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简答题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化学成分B. 中药的临床应用C. 中药的炮制方法D. 中药的药理作用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A. 寒B. 热C. 温D. 凉E. 毒答案:E3. 中药的“五味”中,具有收敛作用的是?A. 甘B. 酸C. 苦D. 辛答案:B4. 人参具有的功效是?A. 补气生津B. 清热解毒C. 利水渗湿D. 活血化瘀答案:A5. 中药的配伍禁忌中,“十八反”是指?A. 十八种药物相互配伍禁忌B. 十八种药物与食物相克C. 十八种药物与疾病相克D. 十八种药物与体质相克答案:A6. 下列哪项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煮C. 蒸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7. 中药的“升降沉浮”理论中,“沉”指的是?A. 药物作用向下B. 药物作用向上C. 药物作用向内D. 药物作用向外答案:A8. 中药的“归经”是指?A. 药物的来源B. 药物的炮制方法C. 药物的性味D. 药物作用的经络答案:D9. 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A. 黄连B. 当归C. 黄芪D. 甘草答案:A10. 中药学中的“君臣佐使”是指?A. 药物的配伍原则B. 药物的炮制原则C. 药物的服用方法D. 药物的储存方法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中药的“四气”包括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2. 中药的“五味”包括甘、酸、苦、辛、________。
答案:咸3. 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炒、煮、蒸、________。
答案:炙4. 中药的“升降沉浮”理论中,“升”指的是药物作用________。
答案:向上5. 中药的“归经”理论认为,药物作用于人体的________。
答案:经络6. 中药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中,“君药”是指在方剂中起________作用的药物。
答案:主导7. 中药的“十八反”中,甘草反________。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中药鉴定B.中药炮制C.中药制剂D.中药毒副作用研究答案:A、B、C、D2.中药鉴定的主要目的是()。
A.辨别真伪B.鉴别杂质C.检测活性成分D.评估药效答案:A、B、C、D3.下列哪个不属于中药炮制的常见方法()。
A.洗净晒干B.洗净炒干C.煮沸烘干D.蒸馏烘干答案:D4.中药制剂的分类包括()。
A.颗粒剂B.注射剂C.丸剂D.口服液答案:A、B、C、D5.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取决于()。
A.药物性质B.药物剂量C.个体差异D.疾病状态答案:A、B、C、D二、判断题1.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答案:对2.中药鉴定主要是通过外观和气味等感官方法来判断中药的真伪和质量。
()答案:错3.中药炮制是将中药进行烘干处理,以便于保存和使用。
()答案:对4.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进行加工制成固定剂型的药物。
()答案:对5.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
()答案:错三、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性质鉴定。
外观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药的外貌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细胞结构、组织特征等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理化性质鉴定通过对中药进行化学、物理、光学等方面的测试,如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来判断其成分和质量。
2.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中药炮制主要是将原始中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如洗净、晒干、炒制、煮沸、蒸馏等,以便于中药的保存和使用。
炮制可以去除中药中的杂质、降低毒性、改变药物性质和增加药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3.请简要介绍一种中药制剂。
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是丸剂。
丸剂是将药材经过炮制后,研磨成细粉,再加入一定的辅料和粘合剂,经过搅拌、压制制成的固体剂型。
丸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水丸剂和蜜丸剂。
水丸剂使用淀粉糊或药液为粘合剂,干燥后制成;蜜丸剂使用蜂蜜为粘合剂,通过加热煎炒后制成糖衣外丸或素锡纸包裹的膏心丸。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中药不适合治疗感冒?A. 麻黄B. 薄荷C. 防风D. 人参答案:D2.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什么科学?A. 生物科学B. 化学科学C. 药学科学D. 地学科学答案:C3. 下列哪种中药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A. 甘草B. 葛根C. 黄芪D. 连翘答案:D二、填空题1. 毛冬青属于______科。
答案:茄科2. 中药的功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______成分。
答案:有效成分3. 草豆蔻属于______科。
答案:姜科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中药的炮制过程以及其目的。
中药的炮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洗净、切片、炒制、炒蒸、煮制等。
目的是去除杂质、减少副作用、改善药味、增强药效。
2. 请解释中药的药效评价指标有哪些,分别是如何评价的?中药的药效评价指标包括药效、毒性和副作用、安全性、药物代谢等。
药效通过实验或临床研究来评价,主要通过测定其治疗效果。
毒性和副作用通过实验研究来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动物试验或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安全性通过实验研究来评价,主要是观察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是否可接受。
药物代谢评价主要是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来评价,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中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前景。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中药在治疗许多疾病以及保健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受到了患者的青睐。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中药化学、药理学、药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为中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不仅可以开发新的药物,还可以用于传统药材的加工、提纯、炮制等方面的创新。
中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前景是非常广泛和有希望的。
五、综述题请综述中药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目前,中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等方式进行治疗。
中药学考研题库和答案大全
中药学考研题库和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辛、甘、酸、咸D. 涩、滑、轻、重2. 下列哪味中药具有“平肝息风”的功效?A. 人参B. 黄芪C. 钩藤D. 当归二、填空题1. 中药的“五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中药的药性,可以将中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中药的配伍禁忌。
2. 描述中药的“归经”理论。
四、论述题1. 论述中药在现代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C二、填空题1. 答案:酸、苦、甘、辛、咸2. 答案:寒、热、温、凉、平三、简答题1. 答案: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会相互抵消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常见的禁忌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如甘草反大戟,乌头畏半夏。
2. 答案:中药的“归经”理论是指中药在体内的作用部位,即药物主要作用于人体的哪些经络。
归经理论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能够更准确地作用于病变部位。
四、论述题1. 答案:中药在现代临床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中药治疗疾病时,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施治,能够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和答案会更加详细和专业,通常还会包含更多的题型和更深入的讨论。
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研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复习。
中药学简答题 (2)
中药学简答题1. 什么是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性质、成分、制剂、药理学、临床应用等的学科。
它包括中药的基本理论、药物学、制药工程、药理学、药物分析学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
2. 中药的起源是什么?中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根据《神农本草经》,中药最早的来源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草药。
3. 中药的性质有哪些?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药用部位等。
中药的药性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性;药味可以分为酸、甘、苦、辛、咸五味;中药的归经是指它对人体各个经络系统的影响;功效是中药的主要治疗作用;药用部位是指从哪个部位提取药材。
4. 中药的成分有哪些?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包括多种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鞣质、挥发油、苷类、皂苷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医药活性和药理作用。
