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书》研究

第一讲《尚书》的成书、传承与价值

一、《尚书》的形成

《尚书》,即上古的书,又称《经书》。

《尚书》的成书相当复杂,成书年代也有争议。

《尚书》的歧视年代,最早应该追溯到夏商时期。(已有文字:甲骨文之前还有文字(记载,未发现))

周公: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

《尚书》一开始不叫《尚书》,而叫《书》。(史官,记录大事)

每有大事,都由史官记载下来,于是变成了《书》。(主要:存木简册)

《尚书》从夏商时期开始有书,逐步积累,到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形成定稿。(定本)《尚书》最晚在战国初期定型。(诸子百家的书均引用了《尚书》的篇章)

二、《尚书》的传承

(一)战国:前475——秦:前221,200多年。

(二)、秦始皇焚书

李斯:河南上蔡。提出两条建议

有偶语诗书者齐市。——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诗经》、《书经》)

车同轨,书同文。——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古文→秦隶(隶书)→失传)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今文尚书》的出现

伏生(济南),秦博士。记了28(29)篇。两种说法

1、晁错,颍川人(河南许昌),为人刚直而又严峻苛刻,博才多学,善于分析。

晁错,根据伏生所讲而记。

2、伏生口述,其女转述,晁错记。

汉隶→《今文尚书》

汉代一直非常重视《今文尚书》,重视今文家。→政权重视,立于学官,指明博士员。

(四)、《古文尚书》的出现

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西汉·孔安国《尚书·序》

隶古定——用汉隶写出。

不同:《今文尚书》28(29)篇;《古文尚书》45篇。

(五)今古文之争:

马融、郑玄、王述,传承《古文尚书》的大家。

目的:皆说记真,争立于学官(国家教科书)。

两汉时期,《今文尚书》在今古文之争中占上风,《古文尚书》居于劣势地位。→太学前立碑(今文)。

汉末和三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古文尚书》逐步抬头发展起来。

(六)永嘉之乱

晋国初年(311年),匈奴首领刘聪带兵进入洛阳。晋朝存在的大量图书损失。→《今古文尚书》又一次失传。

南北朝时期:南方重视清谈与玄学;北方重视佛教。

《尚书》的两次大劫:

1、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战国时期《尚书》的本子失传;

2、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失传。

(七)伪《古文尚书》的出现(伪孔传)

梅赜,一作梅颐。字仲真。东晋汝南(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献《孔传古文尚书》。(孔安国传《古文尚书》)(58篇)

《孔传古文尚书》在东晋时出现,人们对此书非常重视,觉得这就是原来的《古文尚书》。

唐太宗非常重视。让孔颖达作《五经正义》,以此本为蓝本。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

唐初五经之一的《尚书》就是用的《孔传古文尚书》。

唐朝开城年间,将《尚书》和其他几个经书刻成碑文、立碑,》开城石经》所用的本子就是《孔传经文尚书》。

后人怀疑:吴棫(yu)(南宋经学家);朱熹(宋代理学家);明清两代。

结论:梅赜献58篇《孔传古文尚书》,除了其中28篇《今文尚书》里有的是真的,其余是拼凑的。

阎若璩(清代学家、考据家),《古文尚书书证》。

三、《尚书》的史料价值

(一)时间长,范围广

《尚书》记载了从尧舜时期(前2600左右)到春秋时期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时间跨度大;涵盖尧舜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内容丰富。

(二)《尚书》的主要内容

1、《尚书》的体裁:典、谟、训、诰、誓、命。

典,主要代表《尧典》。典,大事总裁。(典的字形,重视、尊重的含义)

谟(谋),《皋陶谟》。谟,谋划。

训,教训,《伊训》、《高宗肜日》。

诰,告予。《大诰》、《少诰》、《酒诰》。

誓,战前动员。

命,命赐。《文侯之命》

《尚书》对于我们研究历史、考古、研究民族、民俗方面有珍贵的价值。特别是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可以用新的视角分析《尚书》对我们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