器乐曲牌与锣鼓经成为最为主要的组成 部分。
巴陵戏主要以唱弹腔为主,其中兼具了昆腔及杂 腔小调的成分。
巴陵戏的表现内容多数取材来自历史 的演义和一些话本,反映的内容多数为历代政治军事 斗争方面的题材。
尤为突出的是,其器乐曲牌具有重要 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研究巴陵戏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和地方剧种发展的一个简要缩影,其中对其器乐曲牌的研究和探索意义不可小觑。
一、巴陵戏的器乐曲牌巴陵戏曲牌主要分为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 其中 声乐曲牌主要吸收了昆剧的曲牌,而器乐曲牌则有两种来源,第一种为继承昆曲、京剧中的曲牌,第二种为吸收地方小调。
巴陵戏器乐曲牌运用,主要作用在于保 持剧情的连贯性,渲染气氛,是伴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巴陵戏流传下来的过场曲牌共约200多首,按 演奏乐器进行分类,包括丝弦曲牌、唢呐曲牌、锣鼓曲牌和笛子曲牌等4类。
(一) 丝弦曲牌丝弦曲牌由所谓“九根弦”的乐器组合,即月琴、胡 琴、三弦,胡琴为主奏乐器。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京剧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京剧经典唱段,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唱念做打的基本技艺,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2. 京剧的角色行当与基本技艺3. 京剧唱段的欣赏与分析4. 京剧的代表性剧目与著名演员5. 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角色行当、基本技艺、代表性剧目及著名演员。
2. 教学难点:京剧唱段的欣赏与分析,以及对京剧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2. 示范法: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的音乐、表演特点。
3. 分析法:对京剧唱段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京剧的基本知识、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视频:准备京剧经典唱段的视频,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特点。
3.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4. 参考资料:京剧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经典唱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角色行当、基本技艺等基本知识。
3. 欣赏与分析:播放多个京剧唱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京剧的音乐特点、表演风格。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欣赏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京剧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巴陵戏净行表演艺术分析
巴陵戏净行表演艺术分析一、“净行”艺术的基本特点“净”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大行当,无论是人物造型装扮,还是用嗓行腔,抑或是身段程式,均与其他行当有较大的区别,其艺术个性十分鲜明。
就整体来说,“净”行的表演特点是粗犷威猛刚烈劲爆,嗓音高亢嘹亮,身法动作大开大合,自有一种霸气。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豪气侧露。
当然也有许多心机深沉之辈,但体现在表演上,依然是从不畏缩拘泥。
或许,这正是净行中的角色多受观众喜爱的缘由。
敢爱敢恨、敢做敢当不正是古代饱受欺凌的底层民众心目中英雄的形象吗?净行鲜明的艺术个性最直观的是表现在面部化妆上。
谈净行就不能不谈脸谱。
脸谱即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
传统戏曲里净角扮演的主要人物各有特定的谱式,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是何人。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可中国戏曲的神奇却体现在了净行的“人可貌相”的脸谱艺术上。
更为神奇的是在古代通信不畅、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剧种都不约而同地遵循了“红忠、黑直、白奸”这一着色原则。
“黑脸”如“包公”“张飞”,“红脸”如“关羽”“赵匡胤”,“白脸”如“曹操”“严嵩”等等,让人不得不惊异于中华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共性思维。
至于在嗓音、形体、表演上的特征则因剧种的不同而稍有差异,因剧种的不同而各有千秋。
二、巴陵戏净行艺术的特点巴陵戏作为一个有四百余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不断披沙沥金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色,体现在净行表演上可圈可点的为数不少。
首先是用嗓。
巴陵戏净行用嗓要做到粗犷宽厚、简洁有力。
多用虎音、炸音、边音。
要求以虎音为主,兼带炸音,嗓音条件好的演员演唱时三种嗓音兼而用之,如传统巴陵戏《薛刚反唐》,薛刚围城时的一句倒板“徐伯父哇骂得儿心焦火燥”就运用了虎音、边音、炸音三种嗓音,难度虽大,但极好地烘托了气氛,将人物沉郁、愤恨、暴怒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体现在行腔上,巴陵戏的花脸不强调唱“满腔”,即不拖长腔,也不打花腔。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教材分析: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以它独有的魅力享誉海内外。
本课时我从“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了解到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学情分析:学生不是专业学者,京剧艺术有博大精深,这堂课在知识了解上内容不能太多,专业性也不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能太难,教法要新鲜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乐体验。