5. 中药的制剂有哪些?中药的制剂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煎剂、膏剂、丸剂、散剂、颗粒剂、酊剂、炮制品等。
中药制剂的选择通常根据病情、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季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运用。
6.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什么?中药的药理作用多种多样。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在环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炎症、抗氧化等方式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7.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哪些方面?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广泛用于疾病的治疗,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
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预防疾病、康复护理等方面。
总结:中药学研究中药的起源、性质、成分、制剂、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
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药学简答题
中药学简答题1. 什么是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性质、功效、用法、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它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2. 中药的分类有哪些?中药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
按照药材来源,中药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微生物药。
按照药性,中药可以分为寒、凉、平、温和热等性质。
按照药味,中药可以分为五味,分别是辛、甘、酸、苦、咸。
按照功能,中药可以分为清热药、解毒药、健脾药、安神药等。
3. 中药的药效如何?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效果。
中药药效是由药物的活性成分所产生的。
不同种类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包括但不限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利尿、健脾益胃等。
中药药效通常是综合各种成分的作用产生的。
4. 中药的应用方式有哪些?中药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冲服: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直接冲服于水中。
•煎煮:将中药配方加入水中煮沸,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然后饮用药汁。
•泡服:将中药材浸泡在温水或开水中,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后饮用药液。
•敷贴:将研磨的中药外敷于皮肤上,通过皮肤的吸收起到治疗作用。
•熏蒸:将中药研磨成粉末,放入药炉或药蒸锅内熏蒸,使药物的挥发成分进入人体。
•针灸: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敷贴于穴位上,通过针灸的刺激作用发挥药效。
5. 中药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是什么?中药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可以用于调理人体的脏腑、平衡阴阳、恢复健康等。
中药的使用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而且能够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医疗问题,还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6. 中药的质量控制如何进行?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品质安全、药效稳定的重要环节。
中药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药材鉴别、药材质量评价、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等。
通过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味道等特征鉴别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种植与采集B. 中药的炮制与应用C.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D. 中药的临床应用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性能?A. 四气B. 五味C. 归经D. 毒性答案:D3.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甘、辛、咸、淡D. 涩、滑、麻、香答案:A二、填空题1. 中药的“五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咸。
答案:酸、苦、甘、辛、咸2. 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作用的________。
答案:经络三、判断题1. 中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现代医学无关。
()答案:错误2. 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其性能和作用。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答案: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炒、蒸、煮、炖、炙、煅、浸、泡等。
2. 中药的“四气”对临床应用有何指导意义?答案:中药的“四气”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寒性药物适用于热性疾病,热性药物适用于寒性疾病;温性药物可以温中散寒,凉性药物可以清热泻火。
五、论述题1. 论述中药在现代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案:中药在现代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药具有独特的治疗原理和方法,能够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次,中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可以针对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再次,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和调理;最后,中药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六、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请根据中药学原理,分析可能的中药治疗方案。
答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考虑使用具有安神、养心、清热、平肝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可选用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等安神药,配合使用龙骨、牡蛎等平肝药,以及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本科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本科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学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风、寒、暑、湿D. 金、木、水、火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五味”?A. 酸B. 苦C. 甘D. 涩答案:D3. 中药学中“归经”是指:A. 中药的产地B. 中药的采收时间C. 中药的药效作用部位D. 中药的炮制方法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炙C. 蒸D. 煎答案:D5.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沉”代表的是:A. 作用于上部B. 作用于下部C. 作用于内部D. 作用于外部答案:B6. 中药配伍中“相须”指的是:A. 两种药物相辅相成B. 两种药物相克C. 两种药物相畏D. 两种药物相使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七情”?A. 相须B. 相使C. 相杀D. 相冲答案:D8. 中药的“十八反”中,下列哪两种药物不宜同用?A. 甘草与黄连B. 人参与黄芪C. 乌头与贝母D. 当归与川芎答案:C9. 中药学中“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中,“君”指的是:A. 主药B. 辅药C. 引药D. 佐药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性”?A. 寒B. 热C. 温D. 干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学中,________是指药物的寒热性质。
2. “五味”中,________味能收敛,有止汗、止泻的作用。
3. 中药的“归经”理论认为,药物的作用可以________。
4.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升”代表药物的作用趋向________。
5. 中药配伍中,“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________。
6. 中药的“七情”配伍中,________是指两种药物合用后毒性增加。
7. 中药的“十八反”中,________与________同用会导致毒性增加。
8. “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中,“臣”指的是________。
中医药学简答题
中医药学简答题
1. 什么是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涉及中医、中药的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等内容,旨在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
2.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养生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中医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问诊、闻诊、切诊和脉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询问病情、听闻患者的声音和气味、触摸患者的脉搏等方式,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4. 中药的特点是什么?
