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高考-历史考点分布(1~)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复习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考查角度来说,主要考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并且能够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知识清单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考点聚焦考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惩罚战败国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由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子体系组成。
前者主要由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英法通过操纵国联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
后者主要由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美、日居主导地位。
该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而来)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典型例题】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②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突破凡尔赛体系限制的行为;③项属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下对德国的处理。
【2020年高考】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020年度高考-历史考点分布(1~)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二、主观题考点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
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
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
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进的社会热点,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关注,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42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新求变的思路。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复习建议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查一般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二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突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将是主要形式,还会有新情境、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从内容上看,注意探索史与思想史的结合,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新的革命道路与毛泽东思想的联系。
知识清单抗日战争的战争进程(1937-1945)解放战争的战争进程(1946-1949)考点聚焦考点一、抗日战争(1937-1945)(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须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时机有利: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国际上英美等国顽固推行绥靖政策等。
(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七七事变①时间:1937年7月7日②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③影响: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个战场的形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其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三)正面战场的会战和国统区状况1.正面战场的会战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中国军队虽英勇作战,但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一)——鸦片战争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复习建议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中国近代史上的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和整个世界的形势密切相关。
因此,在复习时,应该把握世界发展形势,进行中外联系,以理解近代历史发展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考查角度主要集中在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认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同时要掌握战争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清单(一)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二)社会性质① 社会半:部分的、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侧重于近代经济问题)。
1840鸦片战争 1912 1919 五四运动 1927 1949 新中国 建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晚清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国民政府清朝(三)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矛盾)。
(四)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1.革命任务:推翻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实现④和国家⑤。
2.革命性质:⑥革命,可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五)知识体系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3.中国人民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参考答案:①半殖民地半封建,②民族,③阶级,④民族独立,⑤近代化,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
考点聚焦考点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一)背景探讨鸦片战争的背景,需要从战前中国和战前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理解掌握。
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

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考生来说,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掌握历史知识点,不仅可以为高考提供帮助,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面。
本文将对2020高考中可能涉及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汉代文化政策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化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考历史中,与汉代文化政策相关的知识点可能被考查。
从前期的倡导儒家文化和提倡官修经典,到后来的西汉文学的繁荣和敦煌秘境的发现,都是备考的重点。
二、宋代科技发展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个巅峰时期,涵盖了农业、纺织、造纸、航海等多个领域。
在2020高考中,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知识点可能被问到。
如南宋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宋代船舶的改进以及南宋的农业生产方式等,都是备考的重点。
三、明代的海外贸易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可能涉及到明代海外贸易的知识点。
明代的海禁政策、明代与威尼斯共和国的贸易关系、明代宣传基督教的活动以及郑和下西洋等内容,都是备考的重点,需要考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四、近代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年来,近代工业革命成为高考历史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
相关的知识点可能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近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崛起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得到较好的成绩。
五、当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作为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话题,也可能出现在2020高考历史考试中。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如帝国主义、民族自决等,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联合国的成立等。
此外,了解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也是备考的重点。
以上只是对可能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做出的简要介绍,备考时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深入学习。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教科书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全面的复习。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文艺复兴考点归纳

