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六步法”小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六步法”小论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精心设计、饮誉全国“课堂教学六步法”: 1.定向;2.自学;3.讨论;4.答疑;5.自测;6.自结。这六步,我认为只能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但并不意味着这六步在每堂课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课文本身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难易程度,有的步骤可少用甚或不用。如浅近的若能“自学”解决,“讨论”就可不用,“答疑”也可少用。“自测”效果很好,“自结”便可省略。

六步课堂教学法的特点是:第一,每堂课通过定向,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效率。第二,突出自学,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学遇到疑难,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讨论解决,把个体的学习与集体的切磋统一起来,就能产生相互学习、相得益彰的效应,第三,自测、自结,使学生当堂能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并在总结中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实践。

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角度看,这显示着:第一,把某些教学工作下放给学生,体现着教师教学思想的民主化;第二,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工作,意在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第三。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可以看出,魏书生其实是将管理扩充为教学,并将“教之法”移交给“生之法”。“移交”的工作,主要的法子,是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让学生“讲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增强学习信心,这在我们的许多语教师错误地把“活”弄“死”,日复一日、一篇又一篇地执着于“讲”与“抄”的情势下,仍有着现实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善学,才算是好的方法。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是对学生有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

“六步法”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确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自行学习、交流、检测并总结,但这一主体地位是限定在师本意志的框子之内的,是制约之下的自主与自由。在这个框子里,学生个性张扬、自主发展的空间被挤压了,视野被限制了,灵性被扼制了。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要么成为善于扮演教师所规定任务完成者的角色,要么就是在教师限定的环境中半死不活地生存下去,或者说是被拖者混下去,但是,“教育不应该被迫在聪明的神经病患者与平庸的环境适应者之间作出选择。”

语文课文的体裁、内容是多变的,语文课的课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胃口”也不会是一成不变,毫无异同的,“六步法”恐怕很难千篇一律地一贯到底。如果真的是长期千堂一面地如此上课,那将是一堂堂多么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呀!课文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学生是生动活泼、千差万别的,教学环境也是不尽相同,不断变化的,怎么能奢望制定一个统一规范、详尽周密,所谓的科学模式来把学生束缚起来,一举达到“不需要教”的最终目标呢?

魏老师的“六步法”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自行交流、测试和总结,甚至“定向”也交由学生自己来定。但是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老师不断的示范,启发,点拨,训练的。教师必须不断引导学生走入一个个作者和作品中一个个人物的心灵,获得作者和人物的语境,进而去感悟作者笔下那有血有肉,多姿多彩,入情入理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并内化为一种评判、吸收、再生语言的惯性心理机制,同时升华为一种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情操高尚,奋发进取,颇具创造精神的人格力量。这是一个举一反三,循环反复,充满艰辛的渐进过程,是需要老师作好充分的示范、点拨的,且教师这种主体作

用只能是逐渐减少,最终才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而“课堂教学六步法”或多或少则忽视这一渐进过程,有意无意地突出了跳跃性,夸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几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定向,而后自行学习、交流、测试、总结,这样做肯定会导致教师的示范作用严重不足,也可能造成学生长期从浅中来到浅中去,停留于语言学习的表层而难有作为,这种表层化的学习无论如何是与“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目标相悖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

而课堂教学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改变读文序列,将重点的先上,其次的后上或是不上,只让学生自学。其次还可以增减教学步骤,最重要的东西紧紧抓住,活题讲活,死题死抓,次要的基本不花力气,主要的抓住,小的零碎该丢就丢。

课堂结构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如1.讲析型;2.学导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论辩型;

4.训练型,老师训,学生练,最后还是需要师生结合完成。在很多时候,也可以数管齐下,而魏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自身的作用是发挥不够的,只是点拨式,或者说只是作了一些课堂的管理工作。我们要知道,学生是良莠不齐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方式或进度,尤其是把老师工作移交与学生,如果不是优秀的学生,其他的做起来要很费力,或是花了很长时间没有效果,不是适得其反吗?

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一个原则,那就是灵活性。第一,处理教材要活。或长文短教,或浅文深教,或以读带讲,或精雕细刻,或提问质疑,或讲练结合,直观板示,或读读、讲讲、议议,或自读、教读、练习,或一篇带多篇,单元组合比较归类,或课内外结合相辅。第二,教学设计要活。课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落脚点,依教材特点制定教学目的,依学生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第三,教学过程要活。教学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教师要不断依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序调整自己的教学秩序,活而不乱,导而不死。

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但是前提是老师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语文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语文老师应该教给学生方法,不能仅是一般的套路、模式,只能应付考试的方法是死的,应该传给让学生受用一生的活的方法,如果过于单一,只会走入死胡同。

另外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应该注意定向、定量、定度、定序、定势。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简明、清晰,得要领,便于教师掌握推广使用,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虽说课堂结构有很多变式,但是怎样的方法都是最终依赖一个善于掌控课堂的老师的,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有变通性、创造性,以保持自己课堂的独特,并没有必要照搬别人的方式,只要是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那就是好的课堂结构。

2004-4-17

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语文教学设计论》,周庆元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语文教育学》,谢象贤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