中药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5.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包括辨证施治、防病为主、调节阴阳、顺应
自然等。
中医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资源研究、中
药质量研究、中药制剂研究、中药药效研究等。
这些研究方向旨在
深入了解中医药的科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以上是中医药学的简答题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药学简答题
一、中药学问答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蜜炙能增强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能..酒炙能增强活血通脉功能;能引药上行;降低寒性..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功效;并有降低药物毒性和矫味矫臭的作用..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利尿、降火功效..姜炙能增强温胃止呕功效;缓和药性..2.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中药药性理论是指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3.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4.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5.药物寒热与药物药效、临床应用的关系是什么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等功效;临床主治阳证、热证..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气等功效;临床主治阴证、寒证..6.何谓中药的五味五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五味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另有淡味与涩味两种;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与酸味功效相似;故仍称五味..确定的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口尝;二是药物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因此“五味”主要是指药物味道的“味”;也包涵了小部分药物作用的“味”..7.简述辛、甘、酸苦、咸、淡、涩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1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表证、气血阻滞的病证..2甘: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和调和药性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证、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3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滑脱病证..4苦: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火热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5咸: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癓瘕痞块及大便燥结等..6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7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遗尿、滑精等滑脱证..8.何谓中药的升降沉浮影响升降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升降沉浮对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掌握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但病位与病势必须综合考虑..9.如何理解药物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要注意的问题是:①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②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③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④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10.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①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②误服伪品;③炮制不当;④制剂服法不当;⑤配伍不当..此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等亦是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11.掌握中药的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何意义①在应用毒药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同时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②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③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对中毒原因进行诊断;以及对中毒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12.何谓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试举例说明..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清金散..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相使:两药配伍;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相畏:两药配伍;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相杀: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相恶: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降低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相反:两药配伍;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13.何谓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那几方面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忌讳的事情;称为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四个方面..14.何谓“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即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15.何谓妊娠用药禁忌哪些药应禁用或慎用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间用药的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禁用的药物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虻虫等;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化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附子、大黄、芒硝、枳实、桃仁、红花、干姜、肉桂等..16.简述解表药的含义、药性、功效、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证..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还可用于水肿、咳喘、疹发不畅、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使用解表药应注意:不宜久煎;不可使汗出过多;以免耗损阳气和津液;体虚、老幼、妇女胎前产后;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以及久患疮疡、淋证和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应要慎重使用..17.解表药常分几类各类药的药性、功效应用是什么解表药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类..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部分发散风寒药兼有祛风止痛、止痒、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发散风热药性味多属辛凉..能发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部分发散风热药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咳嗽等证..18.试比较麻黄桂枝在性味、功效、应用上的异同..相同点:均味辛性温;均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同点:麻黄兼有微苦之味;发汗力强;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桂枝兼有甘味;发汗力较和缓;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均可应用..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血滞诸证;心悸、脉结代;痰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等证..19.简述紫苏的功效与主治..紫苏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之功..