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中医基础理论_藏象课件
主脉
血脉流畅
血液充盈——“物质够”
脉道通利——“道路畅”
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可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 常
(2)主藏神(主神志、主神明)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 ——主宰人生命活动: 君主 外在表现 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神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主司精神意识思维: 任物
秋季气候干燥,肺阴易伤致“肺燥”
三、脾——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与长夏 之气相应,为 “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 √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 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消化、吸收、转输水谷(固体及液体食物) 包含了胃、小肠 等的功能 脾化 水、谷 水谷精微 液态(津液)
一、心 (一)心——五行属火,“阳中之阳”,与夏气相应, 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 为喜,在液为汗。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行血——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血液运 心阳化赤 行 生血—— 营气+津液 血 主血
心
脉统属于心,脉搏反映心气强弱
1、主气
主一身之气
调节全身气机 肺吸入自然界 的清气 脾胃运化产生 的水谷精气 走息道司呼吸, 贯心脉行气血 下行至下丹田(关 元)资助先天之气
宗气积于膻中 (中丹田)
通过肺朝百脉输送 至全身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清肃通降。
呼出浊气
胸闷、咳嗽 皮肤干燥、 皮毛焦枯
4、肺朝百脉——周身的血脉都汇聚于肺,肺生成 的宗气能助心运行血液(相傅之官)并将宗气输送至 全身。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PPT课件
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恶湿
含义:指脾运化水湿,以阳气为用, 欲求干燥清爽而恶湿困的特性。
机理: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生理意义:“脾燥则升”。 病理意义:“脾生湿”、“湿困脾”。 治疗:健脾与利湿同用。
(三)脾的系统联系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在志为思 脾在液为涎
(一)概述
四、肝
华盖---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 故称“华盖”。
肺为五脏之天——明 ·绮石《理虚元鉴》
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素问·痿论》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
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 称“娇脏”。
肺为娇脏,怕寒而恶热,故邪气易伤而难 治。——《妇人大全良方》
22主藏神主管生命呾精神活动神癿含义心所藏之神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癿主宰呾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癿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癿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癿生理活动呾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癿功能
第二章 藏象
分类依据:依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所藏之神
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 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肺 气
生理体现
运布津液至体表 宣散卫气达体表
的
输布血液于全身
运
动 形
含义——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的中央,为贮 尿器官。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尿 二、排尿 (膀胱病变,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或
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 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三焦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 理功能特点: 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 “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 化生之源,“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和在窍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脾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 外。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XXXXXXXX
XXXXX XX年XX月
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古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 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 些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 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 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中医 藏象学说
以情志相胜取效——心理疗法
(四)肝
第 二 五 节 脏 脏 腑
解剖位置: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五行属性:肝属木;
表里配属:肝与胆相表里;
主体功能:1、肝主疏泄
2、肝主藏血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
特性,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协调气血运行;幻灯片 33
(五)膀胱
第 二 六 节 腑 脏 腑
解剖位置:膀胱位于下腹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与膀胱的关系 生理方面: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 肾的气化、固摄有助于膀胱贮尿和排尿; 病理方面:如小便不利、遗尿; 尿频、尿急、尿痛等。
2.助消化
胆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府
2、情志方面: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病理方面: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
(二)胃
第 二 六 节 腑 脏 腑
解剖位置: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生理功能:1.受纳与腐熟水谷 “太仓”、“水谷之 海”
2.主降浊 “胃气以降为顺”
脾与胃的关系 纳运协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解剖位置:胸腔两肺之间,横膈之上, 外有心包包裹; 五行属性:心属火; 表里配属:心与小肠相表里; 主体功能:1、心主血脉 2、心主神志;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发 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脉为血之府” 心气
血脉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C. 脉管 通畅 心气 A. 充沛 血液 .B 充盈 血脉
(2)脾开窍于口 (3)脾在志为思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案]
(4)脾在液为涎
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详解演示文稿
四、肝
(1)协调气血运行:肝主疏泄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和气血的
运行。
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调和; 疏泄失常可表现为疏泄不及使气机郁结,气滞血瘀,出现 胸胁乳房胀痛、癥积结块等; 疏泄太过令肝气上逆,气血上冲,可见面红目赤、吐血、 咯血、呕血甚则晕厥等。
