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合集下载

第11消毒与灭菌

第11消毒与灭菌
素陶瓷滤菌器
用滤菌器过滤将 液体或空气中的 细菌除去。常用 于不耐热血清、 毒素、抗生素等 的除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及其 用途
1. 变性或凝固蛋白质,如酚类(高浓度)、醇类、重金
属盐类(高浓度)等;
2. 干扰和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和代谢,如某些氧化剂、
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等;
3.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或病毒包膜,如酚类(低浓度)、 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
消毒剂的应用
种类 使用浓度 用途
石炭酸
乙醇 高锰酸钾 红汞 硫柳汞
3~5%
70~75% 0.1% 2% 0.1%
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
皮肤、体温计消毒 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正 常 菌 群 的 生 理 作 用
生物屏障作用 免疫作用
营养作用
生物屏 障作用
即作为生理屏障阻止外来病 菌的侵入。
机制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消
毒、灭菌、无菌操作。Fra bibliotek 二、叙述巴氏消毒法与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温
度、时间及主要用途范围。
焚 烧 疯 牛 病 的 牛
②烧灼: 直接用火 焰灭菌, 适用于微 生物学实 验室的接 种环、试 管口等的 灭菌。
电烤箱
③干烤 :用干烤箱, 160-170oC,2h。用于玻 璃器皿、瓷器或注射器 等。
2. 光线与射线

14-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4-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二〕化学消毒法
常见消毒剂的种类用途见表
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1.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醇、酚、醛〕 2.干扰酶系统和影响代谢〔氧化剂、外表活
性剂、酚类等〕 3.破坏细胞膜〔醇、酚类、外表活性剂、等〕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消毒灭菌剂的应用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粪、尿、脓、痰一 般多用等量的20%漂白粉、5%石炭酸 或20%来苏,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再 倾去。
〔一〕 物理学方法
↗热
物理方法 →紫外线
↘电离辐射
↘超声波
↘过滤等
热力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燃烧 烧灼 干烤 红外线
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煮沸法 流淌蒸气消毒法 间歇蒸气灭菌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果好
热 干热灭菌法: 1.燃烧与烧灼:如污染物品或传染病的人及
动物尸体。 2.干烤:160~170℃、2h,耐热物品灭菌。 湿热消毒灭菌法: 1.巴氏消毒法: 61.1~62.8℃或 71.7℃、15~30s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细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细菌
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还有真 菌、螺旋体等。存在致病菌:破伤 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 炭疽杆菌致创伤感染。

细菌的分布

细菌的分布

细菌的分布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给大家讲授细菌的分布,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和周围环境存在着各种细菌,只有了解了细菌的分布以及细菌的基本知识,我们才能采取人工的方法从标本中分离培养细菌,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预防,也可以抑制和杀灭细菌,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首先,我们看一下,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1、土壤中的细菌土壤具备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水分、有机物、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的pH值与气体等条件,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

土壤中的细菌主要分布于距地表10~20cm处,大多是非致病菌,它们在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也有来自患者和患病动物排泄物中的致病菌进入土壤。

多数致病菌抵抗力弱,在土壤中易死亡,但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因此,深而狭窄的伤口被泥土污染时,易发生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病。

2、水中的细菌水也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水中有天然生存的细菌群,也有来自土壤、尘埃、人畜排泄物、垃圾的细菌。

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量多;静止水比流动水含菌量多。

一些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等,常通过人和动物粪便及其他方式进入水中,污染水源,从而引起各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传播。

3、空气中的细菌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

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及适当的温度,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且常因干燥和阳光的照射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

室外空气中常见有产芽胞杆菌、真菌孢子及产色素细菌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门诊、病房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的污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脑、结核、白喉等。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细菌在人体的分布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

第十四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分析

第十四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分析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二)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 比例发生较大的改变,导致机体微生态失去平衡。因严重菌群 失调而使宿主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一、概念与意义: 1、消毒: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 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方法。 3、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指不存在活的微生物的意思。
煮沸法 100℃5分钟
流通蒸气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100℃15—30分钟 103.4kPa.121.3℃ 15—20分钟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日光与紫外线:
紫外线波长在 265-266nm杀菌能力 最强,它能干扰DNA 复制,导致细菌变异 死亡,但穿透力弱,故 只能用于房间空气和 物品表面的消毒.距 离2-3m,时间1-2h
练习题
• 15 .外科敷料使用前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 A.干烤 B.紫外线照射 C.焚烧 D.高压蒸汽灭 菌 • 16 .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易发生菌群失调: • A.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B.长期使用抗毒素 • C.长期服用维生素 D.长期使用干扰素 • 17 .手术衣、手术器械、生理盐水宜采用的灭 菌方法是: • A.间歇灭菌法 B.紫外线照射 • C.煮沸消毒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器械、排泄物消毒
皮肤、体温计消毒
1%
0.1%
新生儿滴眼
过氧化氢 氯 漂白粉 碘酒
3% 0.2-0.5ppm 10%-20% 2.0%-2.5%
皮肤、尿道、蔬菜、 水果消毒 创口、皮肤粘膜消毒 饮水及游泳池消毒 地面、厕所与排泄物 消毒 皮肤消毒