用治外感风寒表证、脾胃气滞之恶心呕吐、胎动不安以及鱼蟹中毒之吐泻等..20.试比较荆芥、防风功能应用的异同点..相同点:均长于祛风解表;治疗外感表证;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也可用于风疹瘙痒..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又能透疹;消疮;止血炒炭用..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等多种出血证..防风祛风之力较强;又能胜湿止痛;止痉..用治风湿痹痛;破伤风..21.羌活、白芷、藁本均善治表证头痛;其区别何在羌活能祛风散寒胜湿;入足太阳膀胱经;善治太阳经头、项肩背痛..白芷芳香走窜;止痛力强;入足阳明胃经;善治阳明经前额头痛、眉棱骨痛..藁本能散风寒、除寒湿、上达巅顶;善治太阳经头顶疼痛..22.简述细辛的功效应用..细辛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23.试述薄荷、牛蒡子的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相同点:均能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期、咽喉肿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等..不同点:薄荷发汗力强;外感风热、发热无汗首选;且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及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等..牛蒡子兼能宣肺祛痰;尤宜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也可用于肺热咳嗽;咯痰不畅者;又能清热解毒消肿;用治痈肿疮毒、痄腮等热毒证..24.葛根、柴胡、升麻的功效与应用有何共性和个性相同点:三者均能发散、升阳..用治外感表证及清阳不升的病证..葛根与升麻又均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柴胡与升麻又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不同点:葛根善于发表解肌;为治外感表证兼项背强痛之要药;兼生津止渴;用治热病津伤口渴、阴虚消渴..柴胡善于疏散少阳之邪、退热;为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之要药;兼疏肝解郁;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升麻善于清热解毒;常用于齿痛口疮、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等多种热毒证..25.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如何区别应用白菊花:功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主治肝阳眩晕;肝火目赤..黄菊花:功善疏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野菊花:功善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等..26.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各类的功效与主要适应证..清热药根据其主要性能;分为以下五类..①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及某些脏腑热证..②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③清热凉血药:功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衄、发斑等营分、血分实热证..④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⑤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虚热证..27.使用清热药时应注意些什么①使用清热药时;须分辨邪热是在气、在血、属虚、属实;针对性选药;并根据兼证予以相应配伍.②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味苦性燥的药物易化燥伤阴;阴虚患者慎用..③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28.简述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说法的理由..黄芩善于清肺热治肺热咳嗽..黄连善于清胃热;治胃热呕吐..黄柏善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治下焦湿热诸证及肾火亢盛之潮热盗汗、遗精等症..故有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的说法.29.试述石膏与知母二药在功效主治上的异同点..相同点:石膏与知母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证..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煅用还能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治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知母苦、甘;寒..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上能清肺热润肺燥;中能清胃热而养胃阴;下能滋肾阴而泻肾火..凡肺热燥咳、消渴证、内热骨蒸、肠燥便秘均可用..30.栀子性能、功效有何特点临床常用于哪些病证栀子苦寒;其质轻浮;性缓下行;既入气分;又入血分;既清三焦之热而除烦;又能导湿热下行以利胆退黄;利湿通淋;且能凉血解毒以止血..临床常用于:①热病心烦、躁扰不宁;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②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发热..③血热吐衄、尿血、热淋、血淋等证..④肝火上攻;目赤肿痛..⑤火毒疮疡;红肿热痛..31.比较芦根与天花粉功效的异同点..芦根与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不同之处是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32.金银花、连翘常同用于温热病;二者功效与主治有何异同金银花、连翘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消散痈肿..常同治外感风热、温热病、火热疮毒等证..但金银花疏散表热力强;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大便脓血;而连翘清心解毒力强;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尚治瘰疬痰核;连翘心又善于清心火;善治热入心包;高热神昏;此外;连翘兼利小便;治热淋涩痛..33.试述蒲公英的性味、功效主治及使用方法..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之功..主要用于痈肿疔毒、肠痈腹痛、肺痈吐脓、毒蛇咬伤等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因其兼有通乳之功;故尤为治乳痈之要药..对湿热引起的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目赤肿痛..使用蒲公英;可单味药煎服;也可配伍用之;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可致缓泻..外用可取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34.简述白头翁功用特点..白头翁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为治热毒血痢要药..用于湿热泻痢、热毒泻痢之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症..常与黄连、黄柏、秦皮等配用;如白头翁汤..35.生地与玄参功效主治有哪些异同两者均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身热、口干、舌绛;及阴虚内热、低热不退及消渴证等..但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力强;血热吐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者多用..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兼能软坚散结;痈毒疮肿、火热炽盛之目赤咽肿痛及瘰疬、痰核、瘿瘤等多用..36.青蒿、丹皮、地骨皮均为清虚热退骨蒸药;其临床应用有何不同青蒿芳香苦寒;辛香透散而不伤阴;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也善治无汗骨蒸..地骨皮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善治有汗骨蒸..37.清热药中;哪些药物既能用于实热证;又能用于虚热证生地、知母、玄参、黄柏、丹皮、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白薇、青蒿等药物既能用于实热证;又能用于虚热证..38.何谓泻下药泻下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有哪些适应症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具有通利大便、排除胃肠积滞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可泻实热、攻逐水饮胸水腹水等、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等功能..用于大便秘结、肠胃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39.在临床使用泻下药时应注意什么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正气;应用作用峻猛有毒性的泻下药;一定要严格炮制;控制用量;确保用药安全..40.生大黄与制大黄有何不同的用途生大黄泻下力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当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41.试述大黄与芒硝的功效与主治的异同点..相同点:二者均为作用强烈的攻下药;均具有泻下通便、清热之功..主治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及热毒证..不同点:大黄苦寒沉降;泻下力强;长于泻胃肠实热积滞;善治实热便秘;内服外用均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疮疡、烧烫伤、目赤咽痛;此外又能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利湿热;用治血热吐衄、瘀血诸证、湿热蕴结的痢疾、黄疸、淋证等..