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课件:中国近代化探索(共14张)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6fd1e1e009581b6bd9eb31.png)
20、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 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21、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 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 .1918年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⑷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2分)
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8、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 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 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 大门?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分) 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些什么 体现?(4分) 政治: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洋务运 动;思想:新文化运动
8、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 比喻洋务运动。所谓“插柳”是指( ) A.诱导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B.引进了近代科学 技术 C.培育近代海防和教育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 义的扩张 9、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它 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失败的 根本原因是( ) A.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ff36a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4.png)
合作探究三 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19C60—90S 国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合作探究二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 派的异同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都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
异: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和 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 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进知识分子主张改 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达到救国的目的。
年通车);候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等。 4.教育救国: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同文馆
等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 堂,之后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
归纳总结
概况
①过程: ②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感悟
①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②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思想文化
欧美资产美国 独立
③
④
①文艺复兴 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 法国大革命④ 工业革命
(5)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
。(3分)
①从左图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历史复习课件: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复习课件:近代化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8d287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7.png)
──陈独秀
请回答: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 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 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 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 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 指导思想?这一革命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 起?
新文化运动。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 感悟?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1)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四 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
图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重在经济。 图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重在思想文化。
(2)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 的是什么?这两个事件与图一、图四事件相比 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
维护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治的孔教。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 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 思想解放是近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 要动力。
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 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 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下列图片反映了相 应的四个重大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共同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cf29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1.png)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现代政治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 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杂志、发表文章等方式,宣传民主科学 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的现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 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直到20世纪中叶新中 国成立后才基本完成。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
随着近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新兴阶层如知识分子、 企业家、工人等开始崛起。
思想观念变革
近代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革,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逐渐 深入人心。
经济发展转型
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 转变。
政治制度改革
随着近代化的深入,中国进行了多次政治制度改革,如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等,旨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
04
中国近代化的反思和启示
近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中国在近代以前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 对外交流和贸易,导致国家无法及时了解和适应 世界的变化,错失了发展机遇。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总结词
政治改革,推动现代化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是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官制、提倡新学、废除八股文等措施,推动国家的现 代化进程。清末新政则是1901年开始的更为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包括建立新式法律、推行地方自治、 发展实业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25211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8.png)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一、背景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着深刻的内部和外部危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暴露出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二、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科技,实现近代化3、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4、成果:引进西方科技,建立军事工业,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三、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2、目的:改革政治体制,学习西方文明,实现国家现代化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4、成果:推动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提倡西方文化四、辛亥革命1、时间:1911年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现代化3、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等4、成果:推翻封建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五、新文化运动1、时间:1915年至今2、目的:反对封建旧文化,倡导西方新文化,推动思想现代化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4、成果:推广科学、民主、进步思想,推动文化革新和思想解放六、总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变革。
这一过程中,中国人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和西方现代化的优势,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文化,逐步推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基于自身国情和历史背景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调整。
七、展望当前,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现代化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需要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建设。
未来,中国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也要注重解决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ppt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2da1fcba0d4a7302763acb.png)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总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运动的发展。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3.1905年11月, 在日本东京创 办的同盟会机 关报— 《民报》
主张: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2. 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为变法 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3.发展: 创办刊物:创办( ),后改 《万国公报》 为《中外纪闻》。 政治团体: 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 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
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 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近代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 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 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 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 计日可待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阶级或政治派 别的要求? 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 阶级维新派)
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 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 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 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9课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总理:
孙中山先生(中国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
练习3
练习4: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 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 有何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PPT(完整版)
![近代化的探索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db61cb58fb770bf68a5580.png)
政治主张 学西方技术 学西方制度
(君主立宪制)
学西方制度 (民主共和制)
学西方思想
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影响
引进了…… 出现了…… 促进了……
起到了……
推翻了…… 结束了…… 使……
追求…… 探索…… 为……
结果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简表
图一 图三
图二 图四
任务六
重要史料分析
材料一: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 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 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 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 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线索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阶段四件事情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简表
