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题卷: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综合提高复习: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选择题1.(2019·淄博二模)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宗教化。
而到了1902年,梁启超却公开反对保教。
梁启超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维新派已赞同革命2.(2019·青岛二模)1923年,吴稚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
但现在清清楚楚,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
这一主张( )A.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B.反对宣传民主与科学C.意在抨击道德的低劣D.反思科学思潮的局限3.(2019·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 913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305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
这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C.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普及D.《新青年》已成为科学类杂志4.(2019·安庆二模)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
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
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
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5.(2019·济宁二模)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6.(2019·青岛一模)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
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
”这表明蔡元培(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C.不赞成研究西方学术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2.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3.吴国桢在晚年回忆录中谈道:“那时(指共产党成立初期)当共产党创造出‘帝国主义’这个词时,他们确实掌握了进入年轻人头脑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在打动年轻人方面,没有多少影响,但‘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则有。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注重把握中国的国情C.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D.制定了国共合作纲领4.(2019山东济宁一模)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
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
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
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 )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5.鸦片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远处观战。
这说明( )A.英军获得民众大力援助B.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C.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D.民众置个人利益于国家上6.(2019山东济南模拟)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三近代中国第1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
第1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试说明命题角度备考指导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体西用1.(2019·江苏单科,6)“中体西用”的内涵2。
(2015·江苏单科,7)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复习本讲时,要抓住一条主线、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三大特征: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这一过程也是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注意联系近代民族2。
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2016·江苏单科,2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考点一地主阶级的探索核心词: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抵抗派、洋务派1。
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2)实践:洋务运动。
(3)影响错误!考点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错误!1。
背景(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2)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3)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4)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
(新课标)新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云南昆明月考)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
这反映了清政府(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2.(2018山东临沂质检)1861—1895年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 3.5%。
这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B.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C.近代中国思潮此起彼伏D.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3.(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今,力变从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材料说明张之洞( )A.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B.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4.(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
这反映出梁启超( )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5.(2018山西太原质检)黄遵宪是晚清著名外交家,1884年,他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评价美国的民主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在维新变法活动中,黄遵宪一跃而成为支持维新的开明官绅代表。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六) 求变——近现代中国思想的发展演变
专题跟踪检测(六)求变——近现代中国思想的发展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内江二模)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
两人的思想都()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解析:选D据材料可以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选D项;魏源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排除A项;龚自珍和魏源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魏源的思想影响了洋务运动,排除C项。
2.(2019·莆田二模)晚清王韬强调,“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
其主张() A.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B.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C.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D.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解析:选D“《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引用古文,证明当时变法的必然性,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故选D项;材料强调变革的必要性,而严复“进化论”强调优胜劣汰的进步,排除A项;王韬引用古文不代表民众推崇《易经》,排除B项;“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强调与时俱进的变革,不主张革命,排除C项。
3.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下列材料体现“惜李之识”的是()A.“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B.“是役也,李鸿章之事,记者不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兴盛之理”C.“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D.“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故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解析:选C结合史实可知“惜李之识”主要是指惋惜李鸿章对中西认识上的不足。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单元检测卷:第14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2.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
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B.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C.置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3.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
其意在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4.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5.有学者评论:“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镇江二模)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解析:选A。
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项;题干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区别,排除B项;题干中显示的是传统文化深深影响西学传播,排除C项;D 项表述不合乎历史规律,排除D项。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
这反映了当时()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清政府因为“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西方,这说明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故选C项;材料中清政府委派美国人为中国使节,这与美国政府行为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中清政府委派外国人为中国使节可知,清政府对近代外交规则并没有完全清楚,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交上逐渐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影响,排除D项。
3.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
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崇洋虚无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解析:选D。
2020年高中历史二轮总复习 主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嬗变 练习题(全国通用版)
主题六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嬗变一、选择题1.(2021新疆三模,30)?新青年?开设了“世界说苑〞和“国外大事记〞两个固定栏目,用国外的史实来讲述各国的事情和思潮。
这两个栏目的开设()A.否认了中国的传统思想B.表达了国民崇洋的心态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性质D.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2.(2021广东肇庆三模,29)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那么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
这反映了()A.梁启超的思想日趋保守B.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C.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3.(2021辽宁凌源一模,2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
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A.直接照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C.表达了当时中国民众的斗争需求D.为后来民主共和思想奠定了根底4.(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六,28)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拟具体、详细。