1.政治上:主张维护民族独立,要求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统一集权国家的建立。 2.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以人文主义对抗宗教神权的束缚,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争取自由平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科学和文艺上:催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学艺术杰作,推动了正式自然科学的兴起。 5.局限性: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文主义者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等权利也只是资产阶级自己的,并不 是整个人类的。他们的思想观点和作品仍受宗教的束缚。
知识清单 事件
项目
不同
相同
广度 深度 影响
背景 目标 作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基本局限于知识阶层
涉及欧洲每一个人
提倡人性,主要局限在物质的或外 主张信仰自由,实际主张是思想自由,
在的层面
已经涉及人的精神层面
从根本上没有触动欧洲封建统治的 根基——天主教会,这一最顽固、 最强大的堡垒
宗教改革则直接打击了罗马的天主教会, 对欧洲走向近代社会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三杰 15 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时代, 是文艺复兴的光辉代表。他们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1.达·芬奇 ①基本简介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他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 的思想感情,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拥有生命”的人性觉醒口号。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 法运用于绘画之中。他还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②代表作 达·芬奇将绘画艺术与科学的分析在作品中进行了高度而完整的结合,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艺术典型。 壁画《最后的晚餐》构图紧密巧妙,人物个性和心理刻画绝伦。肖像画《蒙娜丽莎》被誉为“世界美术之杰”。 2.米开朗琪罗 ①基本简介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米开朗琪罗的创作专注人体,他 认为人的美在于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在于人的觉醒,在于有期待、有追求,在于自尊和不可屈辱。他塑 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②代表作 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气势。他的不朽杰作《大卫》和《摩西》,以精湛的技巧雕凿出令人震 撼的英雄主义气概,因此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壁画《末日审判》、拱顶画《创世纪》等被称为世界上 最宏伟的艺术珍品。 3.拉斐尔 ①基本简介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画家、建筑师。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画圣”。
历史2020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2020高考的知识点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科目之一。
2020年历史高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包括炎帝、黄帝、尧、舜等古代帝王的治理事迹;2.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了解每个朝代的兴衰及重要历史事件,如夏朝的禹治水、商朝的商汤、西周的周公旦等;3. 春秋战国时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立、诸侯争霸等重要历史事件,如孔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的思想。
二、近代史知识点1. 1840年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2. 辛亥革命:认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3.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凡尔赛条约》割让德国在华权益给日本;4. 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影响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以及新中国建设的初期。
三、现代史知识点1. 认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意义;2. 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及其核心思想。
四、世界史知识点1. 古代世界史:了解古代世界各个文明古国的兴衰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 近代世界史:了解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等;3. 当代世界史:了解冷战时期、全球化、国际组织等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以上是2020年历史高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根据历史教材的指导,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历史学科注重考核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历史阅读、历史案例的分析和历史文献的研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合理规划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考点归纳考点提示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2、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第一国际(2)第二国际复习建议从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角度思考,经历了由实践到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再到实践(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由少数欧洲国家到整个欧洲和北美的范围的扩大;由少数国家工人团体的孤军奋战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联合。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由理论(《共产党宣言》)到实践(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由理想变成现实(十月革命);由一国(俄国)到多国胜利(中国等);由一种模式(斯大林模式)到多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知识清单事件背景标志内容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第一国际工人运动再次高涨1864年伦敦成立大会指导各国建立支部;联合各国工人斗争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巴黎公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垮台,临时政府出卖国家利权,镇压人民起义1871年3月建立巴黎公社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作风;加强法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第二国际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18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迫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工人境遇得到定时期 爆发100周年改善;工人争取民主的斗争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进程考点聚焦考点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工人阶级生活悲惨,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

2020年⾼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历史对于很多⽂科⽣来说是⼀个难点,历史的复习贵在记忆和理解,只有把知识点记牢,才可能拿到⾼分。
下⾯⼩编为⼤家整理了⼀些⾼考常考的历史知识点,供⼤家参考。
2020⾼考历史知识梳理2020年⾼考历史知识点整理第⼀部分中国史(12个⼀级考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德形成(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代: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制度;科举制。
(3)宋代:⼆府三司制;转运使、通判。
(4)元朝:中书省制;⾏省制度,宣政院,⼟司制度。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军机处。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式和⼟地制度(1)商周:集体耕作(⼑耕⽕种;千耦其耘)。
(2)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农经济;铁器⽜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3)⼟地制度:⼟地国有制(井⽥制;均⽥制);⼟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耕农⼟地私有制)。
考点2:⼿⼯业的发展(1)西周:⼯商⾷官制度(2)春秋战国以来:官营、私营和家庭⼿⼯业;冶铁,制瓷,纺织。
考点3:商业的发展(1)春秋战国:出现⼤商⼈;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
(2)秦汉汉朝:重农抑商;统⼀货币;盐铁官营制度,统⼀铸币。
(3)隋唐: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
(4)宋元:交⼦;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5)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2)重农抑商政策(3)海禁政策(三)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1)儒家:孔⼦;孟⼦;荀⼦。
(2)道家:⽼⼦;庄⼦。
(3)墨家:墨⼦(4)法家:韩⾮⼦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新儒学(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3: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陆王⼼学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2)明末清初三⼤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高考考点导图和通史坐标