芒硝咸寒;长于润燥软坚泻下;善治大便燥结..外用清热消肿止痛;治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等..42.大黄与巴豆均属药性强的泻下药;两药的泻下之力有何区别大黄与巴豆虽均属泻下药;且泻下力较强;但大黄性味苦寒;既沉降又泄热;善治热结便秘;而巴豆性味辛热;能峻下冷积;善治寒积便秘..43.巴豆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有哪些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44.使用大戟、甘遂、芫花时应注意什么使用注意事项:①毒性较大;不可过量;久服;中病即止..②宜醋制;以减低毒性..③体虚及孕妇忌用..④反甘草;一般不宜同用..⑤甘遂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入丸散服..45.简述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及应用..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本类药物能祛除留着于肌表、经络的风寒湿邪;部分药还具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及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症..46.祛风湿药分为几类各类药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是什么根据祛风湿药各药的不同特点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3类..①祛风湿散寒药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通经活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等..②祛风湿清热药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③祛风湿强筋骨药主入肝肾经;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47.比较羌活与独活功能及主治的异同..相同点:二者均能①祛风除湿;用治风寒湿痹;②发表散寒;用治风寒表证..不同点:羌活以发表散寒为主;善治上半身痹证..独活以祛风除湿为主;善治下半身痹证..48.试分析独活、威灵仙治疗风湿痹证的特点..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49.试从药性理论分析秦艽的功效、应用及治疗风湿痹证的特点..秦艽辛苦性平..功效是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用于风湿痹证;中风半身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等..因其辛散苦泄;性平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用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因其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50.比较防风与汉防已功能及主治的异同点..相同点:二者均能祛风胜湿;用治风湿痹痛..不同点:防风性温;治痹证以风寒湿痹为优..长于祛风解表;用治外感表证;又能止痉;用治破伤风..汉防已性寒;长于祛风除湿;善治风湿热痹;又能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51.试述桑寄生的性昧、功效与应用..性味:苦;平..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应用:①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尤以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为宜;②肝肾虚损、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月经过多、崩漏等..52.何谓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燥;具有化湿运脾之功;主要用于湿阻中焦、中气不运等证的药物;称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53.试述苍术与黄柏的功效;并阐明两者配伍的意义及适应证..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苍术苦燥性温;善祛湿邪;而黄柏苦燥性寒;善祛湿热..两药相配;一寒一温;相制相成;共奏祛除下肢湿热之证;适宜湿热痿证..54.厚朴在临床上用治哪些病证其作用机理是什么厚朴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①用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因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能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②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因本品辛散苦泄;功能下气宽中;消积导滞;③用治痰饮咳喘..因本品能燥湿化痰、下气平喘..55.藿香、生姜、黄连皆能止呕;临证如何区别应用藿香气味芳香;善能化湿和中止呕;且微温而不燥烈;辛散而不耗气;最宜于湿浊中阻所致恶心呕吐之证;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配伍不同;可用于多种呕吐..因其辛散性温;尤长于温胃降逆止呕..故凡见寒邪犯胃之呕吐清水痰涎者;用之最宜;黄连味苦性寒;功长清热、降逆、止呕;对热积胃中而致呕吐酸苦者;每有良效.. 56.何谓利水渗湿药其功能主治及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证、痰饮、湿温、黄疸、湿疮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阴亏津少、肾虚滑精遗精者宜慎用或忌用..一些有较强通利作用的药物孕妇应慎用..57.茯苓、猪苓、泽泻的功效、主治有何异同茯苓、猪苓、泽泻均为甘淡之品;均能利水渗湿;用治水湿停滞所致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相须为用..区别:茯苓性质平和;利水不伤正气;并有健脾、宁心之功;临床对脾虚湿盛诸证;如水肿、泄泻、痰饮等;尤为适宜..亦为心悸;失眠所常用;猪苓功专渗泄;其利水作用较茯苓为强;故水肿、小便不利常用;泽泻性偏寒凉;利水之中又有泄热之功;尤善泻肾与膀胱之热;常用于肾阴不足;相火亢盛而致遗精、眩晕等证..58.试比较茯苓与薏苡仁之性味、功效及主治之异同..二药均为甘淡之品..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用治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以及脾虚湿盛之腹满泄泻等..区别:茯苓性平;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健脾力强;而能宁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薏苡仁性微寒;能清热利湿;治湿温初起或暑湿;能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祛湿力强;能舒筋脉、缓和拘挛;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
中药学专科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专科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A. 采集、加工、炮制、鉴定、贮藏、调剂B. 采集、加工、炮制、鉴定、贮藏、临床应用C. 采集、加工、炮制、鉴定、贮藏、调剂、临床应用D. 采集、加工、炮制、鉴定、贮藏、调剂答案:C2. 中药学的主要任务是()A. 提高中药的疗效B. 提高中药的安全性C. 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D. 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降低成本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来源()A. 植物B. 动物C. 矿物D. 合成答案:D4.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寒、热、温、平D. 酸、苦、甘、咸答案:A5. 中药的“五味”指的是()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6. 中药的“归经”是指()A. 中药的来源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的作用部位D. 中药的贮藏条件答案:C7.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A. 中药的来源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的作用趋势D. 中药的贮藏条件答案:C8. 中药的“毒性”是指()A. 中药的毒副作用B. 中药的毒性成分C. 中药的毒副作用和毒性成分D. 中药的毒副作用和毒性成分的总称答案:D9. 中药的“十八反”是指()A. 十八种相反的药物B. 十八种相畏的药物C. 十八种相反的药物和十八种相畏的药物D. 十八种相反的药物和十八种相使的药物答案:C10. 中药的“十九畏”是指()A. 十九种相反的药物B. 十九种相畏的药物C. 十九种相反的药物和十九种相畏的药物D. 十九种相反的药物和十九种相使的药物答案:B(注:以上为部分题目示例,实际考试中题目数量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些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炙C. 蒸D. 煮答案:ABCD2. 中药的“七情”包括哪些()A. 单行B. 相须C. 相使D. 相畏答案:ABCD3. 中药的“十八反”中,以下哪些药物是相反的()A. 甘草与甘遂B. 乌头与贝母C. 藜芦与人参D. 黄连与黄芩答案:ABC4. 中药的“十九畏”中,以下哪些药物是相畏的()A. 巴豆与牵牛B. 丁香与郁金C. 官桂与石脂D. 人参与五灵脂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药的贮藏条件()A. 干燥B. 避光C. 通风D. 低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药的“四气”包括寒、热、温、凉。
中药学简答题
13.何谓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那几方面?