教学目标:1、让知目标:了解京剧的常识,如:行当、四功、唱腔、脸谱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能够自信自如地演唱和表演。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京剧艺术,让学生意识到这份宝贵遗产,需要不断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下去。
教学重、难点:通过“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的欣赏方式,了解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让学生子主动学习中设想出延长国粹京剧的艺术生命力,吸引更多青年观众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号!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了课前音乐,知道老师要和大家讨论什么话题吧?生:京剧师:你对京剧了解有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京剧艺术的风采。
新课教学(一)、四大行当:师:做为国粹之一的京剧艺术非常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比如说,京剧里把演员分为四类,也就是四大行当。
你们知道哪四大行当吗?生:生、旦、净、丑。
师:好,咱们来认识一下A、生:是指剧中的男性形象,脸部化妆为淡妆,根据年龄、身份不同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B、旦:指女性形象,面部化妆进行了浓浓的勾描,显示出中国女性的古典没。
分为花旦、青衣、老旦、武旦。
青衣: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女性。
花旦:天性活泼,直率爽朗。
武旦: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
老旦:老年妇女。
师: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同学们知道不知道?生:不知道。
湖北省地方课教材《长在宜昌》下册第8课《多姿多彩的民间曲艺》教案设计
湖北省地方课教材《长在宜昌》下册第8课《多姿多彩的民间曲艺》教案设计湖北省地方课教材(试用本)《长在宜昌》(下册)第8课《多姿多彩的民间曲艺》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阳南曲、枝江楠管、兴山围鼓、秭归花鼓等民间曲艺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常识。
2.查找长阳本土民间曲艺的资料,基本会唱长阳南曲。
3.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曲艺的兴趣,接受民族艺术熏陶,热爱本民族文学艺术。
二、教学理念:1、教学活动的开放性:通过课前访谈、调查和查找资料,收集和整理了相关资料;课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外的资源,课后自主创新改编南曲,渗透地域特色,突出地方课程的开放性。
b5E2RGbCAP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民间曲艺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访谈、查找资料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曲艺的基本特点,探究几种曲艺的的异同,会唱《长阳南曲》。
p1EanqFDPw3、教学活动的活动性:设计让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些活动:课前资料的收集和调查、课堂的表演和改编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获得知识。
DXDiTa9E3d4、教学活动的评价性: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评价自主性学习状态(学生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在课堂相互交流过程中评价合作性学习状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在学唱南曲和改唱南曲的活动中评价创造性学习状态(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RTCrpUDGiT三、教学设想:教学重点:对本民族“长阳南曲”的探究,感受南曲的基本常识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有一定韵味地唱南曲。
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将课本上的文字资料转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声有色的资源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以一个故事为线索把四种曲艺串联起来,体现这节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5PCzVD7HxA 教学环节:由创设情景、阅读信息、欣赏体验、互动表演、知识迁移、创造提高等环节螺旋交织而成。
巴陵戏作文600字
巴陵戏作文600字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孩子,在我的家乡——东北,有一个特别的剧种,它虽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在我们东北人的心中十分重要,它就是——二人转。
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比如说,河南的豫剧,山东的梆子,上海的越剧,北京的京剧。
在我的'家乡东北也有别具特色的剧——二人转。
二人转是一种民间艺术,到今天200多年历史,它已成为了传统的剧目。
它对地点、人物没有一定的要求,在田间,在地头,只要有一块空地,两个人就可以表演。
二人转是一朵土香土色的艺术之花,是我家乡东北的地方特色,深受我们东北人的喜爱。
他又被人们称为——“小秧歌”“蹦蹦戏”。
是由东北秧歌演变而来的。
二人转是我们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的生活,他们没事就喜欢唱二人转,听一听,这也几乎成了他们的习惯。
有事,谁家有什么喜事,或逢年过节什么的都会请来演员来给唱上几段,这似乎在我们的眼中已成了必然。
谁家都会有几张二人转的唱片,他们不仅是单单的喜欢听而是爱听,这种喜爱之情是什么都无法比较的。
人们把二人转比作天真、可爱、活泼、野性的小姑娘,可不知,他还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
