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曲折中进行的原因探索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6-9课)复习课件(

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幕 酝酿 开展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 团体、报 刊、学堂
戊戌变法
1898.6.11-1898.9.21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民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2010· 广东东莞) 13.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 “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D
(2010· 山东东营) 8.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B
7(2011年山东滨州市).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 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 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 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D
15(2011年铜仁).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 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 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9(2011年黄石市).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专题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考点导图】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

2013高考历史重要复习资料总结:1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1956年到1976年的历史。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分为两个阶段,即1956至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时期,其中既有成功的探索,更有失误的做法;1966年至1976年是全局性的错误,即文革的十年内乱时期。
(1)经济上——特征是经济建设曲折起伏:①正确方针难以持久:包括八大的综合平衡方针,60年的八字方针,七千大会方针和文革中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整顿;②错误做法影响恶劣:包括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中经济工作的瘫痪;③经济局面受政治局面干扰而起伏,特别是文革中更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④经济建设仍取得一定成就:参考书本110-111和120页的具体史实(必须背诵。
)(2)政治上——特征是左倾错误不断升级:①正确的探索未坚持:中共八大科学分析了主要矛盾;整风运动中途而废。
②阶级斗争不断升级:反右派扩大化修改主矛结论,到庐山会议引入党内,文革则发展为阶级斗争为纲,全面夺权的大动乱。
③对左的抵制:党和群众对左的错误作了一些抵制和抗争(如?),最终结束了左倾错误。
(3)外交上——从困难到突破:①60年代,国际形势紧张,中美敌对,中苏破裂,外交处于困难局面,但和第三世界关系有所发展;②70年代突破:中美缓和建交,中日建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4)近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阶段:①经济上:一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就,特别是能源交通重工业,但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农业更为停滞;②政治上:左倾错误影响,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二、曲折探索十年成功的探索和失误的探索各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经验和教训。
(1)成功的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决议;毛泽东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和整风运动;1960年中央对农村的八字调整方针;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对左的纠正。
试论近代中国国家早期出路的历史探索

试论近代中国国家早期出路的历史探索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一直在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积极斗争,力求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使中国站在世界前列,但这条道路曲折而漫长,中国在各个阶级斗争中缓慢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为支付高额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加紧横征暴敛,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剧中国国内社会矛盾(重要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人民极度贫困且无家可归,纷纷揭竿而起,各族人民自发反清起义高达百次(直接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主观原因)2.理论:传统儒学、西方基督教、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低层次的中西文化融合。
3.主体:农民阶级代表人物: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4.方法: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5.发展方向:向往古代理想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简要展开叙述)早期,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即共同富裕的大同理想社会,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
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进行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实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
6.结果失败。
7.失败的原因(简要叙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主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绞杀(客观原因)战略失误,偏师北伐8.历史意义(简要叙述)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识,打破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打击外国侵略者提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作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鼓舞推动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震动欧洲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原因(简要叙述)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狂潮;西方进步思想传播(国际原因)农民起义运动愈演愈烈,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统治者支持(国内原因)2.理论:传统儒学,西方近代思想,“中体西用”。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原因
影响
萧条
四、短发 五、困境 新生 改造
一战结束到国民革命结束 1919——192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全面抗战 1927——1937 国民党统治后期 1937—1949 (抗战期间、解放战争期间) 新中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 1949——1953 1953——1956