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忌讳的事情,称为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14.何谓“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9.如何理解药物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要注意的问题是:①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②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③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④加强对——————————————————— 作者:
———————————————————————————————— 日期:
ﻩ
一、中药学问答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
②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③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对中毒原因进行诊断,以及对中毒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
中药学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模拟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药效学B. 中药的炮制技术C. 中药的化学成分D. 中药的临床应用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蒸C. 煮D. 冷藏答案:D3.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辛、甘、酸、咸D. 甘、苦、辛、咸答案:A二、填空题4. 中药的“五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5.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升”指的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______,而“沉”则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______。
答案:上部;下部三、简答题6. 简述中药学中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答案:中药学中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是指在中药复方中,主要药物(君药)负责治疗主要症状,辅助药物(臣药)增强君药的效果或治疗次要症状,佐药用于调和药性或减轻毒副作用,使药则用于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药性。
7. 阐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案: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①改变或增强药物的药效;②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③便于药物的保存和使用;④改善药物的口感和外观。
四、论述题8. 论述中药在现代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中药在现代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药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治疗;其次,中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临床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再次,许多中药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最后,中药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五、案例分析题9.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根据中医理论,应如何选用中药进行治疗?答案:根据中医理论,失眠、焦虑等症状多与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有关。
治疗时可选用具有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远志、柴胡等。
中药学医院面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医院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种植B. 中药的炮制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蒸C. 煮D. 冷冻答案:D3.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升、降、浮、沉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填空题1. 中药学中,____是指药物的性味归经。
答案:药性2. 根据中药的性味,可以将中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答案:寒、热、温、凉、平3. 中药的“五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三、简答题1. 简述中药的配伍禁忌。
答案: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在配伍时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如十八反、十九畏等。
2. 什么是中药的“归经”?答案:归经是指中药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经络或器官,是中药作用的定位。
3.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清热药。
答案:黄芩、黄连、金银花、板蓝根等。
四、论述题1. 论述中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中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调理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药的天然成分和综合作用使其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 论述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现代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鉴定中药成分,研究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提高。
中药学简答题
简答1.简述大黄性能归经功效应用及使用注意答: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①实热积滞便秘②血热吐衄,目赤咽肿③痈肿疮疔,肠痈腹痛④瘀血经闭,产后阻瘀,跌打损伤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症,水肿⑥烧烫伤使用注意:孕妇以及月经期哺乳期忌用,又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泻下作用时宜生用后下,取清热泻火作用时宜酒炒,取散瘀止痛时宜用熟大黄,出血症用大黄炭2.简述补虛药分类,各自性能以及适应症并且举两例代表分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药甘温或甘平,归脾肺经,主治脾肺气虚证,肾气虚证,例如人参黄芪等。
补血药甘温质润,主入肝心血分,主治血虚证,例如白芍,熟地等。
补阴药甘辛咸,主入肾经,主治肾阳不足,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下元虚冷等,例如鹿茸,淫羊藿等。
补阳药味甘性寒凉质润,主治阴虚证。
例如麦冬,玉竹等3.中药炮制的目的①洁净药材,保证质量②便于炮制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利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⑥增强药物性能,提高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①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应当慎用。
②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③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④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出现中毒现象,确保用药安全。
5.茯苓为何被称为“利水渗湿要药”?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驱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6.川芎功效主治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①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损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②头痛,风湿痹痛7.麻黄,地龙,葶苈子,白果,冬虫夏草皆可平喘,如何区别应用?①麻黄辛开苦泄,主入肺经,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②地龙长于清肺平喘,治疗邪热雍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③葶苈子苦泄辛散,功专泻肺之实而下气定喘,尤善泻肺中水饮及痰火④白果善于敛肺定喘,且具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哮喘痰嗽之常用药⑤冬虫夏草为平补肺肾之佳品,用于肺肾两虚之喘咳8.白芷,独活,香附,吴茱萸均可止痛,如何区别应用?①白芷可治疗阳明头痛②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主药,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下半身风寒湿痹为宜③香附主入肝经,为疏肝解郁要药,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④吴茱萸善于散寒止痛,常用于寒邪凝滞的多种疼痛9.十八反的内容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药学复习