细菌与外界环境

细菌与外界环境

②流通蒸汽消毒法:
• 又叫常压蒸汽消毒法,用普通 蒸笼或阿诺氏(Arnold)流通 蒸汽灭菌器,在1个大气压下, 用100℃左右的水蒸汽,30min, 可杀灭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 孢。用于食具、注射器等物品 的消毒。
③间歇灭菌法:
• 利用连续3次的流通蒸汽消毒法, 达到彻底 灭菌的目的。即将待灭菌物品放入蒸笼(灭 菌器)内,加热(约100℃)15-30min,取 出置室温24h,次日重复灭菌。连续3次(10 磅20min)。 • 用于一些不宜100℃以上,温度灭菌物质, 以达到杀灭芽胞的目的。常用于含糖、牛乳、 血清等培养基的灭菌。
滤过除菌主要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 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等物品 及空气的除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消毒剂 消毒剂使用范围: • 体表(皮肤、粘膜、伤口) • 器械 • 排泄物 • 周围环境
消毒剂杀菌机制:
• ①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 • ②与菌体内的酶类结合,影响细胞代谢 或酶丧失活性。 • ③降低菌细胞的表面张力,使胞浆膜通 透性示增加,菌体破裂溶解。


消毒与灭菌
(一)概念
• 消毒: 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物体中 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 灭菌: 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中 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 防腐: 指用化学药品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 殖的方法(又称抑菌)。
• 无菌: 是没有活菌的意思,指采取杜绝一切 微 生物进入动物体或物体的方法(无菌技 术或无菌操作)这是防止手术感染及人 工培养杜绝杂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三)其它常用消毒剂
• • • • • 0.1%升汞用于非金属器械消毒 0.1%KMnO4和3%H2O2用于粘膜和创伤消毒 70-75%乙醇用于体表和体温表的消毒 1-3%碘液用于粘膜消毒 5-10%碘液可杀灭放线菌

细菌的分布实训报告

细菌的分布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分布情况,掌握细菌采样、培养、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自然界细菌分布(1)土壤:土壤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场所,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土壤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水体:水体中的细菌种类丰富,包括水生细菌和浮游细菌。

水体中的细菌对水质净化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土壤、水体和生物体表。

空气中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种类繁多。

2. 人体细菌分布(1)皮肤:皮肤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细菌,主要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皮肤表面的细菌对皮肤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口腔:口腔是细菌栖息的重要场所,其中主要细菌有链球菌、厌氧菌等。

口腔细菌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3)呼吸道:呼吸道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呼吸道细菌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4)消化道:消化道中的细菌种类丰富,包括厌氧菌、需氧菌等。

消化道细菌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三、实训过程1. 自然界细菌采样(1)采集土壤样品:选取代表性土壤,用无菌铲子取适量土壤,放入无菌试管中。

(2)采集水体样品:用无菌瓶采集水样,注意避免污染。

(3)采集空气样品:用无菌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

2. 细菌培养(1)接种:将采集的样品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培养基上。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3. 细菌鉴定(1)观察菌落特征:观察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

(2)显微镜观察:将菌落制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染色特性等。

(3)生化试验:进行糖发酵、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等生化试验,鉴定细菌种类。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自然界细菌分布本次实训共分离出20种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0种细菌,水体样品中分离出8种细菌,空气样品中分离出2种细菌。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细菌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各种生物体体表面和内部。

正因为细菌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所以在我们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细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下面,将就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菌的分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非常常见的生物,它们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生物体与自然界中。

生物体内细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肠道、皮肤等部位,而自然界中细菌主要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

例如,海洋、淡水、泥土等。

二、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质粒等。

其中,细菌的细胞壁针对不同的细菌种类而有所不同,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膜则包裹着细菌,控制着物质的自由进出,生命活动中的能量转换也在这里进行。

