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家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08dd159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c.png)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大家平时会关注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吗?关于当代国学大师排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学术地位: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术范围: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先秦诸子、清代学术、书法、目录学主要任职: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
人物评价: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
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
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
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王国维(1877.12.3~1927.6.2)学术地位: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学术范围:文学、考古学、教育、哲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哲学、翻译、儒学、理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词学、戏曲史、甲骨学、西北地理、金石学、简牍学、敦煌学、红学主要任职: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
![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b039b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3.png)
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青年时期倡导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梁启超主要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梁启超人物简介1.公车上书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康有为联合3000举人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公车上书第二年,黄遵宪在上海办《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撰写了大量呼吁变法的文章。
两湖总督张之洞很欣赏《时务报》,说这是“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报纸”。
后来,张之洞邀请梁启超到武昌一游,打开中门迎接,甚至问下属“可否鸣炮”。
在当时,这是接待钦差大臣的礼节。
2.戊戌变法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他在学堂中极力宣扬变法救亡的思想,还不时发表斥责专制、赞誉民权的言论,引起了旧势力的攻击。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
五月十五日(7月3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务。
梁参与了康有为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被袁出卖。
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梁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康有为与兴中会领导人孙中山、陈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张,终因康有为的反对,合作未成。
十一月十一日(12月23日),梁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旬刊),却仍鼓吹“斥后保皇”。
李大钊的思想总结
![李大钊的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86af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c.png)
李大钊的思想总结李大钊(1899-1927)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他在短暂的生命中,通过丰富的思想探索和实际行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思想主要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和国家民族问题的批判,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途径,以及关于共产主义的追求。
下面我们对李大钊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李大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他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
他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个人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存在。
李大钊认为,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而剥削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自由和公正。
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表明了他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其次,李大钊非常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运用于中国革命。
李大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问题。
他强调,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才能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的思考,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大钊对国家和民族问题的思考也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国家的存在是阶级矛盾的产物,是维护一定利益集团的工具。
国家维护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将压迫和剥削强加给劳动人民。
李大钊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国家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共和国,为人民谋取福祉。
同时,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认为有必要团结全体国民,保护中国的利益,摆脱外国的压迫和干涉。
最后,李大钊对于共产主义的追求可以说是他思想的最高境界。
他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的未来。
李大钊主张共产主义社会应该建立在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消除阶级矛盾和剥削制度,实现人类的完全解放。
他鼓励人民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潜力,积极参与革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004a9b0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4f.png)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1、 晚清思想家王韬【题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
江苏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人。
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
1870年返香港。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记游》。
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
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2、夏曾佑夏曾佑(1863~1924) 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
字遂卿﹐一作穗卿﹐号别士﹑碎佛。
浙江杭州人。
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
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吏地知识和自然知识。
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
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
入民国﹐一度退居﹐後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在一起研讨“新学”。