一、简答题:1.何谓道地药材?答: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何谓炮制?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类?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答: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型。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3. 何谓归经?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确定依据是什么?试述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我们考试的时候考过)答: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它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①归经理论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方便,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辨证审因,诊断出病变所在脏腑经络部位,按照归经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②归经理论对相似药物的鉴别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答:①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的毒药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安全低毒的优势。
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
因此,应相信文献,不能尽信文献,实事求是。
③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既尊重文献记载,更重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
中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项是中药材的“四气五味”中的“五味”?A. 辛、甘、酸、苦、咸B. 温、热、寒、凉、平C. 酸、苦、甘、辛、咸D. 寒、热、温、凉、平答案:A2. 下列哪项是补益药?A. 人参B. 黄连C. 麻黄D. 龙胆草答案:A3. 下列哪项是清热解毒药?A. 黄芪B. 黄连C. 黄芩答案:B4. 下列哪项是发散风寒药?A. 桂枝B. 麻黄C. 柴胡D. 防风答案:B5. 下列哪项是补血药?A. 当归B. 熟地C. 川芎D. 丹参答案:B6. 下列哪项是利水渗湿药?A. 泽泻B. 茯苓C. 车前子D. 薏苡仁7. 下列哪项是安神药?A. 远志B. 酸枣仁C. 柏子仁D. 合欢皮答案:B8. 下列哪项是平肝息风药?A. 钩藤B. 天麻C. 珍珠母D. 代赭石答案:B9. 下列哪项是理气药?A. 柴胡B. 香附C. 陈皮D. 枳壳答案:C10. 下列哪项是活血化瘀药?A. 丹参B. 川芎C. 当归D. 红花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1. 中药的“四气”包括:温、热、寒、凉、______。
答案:平12. 中药的“五味”包括:辛、甘、酸、苦、______。
答案:咸13. 下列药物中,具有补血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熟地14. 下列药物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黄连15. 下列药物中,具有平肝息风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天麻16. 下列药物中,具有理气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陈皮17. 下列药物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红花18. 下列药物中,具有补益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人参19. 下列药物中,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泽泻20. 下列药物中,具有安神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酸枣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
中药学__简答题 (3)
中药学__简答题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特性、功效和应用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药学的简答题解答:1. 什么是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特性、功效和应用的学科。
它包括了中药的起源、分类、采集、鉴定、加工、制剂、药效、药理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的起源有哪些?中草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并传承下来。
最早的中草药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
3. 中药的分类有哪些?中药可以按照药用部位、药理作用、性味归经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照药用部位分为草药、根皮类、茎叶类、花果类、虫矿类等;按照药理作用分为清热药、解毒药、化湿药等;按照性味归经分为五味归经和十一归经等。
4. 中药的采集和鉴定方法有哪些?中药的采集应该在合适的季节和时间进行,采摘时需要注意保护中草药的生长环境,避免破坏植物资源。
中药的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显微镜鉴定、化学鉴定和药理鉴定等。
5. 中药加工和制剂有哪些?中药加工指的是将采集来的中草药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药效或改善其性味。
常见的中药加工方法有晒干、炒制、蒸制、煮制等。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加工后制成的药物,包括丸剂、散剂、浸剂、汤剂等。
6. 中药的药效和药理如何研究?中药的药效指的是中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效果。
中药的药理研究包括对中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体内外实验、细胞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以上是对中药学的简答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学问答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
蜜炙能增强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能。
酒炙能增强活血通脉功能,能引药上行,降低寒性。
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功效;并有降低药物毒性和矫味矫臭的作用。
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利尿、降火功效。
姜炙能增强温胃止呕功效,缓和药性。
2.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中药药性理论是指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3.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
4.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
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5.药物寒热与药物药效、临床应用的关系是什么?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等功效,临床主治阳证、热证。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气等功效,临床主治阴证、寒证。
6.何谓中药的五味?五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五味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另有淡味与涩味两种,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与酸味功效相似,故仍称五味。
确定的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口尝),二是药物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
因此“五味”主要是指药物味道的“味”,也包涵了小部分药物作用的“味”。
7.简述辛、甘、酸?苦、咸、淡、涩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1)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表证、气血阻滞的病证。
(2)甘: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和调和药性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证、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3)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滑脱病证。
(4)苦: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火热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
(5)咸: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癓瘕痞块及大便燥结等。
(6)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7)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遗尿、滑精等滑脱证。
8.何谓中药的升降沉浮?影响升降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升降沉浮对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掌握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但病位与病势必须综合考虑。