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四、肝
二、肺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呼出浊气 布散精气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目前十七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二、肺
2、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排泄
目前十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一、心
2、心主神志(心藏神) 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 生理:心血充足—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神志清晰 病理:心血不足—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血热扰心—神昏、谵语 痰迷心窍—精神错乱 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关系 心血滋养心神
运化水液:水液经脾、肺输布,而多余水液经肾 下注膀胱。
病理:运化水谷方面----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便 溏、纳呆。
运化水液方面 水停肠道---- 腹泻 水停肌肤---- 水肿
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三、脾
2、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脉道而行 病理: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目前四十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肾主水示意图
水饮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 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 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 、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 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 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形态结构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 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 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 方法。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 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 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课件
2、血液充盈
3、脉道通利
19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 1. 面色红润
胸部的感觉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20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1、心气不足
面色淡白,乏力少气,心悸,心慌,脉弱无力
2、心血亏少
37
小肠主液
“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
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
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张介宾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尿液的量有关 --“小肠主液” “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
38
小肠上述三个功能,中医理论习惯上将之纳 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之内 受盛和别浊--胃的受纳和通降的延续 化物和泌清--脾的运化升清的组成部分
28
心开窍于舌
在窍--开窍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在结构上
心经的别络,联系到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在生理功能方面
心主血脉和神明,与舌的色泽、运动、味觉、语言有关 舌质的色泽--气血的运行和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舌者,音声之机也”
29
心在液为汗
13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疗上脏病 多补……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六腑
实如:食滞胃脘、大肠燥结、膀胱湿热-
-
“六腑以通为用” --消食和胃、泻下通便、清利膀
胱等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14
中医与西医脏器比较
名称基本相同,但其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疏通和调节着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2)肺主治节:一主呼吸运动;二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要点二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肺为娇脏(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故称“华盖”。
(2)肺为娇脏: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藏象)
1.结构:中满(内部较充实)的实质性器官。 2.功能特点: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内经》)。 (1)藏-贮藏、闭藏;泻-传导、排泄。 (2)满-充满精气(“精气为满”);实-充实水谷(“水谷为实”) (三)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1.结构:胸腹腔内部中空、囊状的官腔性器官。 2.功能特点: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内经》)。
藏与当代解剖生理学脏器概念的关系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卫 气 行 于 体表阳分 觉醒及活动状态 不易感冒 人 睡眠状态 ☆窗口: 藏象学说的创生运用的是解剖方法,为什么后来会放弃解剖,转而 采用“以表知里”方法? 卫气入里 行于阴分 易感冒 卫“昼行阳,夜行于阴” 卫气运行与寤寐有关
☆窗口: 心藏神理论的发生学原理。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窗口:
西方医学对心藏神理论的诟病。 ②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心藏神
☆窗口:
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
协调各脏功能
“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3)心藏神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精神充沛 心藏神 意识清晰 思维敏捷 对外界信息反应正常灵敏
肺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失调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2.主行水【“通调水道”(《素问· 经脉别论》)】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附:心包络
一、心包络的概念 心包络简称心包(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二、心包的生理功能 保护心脏,“代心受邪”。 ☆接口: 心包络及其功能的发生学原理。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学说
舌——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血盈脉充——养神, 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 心情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 捷,记忆力强。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壹
面色 舌色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贰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病例一:刘某,女,心悸、胸闷、气短,舌淡,脉搏沉细迟缓、结代。西医诊为顽固性心律失常伴心肌缺血,静时脉搏43 至54次/分,活动时最快达190次/分。诊为心气虚 ,阴阳失调。用炙甘草汤合桂枝龙牡汤加减,3个月而愈)
