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2012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精讲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考纲链接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
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法。
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2012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修正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 11、12-14、15岁)2)、★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4、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6、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觉动作阶段(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他的认知发展观: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观察的持久性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提高;感受性增强;概维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1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
1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2012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3、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4、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5、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6、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8、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10、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11、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托尔曼1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13、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14、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1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1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18、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公正阶段19、人工智能是属于()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D、机器学习2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21、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D、欲望内驱力22、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23、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24、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2岁B、 4岁C、 6岁D、 8岁25、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26、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27、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28、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29、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30、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3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32、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33、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34、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35、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36、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37、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8、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3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40、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4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42、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3、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几个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重点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发展阶段的了解,具备区分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能力。
重点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研究学习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重点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重点四: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差异。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特殊教育则是针对那些有学习障碍或身体残障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发展自身潜能。
重点五: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则是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过程,培养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梳理。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易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易考内容——《教育心理学》部分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
⏹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3、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5、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发展06,学习准备06、08⏹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06⏹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05⏹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07⏹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06⏹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
02,06⏹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是什么?⏹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0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05⏹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途径。
08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理解学习的概念⏹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我国教育家的学习分类⏹3、理解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重点在代表人物、主要观点)⏹4、布鲁纳的学习观、教学观⏹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07,意义学习08⏹学习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04⏹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阐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02,08⏹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07⏹阐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影响。
0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第4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2、奥苏伯尔成就动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1)学生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生与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敢于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发展概况P9(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里变化。
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差异性。
P1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3、14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
(2)青年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2)关于关键期P15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感知运算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P17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人格及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和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里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3..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4..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5..顺应:是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7..性格:是指个体是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沉声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即指人类的学习。
9..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发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0..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归究。
11..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2..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13..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和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西欧那个人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4..错误观点:即个体日常直接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
15..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16..动作技能:由一系列实际活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方式。
17..心智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也称之为智能技能,智慧技能。
18..高原反应: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也称之为:“高原期”。
19..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
第三章 学习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3]。 (狭义)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 经验的过程。 人类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 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5]、我国的分类[3] [8]: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学习 [5]: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等学习 [3]: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学习 *以上要会辨别具体事例*。 二、联结学习理论 理论要点: ①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间建立联结②强化作用③习惯是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④熟悉刺激出现,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发生 基本思想:强化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⑴试误学习论(桑代克) :学习即联结,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一、概述 概念: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产生的效果)正(积极)/负迁移(反应定势,eg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逆向迁移 种类: (迁移发生的水平)水平(横向)/垂直迁移(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迁移的内容)一般(非特殊、普遍)/具体(特殊)迁移 (过程中内在心理机制)同化性/顺应性/重组性迁移 内在心理机制: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经验与认知系统。 作用: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③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基本理论 形式训练说(最早/沃尔夫)--“官能心理学” ,训练和改进官能,是教学目标。 ⑴早期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刺激反应” ,有片面性。 经验类化说(贾德)--“水下打靶” ,概括化经验是关键。 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顿悟 小结:经验类化说是对共同要素说的修正,关系转换说可视为经验类化说的深化和具体化。 ⑵现代理论(认知结构迁移论、产生式论、情境性理论) 三、为迁移而教 ⑴影响因素:相似性(学习材料[2]/目标/过程/情境等) 、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定势(双重性) ⑵为迁移而教: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 化]、教学程序;学习策略、 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笔记整理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老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世纪末到19世纪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4、教育心理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含义: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一直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具有不平衡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主要是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2、青年时期:主要是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2、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四、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五、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1、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意识记忆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六、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喜欢争论;理想主义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七、人格的发展P22人格反映一个人心理的整体及机能,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及精神面貌,是具有与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教育心理学(小学)
教育心理学(小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 )。
