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精)
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_写作指导
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品味这句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景物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施诸文字,形成景语;二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
景与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
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
”人生活在尘世间,就是生活在“景”中,春夏秋冬,雨雪风云,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秋风肃杀,寒霜凝冽,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常常使人抑郁悲戚;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又常使人心旷神怡。
付诸笔端,岂不就是动人的情语?景是客体,外界之景作用于人的感官,就会触发人的联想,所谓“触景生情”。
诗中的景物,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
人事不同,景色不同,时世不同,情感当然不会相同。
即使面对同一个景色,由于环境不同,遭遇不同,生出的情也大不相同。
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诗人“行不足”,欣悦无比。
而身逢乱世的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惊心,因为他思乡念亲,忧国忧民,肝肠摧断。
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每日“以泪洗面”,“触目愁肠断”,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
景物无意人多情,触景生情,景因人异,千古斯然。
景物与感情的密切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景衬情。
以景衬情又可分正衬、反衬。
正衬、反衬又各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乐”景正衬“乐”情。
还是看大家熟悉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之景和情的关系
诗歌鉴赏中的景和情的关系1、大家好!本周分享下午又要开始啦!具体时间是今天下午3:00——4:00!本次分享的内容稍有些难度,主要针对“诗歌鉴赏”这一专题中的一点。
诗歌鉴赏对于高中各个年段的学生都是非常大的难点,因此,下午时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希望大家都来关注!1、大家好!我们本次的分享开始啦!上午已经说过了,这一次应一些家长朋友的要求,我们来讲一次“诗歌鉴赏”。
2、诗歌鉴赏是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而进入到高中,学生又必然会在考试中遭遇这一题。
那么,同学们就应该趁早地勇敢地去“啃下这个硬骨头”。
3、逐一地将诗歌鉴赏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弄明白,将难点化为自己的优势,那样岂不是非常有成就感?同时也会让自己的语文功底有一个明显的加深。
4、这一节课,肖老师就来为大家解决一个看似很小,但实则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诗歌鉴赏中的景和情的关系”。
5、在考试中,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很多种,在这里不一一赘述,而“景与情”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也是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类题型。
6、其实,无论古今,不分文体,只要有意识地去写景,目的就是抒情。
7、诗歌鉴赏本来篇幅就很短,如果作者还花费很多笔墨去描写景色的话,那一定是用心良苦,要抒发自己的一番情感的。
8、因此,如果考生在读一首陌生的诗词时,如果发现诗词中有写景物的词语出现,那么就要将自己的答题思路调整到肖老师即将要讲的这方面上来了。
9、在景与情的关系中,要分出三个类别,分别是“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
10、我们分别举例说明——11、首先说第一种——以乐景写乐情,这个类型可能是因为太过完美,而文人们大多数是因为悲慨而抒发情怀,因此在古诗词中,“乐景乐情”很少出现,因此我们不做学习要求。
12、再说第三种——“哀景写哀情”,同样是表达上比较单一,很容易被辨别出来,因此出题者也不会经常运用。
12、那么我们就集中说第二种——以乐景写哀情。
解释开来,意思很简单,就是诗人将美好的景物写入到文字中,但是却因此而伤怀,表达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课件
以景结情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以一种作 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不同,作用的侧重点 也不相同。大致有三种情况。
(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唐宋诗 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惆怅一类感情 作品的结尾,用让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 来渲染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以 烘托此类情绪。
3.“_____同__是__天__涯__沦__落__人____,_____相__逢__何__必__曾__相__识____”是《琵琶 行(并序)》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4.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 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其__间__旦__暮__闻__何__物_____? ____杜__鹃__啼__血__猿__哀__鸣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1.《琵琶行(并序)》中的“_嘈__嘈__切__切__错__杂__弹___,_大__珠__小__珠__落__玉__盘___” 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____千__呼__万__唤__始__出__来_____,__犹__抱__琵__琶__半___遮__面______。”
5.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东__船__西__舫__悄__无__言______, ____唯__见__江__心__秋__月__白_____”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景色,以此来 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通用)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陈志新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1、触景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是触景生情式。
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的关系PPT课件
随
绝句
堂
杜甫
训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作者在情与景的关系上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示例:这首是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步骤 一)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 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 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 (步骤二)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 苒,归期遥遥,(步骤三)美丽怡人的风光非但引不起 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步骤四)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 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叙述。
6
答题步骤: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的景象:田间 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 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 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一)
12
合作探究 (1)、试分析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
上运用的表达技巧。
这首诗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达技 巧。(步骤一)
中间两联描画出江南早春的风物:清晨的太阳 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 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 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 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 的阳光把萍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步骤二)
14
精讲点拨
情与景的辩证关系
诗歌须以具象景物表现抽象情思的道理, 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
“乐”景正衬“乐”情
借 正衬
高考诗歌鉴赏:景与情关系(精华版)
练习1 游月陂bēi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①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 色,树林和泉声,(1分) ②营造了宁静幽雅(或 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③表达了诗人闲
通过结日合暮前、两山联深谈、谈猿作啼者、是沧如江何夜流、 风通吹过木渲叶染、清月寥照的孤环舟境的来景表象现,孤渲寂染清 峭之孤感寂的的。环境,突出了作者不平静的 情绪和孤独寂寥之感。
演练2: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这首 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 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 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 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相关链接:以情结景
• 所谓“以情结景”就是诗的前面大 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 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 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 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 回味无穷。
———哀景哀情
•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 中的花叶尽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 惘之情融而为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哀情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 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 致.