材料现象()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了根底C.有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5.(2021安徽蚌埠二模,29)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6.(2021河南郑州三模,29)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表达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转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2、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4、“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仁者爱人尊君爱民B.崇尚贤能厉行节俭C.奖励耕战与民休息D.厉行赏罚崇尚法治5、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6、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
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7、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6 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镇江二模)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解析:选A。
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项;题干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区别,排除B项;题干中显示的是传统文化深深影响西学传播,排除C项;D项表述不合乎历史规律,排除D项。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
这反映了当时()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清政府因为“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西方,这说明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故选C项;材料中清政府委派美国人为中国使节,这与美国政府行为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中清政府委派外国人为中国使节可知,清政府对近代外交规则并没有完全清楚,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交上逐渐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影响,排除D项。
3.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
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崇洋虚无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解析:选D。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二近代史专题九近代中国碰撞与交融中的思想嬗变练习
专题跟踪检测(九) 近代中国碰撞与交融中的思想嬗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68年,大学士倭仁认为中国人学“西学”,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认为“西学中源”,洋人只是对中国传出去的文化推陈出新,中国人学“西学”也无可厚非。
相比之下,奕的看法( )A.不利于洋务运动开展B.对学习西学有双重影响C.有利于民主思想传播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解析:奕认为“西学中源”,这一主张显然是错误的,不利于中国人对西学本质的理解,但是,从当时与顽固派的斗争来看是有利的,因此,其影响是双重的,B项正确。
答案:B2.《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若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
”“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B.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D.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窘境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民众鄙视新式学堂学生及其家长的现象,反映了民众思想意识的落后,这是本质问题,同文馆招生肯定困难,但不是本质问题,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同文馆学生差异的信息,排除B项;D项“近代以来”夸大了中国近代教育面临的窘境,实际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对西学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国初年,更有崇拜西学的思想倾向。
答案:C3.19世纪60年代,有人以影响风水和怕矿工滋事为由反对开矿,对此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
”这一言论( ) A.表明冯桂芬支持发展工商业B.体现出维新变法的必要性C.摆脱了看待西方的旧观念D.从政治上否定了封建统治解析:根据材料中冯桂芬针对“反对开矿”提出“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等信息可知冯桂芬反对这种观点,提倡发展工商业,故A项正确;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才兴起,与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不符,B项错误;材料中“诸夷以开矿为常政”只提到开矿,未涉及整体上看待西方,C项错误;材料中“开矿”属于经济方面,没有涉及政治方面,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升级练四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主题升级练(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陈恭禄1934年撰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指出:“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
”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
”上述言论表明作者( )A.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分析问题B.肯定英国引领着国际关系潮流C.其观点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D.企图理性地反思中国落后之因答案:D解析: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作者从清政府落后的角度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其实是希望能够更理性地反思中国的落后,思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不是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不是肯定英国的进步,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2.(201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慨叹:“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见朕弟(奕),已属不成事体。
”奕本人也对其从“岂肯与异类为伍”到“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耿耿于怀。
上述现象反映出( )A.奕依据时势作出主动的调整B.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必要性C.清政府形成了近代平等的外交D.清廷“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无论是咸丰帝还是奕都极力反对与外国人直接会面,但又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会面,这反映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观念已受到冲击,D项正确。
A项“主动的调整”表述错误;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表明,清政府仍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并没有形成近代平等的外交理念,C项错误。
3.(2019贵州遵义高三冲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八)(时间:45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一、选择题1.(2019·桂林一模)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
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
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格局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C[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二十年间中国出现了很多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其均反映了当时世界形势,这会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格局,故选C项。
] 2.(2019·凌源一模)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
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A.直接照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C.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众的斗争需求D.为后来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B[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的君主立宪仍然强调君主的权威,说明其还是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故选B项;康有为仍然强调君主权威,所以不是直接照搬英国的君主立宪,排除A项;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而非中国人民的斗争需求,排除C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是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进行渐进的改良,不能为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排除D项。
] 3.(2019·郑州二模)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
材料反映梁启超()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认识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C.认为海权决定海上商业发展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D[根据材料“《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海上权力关乎商业势力进而影响国家实力,故选D项;材料强调海权与中国前途问题,重点不在于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的重要性,重点不在于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排除B项;材料“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不能等同于海权决定海上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9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原卷版+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9 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热点剖析】一、经济思想的嬗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二、经济模式的创新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最新推荐】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标通用专题提升训练1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提升训练1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提升训练第20页一、选择题1.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梁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
据此可知()A.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思想潮流C.中国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D.中国人注重应用不注重理论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理论经济学在中国影响不大,但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更受关注,而会计学、企业管理等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反映了当时中国实业救国的思潮,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注重应用而不注重理论,故B项正确,D项错误。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意味着维新思想在中国行不通,故A项错误。
会计学、企业管理等经济学的应用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市场,因而不能说中国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故C项错误。
2.1860—1900年四十年间,中国共引进西方书籍555种,其中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而社会科学只有123种,其他45种。
这表明()A.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认识B.西方学说在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C.政府重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对当时中国作用有限答案:A解析:1860—1900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西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也逐渐发生改变,从这四十年引进西方书籍的情况来看,人们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A 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学说在中国社会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由材料数据来看应用科学所占比重要高于自然科学,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北京丰台模拟)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刊发了《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文中写道:“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马克思也。