高三复习历史考点导图及通史坐标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拓性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文明兴起
工业革命时期的文明发展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2020届高三历史备课组全体老师,预祝同学们金榜题名,万事如意。
加油,我们共同努力。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一、知识点关注度和熟练度(一)中国古代史——国家统一的潮流(政治制度的改革、主流思想的统一及文明的传承、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力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外交流及民族关系疆域政策的发展、重大人物及措施)1、制度的改革:(1)明清的制度改革:税制改革、外贸政策的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台湾的管理和对台政策的变化(已考:荷兰占台背景及台湾的收复、八旗制度、乡规制度、矿禁制度、海洋、养廉银制、警察制度、移民制度、闭关锁国)。
周年:《尼布楚条约》——奠定中国版图的基础。
(2)民族政策——加强边疆管理的制度:唐太宗开明“爱之如一”的政策、张居正“羁縻”政策、明清“改土归流”及清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已考:八旗制度,蒙古“三娘子”)特点:和平、交流合作、融合、教化引导(归化)、移民开发、制度管理、中央集权与尊重相结合、政治管理与经济文化发展(增加道德教化)相结合(3)行政、监察及法律制度和选官制度及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刺史制度、地方巡视制度、清朝的总督制度、明的三司制度。
—— (已考:基层管理“乡规民约”制度;汉唐行政区划、魏晋周隋法律、宋监察弹劾、唐谱牒及藩镇、汉纪年、清八旗及城市管理制度改革、唐两税法及前期赋税制度、南朝山泽管理制度)制度改革的目的及作用: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经济的发展、边疆安定与开发、民族融合、制度加强(包括对其他制度产生的延伸性的影响)、生产\生活的进步、区域开发效率提高、中外交流、文化繁荣\抵抗外来的经济侵略、维护主权和领土。
——常用的答案(目的只要在作用前面加个“为了”或“为”)局限:没有真正和彻底实现、作用有限(阶级、个人、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或存在一定的问题。
2、文明的传承和中外文化交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观念(1)中华文明圈:汉——唐时期(形成) (已考:鉴真东渡与玄藏西游)。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2020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2020高中历史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发展学生能力特别是应试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高频考点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先秦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2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考纲解读考点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复习建议置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置于革命史观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工人运动,②民主革命,③国民革命,④革命,⑤土地革命,⑥农村包围城市。
考点聚焦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一)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
中国代表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等要求,但被列强拒绝,且准备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这一消息打破人们希望,激发爱国运动。
(二)过程(三)结果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四)意义①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特点:规模大、广泛性、彻底性③功绩: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思想基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同: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异:【典型例题】1、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解析: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图中还有“民众的力量”、“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字样,正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D。
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存在(1931年-1945年,也有持续到1947年春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这一说法)、五四运动(1919),ABC三项的与1925年时间不符。
2020年2020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大全(收藏版)

2018年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考点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轻巧识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内容①经济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易错提醒]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城市改革(1)开展: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内容①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②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②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0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含解析

2020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古代中国的经济 (11)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17)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3)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7)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1)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3)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6)9、近代中国的经济 (44)10、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 (48)11、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55)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57)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58)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64)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6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70)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0)18、选修内容 (81)19、史学研究 (103)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A。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袭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B。
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宗法制度,C不正确。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
二、主观题考点
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
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
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
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历史意义。
本题思维含量较高,
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
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进的社会热点,对现代化进程
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关
注,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
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
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进行说明。
42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
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
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
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
面。
)
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
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
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
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
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
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
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
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
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
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
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
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
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
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
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
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
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
合。
)
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
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
新求变的思路。
本题契合传统
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主
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题的关
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
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
次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45题改革(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
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
历史意义
本题以汉武帝纪年方法的改革
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全国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仍然
不直接考查教材内已有知识
点,因而对于此类新材料试题,
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
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
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
制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
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
分)
这一题以我国1977—1981年我
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
意义为考查的对象,考查了考
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推理
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通过这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
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
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
一。
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
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
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
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
解答时必须依据材料的有效信
息,紧扣题干的关键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