实用文库汇编之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作者:座殿角*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实用文库汇编之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课件.ppt
整首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 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色。在景物描写中, 渗染着诗人感伤,哀的心情。
(融情于景)
(4)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08浙江)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 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 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 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 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 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融情于景)
思考:2009江西高考
•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 析。
答:
• 这首词因景生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上片描写的是超然 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 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 之中思乡之情。
• (3)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05重庆)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第三步,从悲喜忧乐方面区分情与景的性质,从而得出进 一步的结论,如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写乐, 以乐写乐等。
(1) 《端居》 李商隐(06福建)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 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
• (2)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07全国1)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
写景诗鉴赏——景与情的关系ppt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③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 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 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 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景。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 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 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 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 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 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 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 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 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 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 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 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②借景抒情:也叫以景结情,即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 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 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 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借景抒情,借助于景、 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秦观《浣溪沙》是典型的例子: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 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 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 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 意境整体。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
2、答: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晚日沉沉,含山欲坠,绮霞在晚日金光的 照耀下更显五彩斑斓,极为绮丽。青山一 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河畔青草,生 机盎然,但诗人望到这样的美景,联想到
家乡、故人,不免引发怀旧之情,更能表
达出怀乡、思友的惆怅之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 试略作分析。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 试略作分析。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步骤一】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 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 闲景象。【步骤二】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以乐景写哀情。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 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 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作者 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 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解读: 傍晚时,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 辽阔秦川莽莽苍苍,远岭近峦,浓妆淡抹, 仿若一副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渭水浩浩 荡荡地东流,如万丈白练,飘浮三秦。山 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但诗中“去国 还家”使作者“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 还乡的愁怀。情和景相反,以乐景写哀情 的手法有力的衬托了失落悲愤的心情。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 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 选景。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 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 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
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类诗歌的解题技巧:如2005年全国卷中出现过这样一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诗歌鉴赏 景与情关系
急风、高天、哀啸、清渚、白沙、 飞鸟、落木、长江。 特点: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 愁苦。
4
诗 歌 鉴 赏 之
景 与 情
5
学生答案展示
通过前两句展现一幅雄浑高远凄凉的秋景图,以悲哀的气 氛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猿啸哀,鸟飞回两个细节和诗 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是千百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接着勾画出一幅壮阔的长江秋景图流露诗人激荡不已的心 情,触景生情,抒发壮志难酬。颈联时间上空间上把主题 更深更广,表达愁苦沉痛,忧愤无奈。(田龙) 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 的处境,顾生无限悲愁之绪,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与 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又从时间和空间上把诗人长期漂 泊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任增乾) 通过一系列的悲伤之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之情。(赵军) 借景抒情以秋天悲凉的环境气氛描写出诗人羁旅四处漂泊 无依的愁苦心情。(刘鹏林)
6
7
鉴赏要点二 景中含情 ,寓情于景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
景物: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 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特点:明净、绚丽、祥和、安逸的春景图。 感情: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 闲适的心境。 本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中含情,通过什么 物的什么特点,自然流露出什么感情,句句皆景, 句句皆情。
11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诗 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 描绘出合适的画面。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的关系
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 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 景色。而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 南的新奇的,江南景越美,思乡情越重。(步骤 三)
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在江南春
天的新鲜风光里对中原故土的无限思念 之情,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步骤四)
2021/3/27
CHENLI
2021/3/27
CHENLI
8
合作探究
选取诗歌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意象,说 说诗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表达“游子意”、 “故人情”的。
答案示例
孤蓬,飞蓬,枯后根易折,随风飞旋。此 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 里之外去了。(步骤一) 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 (步骤二) 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步骤三)
2021/3/27
CHENLI
3
(8)诗的前三联写出了南湖早春妩媚可人 之态,诗人又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 1、作者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 、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答出四 种景象即可)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景象进行 了突出的描绘。(2分)
❖ 2、绘形绘色(或远近结合),动静结合(2 分)
浓丽的秋景图,(步骤二)衬托出自己浓
浓的乡思情。(步骤三)
2021/3/27
CHENLI
17
随
绝句
堂
杜甫
训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作者在情与景的关系上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示例:这首是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步骤
一)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
中间两联描画出江南早春的风物:清晨的太
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 咏史怀古;咏物言志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 --------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 或前景后情, 或前情后景, 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一)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二)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三)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答题本质:情与景的关系这一题型,本质上和意境题一样。
思路:关系 + 景象 + 氛围 + 情感二、例题精析古意王融①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 :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三、真题演练1、2007年全国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点明关系描写了… 营造了… 表达了…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3、2004年全国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4、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4分)5、2005年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2007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送人(宋)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7、2005年高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8、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夷山中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作者: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2007年全国:⑴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⑵“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2、2007四川卷:⑴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⑵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2004年全国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2007年辽宁卷(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
5、2005年重庆(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6、2007年江苏卷(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7、2005全国⑴对偶。
“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⑵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8、2007年福建⑴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⑵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以上意思对即可)诗歌分类鉴赏指导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