9.如何理解药物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要注意的问题是:①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②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③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④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10.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①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②误服伪品;③炮制不当;④制剂服法不当;⑤配伍不当。
此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等亦是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
11.掌握中药的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何意义?①在应用毒药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
同时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
②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③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对中毒原因进行诊断,以及对中毒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
12.何谓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试举例说明。
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清金散。
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如麻黄配桂枝。
相使:两药配伍,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
相畏:两药配伍,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
相恶: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降低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如生姜恶黄芩。
相反:两药配伍,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如贝母反乌头。
13.何谓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那几方面?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忌讳的事情,称为用药禁忌。
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14.何谓“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即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5.何谓妊娠用药禁忌?哪些药应禁用或慎用?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间用药的禁忌。
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禁用的药物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虻虫等;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化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附子、大黄、芒硝、枳实、桃仁、红花、干姜、肉桂等。
16.简述解表药的含义、药性、功效、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
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证。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还可用于水肿、咳喘、疹发不畅、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使用解表药应注意:不宜久煎;不可使汗出过多,以免耗损阳气和津液;体虚、老幼、妇女胎前产后,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以及久患疮疡、淋证和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应要慎重使用。
17.解表药常分几类?各类药的药性、功效应用是什么?解表药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类。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
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部分发散风寒药兼有祛风止痛、止痒、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属辛凉。
能发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
部分发散风热药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咳嗽等证。
18.试比较麻黄桂枝在性味、功效、应用上的异同。
相同点:均味辛性温,均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麻黄兼有微苦之味,发汗力强,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桂枝兼有甘味,发汗力较和缓,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均可应用。
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血滞诸证,心悸、脉结代,痰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19.简述紫苏的功效与主治。
紫苏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之功。
用治外感风寒表证、脾胃气滞之恶心呕吐、胎动不安以及鱼蟹中毒之吐泻等。
20.试比较荆芥、防风功能应用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长于祛风解表,治疗外感表证,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也可用于风疹瘙痒。
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又能透疹,消疮,止血(炒炭用)。
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等多种出血证。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又能胜湿止痛,止痉。
用治风湿痹痛,破伤风。
21.羌活、白芷、藁本均善治表证头痛,其区别何在?羌活能祛风散寒胜湿,入足太阳膀胱经,善治太阳经头、项肩背痛。
白芷芳香走窜,止痛力强,入足阳明胃经,善治阳明经前额头痛、眉棱骨痛。
藁本能散风寒、除寒湿、上达巅顶,善治太阳经头顶疼痛。
22.简述细辛的功效应用。
细辛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23.试述薄荷、牛蒡子的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能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
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期、咽喉肿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等。
不同点:薄荷发汗力强,外感风热、发热无汗首选;且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及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等。
牛蒡子兼能宣肺祛痰,尤宜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
也可用于肺热咳嗽,咯痰不畅者;又能清热解毒消肿,用治痈肿疮毒、痄腮等热毒证。
24.葛根、柴胡、升麻的功效与应用有何共性和个性?相同点:三者均能发散、升阳。
用治外感表证及清阳不升的病证。
葛根与升麻又均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柴胡与升麻又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不同点:葛根善于发表解肌,为治外感表证兼项背强痛之要药;兼生津止渴,用治热病津伤口渴、阴虚消渴。
柴胡善于疏散少阳之邪、退热,为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之要药;兼疏肝解郁,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升麻善于清热解毒,常用于齿痛口疮、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等多种热毒证。
25.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如何区别应用?白菊花:功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主治肝阳眩晕,肝火目赤。
黄菊花:功善疏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野菊花:功善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等。
26.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各类的功效与主要适应证。
清热药根据其主要性能,分为以下五类。
①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及某些脏腑热证。
②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③清热凉血药:功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衄、发斑等营分、血分实热证。
④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
⑤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虚热证。
27.使用清热药时应注意些什么?①使用清热药时,须分辨邪热是在气、在血、属虚、属实,针对性选药,并根据兼证予以相应配伍.②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味苦性燥的药物易化燥伤阴,阴虚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