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直观感受---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看生活、解释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丰收喜悦感。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
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归纳圆的特征,并联系生活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u盘)大圆规、直尺、练习题、安全剪刀、圆糖小圆规、带圆面的物品(水杯、茶叶桶)铅笔、直尺、橡皮、几个圆、打印纸。
【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同学们,从图形的角度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里。
看!(出示推拉门)推拉门上为什么要设计许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易变性)(出示房梁图)房梁的支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对!抓住图形的特点设计会更方便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玩的呼啦圈、路上的下水道盖、汽车车轮的形状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依次出示呼啦圈图、井盖图、汽车轮图)圆有什么特点?生:圆易滚动。
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设计意图:生活中有着大量的物体形状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那么为什么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了这些图形的特征带来的好处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不仅唤起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圆有什么特征呢?”生成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
】二、探究与解决1.用自己的方法画圆(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师:(借助上图,教师指图)这些图形可以借助直尺画出来,圆可以借助什么画出来?生:圆规。
师:还有吗?生:带圆面的物体。
生:用绳子和铅笔画圆。
师:借助身边物体或圆规画一个圆。
圆的认识说课稿说学情
圆的认识说课稿说学情圆的认识说课稿说学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四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中对应的目标是:(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分析,这里的关键词主要是:圆,观察、操作、认识。
“圆”是一个图形,它包括:圆的意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若干课时来完成,现在我们只研究其中的“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
“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等。
“观察和操作”是脑和手并用的行为动词,可以分解为: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
“认识”可以理解为:说出、写出、描述等。
因此,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引学生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的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数学思考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引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教学思想1、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从学生的游戏经验以及生活现象中,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从而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
2、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
以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引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画圆的过程,掌握画圆的方法,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归纳出圆的特征,并能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括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在亲身经历画圆工具的发展历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民族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渗透数学美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认识圆,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摸圆师:今天上课我们学什么?大声地说“学什么”生齐:圆的认识师:从哪里看到的?指给我看,生指屏幕师:屏幕上有,还有呢?师:说,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真是一个好品质。
今天这节课的确来认识圆,老师的信封里还有一个圆,想看看吗?生齐:想师出示一个信封,摸出一个圆片,师:是圆吗?生:是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进信封了,让同学们把他摸出来,有没有信心?生齐:有师:我不会轻易的给你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一个圆,还有其他的图形,想看看吗?师:好,现在看谁的反应最快?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长方形生:长方形师:男孩的反应快,状态也不错。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正方形生:正方形师:还有一个图形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三角形生:三角形师:猜猜还有吗?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生:平行四边形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梯形生:梯形师:行了行了,孩子们,都别你们猜到了。
教师课件演示各种图形,师;同学们能不能从各种图形中把圆摸出来?你觉得有难度吗?生齐:没有师:为什么?生: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
师:而其他图形呢?生:都是由直线,哎!线段围成。
师:同意吗?师:再仔细看看,正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什么?生:角师:圆有角吗?生:没有。
师:所以圆特别的?生:光滑师:说的真好师:数学上,我们把左面的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给它个名称:直线图形。
小学数学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二、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感受生活中的圆[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既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又初步感受圆的一些特征。
]2、动手摸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圆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
]3、借助实物创造圆。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圆是一个封闭图形。
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4、用圆规画圆。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
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5、感知概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
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6、动手实践,理解概念。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
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达标检测。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
初中数学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的有关概念;能灵活运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圆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有关概念,灵活运用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作图工具,2、自制教具;3、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怎么上的学?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动手动脑,得出定义1.我们在小学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学生列举后,师总结:圆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图形,具有独特的对称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具有同一形状。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2.你能画一个圆吗?你能想到几种画圆的方法呢?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2米的圆呢?3.教师利用自制的教具展示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圆的动态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4.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为5厘米的圆。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2吗?是不是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2呢?到点O的距离等于5厘米的点在哪里?这些满足条件的点都在圆上吗?教师结合图形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圆的静态定义。
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组成的图形.4.结合上面画的两个圆,教师提出问题:(1)两个圆的位置和大小是否相同?(2)圆的位置由谁确定?圆的大小由谁来确定?师生共同归纳圆的两要素。
5.回扣课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学生结合教具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圆教案(10篇)
圆教案(10篇)《圆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4、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出示圆片图形:(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1)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小学数学_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圆,感知圆的共同特征;2、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能用圆规画圆,并能按指定的半径画圆。
并能初步知道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3、通过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感受数学的美,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画圆、圆的特征教具准备:课件,画圆工具(圆形、圆规、绳子)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图片车轮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认识圆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回顾已经学过的图形有哪些特点,与圆比较,交流:圆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板书: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三、画圆1、借助不同工具画圆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交流不同画法的优缺点:助现成的圆描画,圆的大小固定不变;用圆规画圆,大小可以变化。
师:老师观察,刚才用圆规画圆的同学,有一部分不大成功,遇到什么困难了?学生提出遇到的困难,可能固定点固定不住,也可能画时圆规两脚不小心变大或变小了,画不成功。
师:这几个同学遇到的困难谁能来帮忙解决。
同学交流,小结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强调圆规画圆的注意事项。
2、播放圆规画圆的小视频3、学生用正确方法,借助圆规在本子上快速画圆。
4、操场怎么画圆师: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做游戏,该怎么花?交流方法师播放小视频,两体育老师在操场上借助绳子和小棒画圆。
5、游戏,比赛画圆,比赛画圆,老师一组,学生一组,分别用磁扣和绳子在黑板画圆,学生的绳子是皮筋。
老师很快画出圆,学生费了很大劲,没成功。
找失败原因,结论绳子的长度必须固定不变。
四、认识圆1、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这些方法的工具不同,画出的圆大小也不一样,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通过比较认识圆心和半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圆有多少条半径?从哪里看出有无数条?老师在学生指挥下画几条半径。
《圆的认识》的学情分析
《圆的认识》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目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方法和习惯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有效。
二、学情分析内容和对象教学主题: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能借助物体或工具画图,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和抽象能力比较薄弱,对圆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具体的物体的面上,“物”和“图”分辨不清。
另外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
因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1、问卷星2、微信鉴于以上学情,在学习新课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圆的认识情况,为学习新课做铺垫,以便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我发布了一份问卷调查,请学生在课前完成填写。
(1)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3)在平时生活中你借助过哪些工具画圆?四、结果呈现与分析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通过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学生对圆的认识情况。
我设置了三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记得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复习了旧知。
小学数学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规圆形纸片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追问:为什么?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 谈话: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第56页自学。
(2)全班交流:反馈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上台画、板书)出示课件小练习: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3)回顾画圆过程,引导学生交流明确:针尖及圆心,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及半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认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逐步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圆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时,仍需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激发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图片,圆规,尺子,黑板,粉笔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形的实物,尺子,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圆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进而引入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圆规和尺子画圆,并测量直径和半径。
分组讨论,总结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学情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