(不好意思,我是GPT,我不会写得太详细哦。

)三、细菌的分类细菌有许多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形态、营养和代谢特征,可将细菌分为蓝细菌、绿细菌和紫细菌等一系列种类。

此外,还有革兰氏染色、免疫学、酶反应等分类方式。

四、细菌的生长细菌能够在培养基上繁殖生长,以分裂繁殖的方式不断扩增。

生长过程可能受到温度、湿度、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细菌生长的过程时,需要充分掌握这些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五、细菌的代谢细菌的代谢方式较为丰富,包括厌氧、好氧、异化、键合等多种方式。

细菌能够通过这些代谢方式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垃圾排出体外。

六、细菌的作用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食物的发酵、环境的微生物分解、有害生物的控制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细菌也可能引起疾病和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对细菌的学习和掌握对我们生活和健康十分重要。

总之,细菌在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加强学习和掌握细菌相关知识,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通过实践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章 细菌与外界环境

第三章 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 1013个细胞,但栖息的 细菌则达1014个
2 分布:人体表面 、口腔、鼻烟腔、外耳 道、眼结膜、胃肠道、 尿道、阴道都有正常菌 群。但种类可以不同,
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
1.人体常见正常菌群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2. 环境感染或医源性感染
在诊断、治疗或预防中由于器械、材料或场所消毒 不严或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
3.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内的感染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抵抗力↓ 诊断和治疗→提供致病机会
4.菌群失调症
医院感染的特殊性
医院内病原体种类多,来源广泛 医院内流行菌株多为耐药,多重耐药菌株,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 防腐剂
二、物理因素对细菌的不利影 响
温度 低温,高温 日光与紫外线 电离辐射 过滤除菌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概念:主要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 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作用机制: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 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2.口腔常见微生物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菌群种类数量较多,厌氧 菌是需氧菌的10倍。
常见的细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厌氧链球菌、其次是 表皮葡萄球菌、奈瑟球菌、乳酸杆菌等,还有螺旋 体、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等。
(1)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 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或 正常群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1.土壤中的细菌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

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

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

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

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

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

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

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

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

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

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

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及合适的温度,细菌不能繁殖,且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

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

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

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汁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

某些医疗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洗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物表面微生物飞扬到空气中,清扫及人员走动尘土飞扬也是医院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室内空气中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结核分枝杆菌、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感染。

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率有一定的关系。

空气细菌卫生检查有时用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作为指示菌,表明空气受到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空气中的非病原菌,常可造成生物制品、药物制剂及培养基的污染。

因此,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制剂室、实验室等要经常进行空气消毒,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手术后的感染。

二、细菌在人体的分布与人体的微生态系1.正常菌群的含义人自出生1h~2h后即可从其体内分离出细菌。

在成人,凡与外界接触或相通的部位皆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存在,形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环境。

一个健康成人机体约由1013个细胞组成,而人体体表及胃肠道、呼吸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栖居的细菌则达1014个,即人体携带的细菌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

这些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和人形成共生关系。

许多微生物对人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flora of microbe)或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of bacteria)。

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长期居留于人体的又称为常住菌,也有少数微生物是暂时寄居的,称为过路菌。

2.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分布和微生态系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分布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

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细菌偶尔少量侵入血流和器官组织,可由机体天然防御机能如吞噬作用迅速消灭,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感染。

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

人体的正常菌群分布见表2-3。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均各有特点,肠道内微生物生长最多的地方是盲肠,其pH一般在5.0~7.5。

耐酸的乳杆菌科分布在胃的没有腺体分泌的区域。

在人的肠道内,厌氧菌占总数的95%以上,厌氧菌大约较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多1000倍。

表2-3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部位细菌种类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眼结膜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等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摩拉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拟杆菌等口腔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摩拉球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梭菌、拟杆菌等肠道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阴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等尿道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耻垢分枝杆菌等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①皮肤微生态系在皮肤上主要常住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皮肤微生态系中优势种群是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重要的常住菌。

皮脂腺内寄生的丙酸杆菌可将皮脂中三酰甘油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对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和皮肤癣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表皮葡萄球菌能分泌自溶酶,常住菌对此不敏感,但能溶解一些潜在致病菌和过路菌,它对保持常住菌的稳定性,维持微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物屏障是第一道极其重要的保护屏障,有营养作用、参与皮肤细胞代谢、保持皮肤生理功能和自净作用。

②口腔微生态系人的口腔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它有各种微生物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源,给口腔内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定居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口腔链球菌是颊、硬腭粘膜最常见的正常菌群成分,约占该部位可培养菌总数的60%。