”随后,梁启超、宋教仁、廖仲恺等先后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有识之士在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B.无产阶级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寻求强国之道,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与材料“先后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相符,故选A项;梁启超、宋教仁、廖仲恺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排除C项;材料“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但1899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尚未结合,排除D项。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8近代中国的嬗变 微专题2
02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点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项目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发展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续表)项目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概况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本的总额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三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帝国主义在一战后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遭受沉重打击,很快萧条下去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国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考点2▶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4.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信、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冷考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2017·全国文综Ⅲ,281.(2017·全国文综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
”这表明蔡元培(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C.不赞成研究西方学术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2.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3.吴国桢在晚年回忆录中谈道:“那时(指共产党成立初期)当共产党创造出‘帝国主义’这个词时,他们确实掌握了进入年轻人头脑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在打动年轻人方面,没有多少影响,但‘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则有。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注重把握中国的国情C.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D.制定了国共合作纲领4.(2019山东济宁一模)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
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
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
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 )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5.鸦片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远处观战。
这说明( )A.英军获得民众大力援助B.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C.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D.民众置个人利益于国家上6.(2019山东济南模拟)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
这反映了林则徐( )A.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B.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D.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7.(2019河南郑州三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主张,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
该主张(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8.(2019湖南长沙高三二模)甲午战前,谈论西学普遍为人所不屑,有谈论者甚至被视为汉奸。
甲午战后,各地成立学会,纷纷译印图书,举办演讲,推销报纸,宣传新学。
国人对西学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已经改变B.清廷维护专制引起不满C.有识之士广泛传播西学D.此前的近代化效果有限9.(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
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
”这些言论( )A.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B.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C.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D.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10.(2019山东菏泽一模)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
“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 )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11.(2019四川成都高三二模)1915年,中国有学者论道:“德意志、日本之军队,节制谨严,故能称雄于世界;法、美等国则不然,能富而不能强。
此无他,一为君主,一为共和故也。
”此论( )A.主张完全照搬欧美政治制度B.意在比较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孰优孰劣C.逆历史潮流遭先进人士抨击D.反映了民众实现民族富强的迫切愿望1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激进言论所指理应是政治意义上、代表着封闭意识和僵死单一思维的‘孔教’,而非文化意义上的‘孔学’和孔子本人”。
上述观点表明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并不反对孔子的儒家学说B.把反对孔教作为根本目标C.把孔教与孔子本人区分开来D.并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3.(2019浙江温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
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
最后,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法律和它们的渊源,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秩序也有关系。
应该从所有这些观点去考察法律。
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欧洲立法之精义,发于孟德斯鸠,所谓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是也。
……采用外国宪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中国相传考试之弊,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是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之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孟德斯鸠“法的精神”的原则或内涵。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精神实质在18、19世纪美国与法国宪法实践中的体现。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创新之处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13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语文教科书的演变——摘编自吴婷婷《百年语文教科书选文文化分析》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语文教科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取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
”这表明蔡元培(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C.不赞成研究西方学术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可知,这体现了蔡元培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的学术主张,故D项正确。
2.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答案:D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之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不是很多,但是五四运动以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非常多,而马克思主义在里面占很大的内容。
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就是由于时局变化所引发的,故选D项。
3.吴国桢在晚年回忆录中谈道:“那时(指共产党成立初期)当共产党创造出‘帝国主义’这个词时,他们确实掌握了进入年轻人头脑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在打动年轻人方面,没有多少影响,但‘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则有。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注重把握中国的国情C.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D.制定了国共合作纲领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词汇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召开的中共二大上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该纲领是结合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提出的,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受影响的主要是“年轻人”即青年知识分子,A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国共合作纲领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D项错误。
4.(2019山东济宁一模)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
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
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
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 )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
”可知,孙中山的观点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故A项正确。
两大主义体现的是孙中山对中俄革命理论的观点,不是对两国的革命道路的认识,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两大理论的相同之处,不是不同之处,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对苏联革命思想的认同,不是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D项错误。
5.鸦片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远处观战。
这说明( )A.英军获得民众大力援助B.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C.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D.民众置个人利益于国家上答案:C解析:民众卖东西给英军,是出于获利,并非援助,排除A项。
材料中民众的态度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因此得出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排除B项;英军是外敌、外族,清政府是国家政府,清军是中国军队,从材料可知,民众在清军与英军作战时,不把自己当作清朝一方,而是置身事外,这说明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C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民众对鸦片战争的漠不关心态度,但没有体现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上,排除D项。
6.(2019山东济南模拟)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
这反映了林则徐( )A.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B.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D.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林则徐只是将与英国的战争称之为剿匪,认为中英之间只是军事上的差距,这明显是天朝上国的心态,故选B项。
在林则徐眼中,与英国的战争还不能上升到反侵略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如何与西方进行外交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说明林则徐在观念上意识到了中西之间的某些差距,但却并未上升到主动采取实际的行动来学习西方的程度,故才会有八字要言中的“胆壮心齐”之一说,这也是许多守旧派坚决排外、认为战败纯属意外的重要理由之一,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