有一些二人转演员们为逗乐观众们会说一些不文明的话,这虽然让大家开心了,但在另一方面又刺痛了人们的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二人转只能在基层表演,而却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原因。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们的祖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艺术会变成这样呢?我们就不能让它成为绿色二人转吗?这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让着慢慢“变了味”的二人转,重新变成它原来的样子,不能让我们祖人的心血流干,我们应该延续着真正的二人转,让我们东北的民间艺术得到流传!我相信,这朵艺术之花会一直生生不息,永不凋零!难怪东北人“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喜爱二人转!让我们把它世世代代的传递下去!巴陵戏作文600字篇二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都有一个小小的戏台,台上有人正在唱戏……我爱家乡,爱他的夏夜,更爱他的戏台。
因为那饱经沧桑的戏台藏匿了我童年很多的欢声笑语。
巴陵戏中方言化语法现象举例分析
巴陵戏中方言化语法现象举例分析作者:杨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6期摘要: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巴陵戏根植于湘北大地,其戏曲语言深受当地方言影响。
巴陵戏语言中的方言色彩在其语法中也有体现,主要表现在词语“哒”“得”“把”的运用和“V1不V2”的特殊句式中,这些语法现象体现着湘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巴陵戏;湘方言;词语方言化;方言句式[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湘北大戏巴陵戏从萌芽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与昆剧、婺剧等同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被文化界称为“戏剧化石”[1](8)。
虽然在2006年巴陵戏就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这种历史悠久的地方戏仍徘徊在灭绝的边缘。
拯救巴陵戏的工作之一就是整理、研究其传统剧目——这是古老剧种最有价值的部分。
本文的语料来源于整理后的15个巴陵戏传统剧本,其中公开出版的只有3个,分别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56年和1957年出版的《九子鞭》、《打差算粮》及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滚鼓》,其余均为岳阳巴陵戏剧团或湖南图书馆收藏的油印本,故只有三个公开出版的剧本有页码来源。
巴陵戏语言中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是其语音及词汇,然而其语法中的词语的方言化运用及方言句式也显示了湘方言的特点。
一、方言化的词语(1)“哒”“哒”是湘方言常用虚词,有两种用法,一种作为语气词用,一种作为助词用[2](541)。
在巴陵戏中这两种用法皆有体现。
作语气词时,“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啦”,如:老伙计,怎么不反哒?(《薛刚反唐》)作助词时,“哒”表示持续、进行或完成的状态。
如:船搁起哒,开不动。
(《秋江》)这句话中的“哒”表示完成状态,例4中的“哒”“主要是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3](230 )。
“得”字句湘方言中“得”的使用频率很高,且有区别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作介词,相当于“在”,整个介宾结构置于动词之后,作为补语,补充说明动作存在的处所,是静态的。
巴陵戏伴奏音乐的分类及其功效
2 01 4年 3月
巴陵戏伴 奏 音乐 的分 类及 其功效
殷 美 思
( 湖南 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湖南 岳 阳 4 1 4 0 0 0 ) 摘 要 :巴陵戏历来有 “ 半台锣鼓半 台戏”之说 ,这足 以表明其伴奏音 乐对于巴陵戏的重要作 用与不可忽视的地位。
巴陵戏伴 奏音 乐包括过场曲牌、唱腔过 门、衬子、行 弦和锣鼓点子几大部 分。它们各有其不 同的表现手段和作 用,其 乐
队建制以及 乐器的运 用具有独特的风格 。长期 以来 ,巴陵戏的伴奏音乐不断丰富、改革 而得 以发展 ,形成 了一套 完整的 程式。历代 乐师和名艺人不拘成套,大胆创新 ,向民间音 乐和兄弟剧种 学习,使 巴陵戏的伴奏音 乐日臻 完善 ,使之成 为
湘 北人 民喜 闻 乐见 的地 方戏剧 。
关 键词 :巴陵 戏 ; 伴 奏 音 乐
剧种 。
、
过场 曲牌 音乐
巴陵戏过场音乐通常分为唢呐牌子 、 笛子牌子 、
丝弦牌子 3 大类。
过 场音乐 主要是 起着保持 剧情联贯性 的作用 。 巴陵戏 流传 下来 的过场 曲牌共 约 2 0 0多首 ,但 常用 的不足一半 。巴陵戏的过场 曲牌 ,一部分 由昆曲衍 变而来 , 一部 分来 自民间乐 曲。 虽然 巴陵戏源于昆曲 ,
情无关 的现象 ,甚至与 剧情 相抵触 ,因而有 些原有
的 曲牌慢慢 就都不 唱了。衍 变至今 ,很 多曲牌 已成 调 ” ;喜 庆用 “ 普天乐” ;摆酒 、饮宴用 “ 饮酒 玉 了单纯的唢呐吹奏音乐。 在 巴陵戏 的唢呐 曲牌 中大多数曲牌是用 中,一般 是用大 唢呐夹 以大锣 、大钞的形式用 以表现威武雄 壮 、严 肃正义 的气氛 。 “ 堂吹”中使用最频繁的则数 “ 大开门”, 几乎每 出戏都必 不可少。虽然 巴陵戏 “ 大开 门” 与 京剧 “ 大 开门” 同名 ,但相去 甚远。通过 以下谱例 可 以看 到 “ 大开 门”分 为快速和慢速 两种形式 。以 下为 “ 大开 门”快慢两种形式 的节奏和旋律 的对 比:
校本课程巴陵戏《远在江湖》的教学探索
校本课程巴陵戏《远在江湖》的教学探索作者:易利英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7期摘要:音乐教学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之美,用明德引领风尚,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岳阳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所在学校的特色,因校制宜,推动“戏曲进校园”,选择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索,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巴陵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音乐教學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单纯地理解作品和传授技巧。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传统文化渗透于美育之中,使学生不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之美,自觉地加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1]。