阶段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 洋务运动的诱导。 知识初探:为什么在东南沿海 (2)产生: 首先产生? 六七十 ①时间:19世纪 年代。 ②地区:在 东南沿海 地区。 区别识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代表: 洋务派民用企业、外国企业? 发昌机器厂 ①方举赞在上海创办 。 ②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继昌隆缫丝厂 。 ③朱其昂在天津经营 贻来牟机器磨坊 。
●为民族工业兴起提供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
概念区分
官办:洋务企业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民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近代:使用机器非手工 民族:中国的
近代民族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一、历程 二、特点 三、影响 四、认识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一、产生 二、初步 三、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后 辛亥革命到一战结束 1895-1911 1912—1919
自然经济的解体
3、过程:明清时期,已有分解 鸦片战后,开始分解 二丫战后,进一步分解 逐步渐进分解 三大改造,彻底消失。
4、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 倾销商品、掠夺 原料的冲击。 (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 。资本主义入侵 较早的沿海、沿江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 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 发展的结果,因此 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问题3:试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 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和 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材料1:“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一为
“分洋商之利。”
材料2:“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 与工业企业、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材料3:“在文化交流、商务往来、科学 技术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洋务运动史》
(二)洋务运动
◆ 影响 1、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 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 实现的。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植根于腐朽落 后的封建制度上必然失败。 2、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 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3、中国工业近代化开始起步;对外国经济 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4、加速了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 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 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 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 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 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 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 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 界。 ——《共产党宣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程 标准
考纲 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 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 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 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史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二中国近代化探索总说: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通过什么事件完成的?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2、特点是什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3、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向西方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挽救民族危亡。
4、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一、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1、思想来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过程:(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时间:。
(3)根本目的:(4)主张::。
口号:前期以“”为口号;后期以“”为口号。
(5)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派派别:(6)洋务派的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创办民用工业,3、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7)创办的军事工业有: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是和在创办的。
(8)民用工业主要有:在上海创办的;张之洞创办的、。
(9)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成立的作用:(10)、结果:失败。
失败的标志: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1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12)、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二、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
1、派别:;代表人物2、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3、序幕:年,《》签订,、上书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作文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作文咱今儿个来唠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充满曲折离奇的冒险大片。
故事得从鸦片战争那时候说起,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咱古老中国紧闭的大门。
以前咱们老祖宗过着自己悠哉游哉的小日子,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啥都不缺。
可这一打,就像一巴掌打醒了做美梦的人。
一些聪明的脑袋开始琢磨了,为啥咱被揍得这么惨呢?于是,就有了洋务运动,这就好比是一群人看到邻居家有个新奇的玩意儿,想着咱也得整一个。
洋务派那些大佬们就开始热火朝天地搞起了“洋玩意儿”。
办工厂、造枪炮、开轮船,就盼着“师夷长技以制夷”呢。
像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啊,忙得是晕头转向。
不过呢,这洋务运动就像是给一艘破旧的大船打了几个补丁,表面上看着光鲜了一点,可船的里子还是老样子,封建制度那一套还死死地箍着。
结果呢,甲午战争一败,这补丁就被扯得稀巴烂。
但是咱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洋务运动失败了,咱还有别的招儿。
戊戌变法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沉闷的北京城。
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书生们,满脑子都是变法图强的新思想。
他们想从制度上给大清朝来个大变身,就像给一个老古董重新设计造型。
光绪帝也被他们说得热血沸腾,一拍桌子,就开始变法。
