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1、鸦片战争战败和《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发展史
形成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短暂春天) 曲折发展 萎缩发展
必修1:第一单元——列强侵化华史 主要事件: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甲午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 九一八事变(1931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南昌起义(1927年8月)
秋收起义(1927年9月)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10月) 土地革命(1931年)
长征(1934—1936年)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重庆谈判(1945年8月)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
解放战争(1946—1949)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必修2第二单元)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9)
中国人民抗争史:(必修1第三单元 选修1 选修2)
主要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辛亥革命(1911—1912年)
二次革命(1913年)
护国运动(1915年)
中国近代史
四、十年内战
南昌起义创建军队 井冈山会师(朱德毛泽东) 秋收起义建立根据地
共产党发展壮大
长征
国民党围剿
西安事变 内战基本结束
一、南昌起义:1927、8、1 (八一建军节由来)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会师:1928 年4月,朱德、毛泽东, 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六、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23日
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国民党指挥不当
四.新文化运动1915 1、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旗帜):“民主”“科学”的旗帜 4、刊物:陈独秀在上海《新青年》 5、内容后期: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 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 革命 6、性质: 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影响: 积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七七事变(全面爆发)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共产党敌后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国民党正面 台儿庄战役
抗 日 胜 利
美国原子弹 世界反法西斯帮助 苏联进军东北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 炮轰沈阳城,九· 一八事变爆发了。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晚清时期(1840-1912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2.革命时期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个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近代化历程:
孕育阶段:1840-1860年 启动阶段:1860-1895年
私有制
社会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
1859年为改革内发政展, 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 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作用 相同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农民反应不积极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近代化:(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 核心:工业化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从政治制度看: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近代工业: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部门
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知识梳理】 1.政治上(读本P38)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 (原因、结果、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民阶级)
(主要史实、纲领、新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2.经济上(读本P38)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标志、影响),中国经济开始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上: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
4.社会生活上: 生活习俗变迁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 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中西合璧)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
提升认识
• 国共两党经历了合-分-合-分的过程,国 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 当前,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 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考预测
• 见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 史实再现: • 1、重要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 共七大 • 2、重要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红军长 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提升认识
• 1、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 阶级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 2、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 技术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 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中考预测
• 见材料
从1921——1949 国共关系的演变
• 史实再现: • 1、国共首次合作(1924-1927):创办黄埔军校,胜 利进行北伐战争 •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 • 3、国共再次合作(1937-194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4、国共再次对峙(1945--):重庆谈判、内战开始、 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提升认识
•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2、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 的革命信征胜利结束80周年,有关 长征的内容必然会成为今年中考的热点。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840—1949)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
1840-1919
• 近代中国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列强 的侵略,请同学们列举近代列强发动的 侵略战争有哪些? • 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的近代化(1840------1949)
(三)中国近代化具体表现(1840----1949)
• 1.经济近代化
• 洋务运动(开端)(时间、代表、内容、评价)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艰难发展历程:
• 产生:19C60、70S,
分布、代表、原因
• 初步:19C末(甲午战后)
原因
• 短春:一战期间,
原因、表现
• 快速:1927~1936(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原因
方
社
会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
的
(英美法德)
现
代
化
进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
程
市场的形成
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西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
开始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背景 (内力)
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批判封建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工业化)
领导
阶级 和目
资产阶级
的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
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阻力 本国封建势力
从内容看: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劳动、 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引起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包括 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和思想的理性化、科 学化等基本内容。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1.近代化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9.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 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
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
——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专题线索梳理】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思想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前提。
一、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9年)(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生产,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缓慢地、艰难地向现代化中国发展。
中国近代史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
一、背景材料: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 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 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 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 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四、难点探究: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阅读下列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产生和发展的有关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与欧美 各国的近代化相比,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 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 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 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 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 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 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 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主要表现: 1、经济上:(1)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主张;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2)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 将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3、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新思潮萌发”;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科技人才。 4、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增强 了国防力量。 5、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 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 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鸦片的危害:①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导火线: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②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经过:①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进攻广州、攻陷定海、直逼天津。
②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战死在炮台。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向英国求和。
5.结果—1842年,清朝战败,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主要内容危害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②赔款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大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7.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①1856年10月英、法发动战争;②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③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俄国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我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近代史(1840————1949)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概况:1.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4.知识线索: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各阶级、阶层的反抗斗争和近代化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开端1.背景:①国际局势:中:封建制度衰落外: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英成为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掠夺原料(根本原因)②鸦片输入危害: 白银外流, 加剧中国贫弱.③禁烟运动代表:林则徐(道光年间)——民族英雄(直接原因)措施: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勒索赔款恶例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列强经济侵略,门户洞开(闭关政策被打破)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此款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3.影响: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历史转折点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领域变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②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2、沙俄获益最多:150多万km2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4、影响: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收复新疆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加剧,造成边疆危机阿古柏入侵新疆,建伪政权,英俄支持沙俄侵占伊犁地区2.经过: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塞防、海防并重)19世纪70年代中期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又收复伊犁3.结果:收复新疆,粉碎英俄分裂新疆的阴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附:新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西汉: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政