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思想家与学者的思想贡献
![中国近代思想家与学者的思想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7e6c0c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9.png)
中国近代思想家与学者的思想贡献中国是源远流长、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
在中国近代,特别是19世纪以来,中国面对的诸多挑战和困境,使得国内的思想和文化更加活跃、多元,也涌现了众多思想家和学者。
他们或探讨中国的未来方向,或思考改革的方案,或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
他们的思想不仅为中国历史增光添彩,同时也对人类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康有为:主张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是中国思想和历史的杰出学者之一。
19世纪末,中国面对内忧外患,康有为认为只有彻底的改革才能重振国家雄风。
他主张学习新礼教、倡导新思想、倡导练兵、变法改革,通过君主立宪来强化中央权力并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此外,康有为反对封建文化、主张人类平等,他强调人文主义思想,提出“大同世界”的理念,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人类的共同福祉。
康有为提出的君主立宪思想后来对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5年,他和梁启超共同创建了“同志会”,为中国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严复: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翻译家。
严复在19世纪时代,对中国面临的现实和未来充满担忧。
他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才能够与外国国家进行平等的交流、并日益强大和繁荣。
严复主张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反对迷信、封建主义和宗教教条主义,提倡真理、自由和平等。
严复的思想也对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在诗歌、翻译和学术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的成就,在近代中国文化、科技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梁启超:主张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梁启超是一位具有深厚的思想与文化素养的学者。
他早年以考古学为主,在研究中又兼顾文学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同时也重视政治发展。
梁启超对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文化听取并接纳,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相融合,才能够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约束国家的力量,推动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047ac25f58fafab069dc0290.png)
精心整理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1873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同年与其妻李蕙仙结婚。
公车上书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康有为联合3000举人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后来,1897二十四年三月,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
五月十五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务。
梁参与了康有为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被袁出卖。
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梁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康有为与兴中会领导人孙中山、陈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张,终因康有为的反对,合作未成。
十一月十一日,梁在横滨创办《清议报》,却仍鼓吹斥后保皇。
1898,赏,由少白商谈合作,意见比较一致,随后,往新加坡会晤康有为。
康痛骂他竟背叛光绪帝,倾向革命,梁被迫跪下认罪。
逃亡海外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力。
1902191319151916退出政坛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中国近代历史名人成功故事
![中国近代历史名人成功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4acd31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c.png)
中国近代历史名人成功故事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名人,他们经历艰辛困苦,不畏挑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讲述几个中国近代历史名人的成功故事,以展示他们的坚韧品质和不屈精神。
一、鲁迅:启蒙民众,开辟文化新篇章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化评论家和作家。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然而,在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鲁迅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并开始呼吁改变。
鲁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批判精神,写下一系列的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呼唤民众觉醒。
他的散文作品《呐喊》和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他用尖锐的笔触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鲁迅的成功在于他勇于发声,敢于站出来指正社会问题。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化的突破,更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洞察。
他的坚持和努力启蒙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篇章。
二、毛泽东:坚定信仰,开创新中国的历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和中国革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经历了战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过程,坚定地领导了中国人民,使他们获得了胜利,并实现了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发展。
毛泽东以其杰出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带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革命军队,并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在长征中,他带领队伍顽强抗击敌人的追击,最终找到了革命的出路。
他的战略思想集中体现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还致力于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促进了农民的觉醒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他的这些努力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毛泽东的成功源于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刻了解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他的战略眼光和坚定意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使他们从贫穷和苦难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国家的复兴。
三、郭沫若:艺术之路,承传民族文化郭沫若,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是中国近代文化界的杰出代表。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639f9611a37f111f0855b2b.png)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