线索七:近代思想民主化的历程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线索二:工业化:近代中国,新中国,世界史 线索五: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新中国,世界
19世纪60—90年代
学西方制度 (民主共和制)
学西方思想
性质
作用 (影响)
结果
引进了…… 起到了……
推翻了……
追求……
出现了……
结束了……
探索……
促进了……
使……
为……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任务二
自我检测基础知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简表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课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0253c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6.png)
部编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近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1、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进行的,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
(1)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2)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2、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有哪些?1. 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4. 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社会环境)长期动荡。
5. 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其他方面: 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 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根据此图你能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地位:1.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中国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fefe0952d380eb62946db5.png)
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失败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___________; 戊戌变法的序幕 公车上书 戊戌政变
___________,失败标志__________; 辛亥革命机关报 《民报》 ,辛亥革命高潮_________ 武昌起义 。 _________ 5.完成中国近代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 “师夷长技”——( ) 民主科学 变法图强)——三民主义——( 归类:A.民报 B. 江南制造总局 C. 新青年 D. 公车上书 B 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 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______;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 属于新文化运 D A 动时期的是______ C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共同目 标是( D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科举制度,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C.改革满清整体, 实行君主立宪制 D.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 7.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A ) A.主张利于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 B.主张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C.正确看待外国势力 在华活动 D.主张按照西方模式,改革中国的政治制 度
2.中国近代化开端__________,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政 治近代化的开端________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_________ 3.中国与西方近代化探索历程及其关系。其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代化历程:先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再学习西 方的政治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西方近代化历程:先学习思想(代表事件:文艺 复兴),再学习政治制度(代表事件:英法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 关系:正好相反 原因: ①列强侵略,打乱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正常顺序。 ②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
第二 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共34张ppt)
![第二 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f4070b3169a4517723a3ce.png)
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 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② 鲁迅的《_________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文学革命 的口号。 ③ 陈独秀明确提出“_________”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 进步意义: 高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 不通。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指导思想—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主要经过: ①革命准备—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 ,组织了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 成立了 革命团体兴中会 ;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②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 发动起义,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 辛亥革命 。 ③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 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 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④结束—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辛ຫໍສະໝຸດ 革命领导阶级结果 作用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潮流
复习小结
科封建地主阶级 制 度 技 洋务运动
递进关系
资产阶级改良派 革 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二十一年到二十六年(1895—1900年)间,全国各地新办
的私人资本工矿企业,其创办时资金在一万元以上的,共有一
百零四个。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尝试
材料:变法运动无疑的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 代化。康有为虽托孔子之名,及皇帝的威严去变法,他 依旧失败,因为西太后甘心作顽固势力的中心。满清皇 室及士大夫阶级和民间的顽固势力本极雄厚,加上西太 后的支助,遂成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潮。
——《时报》1912年3月5日 材料二: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 (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编制)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评 价辛亥革命。
5.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 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 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 信仰。
变中革西顺方序变。革扼要顺归序纳相导反致的中原西方因变:革列顺强序对相中反的国原的因入。侵,打断 了对2明西中、成你方国果认文社?为化会在的正我认常们识的国家有发的一展现个进代渐程化进。进的中程过国中应程人如。在何学正习确西对方待外的来过的程文中,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 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 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 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 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开始受西方影响, 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 的重要表现;是历史的进步(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 流)。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所反映出 来的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7分) 2、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2 分)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概念突破
近代化是指以工业、科学技术为推动 力的,实现封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 社会转型的过程。主要是指经济上的工业 化、商品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 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西 方化。其核心是工业化和民主化.
高考链接
主要考点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选择题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
2010年浙江
中国近代化
2010年海南
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 孙中山革命过程中的言论
引用孙中山对革命形势的评价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2010年江苏 2010年福建
引用对辛亥革命认识的一段文字 关于近现代工业发展、人均GDP的材料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10江苏 2010年山东
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 清末民初关于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山西歌谣
选择题 选择题
探究提高
1、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一: 由政府兴办了一批现代军用工业,大小共30个单位, 雇佣工人一万余人,支出经费数千万两, ……民营工业开办约155 家,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约11家。
——张玉法 《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 材料二: 1862年,经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提议,总署决定在天 津训练洋枪队,挑选京兵和天津地方弁兵,聘请英国军官训练。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 材料二: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 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 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 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据材料一、二,指出陈独秀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结 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
(1)为什么说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等人进行的制度 变革为什么只是一种尝试而没有成为现实?
4.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 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放足鞋 兴,菱鞋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
2.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工业化的
艰难历程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见下表: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是由明代“机房” 发展而来吗?与明代 “机房””相比,它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据不完全的统计,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几年间,即
——吴福环《中华文史纲》 材料三: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 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设有印刷所,翻译印《万国公法》 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 1872年派出第一批留学生赴美留学。
根据材料归纳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盛,无心插柳柳成荫”
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 能是指() 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C地址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 展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①维新思想 ②新文化运动 ③三民主 义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情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2010年全国新课标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1902—1906状况
选择题
2010年北京
近代思想家王韬的君民共主言论
知识整合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以近代化 为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例8】(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 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 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1、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840——1919)
百年中国所受到的纷至沓来的压力, 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 世界,改造落后民族。西方民族强暴的 侵略和扩张同时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 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 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 制度。因此,只有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了的 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