中国传统音乐汇集了歌唱、舞蹈、器乐、表演、曲艺等多种形式,单如今可考的民间歌曲就有三十余万首,民间舞蹈音乐有一千五百多种,民间器乐近百种,乐器三百多样,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各有三百多个种类。
可见,我国的传统音乐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巴陵戏进校园的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
WENHUAXINLV 文化心旅自豪感、责任感。
2.各方重视支持 创造“戏曲进校园”的有利条件一是社会重视,形成氛围。
从“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的那天起,受到了政府、社会和媒体的支持和关注,我们心存感激。
2014年4月—2015年11月,岳阳电视台对“巴陵戏进校园”活动连续一年多的跟拍,拍成了专题片《借心声,换新生》。
另外,岳阳晚报等多次报道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开展活动的情况,通过媒体影响,从而形成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部门重视,给予推广。
在取得一定成功经验后,“巴陵戏进校园”的做法吸引了省市教育、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在2016年9月中旬由省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全省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戏曲素养”的培训活动暨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岳阳楼小学“戏曲进校园”经验进行了汇报交流,省教育厅和文化厅向全省进行了推广,增强了我们继续做好“巴陵戏进校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学校重视,大力配合。
岳阳楼小学把“巴陵戏进校园”作为继承和发扬学校百年办学的成果和经验,让学校焕发新的生命力的一张名片,站在培养有信仰、有追求、有内涵、有专长的小学生,让教育的内涵更深远更丰富的高度,在教学计划、授课时间、老师跟班等方方面面给予支持配合,为“巴陵戏进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家长重视,言传身教。
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同岳阳楼小学共同建立“梨园小传人”QQ群、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发布学生学习动态和戏曲演出信息、沟通学习难点,交流巴陵戏戏曲知识,渐渐的,家长们成为戏迷,成为孩子们的粉丝,成为学校戏曲社团教学和演出活动的志愿者。
家长是学校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大力支持,再到今天成为巴陵戏小演员的大粉丝,经历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3.多方渗透融合 取得“戏曲进校园”的初步成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校的育人宗旨,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式教学,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教学时间为一周三次课(起初一周两次课,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从2017年开始改为一周三次)。
巴陵戏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特征分析
巴陵戏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特征分析
王桂芹;陈湘源
【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3)004
【摘要】巴陵戏是湖南省八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首批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代表项目.作为长江中游地区代表性剧种,其语言、声腔和嗓音的运用造就了巴陵戏丰富多样、古韵和乡音兼而有之的音乐唱腔特征,而朴实粗犷的舞台表演特色,体现了巴陵戏贴近现实生活,力求朴实自然的表演艺术风格.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王桂芹;陈湘源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7.5
【相关文献】
1.表演艺术类“非遗”品牌个性维度的测量和检验--以岳阳巴陵戏为例 [J], 陈思羽
2.一出戏,两种江湖--评陈亚先新作巴陵戏《远在江湖》 [J], 汤晨光
3.新声请听巴陵戏——《今上岳阳楼》音乐唱腔创作手记 [J], 刘茂林
4.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与音乐特征分析 [J], 张红英
5.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与音乐特征分析 [J], 张红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陵戏——别样的妖娆与沧桑
中国民间戏曲音乐欣赏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大致了解岳阳巴陵戏的简介情况,包括历史背景、发展传承、表演形式、经典剧目、代表人物等。
2、欣赏经典巴陵戏曲片段,分析其基本特点;
3、运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情感体验,与岳阳花鼓戏的对比教学等形式来达到了解巴陵戏,甚至喜欢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巴陵戏的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和经典剧目;
2、难点:互动学唱、表演巴陵戏。
三、教学法:
互动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对比法等。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移动黑板、梆子、小鼓、小锣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视频2010年《越策越开心》(介绍巴陵戏和表演)片段。
(二)导入:
师:只要生活在岳阳这个城市,无论是在繁华的闹市中心,还是在僻静的小街背巷,我们总能寻到岳阳老字号的踪迹,总能嗅到那曾经火红一时,如今仍暗香浮动的文化气息。
请大家一起回答在刚才的节目中看到了或者介绍了什么?