1、陈寅恪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2、王国维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3、严复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4、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5、梁启超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中国近代思想家
![中国近代思想家](https://img.taocdn.com/s3/m/ed5a7f657e21af45b307a82f.png)
严复思想探究——关曌卿一、人物介绍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二、主要成就(一)海军思想严复的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
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有方,加之严复对李鸿章曾有所表示,因此他由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一直升至总办(校长)。
严复在给四弟观澜的信中说:“自来津以后,诸事虽无不佳,亦无甚好处,公事仍是有人掣肘,不得自在施行。
至于上司,当今做官,须得内有门马,外有交游,又须钱钞应酬,广通声气,兄(严复自称)则三者无一焉,何怪仕宦之不达乎?置之不足道也。
”由此可见,严复对当时的官场是很不满的。
针对此事,四弟观澜告诉他,无论如何李鸿章这个门路,总是要走动走动的,因为李鸿章权势既大,又是直接上司。
于是严复偶然也去试试,没想到果然有用。
对此严复给四弟的信中曾不无幽默地说:“用吾弟之言,多见此老,果然即有好处,大奇大奇。
”但严复对李鸿章的趋奉也仅此而已。
(二)人才培养严复任总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
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20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同时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议长)、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李宗吾简介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李宗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8d1c00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1.png)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李宗吾简介李宗吾,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畅销书小说作家。
1912年以奇书《厚黑学》惊世,并自号“厚黑教主”,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家李宗吾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宗吾简介李宗吾被世人称为“厚黑大师”,并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从这些美称来看,李宗吾是位了不起的人才。
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李宗吾生平,我们先来说一说李宗吾简介。
李宗吾生于1879年,卒于1943年,是四川自贡人士。
李宗吾早年间曾加入过同盟会,后来一直在教育界从事教育工作。
李宗吾曾担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等多个职责。
李宗吾原名为李世铨,上学之后,李宗吾将李世铨改名为李世楷。
李宗吾非常推崇儒学,孔子是李宗吾的精神向导。
李宗吾25岁时,他转变了思想,认为自己可以提倡一门新思想,于是又将李世楷改名为李宗吾。
李宗吾为人处世具有正义感,虽然身居高职,但是李宗吾不会利用职位之便来谋求钱财。
所以,李宗吾一直过着贫寒潦倒的生活。
如果要说李宗吾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那么不得不提的便是李宗吾曾发表的《厚黑学》了。
1912年,李宗吾《厚黑学》一经发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随后,李宗吾又陆续发表了《我对圣人之怀疑》、《社会问题之商榷》等文章,都让世人讶异李宗吾的才华。
吴稚晖评价李宗吾说,李宗吾是当代社会了不起的思想家。
李宗吾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士,包括东南亚等一些地方。
1943年,李宗吾因中风去世,当时很多学者纷纷缅怀这位思想家的离世。
以上便是李宗吾简介,大家这下对李宗吾应该有了初步认知了吧!李宗吾怎么死的厚黑大师李宗吾突然离世,随即李宗吾去世的消息已成为全国人民众所周知的事情。
那么,李宗吾怎么死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李宗吾怎么死的这一话题吧!根据记载说,李宗吾死于中风。
从年龄来看,李宗吾去世时,他已经64岁了,或许中风来的太突然,还没经过抢救,李宗吾便已身亡。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人物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d3a1d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3.png)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人物简介1.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被誉为民族英雄。
2.梁启超(1873-1929):思想家、政治家,主张推进科学、民主和法治,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
3.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使他成为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
4.周恩来(1898-1976):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5.蒋介石(1887-1975):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6.毛泽东(1893-1976):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领导人。
7.傅作义(1897-1974):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将领,为中国近代史的反侵略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8.周恩来(1898-1976):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9.蔡元培(1868-1940):教育家、政治家,倡导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0.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郭沫若(1892-1978):著名诗人、学者和政治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2.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13.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著有《子夜》、《春蚕》等经典作品。
14.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开办《燕京日报》等刊物,推动新闻思想的发展。
15.翁同龢(1844-1905):中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主张兴办实业、发展民族经济。
16.赵世炎(1882-1968):中国近代政治家和外交家,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7.黄兴(1874-1916):中国革命家,湖南起义的领导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行知的资料
![陶行知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3112d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5.png)
陶行知的资料
陶行知(1891—1951),原名陶永安,字行知,浙江宁波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东华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人之一。
毕业于上海苏州洋学堂,191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上海中央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师从郭沫若。
陶行知坚持“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主张“求知”和“求学”,全力倡导文化复兴活动。
他具有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思想分析能力,在社会改革、现代化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陶行知所读书多集中在古代文化思想类,又特别喜欢儒家文化思想。
他曾撰写出多部重要的传世著作,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要》一书在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陶行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他强调“求真”和“求实”,尽可能地把旧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弘扬民族文化,提倡以文化复兴手段改善国家社会制度。