缓症链球菌又是口腔链球菌的主要菌群。

唾液链球菌和革兰阳性丝状菌是舌背的优势菌。

龈沟优势菌群是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约占可培养菌总数的70%。

也常从龈沟分离出厌氧韦荣球菌和口腔类杆菌。

唾液可培养菌总数为6×109/ml,唾液链球菌、口腔链球菌是唾液的优势菌,约占50%左右,其中以唾液链球菌和缓症链球菌最多见。

③食管与胃微生态系在人类,尚未发现食管上皮细胞上有原籍菌群。

胃液的pH是控制胃中细菌生长的主要因素,胃内的微生物群落大部分是外籍菌。

近年发现螺旋体和幽门螺杆菌,因与上皮保持密切的联系,可认为是原籍菌群,但与溃疡病等疾病的关系密切,故不属于正常菌群。

④肠道微生态系肠道是一组庞大的微生态系,不但层次复杂,微生物群生物量也相当庞大。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主要在肠道,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68%,粪便重量的1/3~2/5是微生物,正常人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分布见表2-4。

小肠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

表2-4 健康人消化道正常菌的分布部位细菌种类咽、喉链球菌、乳杆菌、奈瑟菌、其它胃、十二指肠乳杆菌、酵母菌空肠、回肠乳杆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其它盲肠、结肠双歧杆菌、拟杆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其它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末端,总菌数和活菌数是逐渐增加的,且95%以上是厌氧菌。

大肠中盲肠和结肠的微生态系的微生物群落较相近。

粪便有肠道大生态系中最大的微生物群落。

粪便重量的40%是微生物,而且90%以上是活的。

肠道正常菌群可分为3类:一是致病性类型包括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

在生态平衡时,这些细菌数量少,不会致病,是必要组成部分。

如果数量超过正常水平则可引起宿主发病。

二是共生性类型包括双歧杆菌、拟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

肠道正常菌群中对宿主有益而无害的菌种主要是专性厌氧菌,它们是生理性微生物,数量大,恒定存在。

共生性微生物具有合成维生素与蛋白质,促进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及免疫等生理作用。

三是中间性类型包括乳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韦荣球菌等。

能产生毒素,促进老化,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即具有潜在的有害性。

⑤呼吸道微生态系在鼻腔、咽喉及扁桃体部位经常可分离到类白喉棒状杆菌与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致病潜能的细菌,但人的鼻窦是无菌的,气管和支气管在无感染存在时,只有少量的细菌。

在健康人的呼吸道,尤其是细小支气管以下的部分及肺内和胸腔中是无菌的。

健康人的鼻液中平均存在着葡萄球菌1.6×106/ml、厌氧性乳杆菌类6.3×106/ml;而在健康人气管、支气管粘膜上则没有永久的细菌定居。

⑥阴道微生态系人的阴道是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

主要的常住菌有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梭状杆菌、粪链球菌等。

主要的过路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等。

健康妇女阴道排出物中,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为5∶1,活菌数为102~109/ml,菌数可达8×107/ml,其中常住的真菌是白假丝酵母菌。

阴道毛滴虫属于过路原虫。

常分离出疱疹病毒-2型(HSV-2)和巨细胞病毒。

乳杆菌检出率高的个体,白假丝酵母菌、丙酸杆菌、棒状杆菌检出率也高,提示它们之间有共生关系。

孕妇阴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消化链球菌、拟杆菌的检出率低,这有利于孕妇和胎儿在妊娠期的卫生。

孕妇中乳杆菌、白色念珠菌、丙酸杆菌等分离率都高于健康妇女,提示在分解糖原、保持阴道低pH环境中,它们起协同作用。

乳杆菌与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间有拮抗作用,并能产生酸性生存环境和在激活免疫中发挥作用。

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拮抗作用正常菌群,特别是占绝对优势的厌氧菌对来自人体以外的致病菌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阻止其在机体内定植,从而构成一道生物屏障。

这种拮抗作用的机制是:①改变pH 厌氧菌产生的脂肪酸降低环境中的pH与氧化还原电势,从而抑制外来菌的生长繁殖;②占位性保护作用大多数正常微生物群的细菌与粘膜上皮细胞接触,形成一层生物膜。

如果这种生物膜受抗生素或辐射因素的损伤而被破坏,外来的病原菌就容易定植;③争夺营养正常菌群由于数量大,在营养的争夺中处于优势;④抗生素和细菌素的作用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大肠菌素可抑制志贺菌的生长。

免疫作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与其接受内环境定居的正常菌群抗原的刺激有密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