生:(策神汪涵、马可......等等,巴陵戏)。
师:对!就是我们岳阳本地的戏剧品种——巴陵戏。
那么大家知道巴陵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乐器表演?代表人物和知名剧目有哪些?和花鼓戏有没有区别?(课件问题)
生:茫然......
师:既然大家还不怎么了解,那我们这节课就来重点介绍岳阳巴陵戏。
(三)介绍巴陵戏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表演形式、代表人物、经典剧目等。
(课件)老岳阳人都知道,旧时岳阳城内有个戏园叫“岳舞台”,是专供岳阳巴陵戏班的演出场所。
以后,又成为岳阳巴陵戏班的名称。
巴陵戏原称“巴湘戏”,因艺人多出自巴陵、湘阴、临湘而得名。
巴陵戏源于明末,流行于湘北及湖北的通城、监利,江西的修水、铜鼓地区,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
又因形成与主要活动区域在旧岳州府境内,故戏班又被称为“岳州班”。
1953年正式定名为巴陵戏。
它主要有昆腔和弹腔两种声腔,用湖广音、湘北方言声调演唱。
巴陵戏的昆腔,源于明代盛行的昆山腔。
清乾隆前后,巴陵戏逐渐以唱弹腔为主。
弹腔包括“北路”的西皮与“南路”的二黄(与京剧的皮黄腔近似)。
清末是巴陵戏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巴湘十三块牌”、“巴湘十八班”的职业班社。
表演形式:声腔和伴奏音乐两部分。
声腔:分昆腔、弹腔和杂腔小调几种,其弹腔分为南、北路,又各有其反调。
伴奏弦乐器:弹腔用胡琴、月琴、小三弦伴奏,
伴奏管乐器:唢呐、笛子和长杆子等。
伴奏打击乐器:板鼓、课子、堂鼓、大锣、小钞、云锣、马锣等,有一套完整的锣鼓经,成为将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组成一体的纽带。
角色:生、旦、净三大行,
生行:老生、三生、靠把、小生、贴补等;
旦行:老旦、正旦、闺门、跷子、二小姐等;
净行:大花脸、二净、二目头、三花脸、四七郎等。
表演技巧:有“内八功”、“外八功”等技巧。
“内八功”指喜、怒、哀、乐、悲、愁、恨、惊。
“外八功”指手、腿、身、颈及胡子、翅子、翎子、扇子、水袖等的运用。
巴陵戏的表演特别注重眼神,常用的眼神有正眼、斜眼、喜眼、怒眼、哀眼、病眼、贼眼、妒眼、媚眼、死眼等三十多种。
历代巴陵戏艺人在武打戏中吸收民间武术、杂技内容,创造了抛叉、抛椅、钻刀圈、钻火圈、翻桌、叠罗汉、顺风旗等许多表演绝技。
巴陵戏的道白除常用的韵白、戏白之外,还有京、苏、川、淮、晋、沔阳、通城等方言白口,用以表现某些人物的地域特征及其身份、性格。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话本,约四百多个。
影响较大的剧目有《杨妃醉酒》、《玉堂春》、《打严嵩》、《九子鞭》、《打差算粮》、《三审刺客》等。
解放后创作了《幸福邮路》等三十多个现代戏剧目,新编的大型历史剧《何腾蛟》参加了湖南省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献礼演出。
当代新编创作剧目有《胡马啸》(1992年)《弃花翎》等曾分别获得“天下第一团”称号和“文化新剧目奖”,以及现代戏《清明》获湖南群星金奖(2004年)。
(图片)
(四)
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打严嵩》、《九子鞭》、等;
只要生活在这个城市,无论是在繁华的闹市中心,还是在僻静的小街背巷,我们总能寻到岳阳老字号的踪迹,总能嗅到那曾经火红一时,如今仍暗香浮动的文化气息。
老岳阳人都知道,旧时岳阳城内有个戏园叫“岳舞台”,是专供岳阳巴陵戏班的演出场所。
以后,又成为岳阳巴陵戏班的名称。
巴陵戏原称“巴湘戏”,因艺人多出自巴陵、湘阴、临湘而得名。
巴陵戏源于明末,流行于湘北及湘鄂赣毗邻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又因形成与主要活动区域在旧岳州府境内,故戏班又被称为“岳州班”。
1953年正式定名为巴陵戏。
如今的巴陵戏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