陶行知的散文作品集《山水集》被评为“民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峰”。
后人因而钦佩陶行知,以“先知”之誉称誉他,号称“陶行知、鲁迅、茅盾三大先知”。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人物简介)梁启超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人物简介)梁启超](https://img.taocdn.com/s3/m/e61d8ad425c52cc58ad6be18.png)
五年级语文【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人称“康梁”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中国近代人才事迹资料
![中国近代人才事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f759d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f.png)
中国近代人才事迹资料
以下是中国近代一些著名人才的事迹资料:
1. 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的重
要代表,他发表了大量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提倡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和进步思想。
2.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缔造者和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三个方面,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3. 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主张中国应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文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还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提倡科学、民主和个人独立的思想。
4. 王国维(1877-1927):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和文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以“文化自觉”为核心,主张中国应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融合中西文化的精华。
他著有《人间词话》等文学批评著作,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5. 赵元任(1892-1971):赵元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数学家
和教育家,他在数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提出了著名的“赵元任方程组”,被誉为中国代数学奠基人之一。
他还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数学教育体制,提倡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数
学才能。
以上只是中国近代一些著名人才的事迹资料,还有许多其他的人才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思想家都有谁_中国思想家介绍
![中国思想家都有谁_中国思想家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be809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d.png)
中国思想家都有谁_中国思想家介绍在近代中国思想家的思想中都蕴含着“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因素,体现着他们对于“中国梦”苦苦探寻的情结。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中国思想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中国思想家一:老子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
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例如: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老子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
苦县 [1]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位名人事迹
![20位名人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cdb2980d52ea551810a687b5.png)
1、魏源(1794~1857) 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史学家。
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
曾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聘请编成《皇朝经世文编》。
他与林则徐、龚自珍、黄爵滋等一起议论时政,主张严禁鸦片,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中,亲自参加浙东反抗英国侵略军的战役。
战役失败,发愤著书,道光二十二年(1842)编成《圣武记》,用清朝武功激励人们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
同年编成《海国图志》50卷,主要介绍世界地理和历史知识。
道光二十四年中进士,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高邮知州等。
在高邮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
后因延误驿报,被革职。
晚年皈依佛教,殁于杭州。
主要著作还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书古微》等。
魏源具有民本思想,重视下层群众,认为皇帝是首脑,宰相是股肱,诤君是喉舌,而民众是鼻息,人不呼吸便要死亡,君主不了解下情便无法治理国家。
他认为只有允许瞽吏、百工、庶人进言,君主才能集思广益,众贤才能聚于本朝。
针对清朝皇权高度集中,大臣安于晏乐,明哲保身,养痈致患,官吏不问民瘼,只知层层盘剥,中饱私囊的现实,他要求改不拘成法,革弊政,“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他的反侵略立场十分坚定,提出许多抵御外国侵略的建议,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仿制西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机器等。
他看到了民众的力量,热情赞扬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谭嗣同(1865~1898) 中国近代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的政治家。
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
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
早年攻读今文经学,崇尚王夫之、龚自珍、魏源等的为人和思想。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他愤于中国的积弱不振,“翻然改图”,放弃科举仕途,向西方寻求救国的方策。
1895年,他在家乡组织算学社,决心维新救国。
1897年著成《仁学》,并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办时务学堂。
章太炎的名言名句
![章太炎的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624a49a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1.png)
章太炎的名言名句章太炎(1882年-1927年),字禹直,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其思想见解极具深度和广度,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1. 中华民族真正的荣耀,不是凭借斧钺和权杖,而是凭借才毅和文化。
2. 这一生,为天下放逐,为中华光复。
3. 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汉民族思想文化千年传承,不能因几个士绅的发财致富,而屈身于外族之下。
4. 为了中华之崛起,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英勇前进!5. 要想把敌人的事业打倒,必须先自己的事业发展起来。
二、民主自由和人权尊重:1.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追求人权和民主,这是所有吃苦受罪的人民的共同理想。
2. 一个没有自由思想,没有民主政治,没有优良道德风尚的社会、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在世界文明的大潮中立足。
3. 民主总是要反抗封建残余,想把封建残余一扫而空,就需要通过强有力的革命实现。
4. 过去是今天的影子,未来是今天的预言。
如果我们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今天就必须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和文化运动。
5. 为了建立一个自由,公正,真正民主的国家,必须注重智慧,勇气和良心。