可是这变法啊,触动了太多守旧势力的奶酪。
那些顽固派就像一群守着自己骨头的恶狗,扑上来就把变法咬得粉碎。
戊戌六君子壮烈牺牲,变法就这么夭折了。
再后来啊,辛亥革命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孙中山先生带着一群革命者,喊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要推翻封建帝制。
这就像是一场大火,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根老木头烧得噼里啪啦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大家都以为中国要迎来新的曙光了。
可是啊,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这个狡猾的家伙给窃取了,随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乱局,老百姓还是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最后啊,新文化运动又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像是一场思想的大风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这些文化界的猛人站了出来。
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就像拿着两把大扫帚,要把封建思想的灰尘扫得干干净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曲折中进行的原因探索
观看我中华历史,发现我们的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在曲折中进行的,经过查看历史名家的论作,查看相关的资料,究其原因,感觉主要的也就下面几点。
中国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前几乎没有和世界进行技术、文化、贸易的沟通,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使中国政府签订了卖权辱国的条约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此时的封建统治者者还没有认识的改革和近代化已经势在必行了,依然以天朝帝国自居,没有清政府的最高层支持的变革是不会成功的,当时的封建势力很顽固,只是取得了一点点的成就,甲午战争把这一切都毁灭了,留的只是后人的反思,和很多的爱国志士的苦思,没有很好的办法,后来又经历很多战争签订了很多的条约,直到《辛丑条约》之后才想着改革,此时已经晚了,184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里面,清政府外忧内患,耗尽了帝国的元气,此时的所谓的改革只是帝国灭亡之前的垂死挣扎,虽然有很多的改革是好的也引进来了很多的先进技术,但是此时的清政府手中也没有多少的权利了,主要的大权在地方的“省长”手里。
中央政府已经奄奄一息了。
辛亥革命算是压死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而从此以后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开始袁世凯活着的时间,地方的大员还听从他的调遣安排吧,此时外国的势力在中国很强大而袁世凯也没有能力驱除外国势力,但是袁世凯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不能的埋没的时间,可是后来由于孙中山领导的起义也好叛乱也好,使袁世凯的政治地位的受到了威胁,所以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被迫减缓,袁世凯死了,而孙中山没有实力统治中国所以袁世凯死了,后来一直都是袁世凯的收下大将在统治中国,不是他们腐败不改革,只是没有改革的政治条件,他们整天都是在争权夺势勾心斗角,一不小心就会被弄死,还哪有心情改革,有的贵居总统但是没有军权,说话也没有分量,所以说改革推进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也是白搭的。
后来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国民党和黄埔军校,他没有统一中国,蒋介石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也只是形式上的,因地方势力还依然厉害,给袁世凯的时间差不多,后来抗战和内战,蒋介石更没有时间推进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后来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开始的几年忙于清理国民党的残余部队统一中国,还在朝鲜和美国干了一仗,这些弄的都是正事,没有推进近代化的发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后来的事情有点不堪入目了,以前封建帝国建立之后都要杀很多的功臣,人民国也不例外,国家主席被活活的饿死,知识分子被带上反革命的帽子,老师成了臭老九,近代化进程往后倒退了很多,这是很多人不得不承认的,后来的改革开放久了。
中国也大大的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如果改革开放发生在1840年左右的时间,不是1978年,我只能说中国现在绝对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主要的是中国政府过于软弱照成的,1840年时间的清政府是有能力的进行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但是他没,以后的政府都是力不从心。
共和国虽有能力,但是的确改革开放晚了
还有的方面比较重要的是文化方面。
文化我了解的不多,我看书上有说儒家文化一直认为发明
创造东西是淫术,不鼓励人民去研究而且还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人民研究,明朝的朱元璋做的最绝。
虽然说的人不太有心。
但是你想想我们有多少科学家被扼杀在摇篮,多少人会在冒着杀头填不饱肚子的情况去做科学研究了。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科学水平在明朝之后就很少有啥特别的进步。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以自己的文化自豪,一直以把自己看作是文化人,认为除了自己之外的都是野蛮人,所以看见西方文明的时间不是想着学习而是看作是淫术。
挨打之后还是不思考改革,清政府不畏惧外雇国的侵略者,他们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而国内的叛乱就不一样了。
会威胁到他的统治,而国内的人民长期的压迫使他们奴性十足,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抗,不能革命到底,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比较的彻底,但是已经错过了革命的最佳的时机。
封建文化的堡垒大大的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我不是说我们的文化不好,只是它在特殊的时间的确阻碍了我们的发展。
这不是文化的错主要是人心的问题,我们国家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出现这样的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最自豪的东西给与我们的伤痛越是更深的。
痛定思痛,还是选择了改革。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阻挠是中国近代化道路失败的主要原因。
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
掠夺了很多的财富,所以也把中国以后的发展的道路给堵住了,这是很明显得多事情了,发展是硬道理,没有钱谈啥发展了,你让一个人饿着肚子给你研究东西,可能吧?不可能了,就算是他对科学比较热爱,但是他的孩子老婆还要等他养活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他们夺取了我们大量的财富。
当我们改革开放之后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时间,我们没有多少资本,只能靠廉价劳动力。
和我们的资源、环境污染去发展我们的近代化,这是很无奈的选择,如果外国人没有掠夺去我们那么多的黄金、珠宝、白银等我们也不会发展的如此的艰难。
不要小看了这些财富,真的是不可估量的,举个例子,日本在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抢走的黄金有6000多吨,你算算这是多少钱,从1840年到1945年这100多年里面我们被夺走的财富更不可估量的。
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共和国建立之后要回来的还不及九牛一毛。
一个国家走了这么多的弯路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说了我认为的比较重要的。
这样的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的。
我发表的只是自己的看法绝对不能是结论
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曲折中进行,走了很多的弯路,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想这样的反思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前在发展的的过程中也存在,为了我们的未来的发展更美好。
我们有必要更好的探究这一段历程的曲折。
5411030401……………………………………………………。