工府
业北
洋
的政 曲府
国
折民
政
历府
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19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20世纪初(1912-1919) 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1937-1945) 沉重打击
抗战胜利后(1946-1949) 日益萎缩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 并行不悖。 (2)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 统的婚姻制度。 (3)辛亥革命时期 ①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断发易服”具有了反 清革命的色彩。 ②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 ③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
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 表现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 影响 级诞生
3.意义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 (2)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考点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品。 (2)表现 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推广。 ④近代的买办及金融机构的出现。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朝后期(1840—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鸦片战争前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签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新中国成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同: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反侵略(反帝)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族革命)反封建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民主革命)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屈辱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中国近代史特征: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民主化、法制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工业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的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经过:1840.6—1842.8(爱国将士关天培)●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 ● 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
据资料记载从1840年到1949年
据资料记载从1840年到1949年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史问题:据资料记载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各举出两例加以说明。
要求用史实说明理由.答案分析:1840-1919为近代化过渡时期;1920-1949是现代化建设时期.自鸦片战争开始,我们先后遭遇三次战败。
第一次在1840年至1842年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合侵华,签订《天津条约》;第三次发生于1900年6月至1901年9月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对天津进行洗劫。
这些事件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威信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为救亡图存,实现富国强兵而展开救亡运动,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而在社会思想领域内,则相继产生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新型人文主义和传统的旧式封建主义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
通过“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来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运动达到高潮。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人在湖南创办新型学校“时务学堂”,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倡科学,民主和爱国。
宣传维新变法,反对旧道德,鼓吹破旧立新,开启了中国民主与科学之门。
它标志着新式教育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组织新政学会,主张以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实行议会制。
孙中山认为,实行民主共和,必须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经过斗争,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革命党人以为实现民主共和已有希望,便推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9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 (2)新中国(1949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 形式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 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这种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创新性 探索,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 步健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 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近代化在阶级 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 境下艰难地进行。
• 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进程 • 1、萌发阶段(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 萌芽和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黄宗羲等 人公开否定君主专制,对晚清的民主思 潮兴起有一定影响。 • 原因: • 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渐趋衰落; •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激起人们的批 判。
• ③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对共产党、工农群 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 抗日战争期间,近代化进程被打断。 • 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 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 业推入绝境。
• (2)经济上: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 (3)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发展 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主要表现:
经济:
①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政治: ①《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 ②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 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9年)(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1949——20世纪90年代)(1)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1978年)特点:探索中曲折前进(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世纪90年代)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要表现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③明确提出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的目标现,中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
2.从19世纪60年代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形成了以封建经济为主体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主要表现:
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 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 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 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 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 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 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 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最后,在革命根 据地创办了一批工业,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出现和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840—1949)
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吴勇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 的历史任务。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 业化路子。回顾中国近代化的艰: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 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 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 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 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认识:本阶段说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 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三、高考考题及复习角度
1、2001年上海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纵向发展;2001年广 东、河南卷考查荣氏兄弟创办实业。 2、2002年上海题考查轮船招商局的发展经营状况及对当时社 会经济所起的作用。 3、2003年江苏、广东卷考查近代化的完整内涵;2003年上海 题考查中国近代化两大任务:民族独立和近代化问题。 4、2004年全国文综卷考查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复习时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 征,又要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的角度构建小 知识板块。 要提高学生归纳概括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从某一地区、 企业和人物为切口,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状况、原因及作用。 要中外联系比较,中外近代化的过程既有共性,也有各自 的特殊性。要理解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特点。同时, 要认识殖民化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洋煤……进中国口岸,每吨止完税五分, …… 中国土法所挖之煤,每吨税三钱,…… 所过 厘卡(内地关卡),仍须照纳,……所以缴费多而 价值贵,不及洋产之廉也。 ——《盛世危言》
材料三:1893年,重庆开了一个聚昌火柴厂,英商 怡和洋行,立即运几箱火柴到重庆与其竞争。聚昌 火柴厂要求政府加以干涉,但卖国的封建政府却蛮 横地下令:“不许华人在该处再开,不得禁止洋商 贩运贸易。” ——《中国近代史常识》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 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主要表现: 1、经济上:(1)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主张;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2)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 将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3、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新思潮萌发”;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科技人才。 4、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增强 了国防力量。 5、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 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 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四、难点探究: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阅读下列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产生和发展的有关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与欧美 各国的近代化相比,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 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 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 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 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 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 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主要表现: 1、经济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政治体制近代化: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 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 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维 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激进派 领导新文化运动。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 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 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知识线索: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840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 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 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 索失败。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领域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 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