三、教育和学术自由:1.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才,不是要培养仆人和奴隶。
2. 教育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必须坚持独立和自主,才能使国民教育达到繁荣昌盛的境地。
3. 教育必须是自由和互助的,不能成为控制的工具,也不能成为剥削的工具。
4. 学术的自由和独立,是维护现代文明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5. 至于学习什么,不然开始就学好学坏,因人而异。
以上是其中一部分章太炎的名言名句,这些经典语录不仅代表了章太炎先生独立自主、不屈不挠、爱国家爱民族的良好品质和革命感情,也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康有为名言名句
![康有为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2b1862f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e.png)
康有为名言名句康有为(1858年-1927年),字希尹,号食棠,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名言名句源源不断地为后人所传颂。
以下为你提供一些康有为的名言名句:1.知天命者无忧色,怀宇宙者无私心。
——《凤凰汇杂志》这句话是康有为在《凤凰汇杂志》中写的,意思是一个懂得天命的人不会有忧愁的表情,一个心怀宇宙的人也不会有私心。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康有为全集》这句话描述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注重道义和义务,而小人只注重利益和个人得失。
3.命运教育人,思想造就人。
——《康有为全集》康有为认为个人的命运受到教育的影响,而人的思想则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和发展。
4.男儿志在四方,非易事也。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强调男子应当志在四方,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但他也指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5.人之自命自立在心源,自命自立于心动。
——《康有为全集》康有为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决定自己的命运和立场。
这种自觉的决定来自于内心的动力和力量。
6.为政不以众势为轻重,而以理为轻重。
——《劝学五行》康有为在《劝学五行》中强调,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不以多数人的势力为轻重,而是应以道理为轻重。
7.见者所难见,闻者所闻,理者所常理。
——《康有为全集》康有为认为,人们往往只看到表象,听到他人的言论,难以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只有理智的中人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
8.以人治国,以德行为基本,功业为根本。
——《国史新编札记》康有为主张以人为核心治理国家,以道德行为基础,以成就为根本。
他认为,只有修德建功,才能为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
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康有为全集》康有为这句诗意味深长,它抒发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士者寻求有真诚朋友,女性则向往拥有自在幸福的婚姻。
1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康有为全集》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新一代的优秀人才会超过上一代,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767d769f01f69e314232946c.png)
第一层:阐明中国少年肩负兴国重任。 第二层:热烈讴歌少年中国。
整理课件
练习三
1. 四个比喻句,两两对照。形象鲜明地赞 颂了少年的青春活力和虎虎生气。
2. 一组排比句式,并逐层递进深入,气势 酣畅地表明国家命运系于少年一身。
3. 前两句对偶,中间两句对偶,后两句中 的“前途似海”为比喻。句式整齐有力, 展现中国必将屹立地球、雄视世界的广阔 前景。
假如全国的少年果真是少年,那么我们中国将变成一个新兴 的国家,她的进步是不可限量的;
假如全国的少年也都是老朽的人,那么我们中国将仍然是衰老 的国家,她的灭亡将很快到来。
整理课件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 少年有才智国家就有才智, 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 少年强盛国家就强盛, 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 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国家就胜于欧洲, 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
判断句式
……者,……也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也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整理课件
造成今天的老大中国,是中国腐朽透顶的官僚的罪过;创建 未来的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那些腐朽透顶的官僚有什么值得说的?他们跟这个世界告别 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我们少年则是新来到这个世界,并跟 它结成一体的。
பைடு நூலகம்整理课件
中心 思-想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 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赞 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 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重任,发 愤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 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解读历史人物-梁启超
![解读历史人物-梁启超](https://img.taocdn.com/s3/m/a69c7a38aaea998fcc220e5f.png)
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 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 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 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 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该 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1896年成书。 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 《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 子略考释》等10余种。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 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 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 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 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 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 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 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 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 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 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萧公权
张之洞等洋务派的温和改革不能有成效,梁认 为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根本, 全方面变法。梁认为李鸿章的温和改革失败说 明他们激进的改革本身没错,而失败的根因是 没有将其变法主张真正贯彻下去,具体:a:布 新不除旧b:变事而不变法,变法而不变人。 1989~1903年,梁的思想最为活跃,将关注的 焦点放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多种因素综 合影响下,形成比较成熟的民族主义思想。
解读梁启超
梁启超(1873.2.23—1929.1.19),生 于广东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 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 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 人,汉族广府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 绪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复思想探究——关曌卿一、人物介绍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二、主要成就(一)海军思想严复的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