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
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的生理意义
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 各脏腑组织器官得血之营养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
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
01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
02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精
气
互化
重在滋养、闭藏
重在运行有序
源
偏于在内
偏于在外
功能形态随之转化
根据精气学说,精气互化,所以人体的精、 气作为人体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生命物质)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只是形态(有形无形)和功能(兴奋抑制等)。
气分阴阳:
可参阴阳学说内容
第二节、五脏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神志活动也归属于五脏。中医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其在内联络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在外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构成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系统联系。
主要功能
主血脉 主神志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详细描述
藏象,即人体内脏,与气血津液等物质相互关联。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正常 发挥则需要充足的气血津液供应。因此,藏象与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异常都会影响另一 方的正常功能。
藏象与五脏的关系
总结词
五脏是藏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管着不同的生阴阳的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与养生
通过调理生活习惯和饮食, 增强脏腑功能,预防疾病 的发生。
05
中医藏象理论的应用
中医藏象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中医藏象理论通过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望、闻、 问、切四诊,对疾病进行诊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藏象的病理特性
脏腑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是指人体内部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常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 例如,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胃,心病可以影响到肾等。这种病变过程往往存在着传变规律,
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进行调理。
经络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还表现在经络系统上。当经络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到脏腑器官的功 能。例如,经络痹阻可以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瘀滞可以引起
藏象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各组织器官虽然功能不同,但都以五脏 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 体。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功能上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保持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
动态平衡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相互调节,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藏象与脏腑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之 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治 疗时需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病 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
狭义: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和脏腑代谢化生的精微物质
促进生殖繁育: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故称肾主生殖。
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
女子月经量少、闭经、无排卵、男子、精少、不能排精
太过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耳赤
肝阳上亢、烦躁易怒
犯脾克胃、作痛作胀、气逆上呕、两肋痛胀、口苦、纳食不化
女子经期紊乱、月经多、经期长、男子性欲亢奋、阳强、梦遗
五脏之肝—生理功能
PART 04 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贮藏血液:血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又可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 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肺主治节,是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功能
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
调节水液代谢
PART 06
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六淫外邪侵犯人体,易于犯肺而致病。
肝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02
PEPORT ON WORK
PART 01
五脏之肝—简介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在五行属木,罢极之本,为阴中之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肝与四时之春相应。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中医藏象学说
脾运化
气
摄血
四、 肝脏
位于腹腔,居膈下, 位右胁内,上附胆, 邻脾胃,属中焦。
(二)、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疏通、疏散;泄:宣泄、发散。
肝脏主管疏通体内运行通道,疏散体内壅郁阻滞, 保证运行机制的正常。
2、主藏血: 肝脏主管收藏贮存一定量的血液。
疏泄
(三)、生理特征:
1、肝为刚脏、肝主升发: 肝主升、主动(木) 体阴用阳 。
(二)、生理功能: 1、主血:
(1) 主生血 心脏主管将营气和津液的混合物蒸化
变化为红色的血液。
(2)主行血 心脏(心气)把血输送全身
2、主脉: 指心气有调控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利的功能。
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
3、藏神:
心脏主管精神、意识、思维和情感活动。
(三)生理特性:
1、主温煦
(1)温煦全身 心火主管温煦全身维持正常恒定体温。 (2)温暖肾水
吸入自然之清气,完成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
2、主宣降 : 肺气宣发 肺气向上向外运动
肺气肃降 肺气向下向内运动
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完成呼气运动。 宣发水谷精气至头面(上)肌肤(外) 将卫气输送分布至体表。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完成吸气运动。 将水谷精气向下向内输送分布。 清洁呼吸道。
(1)精气神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精 微物质。 (2)脏腑功能活动又促进了精气神的生成、 运行、输布、贮藏和代谢。
三、藏与阴阳的关系 阴
脏腑
五脏
五脏
肝脾肾
个体
心阴
阳 六腑 心肺 心阳
四、藏与五行的关系
五脏
肝
木
心
火
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营气和血并行 于脉中,《灵枢·决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 脉。”