A、裴斯泰洛齐B、桑代克C、梅伊曼D、杜威2.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的时期是〈A、童年期B、幼儿期C、少年期D、青年期3.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结果而发生的学习,班图拉称之为〈A、认知学习B、条件性学习C、辨别学习D、模仿学习4.奥苏伯尔认为,在学生的学校学习动机中,附属内驱力表现最突出的时期是〈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年级C、小学高年级D、初中5.学习单词basket(篮子)后,再学习basketball(篮球),所产生的迁移是(A、一般迁移B、普遍迁移C、非特殊迁移D、具体迁移6.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A、水果的定义B、产品的使用说明C、成语的含义D、雷锋精神的内容7.低年级小学生学写字时,教师常带着全班学生先一起进行"书空"练习,然后让学生各自用笔写字。
这种"书空"练习属于(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8.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而D、精加工策略9.学生思考问题时,思维灵活多变,不容易受习惯、定势的影响,这是发散思维( )品质的表现。
A、流畅性B、精确性C、独特性D、交通性10."凡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取向11.下列学生行为中,不属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是( )。
A、上课漫不经心B、与同学闲聊C、给同学发短信D、回答问题时语出惊人12.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的教学目标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学科,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是一个重点考点。
本文将以教育心理学的四个主要领域为切入点,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不同的学习理论描述了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需要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了解人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二、学习心理学1. 记忆和遗忘记忆是学习的基础,遗忘是记忆的反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记忆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
2. 智力与智力测量智力是个体学习和适应环境的核心能力,智力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智力水平。
教师需要了解智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以及智力测试的原理和运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发展心理学1. 社会认知与道德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道德发展是个体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社会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和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社会认知和道德素养。
2. 学业成就动机与自我概念学业成就动机是个体对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教师需要了解学业成就动机和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自我概念。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原理与方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测量和判断,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湖南教师资格证招聘考试 教育学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论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与教育的要素,学习与教育的过程两大方面。
学习与教学要素:1、学生(是主体。
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2、教师(是关键);3、教学内容(是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是接触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是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捷克——夸美纽斯(遵循自然的思想,按照人的本性组织教育和学习)瑞士——裴斯泰洛奇(《论教育学》“教育要心里化“)俄国——卡普杰列夫(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为明代书)美国——桑代克(从动物身上做实验,从此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产生)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3.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此后人主义思潮掀起。
奥苏伯尔——用认知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学习。
4.教育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至今)布鲁纳总结: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前苏联的教育之父乌申斯基;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补充: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原则: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实验法(用的范围广,成就最大)、个案法(从出生到现在的研究)、调查法、测量法(从标准化的试题来了解心理)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意义)?
答: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的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顺序性和方向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答:1感觉动作阶段(出生到2岁,客观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到7岁)以自我为中心,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守恒观念形成)4形式运算阶段(11到15岁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4、奥苏伯尔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5、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最近发展区)?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肚子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说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6、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7、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树立信心;a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b设置合理的目c进行归因训练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a使任务更有b引发认知冲突c合理使用表扬d合适的反馈
8、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1教师应帮学生建立积极地自我概念2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3对于地成就的学生,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习方法,并让学生指导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在学习中使用策略的努力程度
9、怎样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可通过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让生回答一些设计“可能自我”的观念性问题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3还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10、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2迁移时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1、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经验类化说4关系转化说二、现代迁移的理论:1认知结构迁移论2产生式论4情境性理论
12、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相似性: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1相应的背景水平2原经验的组织性3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3学习定势
13、教师怎样实现为迁移而教: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14、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
1灵活运用各种变直观的形式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5、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
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化3科学的进行比较4自觉地进行概括
16、错误观念的性质:
1广泛性2自发性3顽固性4隐蔽性
17、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18、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如何防止遗忘):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快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既是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19、技能的基本特点:
1技能师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师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0、技能的作用:
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师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2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2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22、动作技能的培训:
1准确的师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2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
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
24、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25、心智技能的特征:
1对象脱离了支持物2进程压缩3应用的高效率
26、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27、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地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28、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29、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3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特征2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1、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教学: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2、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1环境2智力3个性
3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1低智商者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高创造性也可能低创造性3地创造性者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4、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造适宜的环境: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个性的塑造: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3重视学生的独特性4提供榜样。
三、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型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3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的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6、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认同,内化
37、品德学习与影响态度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辈群体。
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38、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地说服----正反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
39、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40、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病症,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1、心理辅导的技术
1倾听2鼓励3询问4反映5澄清6面质
42、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包括人际关系问题,调节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重点调节的是人的内心体验2寻求发展,即引导学生却路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起生活的责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43、教学目标的意义: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
44、分析教学任务要涉及的方面:
1确定学生原有的基础2分析使能目标3分析支持性条件
45、选择教学策略:
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情境学习3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46、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2班集体的额特点3学生的责任感4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47、群体动力的表现:
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48、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2群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49、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1预防2非言语暗示3表扬4言语提醒5有意忽视6转移注意
50、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情况的主要方式3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51、教师应充当的主要角色:
1知识的传播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教学的研究者
52、合理评分过程分哪几步:
1搜集有关学生的信息,信息可以来源于不同类型,性质的测验甚至观察的评价方式2系统地记录下评价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3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4为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就上,教师需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比重5评价应该以成就为一句,而其他特征的评价不要和成就的评价混杂起来
5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通常对不同的学生通常会有不同的期待,而这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从而对学生的而心里与行为产生了影响2学生努力认真地学习也就促使了学习成绩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促进了预期效果的达成3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信任而更加自尊自信自爱,并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积极努力地参与学习,这样一来也就有可能使这些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5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
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校本培训5反思教学经验6教师参与研究
55、专家教师的特点:
一、有丰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1特定的学科知识2一般的教育学知识3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二、熟练掌握教学技能: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2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3教学监控能力强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3善于创造性第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