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有方,加之严复对李鸿章曾有所表示,因此他由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一直升至总办(校长)。
严复在给四弟观澜的信中说:“自来津以后,诸事虽无不佳,亦无甚好处,公事仍是有人掣肘,不得自在施行。
至于上司,当今做官,须得内有门马,外有交游,又须钱钞应酬,广通声气,兄(严复自称)则三者无一焉,何怪仕宦之不达乎?置之不足道也。
”由此可见,严复对当时的官场是很不满的。
针对此事,四弟观澜告诉他,无论如何李鸿章这个门路,总是要走动走动的,因为李鸿章权势既大,又是直接上司。
于是严复偶然也去试试,没想到果然有用。
对此严复给四弟的信中曾不无幽默地说:“用吾弟之言,多见此老,果然即有好处,大奇大奇。
”但严复对李鸿章的趋奉也仅此而已。
(二)人才培养严复任总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
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20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同时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议长)、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倒是严复自己,对弟子们的评价可以说有些苛刻:“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
伍昭扆(光建)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劭廉)笃实,而过于拘谨。
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严复倾注了20年心血的北洋水师学堂毁于炮火之中。
这给了严复以极大的思想打击,他被迫离开天津迁居上海。
(三)教育思想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
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
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
”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
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
”“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四)呼吁变法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
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
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
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
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
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
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
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
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
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
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
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
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
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
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
(五)提倡西学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
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
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
”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古之必敝。
”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
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
”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
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
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
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
”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
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
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
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
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
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六)翻译理论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都深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七)赋税思想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
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
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
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
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
”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
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力。
三、严复的思想(一)严复的哲学思想1.严复哲学的形态和性质哲学的形态和性质的问题是学界经常讨论的问题。
建国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关于严复哲学的形态和性质主要有四种观点:严复的哲学是:(1)天演哲学;(2)实证哲学;(3)经验论哲学;(4)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
杨正典认为严复的哲学中虽然有实证主义倾向,但不能就此认为是实证主义哲学。
严复哲学“以近代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以及星云说、以太说为思想基础,建立了进化唯物哲学理论”,可以称之为进化唯物哲学。
李承贵认为,“严复哲学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如何对待西学、变法和如何对待西方列强侵略’等课题,从而使哲学的唯物唯心性质不突出,而哲学功用性质特别明显;就其对中国思想界的作用看,可称为启蒙哲学”。
2.严复哲学思想在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学界一般认为严复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影响非常巨大。
张锡勤说:“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成就和不足,优点和缺点,都同严复有一定的关系。
”认为严复哲学思想构成了对中国旧哲学的清理参照,对改造中国传统哲学,起到了开先河的作用。
陈庆坤认为严复的哲学是中国哲学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经验哲学、归纳法和功利主义是真正以科学为基础的,有了近代哲学的特征。
具体到严复的天演进化哲学,多数学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构成了严复思想和成就的代名词,它为当时国人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崭新的思想武器,也开创了中国哲学近代化的一个新的阶段。
但也有学者在肯定以上观点的同时提出,严复的天演进化哲学也带来了庸俗进化论的消极影响。
像张锡勤就认为,严复一直强调渐进,“这种来自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不仅妨碍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进化的过程,而且在政治上势必引出渐进主义的结论”。
针对这一种观点,李承贵指出,需要重新廓清庸俗进化论的涵义,严复并非反对事物的质变,而是剧烈的“突变”,他所主张的教育变革,国民性改铸虽然缓慢但不能认为其中没有质变。
因此把严复进化思想冠以“庸俗进化论”是不严肃、不认真、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