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心气 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血液则 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 正常的生命活动。
有 主表属阳
无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五脏 概述
内容:心、肝、脾、肺、肾的合称。经络学说中加心包络。 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称为“五神脏”。 在五脏中,心的功能起着主导作用。 五脏之间的生理活动在相互依存和制约中平衡协调。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一)概述
一、心
解剖位置: 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于左,外应虚里。
神志活动正常
脏腑功能活动正常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藏神功能失调常见病机: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精神萎顿,神思衰弱,失眠, 健忘,反应迟钝。
血热扰心,神明被扰——神昏,谵语,狂躁,举止失常。 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癫,狂,痫等神志病变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全身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第一节 脏腑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第三节 经络 第四节 体质 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分类依据:依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
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生理特点: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内容:心、肝、脾、肺、肾
六腑
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生理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内容: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肺)
二便失禁 (肾)
“五脏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 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 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四)心的系统联系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窍为舌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与夏气相通应
面色——晦暗 舌色——唇舌青紫 脉象——结、代、促、涩 心胸部感觉——憋闷刺痛
面色——红赤 舌色——舌红点刺 脉象——数 心胸部感觉——烦热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2、主藏神(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 神的含义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所藏之神
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 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二、肺
(一)概述
解剖位置: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外应胸膺。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中医之学基本础藏,象神学说之变也”。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藏神功能正常的生理表现:
气血充盈 心主神志
精神饱满 神志清楚 思维敏捷 反应灵敏
病理方面
心本身阴阳气血 失调、火热、痰 饮、瘀血等病理 因素
心藏神功能失调
1.心主宰脏腑形窍功能失调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2.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异常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痫病大发作 肝风挟痰上蒙心窍 (癫痫)
心藏神功 能失调
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心)
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
(肝)
(脾)
口中如作 猪羊叫声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藏象学说中,心包络乃心之外围,当外邪侵 犯心脏首先使心包络受病。
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络经和手少阳三焦 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也被称为脏。
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 语等症,称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
水谷 水谷之精 脾胃
心入脉营 津气 液 赤化为血
生血: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 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即 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
《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主脉:脉为血之府
心气推动和调控心之搏动,使脉道通利, 血流通畅
奇恒之腑
生理功能:贮藏精气似五脏 形态特点:形态中空似六腑 内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脏、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功能
形态
五 脏 化藏精气 实质器官
六 腑 传化水谷 中空有腔
奇恒之腑 贮藏精气 中空有腔
特点
藏而不泻 满而不实 泻而不藏 实而不满 同五脏 (附胆外)
与经脉 相络属
有 主里属阴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脏腑藏泻的辨证关系
五脏—藏而不泻 六腑—泻而不藏
以藏为本——藏精、气、神
藏中有泻
输精 泻浊
满而不能实
泻不宜过
以泻为本——传化水谷、浊气
泻中有藏 藏不宜久
藏精自养 藏水谷
精气不能久藏—输脏 水谷不能久留—传化
实而不能满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脏腑藏泻”理论 的指导意义
病机 治疗
“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 “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形态结构: 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心包围护,中有孔窍。
表里关系: 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络属
主要功能:主血脉;主藏神(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 系统联系: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通应于夏气。
心为君主之官,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二)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
主---主持、管理、主 宰 血—心脏及全 身的血液
脉—血脉,为气血运行 的通道,又称“血之府”
两大方面
主血(行血、生血 ) 主脉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
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主血心行血营:养心脏气腑推官动窍血行脉中,流注全身,
心生血:心火(心阳)将水谷精微化赤为血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主血脉功 能正常的条件
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心气为主导
心主血脉功 能正常的表现
面色——红润光泽 舌色——淡红 脉象——节律均匀,冲和有力,一息4~5至 心胸部感觉——胸部舒畅,感觉正常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常见病机:
心血不足 心血瘀阻 心火亢盛
面色——淡白无华 舌色——淡 脉象——细弱无力 心胸部感觉——胸闷、心悸怔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